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案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学习文景帝的高尚品德,培养良好道德素养;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2、难点:汉初封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预习环节】轻松启航自学梳理
2、一、文景之治: 1、背景:西汉初年,经济 ,景象 。2、原因:(1)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 、 等,吸取 教训,减轻农民的 、 和 负担。(2)重视发展 生产,奖励耕作,劝官农桑。(3)提倡 ,以身作则。(4)重视 “ ”。3、表现:(1)社会 。(2)百姓 。(3)国库积蓄充盈。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措施:(1)政治上:接受 的建议,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侯国;直接削去半数侯国。(2)思想文化:接受 的建议,“罢黜百家, ”。把 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推行 教育,在 兴办太学,以儒家的 为主要教材。2、作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 ,进入 时期。三、东汉的统治:公元 年,外戚
3、夺取政权, 灭亡。公元 年, 称帝,定都 ,史称东汉。这个皇帝就是光武帝。他统治的时期,史称“ ”。激活思维探究讨论1、从西汉的文帝、景帝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2、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异同?同: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实质相同,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异: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的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思想,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3、思考文中动脑筋题。4、综合提升:阅读材料: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
4、其国,必稍自弱矣。”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请回答:(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其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又是谁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5、拓展创新:毛泽东曾经在诗词泌园春雪中这样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你能说出这句诗词中指的是哪两位皇帝吗?请你结合史实说一说这两位哪位的功劳更大?(要求理由充分,符合史实)【反馈交流】(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
5、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阅读6771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二)分组交流 (三)释疑解惑(四)总结: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教)后记】:附:课本68页上动脑筋答案: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通
6、过对比,可以看到: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69页动脑筋:说明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和敬重。71页比一比:秦始皇、汉武帝在历史上都是有功有过。他们都在国家统一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汉武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朝的鼎盛局面。因此他们的功劳难分大小。秦始皇统治时,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这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而此时天下刚统一,基础不牢,最后秦朝的统治仅14年就灭亡了。汉武帝虽穷兵黩武(反击匈奴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他执政时,汉政权已经历了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国力强盛,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故有人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