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4 卷总第 252 期)Guizhou Ethnic Studies(Vol.44.General.No.252)2023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No.2,2023收稿日期:2023-01-15作者 张湖婷,女,贵州师范学院教师,从事英语及翻译教学、系统翻译理论、系统功能语法研究。系统视角下从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兼论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系统建设张湖婷(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550018)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情感属性”演变到“本质属性”,对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
2、义。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文章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系统机制进行研究,对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系统建设进行了系统探究。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系统建设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23)02-0199-06DOI编号:10.13965/ki.gzmzyj10026959.2023.02.030Foster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hroughthe Mec
3、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Curricula and Other Curricula from a Systematic PerspectiveZHANG Hu-ti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in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18,China)Abstract:The Chinese nation has achieved an essential sense of community,h
4、aving evolved from the emotional sense,signifying a milestone in the fulfillment of the historical tasks of“building China into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llrespects and advancing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on all fronts”proposed at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Prioritizing ideolog
5、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curricula and other curricula is crucial for fostering a strongsense of community among the Chinese nation.The study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curricula and other curricula to
6、 promote 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Additionally,the study examined the mechanisms for constructing such education in both types of curricula.Key words:the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foreignlanguage curricula;ideological a
7、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a;education mechanism;systematic construction1992023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2023 年 4 月版前言在系统理论下,系统机制是指系统整体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包括系统、要素、结构、功能、环境之间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教育机制是指国家教育管理层面和教育教学层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这里所指的教育管理层面包括国家、省、市、县等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教学层面包括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大学、高等职业等公办和民办各级学
8、校。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1习近平“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讲话在教育领域具有普遍意义,应在教育领域通过各层次各种方式的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系统改革才能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1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新征程中,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是前沿阵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需要全面开放,全面开放需要全面
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系统建设全程全方位各层次各种方式的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一、教育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讨的缺失截至2022年11月19日,从中国知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进行搜索,搜索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讨论的论文6282篇。可见,党的十九大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力度较大。将搜索范围缩小至基金项目,各层次基金资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有2158篇,仅2022年内各级基金项目论文就有853篇。说明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把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提高
10、到重要位置。在教育领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上升到历史高度,仅教育部立项的基金项目,20182022 的5年中,中国知网可见的教育部立项的基金项目88项,发表的阶段性成果论文88篇,逐年呈增加的趋势。我们可以从教育部立项的基金项目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讨论教育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方向。孔亭、毛大龙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发表于 社会主义研究 。该研究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到党的十八大之后方才逐渐成熟,是指中华各民族在历史演进中结成的相互依存、共担共享的有机统一体和
11、亲缘体,突出中华民族以共同体形式存在和发展的状态和实质,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性、共同性和实体性特征。”2王云芳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建构:从自然生成到情感互惠 ,发表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该研究认为:“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关注差异到聚焦共性的社会建构路径是利益、观念和情感的三维结合,通过情感互惠,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建构。在此过程中,一种政治信仰系统之所以能够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其前提是引发国民认同,激发国民情感,形成国民风尚,最终形成支配性行为。”
12、3陈茂荣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西北边疆地区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四大关系”的处理一种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视角的分析 ,发表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该研究认为:“新时期,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必须处理好四大关系,即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4徐爽,黄泰博承担的教育部新文科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人才政产学研协调培养模式改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
13、同体意识与民族高校课程体系改革 ,发表于 民族教育研究 。该研究从实践出发认为:新时代民族高校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200首先,要解决“在哪讲”的问题,其次,要解决“讲什么”的问题,最后,要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通识与法学专业结合起来,完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5。武显云承担的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 跨文化视域下民族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发表于 民族学刊。该研究认为:“在外语课堂加强对跨文化信息的解读和鉴别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4、中华民族团结历史和新中国各行各业建设成就的学习宣讲,以此不断增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他们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6从教育部立项的基金项目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来看,教育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方向,和全国理论研究一样,目前,“主要集中在基本内涵、基本属性、构成要素、建设实践、铸牢路径等方面。”7从基本内涵、基本属性、构成要素、建设实践、铸牢路径等方面研究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如何使之落到实处,需要一种运行机制来加载运行,否则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运行机制很多,但需要从课程思政教育机制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
1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运行机制是一种“唤起机制”,这种“唤起机制”需要从教育机制入手。教育机制有各种路径,从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疑是全面开放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目前的研究说明,如何从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入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教育部门及有关部委的基金资助层面以至理论界,都鲜有人探究,不能不说是理论研讨的一种缺失。从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在幼儿、少年、青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基础性的工作。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促进56个民族像一个“石榴籽”一样紧紧
16、抱在一起。让每个成员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奉献,需要从长远计,需要从铸牢一代一代幼儿、少年、青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起。所以,需要从学前与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大学与高等职业教育四个层次的外语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入手,通过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系统强化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幼儿、少年、青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外语及各科课程思政教育中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在“两个全面”的伟大新征程中,外语及各科教育应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桥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各层次外语和各科教育,花大量的人力物力
17、培养了大批的世界型高精尖人才,但人才流失现象却不断发生。因此,在“两个全面”的伟大新征程中,从外语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入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有必要。二、从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系统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视角下从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入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作为不同层次系统整体,研究“立法机制”及其下级层次“教材机制”“学校机制”“教师机制”各个要素的独立性质和功能,研究“立法机制”及其下级层次“教材机制”“学校机制”“教师机制”各个要素的独立性质和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研究“立法
18、机制”及其下级层次“教材机制”“学校机制”“教师机制”各个要素的独立性质和功能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系统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逐层次按“系统整体最优原则”研究解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建设问题。(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系统整体最优原则”“系统整体最优原则”认为,由于系统存在排斥和吸引、竞争和协同的非线性关系,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系统整体中,部分机制的性质和功能在系统中的优劣的选择,并非越优越好8。“立法机制”及其下级层次“教材机
19、制”“学校机制”“教师机制”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张湖婷:系统视角下从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2023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2023 年 4 月版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系统整体最优为出发点,根据整体最优的要求对部分的性质和功能的优劣有所扬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整体由“立法机制”及其下级层次“教材机制”“学校机制”“教师机制”不同层次要素部分组成,要素部分一旦组合成系统整体,系统整体就会有不同于要素部分的整体性质和功能,系统整体会反过来制约要素部分,系统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处于“
20、统治”地位,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要服从系统的性质和功能,部分的性质和功能要服从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在系统整体机制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系统的整体性质功能和“立法机制”“教材机制”“学校机制”“教师机制”不同层次要素的部分性质功能的优劣选择,都要逐层次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系统整体最优”为出发点进行系统协同研究。(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系统结构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作为系统问题进行研究,要构建系统结构,然后才能循着系统结构进行“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的系统的
21、双向的“系统整体最优”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系统结构见图1。图1“+”号表示同层次教育要素之间具有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也表示教育要素之间的并列关系。实线箭头表示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虚线箭头表示综合方法的研究方向。图1是一个系统超循环研究图,是一个不分起点和终点的“分析综合分析”的系统超循环研究过程,截取不同的起点和终点就能得到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截取分析方法作为系统超循环研究一周的起点和终点,系统超循环分析研究一周的过程是“分析综合分析综合”,这是系统超循环分析研究方法。截取综合方法作为系统超循环研究一周的起点和终点,系统超循环综合研究一周的过程
22、是“综合分析综合分析”,这是系统超循环综合研究方法。用系统超循环分析研究方法,可以从整体开始研究部分,得出部分的性质和功能;用系统超循环综合研究方法,可以从部分开始研究整体,得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图 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系统结构图(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构建路线图1标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两种运行过程和实践路径。一种是用系统超循环综合研究方法从低层次往高层次逐层次进行归纳综合构建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即,在“系统整体最优原则”指导下,按“(专用教材+思政教材)教材机制+(学前小学
23、教育+初中教育+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大学与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机制+(教师资格+教师遴选+教师评职+教师培训)教师机制教育法规立法机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路线构建。这是“从群众中来”的系统构建路线,现阶段的202理论研究,走的是这一条路线。另一种是用系统超循环分析研究方法从高层次往低层次逐层次进行分析分解构建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即在“系统整体最优原则”指导下,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立法机制教育法规教材机制(专用教材+思政教材)+学校机制(学前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大学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机制(教师资格+教师
24、遴选+教师评职+教师培训)的路线构建。这是“到群众中去”的系统构建路线,现阶段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系统构建,应该走这一条路线。在实际构建过程中,两种构建路线互相交替,共同作用。一般情况下,总是根据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的演化发展过程和实践要求,选择构建路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丰硕的群众研究成果,当今的情况,是需要选择“到群众中去”的系统构建路线,从高层次(顶层设计)开始往低层次逐层次进行分析分解构建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系统构建系统构建是指根据需要按照图1的两种构建路线的运行过程和实践路径,
25、逐层次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不同层次的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整体协同研究,确定不同层次机制的构建内涵、性质、功能。系统构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1.立法机制系统构建。立法机制的系统构建是指各层次教育管理部门从上至下订立系统化的各种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的政策法规,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材机制系统构建”“学校机制系统构建”“教师机制系统构建”的政策法规依据。各层次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统整体要求,对“教材机制的系统构建”包括“专用教材构建”“思政教材构建”,对“学校机制的系统构建”包括“学前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大学
26、与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机制的系统构建”包括“教师资格”“教师遴选”“教师评职”“教师培训”等各方面,制定系统的具体的部门政策法规。2.教材机制系统构建。教材机制系统构建包括专用教材构建和思政教材构建。教材机制的系统构建依据立法机制的教育法规进行。专用教材构建是指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政治课程中剥离出来,专门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材,组织专班对不同层次的教材进行编写,把现有的基本内涵、基本属性、构成要素、构建实践、铸牢路径的研究成果以及民族历史、民族复兴等方面的内容,按照学前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大学与高等职业教育等四个层次的教育特征、学生认知规律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7、的逻辑层次组织专用教材编写,从专用教材的角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教材构建是指引入“课程思政”的概念,在编写各门外语及各科课程教材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元素,包括理论理念、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外语及各科课程教材相关内容中去,通过课程思政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为产生影响。从外语课程思政教材及各科思政教材的角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学校机制系统构建。学校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构建的实施主体,学校范围广,层次多,具有个体性。学校机制的系统构建亦依据立法机制的教育法规进行。学前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大学与高等职业教育
28、不同范围、不同层次,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个体性,不同的学校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建立自己的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学前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大学与高等职业教育四个层次的学校教育机制,目前有很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项目的科研成果可供借鉴。如祖力亚提 司马义承担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论文 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及实践路径 ,提出了层次化的系统建议,认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遵循学前及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及中专教育和大学教育四个阶段的教育特征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铸牢中华
29、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分阶段、有侧重地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在不同阶段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实践路径为:学前及小张湖婷:系统视角下从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32023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2023 年 4 月版学教育阶段启蒙共同体意识、孵育爱国情感;初中教育阶段强化共同体认知、激发共同体情感;高中及中专教育阶段树立价值理性、增强共同体认同;大学教育阶段践行共同体意识、实现知行合一。”94.教师机制系统构建。育人先育己。教师机制系统构建包括教师资格、教师遴选、教师评职、教师培训等系统构建,通过教师机制系统构建强化外语及各科教师队伍的中华民族
30、共同体意识。教师机制系统构建亦依据立法机制的教育法规进行。教师资格系统构建是各级外语及各科教师资格考试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列为一门必考科目,达到标准方能发放外语及各科教师资格证。教师遴选系统构建是各级各类外语及各科教师招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列为必考内容,达到标准方能进入外语及各科教师岗位。教师评职称系统构建是各级各类外语及各科教师评聘职称时,在论文发表、职称答辩等环节,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条件,作为外语及各科教师评聘职称的基本条件,不合格不予评聘职称。教师培训系统构建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外语及各科教师“继续教育”学时,每隔一定年
31、限,给予外语及各科教师一次培训机会。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外语及各科教师机制的系统构建,才能铸牢教师队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才能通过教师队伍的强化,系统地去影响一代又一代幼儿、少年、青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结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情感属性”演变到“本质属性”,对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因此,全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教育领域最大的课程思政内容。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本文将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系统机制进行研究,从“系统整体最优
32、原则”“系统结构”“构建路线”“系统构建”等方面,对外语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系统建设进行了讨论,以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所裨益。参考文献:1 新华网.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2016-12-08)(2022-11-10).http:/ 孔亭,毛大龙.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J.社会主义研究,2019,(6).3 王云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建构:从自然生成到情感互惠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4 陈茂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四大关系”的处理一种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视角
33、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1).5 徐爽,黄泰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高校课程体系改革J.民族教育研究,2022,(1).6 武显云.跨文化视域下民族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J.民族学刊,2021,(7).7于玉慧,周传斌.“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阐释的新向度J.贵州民族研究,2021,(6).8张湖婷,余学军,王涛,等.高校课程教学的系统整体研究原则及方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9 蒋文静,祖力亚提 司马义.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及实践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0,(1).(责任编辑:任艳)(责任校对:李永皇陆刚)204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