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章 第二讲 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如图1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 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来 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则图2中能客观地反映 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 图1 图2 解析:小木块被释放后的开始阶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加速度为a1.当小木块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小木块开始以a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
2、直线运动,此时小木块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所以a1>a2,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选项D对. 答案:D 2.如图3所示,车内绳AB与绳BC拴住一小球,BC水平,车由原 来的静止状态变为向右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仍处于图中所示的位 置,则 ( ) A.AB绳、BC绳拉力都变大 图3 B.AB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变小 C.AB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不变 D.AB绳拉力不变,BC绳拉力变大 解析:如
3、图所示,车加速时,球的位置不变,则AB绳拉力沿竖 直方向的分力仍为FT1cosθ,且等于重力G,即FT1=,故FT1 不变.向右的加速度只能是由BC绳上增加的拉力提供,故FT2 增加,所以D正确. 答案:D 3.如图4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 块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 图4 的加速度为a1和a2,则 ( ) A.a1=a2=0
4、 B.a1=a,a2=0 C.a1=a,a2=a D.a1=a,a2=-a 解析:首先研究整体,求出拉力F的大小F=(m1+m2)a.突然撤去F,以A为研究对象,由于弹簧在短时间内弹力不会发生突变,所以A物体受力不变,其加速度a1=a.以B为研究对象,在没有撤去F时有:F-F′=m2a,而F=(m1+m2)a,所以F′=m1a.撤去F则有:-F′=m2a2,所以a2=-a .D项正确. 答案:D 4.(2010·广州模拟)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 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 态.当木板A
5、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0 B.g 图5 C.g D.g 解析:撤离木板时,小球所受重力和弹簧弹力没变,二者合力的大小等于撤离木板前木板对小球的支持力FN,由于FN==mg,所以撤离木板后,小球加速度大小为:a==g.B项正确. 答案:B 5.(2009·山东高考)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6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所示的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 图6
6、 解析:由v-t图象知,0~2 s匀加速,2 s~4 s匀减速,4 s~6 s反向匀加速,6 s~8 s匀减速,且2 s~6 s内加速度恒定,由此可知:0~2 s内,F恒定,2 s~6 s内,F反向,大小恒定,6 s~8 s内,F又反向且大小恒定,故B正确,A错.C、D图中0~2 s内分别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所以C、D错. 答案:B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7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2010·滨州模拟)如图7所示,在汽车中悬挂一小球,实验表明, 当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7、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稳定角 度.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体m1,则关于 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m1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 图7 A.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 B.汽车可能向左运动[ C.m1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来 D.m1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汽车的加速度为a=gtanθ且方向向右,汽车可能向右做加速运动或向左做减速运动,故A错误,B正确.m1所受合力方向应向右.m1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C正
8、确,D错误. 答案:BC 7.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的作用,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及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8所示.由图象中的信息能够求出的量或可以确定的关系是(g取10 m/s2) ( ) 图8 A.物体的质量m B.斜面的倾角θ 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D.μ>tanθ 解析:设物体的质量为m,斜面的倾角为θ,由v-t图象可得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a1=1 m/s2;由F-t图象可知0~2 s内力F1=3 N,在0~2 s内对物
9、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sinθ-μmgcosθ=ma1.由v-t图象可得2 s后物体的加速度为a2=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F-t图象可知2 s后力F2=2 N,由平衡条件可得:F2+mgsinθ-μmgcosθ=0,代入数据联立解得:m=1 kg,μ=tanθ+>tanθ,综合得出,正确选项为A、D. 答案:AD 8.(2009·广东高考)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其体重为 490 N.他将弹簧测力计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 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9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象 可能是图10中的(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 )
10、 图9 图10 解析:由G-t图象知:t0~t1时间内具有向下的加速度,t1~t2时间内匀速或静止,t2~t3时间内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因此其运动情况可能是:t0~t3时间内,故A、D正确. 答案:AD 9.(2010·莆田模拟)如图11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传动 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能是( ) 图11 A.+ B. C. D. 解析:因木块运动到右端的过程不同,对应的时间也
11、不同,若一直匀加速至右端,则L=μgt2,得:t=,C正确;若一直加速到右端时的速度恰好与传送带速度v相等,则L=t,有:t=,D正确;若先匀加速到传送带速度v,再匀速到右端,则+v(t-)=L,有:t=+,A错误;木块不可能一直匀速至右端,B错误. 答案:CD 10.(2009·宁夏高考)如图12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 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 用水平恒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 图12 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12、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解析:撤去拉力时,物块的速度小于木板的速度,物块相对于木板向左滑,受向右的摩擦力而向右加速,而木板受向左的摩擦力向右减速,当二者速度相等时,再一起做匀速运动,故B、C正确. 答案: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11.(14分)如图13所示,有一长度x=1 m、质量M=10 kg的[来 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一端放置一质量 m=4 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要 图13
13、 使物块在2 s内运动到小车的另一端,求作用在物块上的水平力F是多少?(g取10 m/s2) 解析:由下图中的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Ff=ma物 ① Ff′=Ma车 ② 其中Ff=Ff′=μmg ③ 由分析图结合运动学公式有x1=a车t2 ④ x2=a物t2 ⑤ x2-x1=x ⑥ 由②③解得a车=
14、1 m/s2 ⑦ 由④⑤⑥⑦解得a物=1.5 m/s2 所以F=Ff+ma物=m(μg+a物)=4×(0.25×10+1.5) N=16 N. 答案:16 N 12.(16分)(2009·上海高考)如图14(a)所示,质量m=1 kg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表示,物体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b)所示,求: 图14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比例系数k.(sin37°=0.6,cos37°=0.8,g=10 m/s2) 解析:(1)v=0,a0=4 m/s2 mgsinθ-μmgcosθ=ma0 μ===0.25. (2)v=5 m/s,a=0 mgsinθ-μFN-kvcosθ=0 FN=mgcosθ+kvsinθ mg(sinθ-μcosθ)-kv(μsinθ+cosθ)=0 k== kg/s ≈0.84 kg/s 答案:(1)0.25 (2)0.84 kg/s - 6 - 用心 爱心 专心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