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畜牧业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畜牧业的发展,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措施。科技进步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随着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畜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畜牧业科技发展已进入了新的战略时期。为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畜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根据我省畜牧业发展现状,结合畜牧产业基础和科技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畜牧业科技发展成就与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以来,我省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加大畜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畜牧科技体制改革,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畜牧科
2、技体系日渐完善,科技成果研发、转化推广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普及、基本技能入户,有力的推动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使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经济效益最显著的产业。 (一)畜牧业科技体系日臻完善“十一五”期间,通过畜牧业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畜牧科技资源,加大投入力度,使畜牧业科技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省级设置畜牧兽医技术研究与推广机构4个,从业科研人员552名,其中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89人。市、县两级共设置各类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196个,从业科研人员2608名,其中拥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1112人。全省建成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和动物防疫监督所1051个,人员编制3400余
3、名。全省11595个行政村,聘用村动物防疫员13881名。全省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畜牧兽医技术支撑体系,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配套的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及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具备了坚实的畜牧兽医科学研究、生产技术指导,动物卫生有效监管,动物疫情迅速反应,染疫畜禽有效扑灭的能力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实力。(二)畜牧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科研推广机构共开展国家及省级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研究及实用技术推广项目200余项,共获得科技进步奖和农村技术承包奖100 多项,其中40余项目获省部级奖励,取得国家专利8项。首次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退化草地植被
4、恢复及草食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争取到国家畜牧产业体系试验站5个。山西麻鸡选育与利用、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选育研究、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奶牛群体高产高效技术体系研究、晋阳白猪选育研究、肉用布尔山羊繁育与生产体系建立等项目研究分别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山西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山西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长效机制建设研究等进展顺利。畜牧生产数字化、疫情信息传输、畜牧业管理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均取得突破性进展。畜牧业科技创新有力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和活力,拓展了畜牧产业发展领域和路径,有效支撑了产业的发展。(三)畜牧业科技推广成效突出 “十一五”期间,大力开
5、展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以农作物秸秆养畜利用技术、牛羊舍饲综合配套技术、猪主要疫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畜禽疫病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配合饲料加工及利用技术、种草养畜技术等三十项先进实用技术为主推技术,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进场入户和转化,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800多个,规模养殖不断扩大,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畜牧业科技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经统计,2009年全省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了65%,比“十五”末期分别增长了14个和15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雁门关生态畜牧区达到60%左右。五年来畜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的社
6、会效益达5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了15亿元。(四)畜牧科技交流合作日趋广泛“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科技交流合作,国际省际同时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实施,合作范围逐步扩大,交流深度逐步拓展,有效提高了全省畜牧科技水平。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派出高层次的专家学者达100余人次,赴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学术交流和技术考察。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一是在有计划引进畜禽良种、仪器设备的同时,畜牧业关键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智力的引进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和国外的科技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国际间双向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在国内交流合作方面,依托良种工程、生态环境恢复工程、首都水资源保护
7、等重大科技专项以及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项目,聘请国际国内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参与项目、指导科研与生产;以技术合作、科技入户示范项目为载体,邀请国内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均取得显著效果。“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周边省份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产业技术支撑方面,科技进步贡献率仍然偏低;2、在科技创新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尚未建立起与畜牧业发展完全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3、在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方面,科技资源相对短缺,技术与产业发展关联度还不够密切;技术推广队伍业务素质和技能还有待提高;4、在科研投入方面,政府、企业、民间等多元化、多渠
8、道投入机制尚不健全。技术研发资金短缺,成果转化投入不足。二、“十二五”畜牧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十二五”畜牧业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强化促进畜牧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紧迫感、责任感,明确基本思路,把握发展方向,才能实现预期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有关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大力开展重点生产环节科技攻关,不断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继续强化对畜牧从业者的培训,切实做好畜牧业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推进产、学、研、农、
9、科、教有机结合,加快畜牧业科技体制改革,尽快形成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的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二)基本原则1、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开展制约产业发展、带动性强、关联度高、作用突出的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与开发;重点加强产业发展急需、综合配套性强、带动作用突出的先进实用技术推广。2、自主创新、统筹兼顾。狠抓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努力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牧业高新技术,充实技术贮备。狠抓畜牧业科技入户等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畜牧科技含量;既要注重遵循科技发展规律,推动科技进步,又要注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促进体制创新;既要依靠政府的扶持投入、政策激励发展畜牧科技,
10、更要依靠社会力量,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3、资源共享、协调推进。在科技发展上,畜牧科技要在与农业整体科技协调发展的同时,要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实施和落实。省重点组织好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先进技术集成和重大技术推广。市县要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组织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方面。在创新方式上,处理好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关系,走研发和引进相结合的创新路线。在科技资源配置上,强调全省一盘棋,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和推进区域之间、产学研之间的科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4、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坚持支撑发展与引领未来相结合,提高畜牧业科技转化和超前发展的能力。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
11、化畜牧强省的要求,立足现状,兼顾长远,合理规划,超前部署,正确处理当前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畜牧业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为我省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保障。(三)目标1、建立健全畜牧产业科技体系。加大畜牧科技投入,注重科学研究和成果贮备与应用,形成与现代畜牧技术体系相适应的畜牧业持续健康技术保障与支撑体系。实现全省畜牧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以上。 2、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创新与突破。实现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日臻增强,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的突破,科技创新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3、强力推进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12、推广能力明显提高;成果转化应用力度不断增强,使畜禽良种覆盖率、饲料转化利用率、畜产品加工科技附加值等大幅度提高;畜禽重大疫病实现有效防控,发病死亡率明显下降。4、科技体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在市场经济运作下,融合产业政策与技术,实现畜牧业科技资源有机整合,科技体制进一步健全与完善。进一步优化畜牧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与新时期畜牧科技进步相适应的体制机制。5、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有机整合畜牧业科研与推广的设施设备,实现畜牧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条件改善,技术推广平台健全,形成畜牧科技设施设备共享机制。 三、“十二五”畜牧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一)畜禽繁育技术领域。 1、畜禽品种资
13、源数据库建设普查畜禽品种资源现状,摸清现有优良畜禽品种的数量分布、品种特性与利用状况;对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开展种质特性研究和遗传距离评估,确定研发利用方向;对引进畜禽品种的生产应用效果进行全面跟踪调查评估,筛选出适合构建我省畜禽种业体系的主要品种;系统开展畜禽品种资源保存技术和种质资源评价标准体系研究,建立畜禽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2、新品种的科学培育依托现有畜禽良种场的基础设施,开展畜禽优良基因的挖掘、利用和创新技术研究,采取现代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培育“生产性能好、产品质量优、抗病能力强”的牛、羊、生猪、家禽新品种(系),扩大畜牧业生产的供种能力和良种覆盖率。3、
14、良种繁育与推广加大优种畜禽繁殖技术研究,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以省、市优种畜禽养殖场为基地,推广应用牛、羊胚胎移植技术和生猪、家禽扩繁技术,扩大良种畜禽的数量与比例,保障品种质量,强化供种能力。因地制宜加快优良畜禽品种的推广,提高优种畜禽的普及率,扩大良种贡献率。(二)高效生产技术领域。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大力开展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生产、节净化管理等方面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养殖设施技术研究。继续规范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修订和完善山西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程,为现代畜牧业区域化发展和调控监管提供技术支持。2、养殖环境控制技术研究开展农牧循环利用、污染物减量化排放、
15、污水达标处理排放、有害气体控制等养殖环境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畜禽养殖环境的不断优化。 3、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研究现代畜禽高效饲养管理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配置和供给畜禽日粮,提高动物的转化利用率,实现高效生产,低碳排放;加强先进技术的熟化、组装、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实现良种、良法的组装配套,不断推进畜禽养殖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以畜禽生产、疫病防治、环境控制和检验检测等技术研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畜牧业标准体系。全面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三)疾病防控技术领域。 1、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基础研究。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人畜共患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开展重大动
16、物疫情病原遗传演化规律、重大动物疫病在我省的生态分布规律、重大动物疫情的传入与传播规律等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对完备的疫病、流行病学数据库。同时,配套开展疫病快速诊断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 2、动物疫病检验检测技术研究。以提高疫病诊断速度和诊断准确性为重点,继续开展疫病诊断新技术及辅助诊断专家系统研究,加快疫病诊断试剂盒、生物芯片和快速诊断仪器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实验室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相关技术的组装配套、集成应用。3、区域防控与无疫区建设技术研究。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大力实施动物疫病免疫技术、动物疫病监测技术、动物疫情预警技术、动物疫病净化等技术研究,实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不断完善疫病
17、免疫程序等相关技术规程。(四)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领域。 1、投入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制定兽药检测技术和中兽药中违禁添加西药的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饲料中违禁添加物的快速检测检验技术。 2、细菌耐药性监测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制定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样品采集规程,动物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标准,确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依据,制定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药敏试验操作规程等。 3、畜禽产地疫病监测和畜产品疫病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以猪、牛、羊、禽严重危害人体和畜禽健康的疫病产地活体检测及产品疫病检测为主攻方向,研制简便、快速、多用、智能、价廉的速测方法。4、畜禽产品残留物
18、监测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兴奋剂类、性激素类、蛋白质同化激素类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条,同时研究制定多组分检测的确证方法,并研发相应的检测标准。将研制的产品和检测技术推广应用于市级和县级监测机构。 5、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研发和建立畜禽产品中违禁添加物、兽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致病菌等影响畜禽产品质量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对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因素的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量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进行的风险评估。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卫生、安全。6、畜产品保鲜储藏和加工技术研究。建立畜产品认证体系,实施畜禽产品加工贮藏工艺技术研究,新型安全包装材料开发研究,集成创新畜禽产品标识、认证、保鲜、加工技
19、术,确保畜产品产后质量安全。(五)草业与饲料发展领域1、退化草地植被修复与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针对天然草地“三化”现状,研究免耕补播、草地有害生物防治、围栏封育、轮牧休牧等天然草地植被修复与利用技术。2、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牧草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加强优良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发掘、利用技术研究;选育抗旱、耐寒、耐瘠薄、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种(系),建立完善牧草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牧草良种生产能力、供种能力及质量水平,提高良种覆盖率。3、牧草高产栽培及草产品加工工艺技术研究开展苜蓿、青贮玉米等优质高产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技术研究,提升饲草加工、贮运设施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强饲草种植技术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开展不
20、同地区优质牧草种植试验示范,逐步实现专业化种植、产业化开发。4、草畜平衡技术研究进行草畜季节供求平衡和营养供求平衡技术研究,实现草畜品种、数量合理配置,能量与蛋白饲料均衡供应,提高牧草消化吸收利用率,实现畜禽低碳排放,推动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5、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继续加强农作物秸秆生物处理、机械加工、保存储藏、配合使用技术研究;大力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不断丰富饲料种类,增加饲料资源的供应总量,保障饲料供给。6、新型饲料添加剂及配合饲料推广应用技术研究采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精细化工等技术,研制对畜禽、人体和环境安全、高效的饲料添加剂新品种,加大牛羊等草食家畜配合饲料
21、配方和生产工艺研究,(六)生产管理领域面向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调控监管水平,组织开展数字化生产、信息化管理、质量追溯、预警预报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实现畜牧业生产现代化。1、数字化信息技术研究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数字化畜牧业技术,结合畜牧业发展实际进行研发,逐步建立畜禽营养代谢计算机模拟系统、牧草饲料作物生长计算机仿真模拟系统、畜禽数字化精准系列养殖系统、畜禽疫病专家诊疗软件及生产防疫技术信息化系统等,在标准化畜禽养殖场、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集中种植地区示范应用,并逐步在中小型种植养殖企业进行推广,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及现代化水平。2、全自动控制技术研究伴随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生产,生产过程
22、中实现饲喂、环境控制、粪污处理、消毒、捡蛋、分级、运送和记录等系统的自动控制,开展相关控制系统技术研究。3、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研究开发畜禽良种、养殖生产、畜禽标识、防疫检疫、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档案记载系统,完善生产信息化管理。建立畜禽安全生产及饲料营养科技数据库,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国家层面的覆盖畜牧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平台,与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相配套,共同支撑起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4、风险预警预报技术开发研制畜牧业风险和公共安全预警预报系统研究,及时向生产经营消费者提供发布预警信息,提出应对指导措施,促进畜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四、“十二五”畜牧业科技发展措施(一)加
23、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把科技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科技工作。(二)加强科技体系建设。省一级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主要从事本地区重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加强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和山西省农业厅的“三农”技术合作,组建强有力的技术团队。营造畜牧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三)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现有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科技推广组织。强化以县域为单位的高效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把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转化率
24、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增强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四)建立新型科技投入体制,增加畜牧科技投入鉴于畜牧业科技自身特点和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大幅度增加对畜牧业科技的投入强度,尽快扭转畜牧业科技投入与畜牧业产值之间严重的不协调局面,力争在短时期内使畜牧业科技投入有所提高,逐步建立政府对畜牧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同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优惠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对畜牧业科技进行投入,逐步建立多渠道的畜牧业科技投入机制。(五)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观念,加强人才支撑和保障机制建设。加
25、快建立和完善畜牧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鼓励科技人员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积极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加大农民科技与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培养大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高水平的畜牧专业技术工人,提高致富能力和水平,满足现代化畜牧和新农村建设对人口素质的要求。 (六)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为保障畜牧科研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首先要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财政对畜牧科技的投入,建立工业反哺畜牧业的长效机制,省设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畜牧专项补贴,科技经费投入增长速度应与畜牧科技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要使畜牧科技投入比重与畜牧业在农业、国民经济所处的比重相对应。在畜牧业重大工程项目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科研及科技推广专项经费。要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对畜牧科技的投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资金投资体系,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对畜牧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积极吸引国外资金投入我省的畜牧科技事业。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畜牧业科技投入体系,把畜牧业科技建立在雄厚的资金基础之上,为畜牧科技发展提供经费保障。(转自:山西畜牧信息网) 山西省畜牧兽医局二0一0年六月二十五日- 17 -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