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微生物和发酵工程参考答案知识清单清单一 微生物的类群1肽聚糖 2细胞膜 3拟核 4环状DNA 5核糖体6抗药性 7固氮 8抗生素合成 9芽孢 10鞭毛11荚膜 12二分裂 13固体 14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 15菌种鉴定 16无鞭毛的球菌17有鞭毛 18核酸 19衣壳 20核衣壳 21囊膜22流行性感冒 23病毒核酸 24病毒抗原特异性25一 26 DNA或RNA 27贮藏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28病毒的一切性状 29形态结构 30致病性31宿主细胞 32核酸(DNA) 33蛋白质外壳 34 DNA 35噬菌体DNA 36宿主细胞第一节 微生物的类群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2A3AB4C5D6C7A 8AD二、简答题1(1)核糖核苷酸、2衣壳;T、逆转录酶、核糖体、缺陷;C;运载体、诱导剂。2(1)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酵母菌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生长;酵母菌培养基pH5.06.0,圆褐固氮菌培养基pH6.57.5(3)无氮 青霉素 6.57.5 5.06.0 冷空气排出 1/2 (5)圆褐固氮菌可以固氮;圆褐固氮菌还可以分泌生长素,促进农作物生长3清单二 微生物的营养1碳 2 NaHCO3 3 CO2 4糖类 5脂肪酸6花生粉饼 7石油 8糖类 9葡萄糖10细胞物质 11一些代谢产物 12主要能
3、源13氮 14分子态氮 15氨 16铵盐 17硝酸盐18尿素 19牛肉膏 20蛋白胨 21铵盐 22硝酸盐23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24碳源 25氮源 26微量有机物 27维生素 28氨基酸29碱基 30酶 31核酸 32酶 33合成的能力有限 34酵母膏 35蛋白胨 36动植物组织提取液 37种类38培养目的 39浓度 40比例 41C与N 42、6.57.543、7.58.5 44、5.06.0 45液体 46不需 47固体48半固体 49观察微生物的运动、菌种鉴定等 50合成 51分类、鉴定 52天然 53工业生产54选择 55某种化学物质 56青霉素 57金黄色葡萄球菌 5
4、8鉴别 59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60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61伊红和美蓝 62深紫色63带有金属光泽微生物的代谢1必需 2氨基酸、核苷酸、多糖、维生素 3基本相同4全过程 5会 6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7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 8不同 9不是10一直存在 11遗传物质 12 某种物质存在13遗传物质和外界物质 14增多 15代谢需要 16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17对环境的适应能力18酶的结构 19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0酶 21酶的结构发生 22可逆的 23代谢产物与酶脱离24快速 25精细 26大量积累 27遗传特性 28发
5、酵条件 29诱变 30温度 31溶氧 32 pH33得到各种代谢产物微生物的生长1少量的某种细菌 2恒定容积 3液体 4适宜的5取样测定培养基里的细菌群体的生长情况6细菌的细胞数目 7重量 8始终不变的9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 10时间11细菌数目的对数 12一个短暂的调整或适应13开始分裂繁殖 14活跃 15增长较快 16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ATP以及其他细胞成分 17菌种18培养条件 19快速分裂 20等比数列 21旺盛22形态、生理特性 23生产用菌种 24科研25营养物质的消耗 26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27pH的变化 28下降 29约等于 30动态平衡31次级 32芽孢 33连
6、续 34培养周期 35设备利用率 36自动化管理 37、253738蛋白质 39核酸 40不可逆的破坏 41酶的活性42细胞膜的稳定性 43好氧型 44厌氧型 45严格厌氧 46兼性厌氧型 47厌氧 48兼性厌氧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 、代谢和生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B3BC4BD5D6C7D8C 9A10B11D 12B13A14B15D16C17ACD 18C19BCD20B21B22ABD23AC 24A二、简答题1(1)五,自养型(2)NH4HCO3,(CH2O)(3)不能,缺少Mg、Mn、B、Zn、Cu、Mo、Ni等必需矿质元素(4)紫色有金属光泽(5)凝固剂,高浓度的食盐(6)
7、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调节PH(7)细胞膜的通透性。2()次级稳定(2)细菌(3)B C3(1) 对数 (2)诱导酶 既保证了代谢的需要,又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如下图4(1)“J” 营养充足,培养条件适宜 (2)64n (3)“S” 环境容量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4)稳定 代谢产物积累、营养物质消耗、pH值变化 代谢产物 连续培养(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放出旧的培养基) (5)衰亡 环境条件极度恶化,代谢产物积累过多,营养严重不足,pH值极度不适(6)DE EF清单三 发酵工程1谷氨酸棒状杆菌 2黄色短杆菌 3液体 4天然5豆饼、玉米浆 6尿素 7生物素 8、98k
8、Pa9无菌 10好氧 11无菌空气 12使空气形成细小的气泡,迅速溶氧 14、3037 15、7816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 17微生物 18人工诱变19基因工程 20细胞工程 21基因工程 22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3反复的试验 24产量大大下降25得不到产品 26培养基 27发酵设备 28多次扩大培养 29发酵过程 30添加必需的培养基组分31营养需要 32温度、pH、溶氧、通气量 33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 34影响菌种代谢产物的形成35pH呈酸性 36溶氧不足 37通气量 38搅拌速度39加料装置添加酸或碱调节 40培养基中添加pH缓冲液 41代谢产物 42菌体本身 43菌体 44代谢产物45
9、蒸馏、萃取、离子交换 46质量检查合格 47抗生素 48传统 49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 50单细胞蛋白第三节发酵工程简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A 3B 4、D 5、B 6、D 7、BD 8、D二、简答题:1、(1)基因工程 诱变育种 (2)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热 搅拌过程产生的热量 (3)高压蒸汽灭菌 (4)使酵母菌有氧呼吸提供大量能量,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无氧呼吸 次级代谢产物 (5)防止杂菌与菌种之间的竞争 pH缓冲液2、(1)初级;谷氨酸脱氢酶;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2)新鲜培养基;无菌空气;(3)氮源;pH ;温度、pH、溶氧量、通气量、转速 (4)异养需氧型;缺氧(5)ABE3、(1)B
10、 (2)关闭 (3)对数 稳定 (4)BC (5)5 (6)I对该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的菌种(2分)II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代谢产物迅速排到细胞外面(2分)4、(1)扩大培养;对数 (2)种内斗争;PH、代谢产物、营养物质(答出两点即可) (3)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单元检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D 3、C 4、D 5、A 6、B 7、D 8、B 9、C 10、B 11、D 12、B 13、A 14、C 15、B 16、D 17、C 18、D 19、A 20、A (应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代谢产物,另一类是菌体本身,如酵母菌和细菌等。) 21、D 22、C 23、D
11、二、简答题:24、(1)、4 碳源、无机盐、水和生长因子 (2)、异养型 分子态氮 琼脂 (3)、金黄色葡萄球菌 氮源 (4)、调整pH 灭菌 (5)、自养型 25、(1)、天冬氨酸 甲硫氨酸; (2)、赖氨酸 苏氨酸 酶活性; (3)、苏氨酸; (4)、诱变 高丝氨酸脱氢酶 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 (5)、初级 细胞内 26.(1)少数某种细菌接种恒定容积的溶体培养基中(2)对数 J型 营养物质充足,培养条件理想 (3)S型 营养物质、环境条件是有限的 (4)稳定 CD 生存空间有限、pH发生变化、温度升高、溶氧减少等 (5)BC AB CD 连续 以一定速度添加新培养基。放出旧培养基,加入P
12、H缓冲物质,搅拌散热增加溶氧等 (6)DE 死亡率超生繁殖率,出现畸变、细胞解体等 27.(1)土壤中有微生物存在 (2)在将土样放入锥形瓶之前,先对其进行烘烤以杀死所有微生物 (3)变酸 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土壤中微生物进行发酵产生乳酸 (4)为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提供养分 (5) 杀死牛奶中存在的所有微生物 (6)避免煮沸的牛奶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 (7)阻止飘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锥形瓶内 (8)是 证明在土样加入之前,锥形瓶内无任何微生物存在28、(1)、葡萄糖 氨基转换作用; (2)、谷氨酸脱氢酶 排出谷氨酸; (3)、酶活性调节酶29.(1)杀灭细菌 (2)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 (3)酵母
13、菌啤酒发酵属厌氧发酵,防止空气进入 酶(4)C6H12O6 2C2H5OH + 2CO2 + 能量 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5)略 (6)酵母菌发酵成有氧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进行,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与酶的活性有关,当温度超过40时酶活性下降,高温使酶结构被破坏 (7)酶母菌无性生殖 30.(1) 调节PH值 (2)需氧 (3)防止杂菌与真菌之间竞争 (4)转氨基作用 (5)诱变育种 (6)蛋白质被消化为氨基酸后,被猪吸收,氨基酸在猪体内脱氨基,不含氮部分转变的脂肪。 31.(1)D (2)受体细胞应不具有抗四环素和抗氨苄青霉素的两个特性 (3)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出人的生长激素 (4)导入普通质粒A的细胞能生长,因为质粒A上有四环素抗性基因。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菌不能生长,因为目的基因插在四环素抗性基因中,破坏了四环素抗性基因的结构与功能。32、(1)10 (2)水体微生物群体对水体变化有适应的过程;吡啶羧酸诱导产生分解吡啶羧酸的酶 (3)碳源;氮源33、(1)互利共生 (2)生长因子 (3)不合理。应将经过细胞融合处理的每一个细胞分别培养在缺4羟脯氨酸和缺异亮氨酸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收集增殖的细胞 (4)方案三。方案一存在细胞A、细胞B的竞争,因而资源利用率低,产率低。方案三技术要求高,投资多,风险大。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