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文末附答案)2022)2022 届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经典大题例题届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经典大题例题 单选题 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女演员的身上,观众看到她的 A上衣是红色,裙子是黑色 B上衣、裙子都是红色
2、C上衣是白色,裙子是黑色 D上衣、裙子都是黑色 3、温室里可以培养反季节蔬菜,绿色蔬菜需要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则()A绿色是因为蔬菜发出绿光 B绿色是因为疏菜反射绿光 C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绿光 D温室顶部应当安装绿色透明玻璃 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 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5、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
3、、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 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6、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纸是 A黑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7、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形成原因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水面倒影 B日食 3 C水中“折筷”D有趣的手影 多选题 8、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 B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以便于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用透明
4、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观察像,摆放时玻璃板应该与纸面垂直 D将光屏放在 B 蜡烛位置处始终承接不到像 9、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 a 中,反射光线杂乱无章,说明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 B图 b 中,桥在水中有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图 c 中,在屏幕上看到了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的实像 D图 d 中,光屏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10、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 a 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 b 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C图 c 表示的是小孔成像情况,屏幕上出现的是物
5、体倒立的实像 D图 d 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综合题 11、阅读题 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班,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即孔的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确定猜想 a 是_(填“合理”或”不合理”)。(2)为了进一步擦究,小明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大小相同的一个小圆孔和一个小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望在空罐的口,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
6、,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图可蜡烛通过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_,通过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通过水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_(填以上两空选填“有关”或”无关”)(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其原理是光的_。夏天树荫下的光斑形成的原理与之_(填“相同”或“不同”),所以夏天我们在树荫下看到是5 _形的亮斑。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智能汽车 汽车是我们生活中的代步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冬天,前挡风玻璃上出现白雾时,汽车能自动启动除雾功能,一会儿白雾就消失了。车身配有多个雷
7、达,能够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这种玻璃可具有单向透光功能,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自动调节透明度,使车内有良好的亮度和温度。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简称 HUD。HUD 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能够在看到车外的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6 (1)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A汽车雷达能够发出次声波,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 B车窗采用“智能玻璃”,从车外可以看见车内较暗的景象 C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光路是不可逆的 D夜间行车为了让司机更清楚的看到路况,车内
8、应不开灯(2)“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当车外光照度为 100Lx 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_%;(3)已知某车辆 HUD 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_度;(4)为了使挡风玻璃所成的像离人眼距离达 2 米以上,甚至更远,以便避免观察数据时眼睛的疲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A将显示器上的字体变大 B将显示器安装在后挡风玻璃上 C让显示器上的信息通过多个平面镜多次成像 D将显示器上的字体变小 7 2022 届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_00C 参考答案 1、答
9、案:D 解析: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树的影子,这是太阳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错误;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楼台反射的光线,经过池塘再次反射形成的,故 B 错误;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发生色散形成的,故 C 错误;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由于水底反射的光线,从水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 D 正确。故选 D。2、答案:A 解析:解答:白上衣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红光照上就反射红光,呈现红颜色;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红光照上不反射,呈现为黑色,所以现象 A 正确 故选 A 小提示: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不吸收任何颜色的光;蓝色物体只能反射蓝光,其他颜
10、色的光都被吸收了 3、答案:B 解析:AB疏菜为绿色是因为疏菜反射绿光,故 A 不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C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除绿光以外的其它颜色的光,故 C 不符合题意;D绿色透明玻璃只能让绿光通过,而吸收其它色光,绿色蔬菜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故温室顶部应当安装无色透明玻璃。故 D 不符合题意。8 故选 B。4、答案:D 解析: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树的影子,这是太阳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错误;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楼台反射的光线,经过池塘再次反射形成的,故 B 错误;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发生色散形成的,故 C 错误;D“潭清疑水浅”,
11、水浅是由于水底反射的光线,从水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 D 正确。故选 D。5、答案:B 解析: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 A 错误;B影子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 B 正确;C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大小相同,而影子的大小取决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光源大小、被照物体大小等因素,故 C 错误;D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D 错误。故选 B。6、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红纸只反射红光,蓝光被吸收
12、,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红色正确选 B 9 考点:物体的颜色 7、答案:A 解析:A水面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A 符合题意;B日食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 B 不符合题意;C水中“折筷”,是因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缘故,故 C 不符合题意;D“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8、答案:ABD 解析: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反射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 A 正确;B平面镜成像
13、实验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故 B 正确;C玻璃板即能反射成像,同时也能透光,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玻璃板和纸面是垂直的,否则像会偏上或偏下,故 C 错误;D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将光屏放在 B 蜡烛位置处始终承接不到像,故 D 正确。故选 ABD。9、答案:BCD 解析:10 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 A 错误;B桥在水中有倒影,这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 正确;C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C 正确;D光屏上出
14、现了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 D 正确。故选 BCD。10、答案:AD 解析:A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 A 错误,A 符合题意;B木工师傅用一只眼睛沿着棱的方向看过去,能看到另一端,说明木板是光滑平整的,这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 B 正确,B 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成倒立实像,故 C 正确,C 不符合题意;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为各种色光,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的顺序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最上面是红光,最下面为紫光,故 D 错误,D 符合题意。故选 AD。11、答案:不合理 无关 有
15、关 倒立 直线传播 相同 圆 解析:(1)1猜想 a 认为光斑是树叶的影子,而光斑是由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过程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实像,但是影子是由于障碍物挡住了光的直线传播的方向,在障碍物的后方形成的阴影,故光斑不是树叶的影子,所以不合理。(2)23在甲图和乙图中的唯一变量是孔的形状,但所成的像形状相同,故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在甲图和丙图中的唯一变量是物体的形状,所成的像形状也不同,故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11 (3)4567观察三次成像可知:像和物体的位置颠倒,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夏天树荫下的光
16、斑形成的原理与该实验相同,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光斑的成像物体是太阳,树叶的缝隙起到了小孔的作用,所以夏天我们在树荫下看到的是圆形的亮斑。12、答案:D 60 45 C 解析:(1)1A汽车雷达发出的是超声波而不是次声波,故 A 错误;B车窗采用“智能玻璃”,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不是从车外可以看见车内较暗的景象,故 B 错误;C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光路是具有可逆性的,只不过玻璃上镀了一层膜,导致亮的一面有强烈的反射光,所以只能单向透光,故 C 错误;D夜间车内开灯会在玻璃上发生平面镜成像,干扰司机查看车外路况,不应开灯,故 D 正确。故选 D。(2)2由题意可知:
17、“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根据图像,当车外光照度为 300Lx 时,透明度为 20%,当车外光照度为 150Lx 时,透明度为 40%,可得车外光照度与玻璃透明度成反比,当车外光照度为 100Lx 时,则透明度为 300Lx100Lx 20%=60%(3)3根据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物体与像相互垂直,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45。(4)4 AD将显示器字体变大或变小,平面镜中的字体也会变大或变小,但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故 AD不符合题意。B将显示器放在后挡风玻璃上,确实会增加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但中间的驾驶员和座椅都会遮挡住显示器,不可行,故 B 不符合题意;C利用平面镜成像与物对称,可以让显示器上的信息通过多面平面镜多次成像,故 C 符合题意。12 故选 C。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