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4 卷 第 12 期 包 装 工 程 2023 年 6 月 PACKAGING ENGINEERING 403 收稿日期:20230117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Q2022156);2022 年度河北地质大学青年科技基金项目(QN202236),河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2018 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双向融合发展研究(HB18YS008)作者简介:王秀丽(1990),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与交互设计。在地文化视角下白洋淀芦苇画的产品创新设计 王秀丽,马凤娟,闫晓从,李涛,谭嘉欣(河北地质大学 艺术学院,石家庄
2、050031)摘要:目的目的 以在地文化视角思考白洋淀芦苇画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挖掘在地文化对白洋淀芦苇画产品创新设计的价值。其次,总结白洋淀的代表性在地文化。然后,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 5 个维度提取白洋淀的典型在地文化要素。最后,将白洋淀的典型在地文化要素应用于白洋淀芦苇画的产品创新设计中。结论结论 挖掘在地文化对于白洋淀芦苇画在当代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视觉在地、触觉在地、听觉在地、嗅觉在地和味觉在地5 个层面提出了具体设计方法,分别是强化视觉叙事、丰富触觉层次、营造听觉氛围、建立嗅觉意象及关联味觉通感,为白洋淀芦苇
3、画在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冲击中的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了思路。关键词:白洋淀芦苇画;在地文化;五感;产品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23)12-0403-08 DOI:10.19554/ki.1001-3563.2023.12.047 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of Baiyangdian Reed Pain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Culture WANG Xiu-li,MA Feng-juan,YAN Xiao-cong,LI Tao,TAN Jia-xin(College
4、 of Art,Hebei GEO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31,China)ABSTRACT:The work aims to think about the 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method of Baiyangdian reed pain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culture.Firstly,the value of local culture on the 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of Baiyangdian reed painting was ex
5、plored through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Secondly,the representative local culture of Bai-yangdian was summarized.Then,the typical local cultural element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five dimensions of vision,touch,hearing,smell and taste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Finally,the typical
6、 local cultural elements of Baiyangdian were applied to the 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of Baiyangdian reed painting.Excavating the local culture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iyangdian reed painting in contemporary era.The specific design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f
7、rom five aspects:vision in local,touch in local,hearing in local,smell in local and taste in local,including strengthening visual narration,enriching tactile levels,creating auditory atmosphere,establishing olfactory im-age and associating taste synesthesia,which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product i
8、nnovation design of Baiyangdian reed painting under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multiculturalism.KEY WORDS:Baiyangdian reed painting;local culture;five senses;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白洋淀芦苇画作为河北雄安新区的传统手工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生存土壤改变、内生动力不足、后继乏人等诸多问题,一旦失去生活和物质的载体则会成为形式的遗存。保护传统手工艺不仅在于技艺延续和传承人
9、纳新,更应扎根于在地文化生态的修复。本文以在地视角探究其文化艺术内涵,将传统民404 包 装 工 程 2023 年 6 月 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思想相结合,通过新产品的开发促进传统回归现代生活、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 白洋淀芦苇画的发展困境 白洋淀芦苇画是雄安新区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烟波浩渺的白洋淀孕育了质朴无华的芦苇荡,手工艺人以芦苇的叶、秆、花、穗为原料,经过整料、刨分、剪贴、烫熨、雕刻、编织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出独具乡土气息的芦苇画1,见图 1,其在 2009 年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传统渔耕生活的消失使白洋淀芦苇画失去了生存依托,以水乡风情为主的老旧题材与当代人
10、的生活意趣脱节,以现代装饰为主的艺术形式辐射力度小且过于单一,种种因素导致其市场需求下降、经济效益低,虽然有政府的保护和各方的努力,白洋淀芦苇画整体的发展前景仍然堪忧。图 1 白洋淀芦苇画艺术家刘国对作品 Fig.1 Works of the Baiyangdian reed painting artist LIU Guo-dui 如何在当今文化市场开发具有鲜明水乡特色、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芦苇画新产品”,在保留传统民间美术精髓和吸引新消费群体之间寻找平衡点,是白洋淀芦苇画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2 挖掘在地文化对白洋淀芦苇画创新发展的价值 2.1 在地文化的概念解读 白洋淀
11、芦苇画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物,是独具水乡特色的文化符号,但这个符号却在社会前进的 浪潮中逐渐被遗忘。1992 年,Roland Robertson 提出了“在地化”概念,为传统民族文化在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生存环境缺失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遭受的异质文化冲击提供了脱困思路2。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也曾指出,处于“弱势”地位的本土文化在缺少内在活力的状态下,如果不建立清晰的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没有积极主动地保护和传承,就有可能淹没在世界“文化趋同”之中3。清华大学周榕教授、台湾东海大学罗时玮教授等对“在地”进行了界定。“在”,存也,草生于土之上,在中国文化中有“存在”“存活”之意4。“地”,土地、
12、地方、场所,“地”不单是一个空间概念,同时还涵盖了地理风貌、民俗节庆、社会生活等多重要素5。在地文化是一种由地方文化意识、地方感官体验、地方文化美学组成的,深耕于土地的文化意识形态6。在地文化与本土文化、区域文化的区别在于其更多地蕴含了一种“他者”进入本土后探寻生存空间的概念,挖掘在地文化对于保护和激发民族文化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2.2 挖掘在地文化对白洋淀芦苇画创新发展的价值 部分学者和设计师以在地视角思考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发展,值得白洋淀芦苇画的创新发展参考和借鉴。张国治7以福州寿山石雕为载体,将图像、叙事等在地元素融入城市品牌形象建构和文创产品开发中,试图以在地文化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创意生态
13、营造和产业转型。高登科8以乡村手工坊为例,阐述了传统手工艺的在地属性对于激活乡村文化场域的重要价值。本土设计品牌“品物流形”深耕于余杭地区,将在地文化特征以现代设计手法延续到产品创新设计中,通过对“纸伞”“滚灯”等工艺以及竹、丝、棉等天然材料的解构,设计了一系列家具、灯具和生活容器,成为第一个获得米兰设计周 SaloneSatellite Design Report Award 全场唯一大奖的中国设计品牌,作品见图 2。综上,在多元文化交织的复杂环境下,以在地视角挖掘传统手工艺背后深层的文化意象对于推动其产业发展和创意转型具有积极意义。设计师应当尝试利用在地性来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可
14、持续发展。图 2 品物流形家居产品设计 Fig.2 Design of home product by PINWU 第 44 卷 第 12 期 王秀丽,等:在地文化视角下白洋淀芦苇画的产品创新设计 405 3 白洋淀的代表性在地文化剖析 白洋淀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代表性的在地文化主要包括 4 种,分别是芦苇文化、渔耕文化、雁翎文化和美食文化。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湿地,白洋淀拥有最优质的芦苇资源,白洋淀人利用芦苇编席、造纸、织布、进行手工艺创作。“苇是摇钱树,淀为聚宝盆”,芦苇养活了白洋淀,也赋予了淀里人自强不息的品格,芦苇文化是白洋淀最根本的在地文化。丰饶的水产资源同时孕育了颇具特色的渔耕文化
15、,白洋淀拥有 100 多个水乡村落,撒旋网、放鱼鹰、采莲蓬、编苇席是淀区常见的生活景象,伴随还有船轿迎亲、荷灯之夜、响板惊鱼等民俗活动,以及康熙巡视河工、水上围猎等历史典故。此外,千百年来的渔乡真味形成了白洋淀独有的美食文化,鱼、虾、野鸭等水产,以及荷花、菱角等植物都演化成饭桌上的道道美食,民间还流传着“半蒸半煮话乾隆”“小虾糊饼悦龙颜”的故事。近代的白洋淀在抗日战争时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由当地村民所组成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以芦苇为屏障,借助天然水上优势与敌寇展开斗争,留下了“巧端十方院岗楼”“扫帚炮震敌胆”等英雄事迹,这种敢于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白洋淀人
16、。4 在地文化视角下白洋淀芦苇画的产品创新设计分析与实践 4.1 以“五感体验”萃取白洋淀的典型在地文化要素 以 4 种在地文化为基础,对白洋淀的典型在地文化要素进行提取。一般而言,学者对在地文化要素的提取主要从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两个层面展开,物质要素指的是可被察觉的有形实体要素,包括图像、材料、工具等,非物质要素则涵盖了包括风俗习惯、故事传说、生活方式等在内的无形文化要素。近年来,随着“体验设计”的兴起,部分学者就“在地文化转换体验设计”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以“五感体验”萃取在地文化要素的新思路,即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5 个角度挖掘文化精粹,并将其容纳到新型营销模
17、式构建、产品创新设计及娱乐体验活动当中9。这种以体验作为核心的提取方式打破了物质和非物质的界限,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对在地文化特征进行总结,更符合当下的时代发展潮流。本研究以此为参考,借由“五感”的维度对白洋淀的典型在地文化要素进行提取,见图 3。4.1.1 视觉在地要素 视觉在地要素包含图像表达和图像叙事两个层面。图像表达以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记录为主,例如风吹蒲绿、日照荷红、鱼戏鹭翔的淀上风光,以及渔翁扁舟、月下编席、莲娃嬉戏的和谐景致。图像叙事围绕人的活动而展开,以历史典故、水乡生活和地方民俗为落脚点,包括康熙巡幸、船轿迎亲、水上游击、打野鸭等,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和画面感。4.1.2
18、 触觉在地要素 触觉在地要素以触觉感知为基础,触觉感知的范围包括温湿度、压力度、粗糙度、柔软度、疼痛度等10。白洋淀灵秀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触觉在地要素的多样性,包括空气的湿润感、荷花的娇柔感、湖水的清冽感等。其中,芦苇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人工处理手法下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触觉变化,苇片经过熨烫、裁剪、切丝等工艺变作芦苇画中粗糙的岩石、沧桑的荷叶、毛发锐利的水鸟,触感分明而有层次,令人印象深刻。4.1.3 听觉在地要素 听觉在地要素来源于当地居民在白洋淀长期生 图 3 白洋淀的典型在地文化要素 Fig.3 Typical local cultural elements of Baiyangdian 40
19、6 包 装 工 程 2023 年 6 月 活过程中所感知到的声音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万物有灵的自然之声,例如苇叶沙沙声、鸟鸣悠悠声和水流淙淙声;二是形容风土人情、市井见闻、社会事件的人造之声,例如渔歌声、摇橹声、人物对话声、炮火轰隆声等,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4.1.4 嗅觉在地要素 嗅觉在地要素指的是人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所感受到的在地气味。白洋淀物产丰饶、四季竞秀,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令人心驰神往,代表性的嗅觉在地要素包括芦苇草香、荷叶清香、荷花淡香、鱼虾鲜香等。此外,淀区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烟火气也随着岁月流逝深深沁入白洋淀人的记忆里。4.1.5 味觉在地要素 味觉由食物对味蕾
20、的刺激而产生。白洋淀水肥草美,除了鱼虾等新鲜水产,荷花、荷叶、莲藕、菱角皆可食用且滋味各有不同,康熙和乾隆也曾在这里留下了不少美食文化趣谈。白洋淀的在地味道不仅仅是酸、甜、苦、咸的刺激感受,更是融入了荷香、水甘、苇韧的水乡至味。4.2 白洋淀芦苇画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与实践 通过提取白洋淀典型的在地文化要素,进一步明晰了白洋淀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内涵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白洋淀芦苇画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并付诸设计实践。4.2.1 视觉在地:强化视觉叙事 视觉获取的信息量占据总信息量的 80%,从视觉在地的角度出发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对于传播文化价值、改善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11。白洋淀芦苇画题材丰富、野趣淳
21、朴,是较为直观的视觉艺术。现有的芦苇画多以工艺品形式呈现,单纯的静态画面在文化表现力上非常有限,尤其是对于一些民间传说和经典故事的演绎,即使匠人手法细腻,将人物表情和对话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也往往需要观者通过想象力来脑补完整情节,信息传达的效率较低。因此,在视觉层面,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强化视觉的叙事性,创造更加沉浸的在地感知环境,从而激发文化认同感。在具体方法上,首先要重视视觉元素的质量和组织形式,根据白洋淀的视觉在地要素选择合适的表达对象。其次,叙事活动中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是产生情感的关键,需要利用观者与作品的游戏化、故事化、场景化互动来提高参与感12。此外,还可借助多媒体和交互技术,利用光
22、线、声音和视觉的联动来提高沉浸感,例如,“芦苇画创作游戏盒”概念设计(图4)以月下荷塘为表现题材,将处理后的芦苇制成荷花、荷叶、游鱼、水鸟等单独的视觉部件,用户可通过操纵透明签控制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完成芦苇画的个性创作。同时,游戏盒中内置感应元件,当游鱼和水波纹足够接近时触发类似鱼跃水面的“咕咚”声;当移动“月亮”时,该部件会自发微弱光芒,并在位移过程中与四周产生光影互动,以此来增加叙事趣味性。4.2.2 触觉在地:丰富触觉层次 触觉的直接性决定了人与事物的亲近关系,针对触觉进行设计能够激发想象、唤醒情绪,与感知对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建立更加深层次的联结13。芦苇画作是从泥土中发芽的艺术,在装裱和
23、展示上与普通画作相差不大,观者主要依靠视觉来解读作品内容,在触觉层面的体验几乎是空白。针对白洋淀芦苇画的产品创新设计,可充分利用芦苇的触觉在地特征,丰富产品的触觉感知层次,使观者能够通过亲身接触进一步了解芦苇画的工艺与特色。在具体方法上,首先要为观者提供与芦苇画相关的可触载体,例如芦苇画部件、包装等。在部件的选择上,为了保存和避免损坏,以画面相对整体、工艺简单牢固为先,有匠人将芦苇画制成可触的小型挂件和桌面工艺品,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除了直观接触,还需要将材料的可触和视觉的表达、文化的内涵联系在一起,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来加深文化认同14。以“芦苇画立体书”为例,见图 5a,将制作好的苇片粘贴在
24、卡纸上,以书页形式呈现。芦苇根部粗钝、色深,适合表达植物根茎,芦苇梢部柔软、灵巧,适合表达禽类羽毛,芦苇秆部色白、韧性佳,对大部分题材都有较好的表现力。根据材料特点和画面内容在立体书的相应位置进行标注,用户可通过观看和触摸深度体会材料、画面和意境的关系。图 4 芦苇画创作游戏盒 Fig.4 Game box created by reed painting 第 44 卷 第 12 期 王秀丽,等:在地文化视角下白洋淀芦苇画的产品创新设计 407 图 5 芦苇画创新产品设计 Fig.5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of reed painting 除了用手去感知,肤觉也是触觉
25、的一种,粘贴芦苇画时常选用丝绒布作衬底,可尝试将芦苇画与面料相结合,作为高档装饰、陈列或服饰艺术品进行展示和收藏,见图 5b。此外,针对芦苇画及其相关产品的包装也应进行设计,在白洋淀,芦苇可被编织成糙席、细席及各种带花纹的装饰席,可充分利用这种工艺制作苇编包装,让用户在拿到产品的瞬间就能感受到芦苇对白洋淀人的意义。4.2.3 听觉在地:营造听觉氛围 声音通过听觉与听者完成情感和审美的交流,声音的高低、强弱、缓急能够影响听者对环境和事物的判断,进而唤醒情绪15。与此同时,听觉具有一定的“跨感官”特性,能够连通其他感官发挥作用16。白洋淀的听觉在地要素是对淀区风光和百姓生活图景的重要反馈,具有明显
26、的在地特色,应当将其引入芦苇画作品中,通过营造听觉氛围来调动用户情绪、增强代入感。对于白洋淀灵动的自然之声,可将传感元件和声音播放模块置于芦苇画的背面,当用户与画面的距离到达一定范围内时随即播放声音,实现声景一体。对于白洋淀丰富的人造之声,可尝试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基于芦苇画的听觉交互式产品,以“水上游击队”小程序为例,其依托图像识别技术,用户在观赏芦苇画时可用手机扫描画作来深度了解作品,见图 6。界面除了展现芦苇画的高清细节外,同时在人物附近放置待播放的声音对象,用户可点击按钮获取对话内容,使观赏芦苇画的过程变成探索创作背景、了解历史故事的过程,通过声音的设计传递了人文精神。总而言之,利用听觉感
27、知形成对视觉和触觉的补充,能够帮助观者透过芦苇画进一步了解白洋淀的在地文化特征。4.2.4 嗅觉在地:建立嗅觉意象 嗅觉感知具备情感性、记忆性和可视性,相比其 图 6 芦苇画交互式产品设计 Fig.6 Interactive product design of reed painting 408 包 装 工 程 2023 年 6 月 他感官,能够更加深刻、直接地激发人内心深处的情感17。白洋淀的嗅觉在地要素应当被充分利用,以在地气味为主体建立属于白洋淀的嗅觉意象,综合产品的造型、色彩及视觉包装,形成积极的情绪刺激,使感知者对白洋淀及白洋淀芦苇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例如,“白洋淀味道”系列香水
28、设计(图 7)以芦苇草香、荷叶清香、荷花淡香等自然香气为主香调,以芦苇画(内层为芦苇画部件,外层用塑料膜封装)作为香水包装,画面内容与香调相呼应。瓶身造型选择类似画框的规则矩形;瓶身颜色以芦苇画为参考,晒干的苇片经熨烫产生深糊、深中糊、中糊、浅糊等多层次的棕色调,以该色系为原型对瓶身进行着色,形成更加整体的视觉氛围。当用户打开香水时,扑面而来的白洋淀气息连同丰富的视触体验,更能给予用户身临其境的感受。4.2.5 味觉在地:关联味觉通感 味觉在感知食物的过程中,通常会在其他感官的影响下产生具有联想性质的情绪变化,舒适的环境、宜人的温度、美妙的色彩会为食物增加令人喜悦的价 值,这种现象被称为“味觉
29、通感”18。可以充分利用这种通感效应将狭义的味觉感受与产品的美学特征和用户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建立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与味觉的关联,为扎根在地文化的产品创新设计提供思路,可将设计的重点放在与就餐相关的器皿、环境及产品的外包装上。例如,文创雪糕设计采用印有芦苇画的纸质包装盒来包裹荷花形状的雪糕,包装盒除了能够防止雪糕融化四处淋溅,对于宣传芦苇画、激发图案创新也有积极作用。再如,芦苇画印章牙签盒和系列杯具的设计在牙签盒底部雕刻简单的芦苇画,增添了文化性和趣味性,可以作为文创礼品进行售卖。盛放荷叶茶的杯具,为防止烫手,用编织好的苇片包裹杯身,再用塑封的芦苇画元件进行点缀,色、味一体,颇具地方特色,
30、见图 8。此外,康乾二帝都曾与白洋淀美食结缘并留下了“半蒸半煮话乾隆”“小虾糊饼悦龙颜”等典故,可以此为灵感来源,在餐厅的室内设计中,融入芦苇画元素进行造景,营造古朴雅趣的就餐氛围,见图 9。图 7“白洋淀味道”系列香水 Fig.7 Baiyangdian Flavor perfume series 图 8 芦苇画系列衍生品 Fig.8 Derivatives of reed paintings 第 44 卷 第 12 期 王秀丽,等:在地文化视角下白洋淀芦苇画的产品创新设计 409 图 9 白洋餐厅(芦苇画选自芦苇画艺术家刘爱民作品)Fig.9 Baiyang Restaurant(reed
31、 paintings extracted from the works of artist LIU Ai-min)5 结语 本研究以在地文化的视角切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五感的角度挖掘了白洋淀的在地文化要素,并提出了白洋淀芦苇画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在理论层面,对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民间美学的融合方式进行了探讨;在实践层面,探索了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白洋淀芦苇画的生存空间和价值创新策略。研究主要以制作完成的芦苇画或芦苇画部件作为产品创新的对象,对制作过程中材料处理、工艺细节等研究还相对缺乏,设计思路有所局限,后续工作中需进一步完善。参考文献:1 王艺湘,姚凯超.雄安新区芦苇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天
32、津美术学院学报,2018(6):85-87.WANG Yi-xiang,YAO Kai-chao.Thoughts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Xiongan New Areas Reed PaintingJ.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2018(6):85-87.2 谢雨子.全球化背景下的”在地化”与”本土化”设计策略之变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4.XIE Yu-zi.Changes of Loc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Design Strategies
33、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D.Beijing: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2014.3 肖阅锋.乡村建筑实践中的”在地”设计策略研究以重庆市云阳县蔈草镇长岭社区居民活动中心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6.XIAO Yue-feng.Research on on-Site Design Strategy in Rural Architecture Practice:Taking Changling Com-munity Residents Activity Center in Miancao Town,Yunya
34、ng County,Chongqing as an ExampleD.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2016.4 文问,文卫民,黄彬彬,等.基于在地文化体验的文创型乡村微更新研究与实践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4):103-105.WEN Wen,WEN Wei-min,HUANG Bin-bin,et al.Mi-cro-Renewal Practic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Villages Based on Local Culture ExperienceJ.Furniture&In-terior Design,2021(
35、4):103-105.5 罗文博.田园综合体背景下乡村公共建筑“在地性”设计的策略初探D.南京:东南大学.LUO Wen-bo.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Locality Design of Rural Public Building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astoral ComplexD.Nanjing:South-east University,2019.6 高金婷.台湾文创社区的在地性营造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20.GAO Jin-ting.Study on the Local Constructio
36、n of Wenchuang Community in Taiwan ProvinceD.Guangzhou:Jinan University,2020.7 张国治.“在地文化”与“创意生态”营造文创产业视野下福州寿山石文化产业转型策略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ZHANG Guo-zhi.Creating Local Culture and Crea-tive Ecology: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Shoushan Stone Cultural Industry in Fuzho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nd
37、 Creative IndustryD.Fuzhou:Fujian Normal University,2016.8 高登科.从技艺到记忆乡村手工坊的在地性与城乡文化激活J.美术观察,2018(2):21-23.GAO Deng-ke.From Skill to Memory:Locality of Rural Handicrafts and Activ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ul-tureJ.Art Observation,2018(2):21-23.9 PARK M Y,KIM Y M.The Effects of Local Culture Experienc
38、e on Revisit IntentionC/2021 21st ACIS In-ternational Winter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Networking and Parallel/Dist-ributed Computing(SNPD-Winter).Ho Chi Minh City,Vietnam:IEEE,2021:105-109.410 包 装 工 程 2023 年 6 月 10 曾栋,周砖,程海峰,等.产品设计中的触觉体验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2):134-141.Z
39、ENG Dong,ZHOU Zhuan,CHENG Hai-feng,et al.Tactile Experience in Product DesignJ.Packaging En-gineering,2020,41(2):134-141.11 杜鹤民,蒋俊杰.认知思维与视觉思维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J.包装工程,2022,43(8):217-224.DU He-min,JIANG Jun-jie.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Design under Cognitive Thinking and Visual Think-ingJ.Packaging Engineerin
40、g,2022,43(8):217-224.12 李晓梅.动态、隐喻与升维视觉传达中的叙事设计J.装饰,2021(9):29-33.LI Xiao-mei.Dynamic,Metaphor and Rising Dimen-sion:Narrative Design in Visual CommunicationJ.Art&Design,2021(9):29-33.13 王建罡,陈幼林.视触觉在公益主题交互设计中的价值J.包装工程,2021,42(6):265-271.WANG Jian-gang,CHEN You-lin.The Value of Visual Touch in the Int
41、eraction Design of Public Welfare ThemeJ.Packaging Engineering,2021,42(6):265-271.14 张祖耀,叶镠勤.基于多感官体验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18):368-373.ZHANG Zu-yao,YE Liu-qin.Design of Museum Liter-ary Creation Products Based on Multi-Sensory Experi-enceJ.Packaging Engineering,2021,42(18):368-373.15 邓卫斌,刘逸群.基于“
42、五感”体验的成年人减压玩具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16):94-102.DENG Wei-bin,LIU Yi-qun.Adult Decompression Toys Design Based on Five-Senses ExperienceJ.Packag-ing Engineering,2021,42(16):94-102.16 芦影.声音体验关于设计的声音意识与听觉审美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7.LU Ying.Sound Experience:Research on Sound Con-sciousness and Auditory Aesthetics o
43、f DesignD.Bei-jing: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2017.17 肖捷菱,冯慧超,谢辉.从“嗅”到“景”:嗅觉景观研究方法与设计理论综述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1,36(5):7-14.XIAO Jie-ling,FENG Hui-chao,XIE Hui.From Smell to Smellscape:A Systematic Review of Smellscape Research and Design MethodsJ.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2021,36(5):7-14
44、.18 刘嘉颖.流动的味觉观:迁居彝人的饮食通感、“家乡”体验与记忆认同J.民族学刊,2021,12(2):85-91.LIU Jia-ying.Traveling Gustemologies:Synesthesia,Homeland,and Memory Identity among the Migrant YiJ.Journal of Ethnology,2021,12(2):85-91.(上接第 402 页)6 高伟利.浅谈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J.大众文艺,2012(3):211.GAO Wei-li.On the Development of Museum Cultural Der
45、ivative Products J Popular Literature and Art,2012(3):211.7 张尧.基于博物馆资源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ZHANG Yao.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s based on museum re-sourcesD.Suzhou:Soochow University,2015.8 熊雯.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2016(32):73-74.XIONG Wen.Some Thoughts
46、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MuseumsJ.Scien-tific Consult,2016(32):73-74.9 张力丽,赵淑华.基于原型理论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四川戏剧,2017(7):173-176.ZHANG Li-li,ZHAO Shu-hua.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Based on Prototype TheoryJ.Sichuan Drama,2017(7):173-176.10
47、 张飞燕.“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1(2)22-26.ZHANG Fei-yan.Development of Museums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s around the Internet+J.Research on Heritages and Preservation,2016,1(2)22-26.11 张悦.浅析国潮设计思路在博物馆文创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18):2.ZHANG Yue.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Tide Design Ide
48、as in Museum Cultural CreationJ.Popular Literature:Academic Edition,2019(18):2.12 张思桐.论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经营J.博物馆发展论丛,2017(1):43-52.ZHANG Si-tong O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MuseumsJ.Museum Development Thesis,2017(1):43-52.13 金青梅,张鑫.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6):42-46.JIN Qing-mei,ZHANG Xin.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the Mu-seumJ.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6,35(6):42-46.责任编辑:马梦遥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