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81KB ,
资源ID:5974718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9747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云南十二五畜牧业规划.doc)为本站上传会员【pc****0】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云南十二五畜牧业规划.doc

1、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成为我国畜牧业主产省之一,已进入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特色畜牧业转变的发展阶段。把我省由畜牧大省发展成为畜牧强省,加快现代特色畜牧业发展进程已成为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把我省由畜牧大省发展成为畜牧强省,大力推进我省特色现代畜牧业建设,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农业厅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全省畜牧业发展实际,特进行本规划研究。 一、“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时期,我省畜牧业持续发展,畜产品产量有了显著提高。201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598.14亿元,肉

2、类总产量487.47万吨,蛋类产量36.14万吨,奶类产量62.79万吨,都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 1、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业实现了的四个突破:一是肉类总产突破400万吨,达487万吨,增187.43万吨,年均增长10.19%;二是奶类产量突破60万吨,达62.79万吨,增30.11万吨,年均增长13.95%;三是生猪出栏率突破130%,达130.22%,提高16.12个百分点;四是肉蛋奶人均占有量突破100千克,达107.38千克,增29.22千克,年均增长6.56%。畜牧业产值接近600亿元,达598亿元,比2005年增258.46亿元,年均增长11.98

3、%;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41。我省已成为全国的畜牧业主产省之一,生猪存栏居全国第6位;牛存栏居全国第6位,羊存栏居全国第12位。在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提高 我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养殖小区的建设大大加速了畜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步伐。2010年我省出栏肉猪50 头以上的户数出栏猪占全省25.1,比2005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出栏肉牛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出栏肉牛占全省12.9%;出栏羊30只以上的养殖场(户)出栏羊占全省27.8%;出栏肉鸡2000只以上场(户)出

4、栏肉鸡全省67.1%;蛋鸡存栏 500只以上的规模饲养户存栏蛋鸡蛋占全省的77.19,生产鸡蛋占全省82.4%;饲养奶牛1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户饲养奶牛占全省的22.24,牛奶产量占全省19.9%。畜禽饲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雏形已经形成,传统畜牧业正逐步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3、优势产区已经形成 面对新的形势,我省制定了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大了对畜牧业优势区域的扶持,形成了一批产业聚集度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畜牧业优势产区。形成以曲靖、红河、昭通、文山、昆明、大理、等6州市为代表的生猪主产区,2009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8.97%和72.02%;以昆明、大理、红

5、河为中心的奶牛生产区,奶牛饲养量和牛奶产量分别占全省的94.41和92.26。以文山、大理、曲靖、昭通市为主的肉牛主产区,黄牛存栏占全省44.53%,牛肉产量占全省51.7%;以曲靖、大理、楚雄、昆明、丽江为主的山羊主产区,山羊存栏占全省63.18%,羊肉产量占全省67.4%;以昆明、玉溪、曲靖、红河、大理等地为中心的家禽主产区,鸡肉、鸡蛋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4.23和78.96,畜牧业优势区域已经形成。 4、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突破。 因看好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良好前景,全省涌现出各种畜牧产业化经营形式,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把由单家独户分散养殖经营的畜牧业,推向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6、2009年全省上规模的畜牧业龙头企业达435个,2009年全省共加工肉类35.81万吨,奶类25.01万吨,畜产品加工值达389.17亿元,带动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生猪屠宰1159.55万头,火腿加工4.06万吨;家禽年屠宰加工7565.85万只;牛屠宰加工87.73万头,羊屠宰加工170.96万只。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带动了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5、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央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大幅度增加了畜牧业投入,实施了一批畜牧兽医重大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是云南畜牧业投入最多的时期。一是中央畜牧业建设投

7、资增长幅度较大。建设了一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石漠化治理、动物防疫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二是省级财政对畜牧业的投入保持了平稳增长。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畜牧业产业化、畜牧科技研究和推广、疫病防治、畜禽标准化基地建设、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品种资源保护等方面,对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也从培植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逐年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三是社会资金投资畜牧业大幅度增加。一些从事矿业、建筑的民营企业看好畜牧业,投资畜牧业,对我省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投入的增加,改善

8、了畜牧业基础设施,稳定了科技队伍,强化了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促进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为我省畜牧业保持又快又好发展起到了保证作用。6、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成效明显 我省是我国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十一五期间开展了大规模的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槟榔江水牛、兰坪乌骨绵羊等18个品种新发现的遗传资源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列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达到11类56个品种。为我促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保护、选育、利用相结合,以利用促选育、以选育促保护的工作方针,十一五期间采取保护区、种畜禽场保种与群众保种相结合的方法,因地制

9、宜、突出重点,加强濒危畜禽品种的本品种选育,按畜禽品种保护类型,分不同层次开展工作,重点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的9个品种和槟榔江水牛、云南鹅等品种加强保种场(资源场)、保护区建设,进行原地保护,避免了优良畜禽遗传物种的消失,使一些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和种质特性得到了提高,种群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加,在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各级坚持把疫病防治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重中之重的措施来抓,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制定并实施了云南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积极争取资金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动物疫病防治的手段和能力明显提高;切

10、实加大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力度,强化疫情监测与处置,严格实施强制免疫,在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的同时,常规疫病和专项病的防治工作力度得到加强。猪瘟等常规疫病免疫密度保持在95%以上;切实加强流通环节监管,不断扩大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范围,实行严格的引种审核和检疫制度;切实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省级和各州、市、县分别组建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县乡兽医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和防疫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切实加强对防控工作的指导,使我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牲畜口蹄疫等重大疫病发病数及其造成的损失明显降低,牛结核、布氏菌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监测与防治初见成

11、效,发病率和发病区域明显减少,确保了省内未出现重大动物疫病的暴发和流行,畜禽死亡率控制在了较低水平。 8、畜牧业科技推广向纵深发展 各地坚持以畜禽良种推广为突破口,不断深化科学养畜实用技术推广。特别是实施了生猪、奶牛(奶水牛)、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加强人工授精技术推广,还结合云南实际,重点推广了生猪、奶牛、肉牛和肉羊标准化生产技术,引导畜牧业向品种良种化、技术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规格化发展。2010年,全省推广生猪杂交改良,580.99万窝,其中人工授精364.54万窝;推广良种禽2.3亿只,比上年增15.02%,其中省内自给0.78亿只,比上年增14.7%;完成牛冻改75.36万头,同比增

12、8.38%,其中黄牛冻改46.07万头,水牛冻改17万头,奶牛冻改12.3万头,分别增长9.65%、4.8%、9.04%;推广良种蜂31.35万群,比上年增5.2%;其中中蜂改良20.14万群,比上年增3.8%。猪瘟免疫密度保持在95%以上。科学养畜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二)我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 我省的能繁母猪年提供出栏的肉猪只有10.35头,全国平均为14头,丹麦已达到20头;父母代肉种鸡年提供的商品鸡苗不到100羽,而国内多数场已达到125羽,国外有的场到140羽左右。我省出栏牛平均胴体重为102公斤,全国平均为147公斤,世界平均为199

13、公斤,美国达到305公斤。不仅种畜禽提供的商品数量低,而且个体产肉量也较低。 2、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省耕地资源稀缺,但耗粮高的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仍高达81%,远高于全国60%的水平,草食家畜特别是牛羊肉的比重仅占7.8%,远低于世界平均26.3%的水平;我省肉蛋奶产量的比例为100 : 37:15,奶类产量明显偏低。 畜产品质量不高,名、优、特产品数量不足。瘦肉型猪所占的比重虽然有所提高,但总量仍然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优质禽肉,特别是一些具有独特风味的地方性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我省由于牛肉生产的品种参差不齐,有的属于土种牛,有的属于引进品种与本地牛的杂交后代,也有部分属于淘汰的役用牛,

14、在产肉性能、生长速度、肉质、饲料转化率方面,与专用肉牛品种有明显差距,导致我省牛肉档次提升难度很大,大多属于中低档次,优质牛肉和高档牛肉的产量较少,比较效益低,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3、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和省加大了投入力度,加上市场看好,促进了云南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民营企业纷纷投资建设种畜禽场,使种畜禽场数量不断增加,饲养规模逐步扩大,供种能力和供种质量稳步提高,并逐步向规模化,良种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基础太差,投入不足,已经建成的种畜禽场普遍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原种场一扩繁场一商品场的良种繁育体系结构层次不明,布局不合理,分工不明确,供种质量不高,体系不配套

15、等问题。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和畜牧业生产发展不平衡,导致我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发展也不平衡,一是畜种之间的不平衡,我省种猪场建设相对较多,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猪价大幅上涨,加上国家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投入增加,各地纷纷投资建设种猪场,使猪良种繁育体系大大加强。而种牛、种羊和种禽场建设相对滞后,除牛由于大力推广细管冻精,可以基本满足改良工作需要外,种羊、种禽等供种能力严重不足。由于缺少优质种羊,农民自选、自繁、自用低劣品种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品种退化。由于种禽供种能力严重不足,每年需要从省外调进大量的禽苗,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带来的疫情隐患。二是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我省种畜禽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昆明、曲靖

16、、玉溪等州市,而其他州市则很少,即使有,规模也很小,甚至还有州市种畜禽场还是空白。 由于种畜禽场普遍存在规模小,实行多品种混养,设施简陋,设备匮乏,技术力量薄弱,选育和繁育手段落后等问题,多数没有开展育种工作的能力。种畜禽场还没有成为育种工作的主体,有计划的选育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已开展育种工作也只重视采取杂交育成等方式培育新品种,开展引进品种的选育提高或参加全国性育种协作组的很少。普遍存在重引进轻选育的现象,导致出现“引种一维持一退化一再引种”的恶性循环,导致种畜禽质量难以提高,只有耗费大量的资金频繁调进种畜禽。 4、生产方式落后,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我省畜禽养殖仍以小规

17、模分散饲养为主,分散的生产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行业内的协调和调控。据统计,2010年我省出栏肉猪50 头规模户出栏猪数占全省出栏数的25,全国平均水平为60%;全省出栏肉牛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出栏肉牛只占全省的12.9%;全省出栏羊30只以上的养殖场(户)出栏羊只占全省27.8%。这种以分散养殖为主的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不仅难以保证畜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粪污进行有效处理,更难以保证畜产品安全。同时,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没有充分发育,现有的一些合作组织也没有自己创办的、利益联系紧密的加工企业,养殖者在产业链中处于高风险、低

18、收益的弱势地位,难以从流通加工环节中分享更多利益,在价格市场波动时,农民很容易遭受打击。 5、产业化水平低 养殖业龙头企业有所壮大和发展,涌现出一批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仍然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加工增值少;产品质量不高、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差,管理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科技和制度创新能力不足;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品牌少,知名度低等弱点。 6、动物防疫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动物疫病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近年来国内局部地区重大动物疫情仍然时有发生;周边国家动物疫情依然存在,对我省形成了很大威胁

19、。目前,我省动物疫病预测预报体系还不健全,动物防疫监督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药物残留监测体系不健全,疫病扑灭缺乏足够物质保障等问题,各类药物、化学物质、激素残留和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也日益加重,影响了畜产品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依然严峻的动物防疫形势与未来畜牧业发展以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要求极不适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7、服务体系和队伍建设薄弱 基层畜牧科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较为脆弱,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我省乡镇畜牧科技推广机构现有基础设施多建于上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建设标准偏低,绝大部分是旧房,50%以上是危房,30%的机构租用办公用房,89%的机构无试验示范基地,75%的机构没有

20、交通工具,57%的机构没有技术推广及办公必备仪器设备。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基层畜牧科技推广机构面对着广大农村和农民,加之我省特殊的高原山区地理交通条件和生产工作环境,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环境仍然比较艰苦。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投入,使各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大大加强,但在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上基本没有投入。随着兽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畜牧兽医站都分成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卫生监督所、畜牧(改良站、草山饲料)站等机构,机构分设后,原有的资产,特别是实验室仪器设备、工作用车等基本都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所购置,畜牧(改良站、草山饲料)站等机构基本没有实验室,更没有仪器设备,影响

21、了各项工作的开展。8、资金投入不足,而且分散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我省在畜牧业方面的投入在保持了较高水平,但结构不合理。由于动物防疫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动物防疫,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十分有限。由于各地财政普遍困难,省级有限的畜牧业发展资金要既要考虑产业发展,又要考虑平衡,面面俱到,导致资金安排分散,难以集中有限的资金,突出发展重点,做到重点投资,重点发展。 二、发展环境分析 (一)云南具有发展特色畜牧业的比较优势和潜力 具有独具特色的立体气候,适宜各种作物、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衍。 1、具有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 椐近年来开展的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全省有14类183个具有肉质好、耐粗饲、

22、抗逆性强等特点的畜禽遗传资源(不含引进品种)。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中的畜禽遗传资源有56个;乌金猪(大河猪)、撒坝猪、滇南小耳猪、藏猪、西双版纳斗鸡、茶花鸡、圭山山羊、宏水牛、独龙牛(大额牛)等9个畜禽遗传资源列入2001年“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8年以来,槟榔江水牛、兰坪乌骨绵羊等17个畜禽遗传资源通过国家鉴定。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是发展特色畜牧业,开发特色畜产品重要的物质基础。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省畜牧业资源,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结合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培育出新丽江马、云南48-50支半细毛羊、大河乌猪、滇撒猪配套系、滇陆猪等新品种(配套系)。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世界知名的

23、优良畜禽品种,如杜洛克、长白、约克等瘦肉型猪;1996年以来,省政府又投巨资,先后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引进良种肉牛362头建立了西门塔尔、短角牛和婆罗门三个纯种牛场,从澳大利亚引进波尔山羊、萨能羊、努比山羊等优良品种,已经广泛应用于我省畜禽品种改良,提高了畜禽生产性能,加快了良种化进程。 2、牲畜饲养量大 2010年全省牲畜存栏5943万头(只),其中生猪存栏3697万头,居全国第5位,牛存栏976万头,居全国第6位;水牛存栏317万头,居全国第二位;羊存栏1093万只,居全国第12位。肉牛、肉羊在东南亚市场极具竞争力;由于气候十分适合发展奶牛、奶水牛业,而且奶水牛业发展在品种改良、规模饲

24、养和水牛奶加工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有希望发展成为南方重要的奶源基地,并走向面向南亚、东南亚。 3、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云南四季如春,水热光照充足,适宜牧草生长,全省有11个草原类,占全国草原类的61%,150多个草原型。有天然草地153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8.86%),居全国第7位,位居南方省区之首。其中宜牧草地1193万公顷,占草地面积的77%,理论产草量55亿吨,相当于870万个黄牛单位。已采集到的草地植物中有各种草原植物199科,4958种,其中饲用植物有3200多种可供牲畜食用,其中常见植物1500种,优质饲用植物500800种;还有1600万吨农作物秸秆可供开发利用。 云南矿物和

25、维生素饲料资源也很丰富,是全国饲料级磷酸氢钙的重要生产供应基地;全省每年用于饲料的粮食约150万吨,每年约有糠麸164万吨,饼粕20万吨,农作物秸秆2000万吨,薯类160万吨。 (二)具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 随着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农产品零关税的逐步实施,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水、陆、空)为云南畜产品的外销提供了无限的便利。为畜产品进入东南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空间,有利于提高云南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一是区位条件优越。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处在拥有33.6亿人口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结合部,向东可与珠三角、长三角相连,向北可通向四川和中国

26、中西部腹地,向南可通过建设中的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直达东南亚国家的河内、曼谷、新加坡和仰光,向西可经缅甸皎漂、孟加拉吉大港沟通印度洋,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中心枢纽,是我国不绕经马六甲海峡通往南亚、中亚、印度洋,进入欧洲、非洲最便捷的陆上通道。背靠大西南,与中西部的广大经济腹地相连,是泛珠区域走向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上通道。可以从陆上沟通中国、东南亚和南亚三大市场。地理区位最优、面临市场最广、与东盟及南亚和中东国家互补性最强。独特的区位优势,奠定了云南在中国西部特别是大西南对外开放格局中的经济战略地位,成为大西南对外开放走向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沿岸的门户和通道。 二是与邻国关系稳定。

27、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文化等方面具有诸多共同点和关联性,相互交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多年来,云南省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同周边各国建立了密切的、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 三是对外连通条件大为改善。近年来,我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路为主体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目前,云南通向中西部的7条省际干线高等级公路、8条干线铁路,以及经云南通往边境地区的4条干线公路和4条干线铁路均已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正加紧建设或提升改造,全程1800多公里的昆曼高速公路全面贯通,腾冲缅甸密支那高等级公路已通车,全省通往国内城市和东南亚、南

28、亚国家的航空网络基本形成,大大提升了云南与国内外市场间的通达能力。 四是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互补性强。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发展阶段、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和消费水平等多方面,有着相当明显的互补性。比如: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在能源、矿产、林业、农业、旅游资源禀赋和经济技术互补性强,通过关税减让,将为相关农业企业在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如畜产品、水果、蔬菜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出口机遇,为云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畜牧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党的十七大和十一五期间每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畜牧业在今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发展畜

29、牧业已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目前,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不仅出台了许多加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而且加大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为我国未来畜牧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5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指出,今后十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经济综合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基地,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在具体措施方面明确提出,首先要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

30、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我省畜牧业的发展将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随着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进入,我省经济将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大幅度提高,进而对全省畜产品消费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二是立足于我省的资源优势,通过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和石漠化治理,既可使我省草原生产力得到提高,草食畜和奶类生产加快;又可大大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这将对全省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共云南省委八届九次全委会提出了“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教育现代化四轮驱动,加快推进两强一堡

31、(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战略的步伐”的目标与举措,把农业产业化提到加快推进云南“两强一堡”战略的高度。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加快推进云南“两强一堡”战略“四轮驱动”之首。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明确提出要依托国际大通道,优化产业布局,将云南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出口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物产业基地;推进大江大河上游森林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和重点区域石漠化治理,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

32、保护,把云南建成我国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现代畜牧业发展,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水平为主攻方向,进一步稳定生猪生产,加快肉牛、肉羊、奶业和特色禽发展,突出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加工和质量

33、安全体系建设,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着力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畜牧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把畜牧业和农村的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加快云南特色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促使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迈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导向的原则 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品牌意识,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坚持政府引导,建立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培育推广适销对路的畜禽品种,

34、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养殖效益。 2、坚持突出重点,发挥区域优势原则 尊重科学规律,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我省畜牧业产业优势区域,紧紧围绕主导畜种和产品的发展,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扶持发展与畜牧业生产相配套的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的畜牧业发展格局。 3、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重点建设、草畜配套、加强管理、追求效益”的方针,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人工种草,推行粮草轮作,加大配合饲料、青贮和秸秆氨化为主的饲料资源开发和推广力度,实现综

35、合利用,全面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建立科技兴牧创新机制,增加科技投入。要注重良种选育,大力推广优良新品种,提高良种普及率;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生产,促进畜牧业生产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畜产品产品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5、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原则 我省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多样性,畜禽遗传资源丰富,有很多畜禽遗传资源可以开发出既有特色、又有较好经济效益的产品满足市场需要。在加强杂交改良利用的同时,要加强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重视对我省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选育和提高,实施开发式保种,以开发促保种

36、,以保种促开发,开发出具有云南特色的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殖效益。 6、转变生产方式,产业化经营原则 坚持大力扶持规模养殖,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开发一批质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大、具有一定规模的畜产品品牌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打造畜产品“名、特、优”品牌,努力提高名牌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三)发展目标 加快发展我省现代畜牧业,着力从六方面提升畜牧业水平:一是提升良种化水平。良种化率提高5以上,全省建成比较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二是提升规模化水平。畜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明显提高。三是提升标准化水平。主要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重点规模养殖场达到标准化生产并

37、实现猪肉质量可追溯。四是提升组织化水平。全省农民合作组织增加=。五是提升产业化水平。重点龙头企业,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使产品质量水平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六是提升疫病防控水平。完善省、市(州)和县动物疫病诊断、监测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我省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七是提升科技水平。畜牧业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八是畜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九是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明显增加,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使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迈进。 1、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到2015年,全省猪、牛、羊、禽出

38、栏量分别达到6150万头、450万头、1100万只和3.3亿只,年均递增率分别为5.74%、7.52%、10.13%和7.34%;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600万吨(其中:猪肉520万吨,牛肉68万吨,羊肉23万吨,禽肉55万吨)、50万吨、150.7万吨,年递增4.24%、6.71%和19.14%。 2、畜牧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牛羊等草食家畜占肉类总产的比重不断上升,达到25%。 3、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明显提高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进一步提高,猪、牛、羊和家禽的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35%、30%、40%和80%。主要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依据标准生产,重点规模养殖企业达到标准化生产并实现猪肉质量

39、可追溯。 4、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的数量和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加,肉类、奶类的深加工能力分别达到60万吨和100万吨。畜禽深加工产品比重大幅度上升,到2015年实际加工量占出栏量的比重达到45%。 5、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 初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动物防疫监督以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全面提升我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合格率由75提高到90;产地检疫率保持100;建立可追溯体系,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认定达100;市场兽药抽检合格率由75提高到90。

40、四、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发展方向 要按照畜禽品种优良化,养殖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质量安全化,防疫体系网络化等现代畜牧业基本特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巩固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畜牧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畜牧业。促进采取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二)发展重点 1、稳定发展生猪。 从提高质量卫生安全和生产水平入手,积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实施生猪百万工程,搞好加工,提高附加值,实现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开拓生猪外销市场。

41、2、加快肉牛、肉羊业发展。 要立足肉牛、肉羊资源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生产经验,从加强肉牛、肉羊品种改良入手,以肉牛杂交繁育、肉羊本品种选育和杂交繁育技术、标准化肉牛、肉羊生产技术为核心,着力研究与开发高档牛肉、肥羔生产技术,积极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推广舍饲育肥技术,提高生产能力,提高牛羊肉占肉类总产比重,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实现肉牛、肉羊产业化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突出发展奶业,特别是奶水牛业。 充分发挥云南发展奶业的气候、生态环境、土地、饲料和奶畜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加速荷斯坦奶牛发展,大力发展奶水牛业,加快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牦牛和奶山羊标准化优质奶源基地建

42、设,使奶业成为云南农业的支柱产业。以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为契机,加大科技对奶业的支撑,加快奶畜遗传改良进展,提高优质饲草饲料种植、加工和利用技术水平,提高疫病防治净化能力,建立完善奶制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加速奶业现代化进程,确保奶制品的质量与安全,努力提高乳品加工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实现云南奶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逐步使云南成为中国南方鲜奶供应基地,面向东南亚的重要奶制品出口基地。 4、加快特色禽发展。 要在实现我省肉鸡、蛋鸡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基本配套,进一步提高禽苗自给率,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科

43、技水平的基础上,蛋鸡着重于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肉禽生产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广外来良种和地方良种,特别是根据市场及区域优势,加强独具特色的地方优良家禽开发,积极发展鸭、鹅及特禽生产,加快优质肉用家禽的发展,形成区域特色。 5、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 立足我省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坚持保种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在确定保护品种、保护场点和保护规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强保种场、保护区建设,加大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力度;科研、生产和推广相结合,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开发特色畜产品,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推进全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进程,达到保

44、用并举、以用促保的目的。 6、鼓励发展养蜂、养兔业。 充分利用我省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蜜源及中蜂资源,注重质量效益,建设特色蜂产品基地,推进养蜂业产业化经营,把中蜂产业打造成为我省的又一特色品牌,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鼓励发展肉兔、獭兔养殖。五、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和重大项目 (一)区域布局 要发挥我省各地区域比较优势,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进一步提升各地各具特色的畜产品集中生产区的优势,加速全省畜牧业区域化进程。 1、标准化生产基地区域布局。 1)生猪 生猪生产以生猪主产区曲靖、红河、昭通、文山、昆明、大理等6州市部分养猪水平较高的县市和规模养殖和生产水平较高的玉溪市为重点,兼顾

45、其它县市规模养殖和生产水平较高的,建设30个标准化生猪生产基地。 2)优质奶源基地区域布局 (1)荷斯坦奶牛。荷斯坦奶牛养殖基地重点发展以嵩明、宜良、石林、晋宁、弥勒、个旧、陆良、通海、麒麟为主的滇东、滇中片区和以剑川、洱源、大理、宾川、祥云、南涧、巍山、永平、隆阳为主滇西两个片区,辐射带动楚雄、临沧、昭通和丽江等中等城市周边市县。 (2)奶水牛。重点发展以德宏州的盈江县、陇川县、潞西市、梁河县,保山市的腾冲县、昌宁县,大理州的巍山县、鹤庆县、宾川县等县市滇西北片区,文山州的广南县、富宁县、邱北县和马关县,红河州的蒙自县、建水县、弥勒县、泸西县以及北部曲靖市的师宗县、沾益县等滇东片区。 以腾冲

46、为中心,重点发展槟榔江水牛良种选育和扩繁,并向周边县市扩展。以槟榔江水牛为主,兼顾摩拉、尼里水牛,在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州的滇西南和昆明、玉溪、楚雄等滇中片区建设重点杂交改良区域,杂交改良本地水牛。 (3)奶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在红河、思茅以北和德宏以东,海拔1400m以上的地区均可用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对云南黄牛及其西门塔尔杂交牛进行杂交改良,重点优先在改良基础较好的大理、昭通、曲靖、文山和昆明等州市推广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并逐步向楚雄、保山、丽江州市,以及红河和临沧北部县市辐射,全面推开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工作,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培育云南省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 (4)

47、牦牛。以滇西北的香格里拉、德钦,怒江州和丽江的玉龙县、宁蒗县海拔1800m以上牦牛主要生产区域作为重点,开展杂交改良和科学饲养,逐步提高产奶量,满足民族地区需要。 (5)奶山羊。奶山羊以圭山山脉一带的石林、宜良、陆良、泸西和弥勒等为重点发展区域,并逐步向周边县市发展。 3)标准化肉牛生产基地 以肉牛主产区文山、大理、曲靖、昭通市为重点,兼顾其它肉牛资源和改良基础较好的县市,建设35个标准化肉牛生产基地。 4)标准化肉羊生产基地区域布局 以山羊主产区曲靖、大理、楚雄、昆明、丽江为重点,兼顾肉羊存栏量大,资源条件较好的县市,同时兼顾绵羊生产,特别是云南48-50支半细毛羊,建设25个标准化肉羊生产基地。 5)特色禽生产基地 以家禽主产区昆明、玉溪、曲靖、红河、大理等地为重点,兼顾家禽生产水平较高,特别是有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地方家禽品种的县市,建设20个特色禽生产基地。(二)重大项目 1、畜禽良种工程建设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影响范围广,技术含量高,投入大,又涉及到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基础性和社会性的事业。今后5年内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建成原种场扩繁场商品种畜禽场、各县市种公猪站、猪人工授精站点、牛冻改站点等组成的科学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成一批畜禽保种区、保种场、基因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