1、老人与海鸥教后感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主要描述了老人生前与海鸥相伴以及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的感人情景,结构清楚。教学中,我抓住“相依相随”这个词作为切入点,巧妙地把课文描述的两个场景串联起来,在品词析句中,老人生前与海鸥相依相随的美好画面与老人逝世后海鸥送别老人时相依相随的感人情景汇成一幅幅画面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老人逝世后,海鸥仍然飞到老人的塑像前与老人相依相随的美好画面,意犹未尽,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相依相随”一词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牵动整个
2、文本的学习,使课堂学习线条简单,条理清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情感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学习重难点应定位于“感受情感、揣摩写法”这两方面。教学中,自认为“感受情感”这条线牵引得成功,但“揣摩写法”却欠缺。备课时,因为担心感受情感的过程中进行文章写法的归纳小结会中断学生情感的思维,而没有对写法进行及时的归纳。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如果教师不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害怕课堂不能沿着自己所预定的轨道运行而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与想法安排教学步骤,控制课堂教学的流程,学生就失去了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的地位。在上述的环节中的我应该预留可变的空间,让学生自主读出自己发现的句子,每一句话的出现该如何处理,如何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牵引回预设的轨道上,形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会相对比较灵活。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一定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我也同样会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