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贴紧学生 走进心灵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班级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和策划者。一个班级是否有活力,是否团结、和谐与班主任的工作开展息息相关;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是否都能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方法是否先进、有效,工作态度是否端正、积极,教育艺术是否高超、有创意,组织管理是否务实、严谨,以及班主任是否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注重面向全体,同时也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班主任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都是有情感的,在人与人之间情感中存在着喜欢与不喜欢、爱与不爱,从这个意义上说,师生情感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的教育效果。 那么,怎样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
2、,实现班级教育的和谐发展呢? 尊重、关爱学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前提。学生是有自尊心、人格的,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心理进行平等、全面的关心,切不可只爱“金凤凰”,不爱“丑小鸭”,应用真情与每一位学生拉近距离,用循循善诱的语言、无微不至的关爱去滋润学生心田,贴紧学生,走进学生心灵,感化每一位学生。但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往往重视优生,漠视后进生,对待优生是有问题让他们答,有荣誉让他们享,一优百优,出尽风头。后进生呢?认为是不可救药、朽木不可雕,不仅厌恶他们,还让优生远离他们,声称:跟好人学好人,跟他们学坏人。视后进生为“下等公民”。殊不知,糟了!后进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不公
3、平”让他们一撅不振,越变越“坏”,甚至公开干坏事,与教师唱对台戏。这样,教师失去了爱心,也就失去了“民心”。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贴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的关心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认可这位老师“公平、公正、关爱学生”的,愿意靠近你,甚至想与你交朋友,做到关爱的最高境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具体怎样才能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呢?我认为: 一、做到“平等”是关键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威严成了教师的代名词。造成教师、学生间的地位、人格不平等,教育成了单向流通,学生无发言权,成了被动的受动者,个性被抑制。当今,倡导师生是学习的合作者,是生活上的同行
4、者、朋友。他们之间地位、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再摆布学生、支配学生,只能做合作伙伴。在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家长的宠儿、掌上明珠,部分学生唯我独尊。时时要求我们与之平等对话,否则,只会产生逆反心理。前不久,我班上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学生,条件好,属独生子,性格古怪,我行我素。一次,因其犯错误,批评他,他就拒不接受。诸如此类学生,教师必须与之平等对话,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会慢慢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会让他认为你值得信赖。 二、讲究方法,增进交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类情况,简单粗暴的处理显然无济于事,只会向反面发展,我们应讲究方法,促
5、膝谈心,用真心换真情,才会赢得学生的喜欢,才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我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家境好,备受宠爱,后来由于家庭管教的不当,造成了该生喜欢抽烟、上网、请人代扫地、代完成作业、打架等。家长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感,无奈之下,拳踢棒打之类事几乎天天发生,得知此情况后,我当即找了这位学生跟他谈心、讲道理,辅导功课。当然,道路是曲折的,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把这位学生的劣根彻底解决。现在乐学、好学了。在本学期,通过竞职演说,还当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这都是讲究方法,平等对话带来的成果。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且有反复出现情况,我们就应当克制自己、平等对待,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
6、工作,久而久之,就会与每一位学生增进感情,成为“知心朋友”了。 三、学会欣赏学生,激发师生情感的交融 有教师说:“成功的教育应给每一个学生准备一百顶高帽子”。意即多表扬,少批评。因为学生是有自尊、人格的,总是喜欢听好听话,不喜欢受批评。你表扬他,他就会喜形于色,有一个体验成功的心理过程。如何表扬呢?当学生在学习上有进步时(不单指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应表扬;在生活琐事上有进步时,都应及时表扬。比如:衣服、红领巾、书包、手、脸洗干净了,说礼貌用语了,做一件不起眼的好事了等等。但是目前,有的班主任的做法是这样的:如果优生做了好事,教师就会满心欢喜,赞赏有加。但后进生做了进步事,就认为是动机有问题,是为了得到表扬。我想:班主任们,这样做你靠近了学生,走进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有利于班级教育吗?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而细致的,又是独具创意和挑战的,“用真心换真情”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所在,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往,宽容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你的班主任工作一定会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