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因此人流集散的性质、容量、活动方式以及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与其它建筑类型相比,具有很大差别。差别 反映出功能要求的特性 设计的主要依据建筑类型反映在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上,其结果不同*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核心问题:1)功能分区2)人流疏散3)空间组成4)与室外环境的联系*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其它问题: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等。第一节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1)主要使用部分.2)次要使用部分(辅助).3)交通联系部分. 例如:学校、幼儿园、图书馆、电影院等。空间的使用部分
2、与辅助部分之间,主要使用部分与次要使用部分之间,辅助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楼上与楼下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等等,都离不开交通联系部分。一般把出入口,通道,过厅,门厅,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称之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枢纽交通一.空间中的水平交通:过道,门厅,出入口形式:封闭的、开敞的、半开敞的、直线的、曲线的、直线曲线相结合的。原则:直接、通顺、防止曲折多变,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内走廊,外走廊,走道。1)满足疏散最小宽度。旅馆、办公(1.5-2m)、医院(3-4m)、学校(2-3m);展览陈列、园林游廊(观赏距离)2)满足建筑性质、功能需要、防火规范、耐
3、火等级、视觉艺术及空间感受。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通道一般考虑直接的自然采光。单面通道、双面通道(办法)二.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一)楼梯的形式:直跑,双跑,三跑,剪刀式,旋转式,曲线式。楼梯设计的要求:1) 选择好适当的位置和数量。2) 根据功能和防火规定。(门厅过厅等交通枢纽或靠近交通枢纽)直跑楼梯:方向性强,中轴线上突显庄重性双跑楼梯:可节省交通空间,使用性强三跑楼梯:对称和不对称旋转楼梯:装饰性、趣味性强、可增加空间的活泼轻松气氛。剪刀楼梯:人流疏散量较大,可以有效利用空间。(二)坡道:延伸阅读无障碍设计规范常人流疏散集中的地方设置坡道,以利于安全快速疏散
4、的要求,多用于交通建筑、医院建筑和多层停车场。 应考虑防滑措施;坡度一般8%15%,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部位,则需要平缓些,常为6%12%。 缺点:所占面积通常为楼梯的4倍,室内很少采用。(三)电梯:延伸阅读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特点:服务层多,使用方便,效率高。多用于公建层数较多或某些层数不高但具特殊功能要求(医院等)的公建。电梯设计时应该考虑的要求:按防火规定要求,配置安全疏散楼梯,供电梯故障时使用。每层电梯出入口前,应考虑有停留等候空间。在8层左右的高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同等重要的作用。可将二者靠近布置以便相互调节,有利于集散人流。在超过8层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可成组排
5、列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不超过8部为宜。因电梯本身不需要天然采光,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比较灵活。其位置主要依据交通联系是否方便来确定,宜选择在人流集中、明显易找的交通枢纽地带。(四)自动扶梯:为保证使用方便与安全,坡度较平缓,30左右。可随时上下无需等候,可连续快速疏散大量人流。和电梯相比,发生故障时可作一般楼梯使用,无需设机房。应充分考虑两部自动扶梯之间的衔接问题。三、空间组合中的交通枢纽:因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与及通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等,需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枢纽空间设计依据:功能方面的要求、精神方面的要求着重分析功能方面的要求:;建筑的
6、主入口空间组合的咽喉要道设计的重点旅馆交通枢纽接待、住宿、乘车、邮电等车站交通枢纽问讯、售票、小卖等医院交通枢纽接待病患、挂号、收费取药等演出建筑交通枢纽售票、存衣、检票、休息等枢纽空间设计方法: 合适的尺度感。对空间大小的适度感受,非空间的绝对尺度 明确的导向感。无需借助标志,即可将人引导到要去的方向 面的处理、色彩质感光影的处理、家具与装饰小品的处理等 空间构思的意境。宏伟、亲切第二节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要点:当公共建筑的使用功能比较复杂时,要求对建筑空间以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根据各空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最终达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 功能分区的首要目的和原理
7、:应分析主与次、内与外、动与静等方面的关系。在位置、朝向、采光及交通联系等方面,主要功能空间与次要空间的布局应顺理成章、各得其所。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功能分区。分析各部分空间的关系,要清楚哪些部分需紧密联系,哪些部分需适当隔离,而哪些部分既要联系又要有一定的隔离。 对外联系紧密的空间应设置在底层。实例:旅馆内外医院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幼儿园闹与静第三节 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因使用性质不同,往往存在着不同的人流特点,有的人流集散比较均匀,有的又比较集中。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人流组织方式。中小型公建的人流活动较简单,多采用平面的组织方式。在某些公共建筑的流
8、线组织中,往往需要运用综合的方式才解决,也就是说,有的活动需要按平面方式进行安排,有的活动则需要按立体方式加以解决。旅馆、影剧院、交通建筑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的人流组织问题,实质上是人流活动的合理顺序问题。它应是一定的功能要求与关系体系的体现,同时也是空间组合的重要依据。它在某种意义上,会涉及到建筑空间是否满足使用需求;是否紧奏合理;空间利用是否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人流组织中的顺序关系是极为重要,应结合各类公共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问题,是人流组织中的又一个重要的内容,尤其对于人流量大而集中的公共建筑来说更加突出。公共建筑中的人流疏散,有连续性的(医院,商店,旅馆
9、等)和集中性的(影剧院,会堂,体育馆等)。有的公共建筑是属于两者之间的,兼有连续和集中的特性。(展览馆、学校建筑等)一、阶梯教室人流集散的特点在高校中,阶梯教室所容纳的人数,小型的为90-150人,中型的为180-270人,大型的为300人以上。 出入口合并设置。出入易交叉,用于规模小的阶梯教室。出入口分开设置。干扰小,疏散快,用于规模较大的阶梯教室。二、影剧院、会堂人流集散的特点电影院的人流活动多具有连续性,且各场次中间休息的时间一般较短,所以常要求入场口与散场口分开设置。但是出入口的位置,应密切结合总图的道路系统和室内席位的具体情况妥善安排,使疏散设计达到方便,安全,快捷的要求。因此在考虑
10、剧院,音乐厅,会堂建筑的疏散时,需要密切注意缓冲地带人流停留时间,切忌各部分之间的疏散时间失调,超过安全疏散的允许范围。疏散设计与材料、结构的防火等级、观众厅的席位排列、楼梯过道的具体布置等密切相关。三、体育建筑人流集散的特点1、特点:体育馆建筑具有集散大量人流(远比影剧院多,达数万人),疏散时间集中的特点,所以在安排人流活动时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口,以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2、体育建筑的席位排列与交通组织,对疏散设计的影响颇大。 常用的布置方式:在观众席内设置横向通道,即在同一标高疏散口之间的联系通道上。如处理不当,易减少席位、干扰视线等缺点。大中型馆只设纵向走道方式,以纵向走道直接通往各个疏散口。相对会增加疏散口的数量和损失席位的确定。小型体育馆以上着重从公共建筑的空间使用性质,功能分区、流线特点,疏散设计等方面分析功能问题的,但是在公共建筑空间环境的创作中争取良好的朝向,合理的采光、适宜的通风以及优美舒适的环境等。同样也应给予重视,而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影响建筑布局的形式。所以在考虑功能问题时应结合具体的设计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把握住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