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小学语文教学出发,以劳动教育内容为核心,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和策略。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劳动教育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052(2023)13-0030-03劳动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文章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劳动实情,探寻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劳动思想的渗透,让他们在学习语文课程
2、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劳动素质。一、劳动教育的定义劳动教育是一种教育形式,旨在通过实际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它是一种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育方式,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是侧重学生劳作思想和劳作技能的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讲解学科知识时,结合劳作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理解劳动对人们生活和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展开相应的劳动教育活动;二是培育学生勤恳生活以及热爱劳作的思想态度,协助学生剔除贪图享乐的思想,理解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三是引导学生理解学习与劳作之间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二、小学语文教
3、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一)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加强劳动教育,这也是对小学语文教育融合劳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传授语文学科知识的同时,需要将教学知识与劳动思想结合起来,搭建一个“智育+劳育”的基本框架,有效地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不断提高劳动素质,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一些学生劳动意识不强,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旦遇到困难或者挫折就容易退缩。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增强他们自身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3
4、0教学探微教学探微2023年 7月第 13期(总第 811期)2023年 7月第 13期(总第 811期)承受能力,锻造其思想素质。(三)有利于全面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与生存能力,使其懂得如何做事、如何生存,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以积极端正的心态参与劳动,提高动手能力,掌握有关劳动技能,明白劳动的重要性,热爱生活,进而增强综合素养。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策略(一)立足教材文本培养劳动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严格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其中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5、彰显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与劳动有关的内容,这些内容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与赞美,体现出新时代的劳动精神。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教材,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领悟劳动的意义,从而使他们热爱劳动。以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农业的变化真大 一课为例,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文内容,讲述不同时期的农业劳作方式,以及劳动在农业变化中所起的作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享我国农业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课文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了解劳动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劳动中得到锻炼,获得生存技能,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培养责任意
6、识和基本的劳动能力,体会劳动人民辛勤劳作与期盼丰收的情感。(二)借助分层提问提高劳动素质分层提问是弹性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切实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设计不同的提问内容,让他们能参与提问、开口表达,这对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在设计问题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融入有关实践动手的知识,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劳动、提高劳动认知、热爱劳动。以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四时田园杂兴 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这首诗发生的历史背景,并告诉学生我国古代没有
7、先进的机器设备,劳动人民只能靠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生活。诗句清新流畅,意境活泼自然,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人描写了当时江南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的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接着,教师分层设计问题。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劳动知识回答即可;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这首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分层问题设计好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方便他们在合作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根据问题展开讨论,并将小组成员的答案记录下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分析学生对劳动的认知程度,阐明劳动与生活
8、之间的关系,运用古诗词的文化熏染作用对学生热爱劳动以及热爱劳动人民发挥积极的情感熏陶,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意识。(三)运用课内外阅读渗透劳动教育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通过阅读,品读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与劳动教育有关,教师讲解这些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分组阅读、故事分享、阅读比赛等方式来加强阅读体验,从中深入了解有关劳动实践的方法,掌握劳动技能。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选择与劳动教育有关的课外读物,让他们从阅读中发现劳动的美,形成爱劳动的良好思想品质。以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果园机器人 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将学生
9、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段落,轮流朗读。小组朗读完后,教师要求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认知,描述果园机器人的模样、会完成哪些劳动任务,并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分享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对不同时期果园机器人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范围进行对比,讲述果园机器人的演变历程,以及果园机器人对农民劳动产生的影响,系统阐述果园机器人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能有效地提升劳动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针对文章的体裁,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读物,让学生自由阅读、分享心得,以此获得劳动知识,增强劳动意识,有效地渗透劳动教育。(四)通过写作渗透劳动教育写作是渗透实践思想、培养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给出与劳
10、动教育有关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参与体验以及反思等方式,完成劳动过程的记录、劳动技能的描写等任务,深入了解相关31教学探微教学探微2023年 7月第 13期(总第 811期)2023年 7月第 13期(总第 811期)动手实践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写人记事类的作文主题也与劳动有关,为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写作渗透劳动教育时,需要按照教材提供的主题有序地开展写作训练,如设计家务劳动、集体劳动等,让学生通过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劳动精神。以设计家务劳动主题的写作为例,教师可以事先说明观察要求,引导学生在写作前观察家人的劳动过程,观察家人是如何整理房间、洗菜、拖地的、
11、观察其他没有参与劳动的家庭成员是如何对待劳动成果的。学生将观察到的具体信息记录下来,写出个人感悟。这样,学生在记录家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各项家务实践方法,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培养劳动意识与责任意识。同时,教师在设计集体劳动主题的写作时,可以让学生以班集体为描写对象,要求他们将擦黑板、摆放桌椅、打扫地面等过程记录下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使写作内容更加翔实,还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劳动教育的渗透效果。(五)组织辩论比赛活动,树立正确价值观劳动教育价值观的培养效果能够直接反映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如果学生正确对待实践活动,热爱劳动,拥有良好的劳动品质,就能从侧面体现出
12、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教育的渗透效果。但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些学生对劳动认识不到位,未能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认为劳动影响学习,占用了个人休息时间,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参与劳动。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按照教学需求,组织学生开展与劳动教育有关主题的探讨,讨论相关劳动行为、劳动思想以及劳动现象是否正确、合理,讨论劳动教育的利与弊,使他们通过辩论能理性看待劳动,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比如,教师可以将“劳动是否影响学习”作为辩论题目,正方为不影响学习,反方为影响学习,让学生展开辩论。辩论前,教师可以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围绕辩论题目收集相关劳动名人、劳动
13、事迹等素材,进行综合总结,展开讨论。辩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辩论表现进行打分。辩论结束后,教师根据辩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告诉学生劳动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向他们阐明学习也是一项劳动,二者并不矛盾,引导他们合理安排劳动与学习时间,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劳动能力劳动是一项生产实践活动,但实践活动并不等于劳动。劳动教育不只是劳动知识的普及,更多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在劳动中提高学习能力,在劳动中感悟、收获成长。新的课程标准极为重视劳动实践,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科教学时积极开展劳动实践,确保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教
14、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学到更多的劳动技能,不断提高劳动能力,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以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父亲的菜园 一课时,教师完成教学内容后,可以种植蔬菜为实践主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挑选一种蔬菜,在父母带领下前往菜市场购买菜苗或者蔬菜种子,准备一个花盆或者纸盒子种植蔬菜。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挑选菜苗与种子的过程、种植步骤以及个人感悟记录下来,必要时可以让父母将种植过程拍摄下来,发送到班级群里,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劳动实践情况。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分享劳动过程和个人感悟,让他们明白种植蔬菜是一次有意义的劳动,我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劳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劳动意识,以达到通过实践活动渗透劳动教育的目的。在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随着小学语文劳动教育的不断深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他们还能在具体劳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劳动问题,培养劳动素养。参考文献:1刘力.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探究 J.进展:科学视界,2021(10):2.2 蒋晓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融合劳动教育的实施建议 J.基础教育课程,2020(22):5.3梁元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读天下:综合,2020(28):1.32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