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经典大题例题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经典大题例题 单选题 1、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4P+5O2点燃2P2O5BFe+2HCl=FeCl2+H2 C2H2O点燃2H2+O2DNa2CO3+MgCl2=MgCO3+2NaCl 答案:D 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
2、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故选 D。2、某同学总结的 Ca(OH)2的化学性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碳酸盐 2 B反应为放热反应 C反应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答案:A A.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也可以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因此甲不一定是碳酸盐,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反应是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现象明显,且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该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紫色石蕊试液遇
3、碱变红,氢氧化钙属于碱,可以使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3、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 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答案:C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3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故选项说法正确。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C。小提示: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下列有关化肥或农药的叙述错误的是()A硫酸铵属于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是氮和硫 B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 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D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A A、硫酸铵属于氮肥,所含的营养元素是氮,错误;B、氯化铵是白色的,而磷矿粉是灰色
5、的,故从外观即可区分,正确;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正确;D、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正确;故选 A。5、“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A熟石灰 B碳酸钾 C乙醇 D烧碱 答案:B A熟石灰属于碱,错误;B碳酸钾属于盐,正确;C乙醇属于有机物,错误;D烧碱属于碱,错误。故选B。6、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 待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蒸馏水和氯化钾溶液 分别蒸干观察 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 B 氧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 分别闻气味 C 黄铜和铜 观察颜色 相互刻
6、画比较硬度 4 D 氢氧化钠和熟石灰 分别溶于水后加入碳酸钾溶液 分别加入硝酸按研磨闻气味 AABBCCDD 答案:C A、蒸馏水和氯化钾溶液,蒸干后有固体残余的是氯化钾溶液,没有固体残余的是蒸馏水,方法一正确;硫酸铜与氯化钾不反应,所以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都为蓝色溶液,不能区分,方法二不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二氧化碳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方法一正确;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均没有气味,闻气味无法鉴别,方法二错误,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黄铜是铜锌合金,颜色为金黄色,铜是紫红色的,所以比较颜色可以区分,方法一正确;黄铜是合金,硬度大,相互
7、刻画,有划痕的为铜,方法二正确,故选项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与碳酸钾不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可以区分,方法一正确;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研磨均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方法二不能区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小提示: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7、硝石是主要含 KNO3的天然矿物,历史上本草经集注中对硝石有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下列有关 KN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化合物 B可用作复合肥料 C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D其溶解度一定大于 NaCl 的溶解度 答案:D A、由化学式 KN
8、O3可知,KNO3属于化合物,故正确;B、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硝石是硝酸钾,灼烧产生紫色火焰,说明有单质钾生成,可能发生了分解反应,故正确;D、不知温度,无法比较 NaCl 的溶解度大于 KNO3的溶解度大小,故错误。5 故选 D。8、小美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你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复合肥是()ACO(NH2)2BKClCCa3(PO4)2DKNO3 答案:D 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B、KCl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
9、肥,故选项错误。D、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故选:D。9、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选项 甲 乙 丙 A 浓氨水 无色酚酞溶液 B 石灰水 碳酸钠 无色酚酞溶液 C 稀盐酸 石灰石 紫色石蕊溶液 D 浓盐酸 锌粒 紫色石蕊溶液 AABBCCDD 答案:B A.甲中盛有浓氨水,滴下后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会不断运动,运动到浸有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B.当甲中的石灰水滴入到乙中的碳酸钠溶液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这些
10、物质没有6 挥发性,不能使浸有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的棉花变红,符合题意;C.当甲中的稀盐酸滴入到乙中的石灰石上,稀盐酸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D 当甲中的浓盐酸滴入到乙中的锌粒上,锌粒与盐酸反应放热,加速浓盐酸的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会不断运动,运动到浸有紫色石蕊溶液中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不符合题意。故选 B。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11、可用来炼铁 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答案:A A、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B、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故可用于生产铅笔芯,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炼铁,不符合题意;D、碳酸钙含钙元素,且能与胃液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故可作补钙剂,不符合题意。故选 A。11、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碳的价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7 AX 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 BC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 价 Ca 点对应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 b 点、c 点对应的物质,b 点对应的物质不能转化为 c 点对应的物
12、质 Dc 点对应的物质能转化为 d 点对应的物质,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答案:C A、碳酸钙是由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因此 X 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故 A 正确;B、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 价,故 B 正确;C、a 点是碳的单质,b 点对应的是碳的氧化物,其中碳元素分别显+2 价、+4 价,则对应物质分别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碳在氧气中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3、故 C 错误;D、c 点对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d 点对应的物质是一种酸,其中碳元素显+4 价,则该物质是碳酸,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 D 正确。故选:C。12、关于复分解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反应物为酸和碱 B伴随有明显现象 C生成物为盐和水 D元素化合价不变 答案:D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否则不能进行,据此解答。A、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B、有的复分解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错误;C、生成物不一定是盐和水,也可以是盐和碱等,错误;D、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正确。
14、故选 D。8 小提示: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特点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可简记为:“两化交换”,或“张冠李戴”)。其表达式为 AB+CD=AD+CB。13、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的是()A合理和综合利用煤和石油 B研制太阳能电池、海洋电池等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 答案:C A、煤与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应合理使用,故此选项错误;B、太阳能、海洋能等属绿色能源,使用能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故此选项错误;C、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虽然能提高粮食的产量,但其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
15、土壤水源的污染也是严重的,故此选项正确;D、垃圾的分类回收是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的方法,故此选项错误。故选 C。14、下列化肥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的是 AKNO3BCa3(PO4)2 CNaNO3DNH4Cl 答案:D 分析: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时会释放出氨气而降低肥效;熟石灰显碱性,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铵态氮肥是指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A、KNO3中不含铵根离子,不属于铵态氮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Ca3(PO4)2中不含铵根离子,不属于铵态氮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9 C、NaNO3中不含铵根离子,不属于铵态氮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NH4Cl 中含有铵根离子,属于铵态氮肥,故选项符合题
16、意。故选 D。15、小明家种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据此,应该施用的化肥是()ANH4H2PO4BK2SO4CCO(NH2)2DCa3(PO4)2 答案:B 分析:田里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说明土壤缺乏钾元素,应施用含钾元素的化肥。A、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不符合要求,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K2SO4中含有钾元素,符合要求,此选项符合题意;C、CO(NH2)2中含有氮元素,不符合要求,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不符合要求,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多选题 16、已知:草酸钙CaC2O4比碳酸钙受热易分解,CaC2O4CaCO3+CO。将 34.2g
17、CaC2O4和 CaCO3固体混合物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 21.2g,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得到 20.0g CaC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剩余固体为纯净物 B高温加热生成了 4.2gCO C原混合物中 CaC2O4与 CaCO3的质量比为 19275 D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盐酸所得溶液中 CaCl2的质量为 33.3g 答案:AC 10 分析:将 34.2gCaC2O4和 CaCO3固体混合物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 21.2g,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34.2g-21.12g=13g。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O2+44Ca(OH)2CaCO310020.0g+H2O
18、44100=20.0g x=8.8g 则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3g-8.8g=4.2g 假设草酸钙完全分解,设草酸钙的质量为y,草酸钙分解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z。CaC2O4128CaCO3100+CO 284.2g 12828=4.2g y=19.2g 10028=4.2g z=15g 故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34.2g-19.2g=15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m,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n。CaCO3100高温CaO56+CO2448.8g 10044=8.8g 11 m=20g 5644=8.8g n=11.2g 故剩余碳酸钙的质量为 15g+15g-20g=10g 10g+11
19、.2g=21.2g,故剩余固体为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A、由分析可知,剩余固体为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高温加热生成了 4.2g 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原固体混合物中草酸钙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19.2g15g=192150=9675,符合题意;D、剩余固体为碳酸钙和氧化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所得氯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钙元素的质量为:10g 40100 100%+11.2g
20、 4056 100%=12g,氯化钙的质量为:12g(40111 100%)=33.3g,不符合题意。故选 AC。17、下列不属于氢氧化钠俗称的是。A纯碱 B火碱 C苛性钠 D小苏打 答案:AD A、纯碱是指碳酸钠,A 项符合题意;B、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B 项不符合题意;C、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C 项不符合题意;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D 项符合题意;选 AD。1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能将它们一一鉴别的12 是 ANa2CO3、HCl、BaCl2、NaCl BNa2CO3、NaCl、Na2SO4、Ba(OH)2 CH2SO4、
21、NaOH、BaCl2、CuCl2 DNaOH、Ba(NO3)2、NaCl、MgSO4 答案:AC A、Na2CO3和 HCl 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Na2CO3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NaCl 不反应,不用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 A 正确;B、Na2CO3和 NaCl、Na2SO4均不反应,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故 B 不正确 C、H2SO4和 NaOH 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H2SO4和 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NaOH 和 Cu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将硫酸和氯化钡分别加入蓝色沉淀中,溶解的为硫酸,可以鉴别,故 C 正确;D、Na
22、OH 和 Ba(NO3)2、NaCl 均不反应,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故 D 不正确。故选 AC。19、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 取样,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能否产生白色沉淀 B 除去铜中的氧化铜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证明二氧化碳中含有氧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D 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固体 加入足量水中,过滤、洗涤滤渣,蒸发结晶滤液 AABBCCDD 答案:BD A、氯化钠和氯化钙与二氧化碳均不反应,均无白色沉淀生成,通入二氧化碳,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B、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23、硫酸铜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铜,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氧气,无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13 D、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加入足量水中,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得到二氧化锰,蒸发结晶滤液,得到氯化钾,可达到分离的目的,符合题意。故选 BD。20、某 K2CO3样品,可能含有 Na2CO3、MgCO3、CuSO4、NaCl 中的几种杂质取该样品 6.9g,加入 5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 2.2g 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 CuSO4 BNaCl 不与盐酸反应,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 NaCl C所加稀
24、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DNa2CO3和 MgCO3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样品中一定有 Na2CO3和 MgCO3 答案:AC 由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硫酸铜不与盐酸反应,所以最终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不含硫酸铜;根据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生成 2.2g 二氧化碳所需的碳酸钾 6.9g,所以样品中可能只有碳酸钾,由于等质量的碳酸钾和碳酸钠、碳酸镁相比,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钾最少,所以样品还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钾两种碳酸盐中的一种,即样品的组成有四种可能:只有碳酸钾;碳酸钾、氯化钠和碳酸钠;碳酸钾,氯化钠和碳酸镁;碳酸钾、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镁;根
25、据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 73 份质量的 HCl 参加反应,都生成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即产生等质量的二氧化碳所消耗盐酸的质量与碳酸盐的种类无关,根据题意可计算出加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7.3。21、下列实验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 KNO3溶液中少量 Na2SO4 加入适量 Ba(NO3)2,过滤 B 鉴别 CaCO3、NaOH、NH4NO3、NaCl、CuSO4固体 取样观察,再分别加水溶解观察 C 检验 NaOH 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加过量 CaCl2,再滴加酚酞溶液观
26、察 D 除去铜粉中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AABBCCDD 答案:BC 14 A、Ba(NO3)2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同时引入了新杂质硝酸钠,故该项不符合题意;B、CaCO3是白色固体且不溶于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的热,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硫酸铜固体溶于水溶液呈蓝色,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该项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的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取样,先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再加酚酞时,如果溶液是红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如
27、果溶液为无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该项符合题意;D、碳粉能和氧气在灼烧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铜粉也能在灼烧时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除杂原则,故该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C。22、以石灰石为原料进行实验(杂质不发生反应),过程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固体 M 的质量小于石灰石的质量 B步骤 II 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C溶液 X 能使酚酞变红 D步骤 III 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AC A、石灰石中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固体 M 的质量小于石灰石的质量,正确;B、固体 M 中含有氧化钙,氧化钙和水会反应生成氢氧化
28、钙,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溶液 X 含有氢氧化钙,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正确;D、步骤 III 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溶液 X 中含有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能是升温,使氢氧化钙析出,形成悬浊液,错误;故选 AC。15 23、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A酚酞 BNa2SO4 CBa(NO3)2DCu(OH)2 答案:AD A、酚酞遇碱变红,在中性、酸性溶液中不变色,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故选项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与硫酸钠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与Ba(NO3)2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
29、钠与Cu(OH)2不反应,蓝色固体不溶解,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蓝色溶液和水,固体溶解,溶液变蓝,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AD。24、有一包不纯的碳酸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 13.8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 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4.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铜和氯化钾 B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钠 C该包粉末的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 D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答案:CD 分析:解:设生成二氧化
30、碳 4.4g,需要碳酸钾质量为x,需要碳酸钠质量为y。K2CO3138+2HCl=2KCl+H2O+CO2444.4g 13844=4.4g,x=13.8g Na2CO3106+2HCl=2NaCl+H2O+CO2444.4g 16 10644=4.4g,y=10.6g 有一包不纯的碳酸钾粉末 13.8g,能生成 4.4g 二氧化碳,故一定含有碳酸钠,又该粉末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一定不含氯化铜,故该粉末可能组成情况碳酸钠、碳酸钾、氯化钠或碳酸钠、碳酸钾、硝酸钾再或者碳酸钠、碳酸钾、氯化钠、硝酸钾,三种情况。A、由分析可知,杂质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铜,A 错误。B、由分析可知,杂质中一定
31、含有碳酸钠,B 错误。C、由分析可知,该包粉末的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C 正确。D、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氯化氢和二氧化碳个数比为 2:1,设氯化氢质量为z,2HCl73CO2444.4g,7344=4.4g,z=7.3g,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g100g 100%=7.3%,D 正确。故选:CD。25、某碳酸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钾、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碳酸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步骤 1:取少量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步骤 2:向步骤 1 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部分沉淀溶解并
32、产生气体。步骤 3:另取 10.6g 该样品加入 2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 二氧化碳。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步骤 1 和步骤 2 可得出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硫酸钠 B步骤 1 所得滤液中至少含有 2 种阳离子 C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7.3%D该样品的组成最多有 4 种情况 答案:AD 17 分析:步骤 1:取少量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步骤 2:向步骤 1 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部分沉淀溶解并产生气体,说明步骤 1 产生的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硫酸钡,可能含有碳酸钙或者碳酸钡中的一种或者两种,进
33、一步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硫酸钠。步骤 3:另取 10.6g 该样品加入 2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 二氧化碳,假设样品全为碳酸钠,由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可知碳酸钠和二氧化碳质量关系为 10644,也就是说 10.6g 碳酸钠即可生成 4.4g 二氧化碳;由题意可知,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硫酸钠杂质,这两个杂质均不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就是对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4.4g 的物质才能使得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4.4g,由K2CO3+2HCl2KCl+H2O+CO2可知碳酸钾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为 13844,所以 10.6g 碳酸
34、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4.4g,由此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综上所述:样品中杂质一定有硫酸钠、氯化钡和碳酸钙,可能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钾。A.由分析可知通过步骤 1 和步骤 2 可得出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硫酸钠,正确。B.假设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和碳酸钙,那么经过步骤 1 碳酸钠和硫酸钠恰好将氯化钡完全反应,滤液中就只有硫酸钠和氯化钠,所得滤液中至少含有 1 种阳离子钠离子,选项错误。C.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为 7.3%,因为没有办法确定样品的具体组成,选项错误。D.该样品的组成最多有 4 种情况,分别为: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和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钙和碳
35、酸钾;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钙、氯化钠和碳酸钾,正确。故选:AD。填空题 26、食盐(氯化钠)盐是一类物质,食盐是一种盐。工业用盐亚硝酸钠_,有毒。18 生理盐水:含氯化钠 0.9%的食盐水。用途:调味、_、消除积雪。粗盐配溶液 答案:(NaNO2)腌制食品(合理即可)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有毒;用途:调味、腌制食品、消除积雪。2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石墨 氯化钠 小苏打 碳酸钙 熟石灰 二氧化碳,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1)可作气体肥料的是_。(2)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_。(3)可作补钙剂的是_。(4)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
36、是_。(5)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6)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答案:CO2 NaHCO3 CaCO3 NaCl C Ca(OH)2(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作气体肥料;故填:CO2;(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故填:NaHCO3;(3)碳酸钙可作补钙剂;故填:CaCO3;19 (4)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故填:NaCl;(5)石墨易导电,可作干电池电极;故填:C;(6)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OH)2。28、从 CuSO4溶液、BaCl2溶液、NaOH 溶液、稀 H2SO4、Na2CO3溶液中,选出两种溶
37、液,按题目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1)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_;(2)酸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3)有气体产生的反应_;(4)盐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答案:(1)CuSO4+2NaOH=Na2SO4+Cu(OH)2(2)BaCl2+H2SO4BaSO4+2HCl(3)Na2CO3+H2SO4Na2SO4+H2O+CO2(4)BaCl2+Na2CO3BaCO3+2NaCl(1)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Na2SO4+Cu(OH)2。(2)酸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为稀硫酸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
38、l2+H2SO4BaSO4+2HCl。(3)有气体产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4)盐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为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29、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钙”等化学元素的汉语名称。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 (1)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2)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3)钙元素属于_(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4)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含钙化合物,请写出碳酸钙的一种用途_。答案:(1)20(
39、2)40.08(3)金属(4)作补钙剂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2)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3)由“金”字旁可知,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4)碳酸钙含钙元素,且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故碳酸钙可作补钙剂。30、溶液及物质的溶解性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21 (1)三种物质中,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2)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_g。(3)将 70C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30C,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40、_溶液。(4)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所含营养元素有_,溶质质量分数为 3%的硝酸钾溶液常用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制这种营养液 150kg,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是_kg。答案:硝酸钾(或 KNO3)150 硫酸铈 K、N(或“钾、氮”)4.5(1)由图示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2)由图示可知,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150g。(3)将 7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30,从图示可以看出,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降低,而硫酸铈的溶解度升高,所以硝酸钾和硝酸钠还是饱和溶液,硫酸铈从饱和溶液变为了不饱和溶液,故填硫酸铈。(4)硝酸钾属于复合肥,从其化学式 KNO3可以看出含钾元素和氮元素,故填 K、N(或“钾、氮”);配置 150kg 的 3%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是150kg 3%=4.5kg,故填 4.5。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