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是一节探究型的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ASA”的过程,并经推理得出三角形全等条件“AAS”,体会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和“AAS”,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体会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条件“ASA”和“AAS”及其应用.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ASA”和“AAS”及应用.教学准备刻度尺
2、、量角器、圆规.教学过程教 学 设 计设 计 说 明一、创设情景(1)议一议:老师不小心将一块三 角形玻璃摔碎成如图(1)三片, 现在只需带上其中一片,玻璃店的师傅就能重新配一块与原来相同的三角形玻璃,你知道应带哪一片玻璃去吗? (1) (2)想一想:所带去那一片等于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这样的三角形唯一吗?(3)做一做:请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ABC,使BC=3cm,B=40,C=60,将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猜想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容易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
3、边角”或“ASA”).并请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如图 , 在ABC和ABC中, B=B, C=CBC= BC , 则ABCABC(4)解答导入时的问题(5)做一做:教科书第26页问:能否用已学过的方法去说理,如果不能,应怎样转变?(教师在此渗透转化思想)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得出结论:有两个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强调:“对应相等”.(6)阶段性小结: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有两个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ASA AAS二、范例教学 1例5,教科书第27页在教
4、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探求过程:(1)要说明PB=PC,你有哪些方法?(学生可能会回答APBAPC)(2)教师进一步问:APB与APC全等的条件具备吗?(由学生自己探讨,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个别学生口答,教师板书规范解题步骤.)解后反思:分析题意时,应注意条件的可能产生的结论.如:已知角平分线,可得角相等.已知垂直,可得90的角等.证明线段相等常用的方法是两个三角形全等.2复习提问:角平分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观察图形思考:点P到角两边的距离各是什么?(PC和PB)它们相等吗? 若在角平分线AP上任意取一点P,作PBAB,PCAC,垂足分别为点B,C,则PB与PC相等吗?试着说明理由.通
5、过对的解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可能会回答所得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等结论.)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以表述成:OP平分BACPCAC,PBAB,垂足分别是点C,B,PC=PB强调: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表示方法,防止出现“OP平分AOB,PC=PB”的错误.指明:这是证明两线段相等的又一方法.3.练习:教科书第27页第2题,要求学生说明理由.四、归纳小结 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SSS”、“ASA”、“AAS”、“SAS”.五、布置作业必做题:教科书第
6、28页的作业题.选做题: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角边角”或者“角角边”的内容,编一道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问题.备选例题: 例1如图,AB=AC,EAB=DAC, C=B,ABD与ACE 全等吗?为什么?备选练习: 1如图,AFB=CED,AF=CE,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应补充一个直接条件 (写一个即可)才能使ABFCDE. 2如图,已知ABC中,C=90, CAC=BC,AD平分CAB交BC于D, DEAB于E,且AB=6,则DEB D的周长为多少?并请说明理由.3设计题:假如你是设计师! A E B如图,延长AC至D,使AC=DC,延长BC至E,使BC=EC,说出AB=DE的理由,利用本题思路,请
7、你设计一种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宽度(如湖面宽、山宽等).由实际问题情境引入,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加定论,这样可以有一种悬念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自己亲自操作,并把实验结果直观演示,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简洁美.使学生学以致用,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猜想、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吸收新内容,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及时的小结,使知识成为“系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为下面的范例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结合图形,巩固新知,加深印象
8、.通过系列问题的设置和解决,旨在降低难度,使难点予以突破,同时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情况下,体验成功,从而增加自信心.解后反思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教师作出适当的评价.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本节课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检验与评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第一题是一道较开放型试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此题提供给层次较高的学生学习,因为它用到的知识点较多. 七年级学生好奇、喜新,对学习也一样,让他们当一回“设计师”可以使他们学习情绪自然高昂,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设计思想本节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兴趣,“带哪一块玻璃去?”带着这样的悬念,展开了新课的探究.通过学生画图、观察、比较、归纳等实践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使学生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并通过教科书中“做一做”,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AS”,在此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体验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 4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