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浮力的综合应用 班级: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_____组____号 使用时间:_____月_____日 【考纲要求】1、浮力的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 2、物体的浮沉条件探究; 3、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探究;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习重点】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或浮沉条件判断浮力的大小 【学习难点】运用浮力的知识测量物体的密度 【学习时间要求】总共用时:60分钟,自学15分钟(课外自学),课堂讨论5分钟,展示1
2、4分钟,整理20分钟,检测6分钟 【学习过程】 一、 自主预学 (一) 知识回顾 1、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 (1)称重法:根据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液体中静止的平衡状态,可知:F浮=_______________; (2)压力差法: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F浮=_______________;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力,即:F浮=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浮沉条件: 平衡状态:漂浮:F浮=_________,ρ液_________ρ物; 悬浮:F浮=_____
3、ρ液_________ρ物; 沉底: F浮=_________,ρ液_________ρ物; 2、物体密度的常规测量方法(原理:___________) 测量质量的工具: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体积的工具: 形状规则(如:正方体):_________________; 形状不规则(如:石块):_________________(排水法); 液体:________________. 拓展:较大的固体(石块
4、可以利用: 1、溢水法测体积: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把待测液体缓慢浸没在水中,同时收集溢出的水,用量筒测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2、补水法测体积: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缓慢浸没物体,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取出物体,将量筒中体积为V1的水向烧杯中添加直到标记处,读出剩余水的体积为V2 ,V物=___________. 检测1:(2016•增城)瑞星同学在实验室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当他用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为m后,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于是改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瓷片; c.往量筒加入适量的水,记录量筒中水
5、的体积V1; d. (填写操作内容); e.操作后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V2; f.则瓷片的密度ρ为: (用m、V1、V2表示); g.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瑞星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出现误差的原因是 . 二、探究应用 知识点一: 浮力大小的判断 例题1、如图所示,在水槽中有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小球.甲球漂浮在水面,乙球悬浮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
6、为F甲和F乙;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下列关于甲、乙受到的浮力和它们的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F乙,ρ甲>ρ乙 B.F甲<F乙,ρ甲<ρ乙 C.F甲>F乙,ρ甲<ρ乙 D.F甲<F乙,ρ甲>ρ乙 变式1、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甲上浮、乙悬浮、丙下沉,在甲露出水面之前,关于它们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受到的浮力大 B.乙受到的浮力大 C.丙受到的浮力大 D.甲、乙、丙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例题2、在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同时放入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
7、当物体静止后如图所示,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D.F甲=F乙 变式2:如果将变式1中体积相同改为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在水中,则浮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1:判断浮力大小时,如果根据题中条件判断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则用阿基米德原理;如果只能判断出物体的_________,则根据浮沉状态用F浮与G物进行判断。
8、 知识点二: 浮力与压强的综合应用 例题3、在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如图,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内液面恰好相平.若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变式3、把两只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它们静止时如图所示,密度计所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 ______F乙;若两种液体深度相同,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9、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 ______p乙.(填“<”、“=”或“>”) 归纳总结2: 判断液体压强大小时液体密度的比较: 1) 浮沉条件:漂浮:__________,悬浮:__________,再利用ρ物相等建立两液体密度的关系; 2)如该物体在两种液体中均是漂浮状态,则此时所受浮力__________,比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V排大的液体密度__________. 例题4、(2012•广东中考题改编)如图,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人圆
10、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不计细线重,g取10N/kg) (1)小王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h和F,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从表格中可知:在做次序3的实验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N. (2)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人物体A前比较,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了 Pa. 归纳总结3:压强的变化量的求解:Δp=p2—p1=ρgh2—ρgh1=ρg(h2—h1)=ρgΔh (Δh=
11、 ) 变式4:(2015•广东中考题改编)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600g,杯的底面积为100cm2,将一个质量为600g、体积为300cm3的长方体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烧杯的厚度忽略不计,杯内水没有溢出,g=10N/kg).则: (1)当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后,如图,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增大了 Pa. 三、能力提升 知识点三:运用浮力巧测物体的密度 例题5、(2016•邗江区二模)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重,然后将其浸没水中,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如下图左所示,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12、 N,物体的密度为 kg/m3. 例题6、(2016秋•丰城市校级月考)伟杰同学根据学到的浮力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将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浸没在水中和被测液体中.若上图右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图2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1,图3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2,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则被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ρ液= . 变式6、(2016•武汉)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分别浸没在空气、水及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上图右所示,则: (1)物体A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N,A的密度是 . (2)物体A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N,盐水的密度是 . 归纳总结4:测量固体质量可用弹簧测力计:m=_________; 测量固体的体积:V物=V排=_____________; 巧测液体密度的原理二:ρ液=__________. 第 4 页 共 4 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