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个体与整体在互动中交融 画风教学案例广水市长岭镇中心小学 孙玲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5课画风。【教材分析】: 画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2、设计理念】: 1、识字写字教学。课文中的识字写字教学强调重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2、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识字的已有经验,将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效率,扩大识字成果。3、朗读与感悟。着力体现课标指出的:语文课程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
3、,能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领会文中画风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宋涛、赵小艺、陈丹画风的方法。2、难点:感受大自然中表现风动的景物,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猜谜激趣: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风儿见它招手,小树见它弯腰。(板书:风)(课件出示谜语,巧妙的导入新课,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接下来的识字教学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景。)2、谁能用风组词?学生回答:大风、微
4、风、风雨、3、 风看不见,摸不着,那么风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找找风吧。课件显示图片,让学生在画中找风。学生回答:1、风把小树吹弯了。 2、风把小草吹弯了。 3、风把树叶吹起来了、(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中感受到风,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4、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看风可以猜出来,可以写出来,可以说出来,可以找出来,那么,能不能画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班还请来了三位可爱的新朋友,想认识一下吗?瞧!是谁呢?赶快认识一下吧!自己读读看,谁来读读他们的名字?指名认读生字名字。适当表扬。(让学生通过形象的人物来认识生字
5、,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本课的识字教学帮助很大。)2、 出示没有生字的名字,谁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指名读,男女生读。3、 把生字送回课文,学生自读课文。4、 检查生字。 自读、男女生读、去掉拼音读、错乱读、开火车读。(运用了多种方法读,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本课的生字。)5、 你们为什么记得这么快?告诉老师你们的方法。 学生1:我会记“艺”,上下结构,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乙”。 学生2:我会记“涛”,左右结构,左边一个三点水,右边一个“寿”、 6、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生1:我们的体育老师姓“赵”。 生2:我们班
6、“陈聪”的“陈”就是“陈丹”的“陈”。 生3:那个“艺”是“罗艺”的“艺”、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从生活中、从自己的身边来找生字,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三、朗读感悟。 这么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现在你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读得更熟练了。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孩子的: 课文写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赵小艺、陈丹、宋涛画风的事。)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出他们画风的方法。(用“”划出赵小艺画风的句子。用“”划出陈丹画风的句子。用“”圈出宋涛画风的句子。) 4、出示画:猜猜这是谁画的?你
7、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生:这是宋涛的画。我从第7自然段中知道的。因为宋涛画的是斜斜的雨丝。指名读。想听一听宋涛的画美不美吗?老师把宋涛的画配上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风来了,把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5、 出示画: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生:这是陈丹的画。我从第6自然段中知道的。陈丹画的是弯弯的小树。师:小诗人,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吹_了,风藏在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表扬学生。7、 用学习陈丹画风部分的方法学习赵小艺画风的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并作下了小诗: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动了,风藏在吹动的旗
8、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学生通过填空式来编写小诗,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编诗的方法 ,自我成就感很大。)8、 教师随机打开窗户,让风吹动窗帘,请学生根据老师这一举动编诗。学生很快编出:风来了,风把窗帘吹动了,风藏在飘动的窗帘里。 9、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10、分角色朗读课文。四、 指导写字。1、生跟着课件进行书空练习。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认真地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一想怎么写才能把这些字写的又漂亮又
9、美观。2、生拿出右手,伸出食指,跟屏幕书空。3、生认真地观察。(生再次认真的观察,并在练习本上试着书写) 师:“丹”这个字里面只有一点。独体字,写好主体。“乌”字中间没有点,加点就变成了“鸟”字。 “丝”字上边的两个绞丝没有点。(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识字难点。)五、 课堂延伸。 师:文中三个小朋友用风中事物变化的姿态来表现风,学习了他们画风的方法,你准备怎样画风? 生1:我画风把妈妈的头发吹动了。 生2:风来了,风把树叶吹起来了,风藏在吹动的叶子里。 生3:我画风把妈妈晾晒的床单吹动了、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看到了吗?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大自然
10、中你就能处处发现风的踪影。 六、总结全文。今天的这节课同学们不仅读了课文,写了生字,还编了小诗。只要我们平时遇到事情多动脑筋,就一定会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越变越聪明!七、作业超市。1、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2、喜爱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3、喜爱写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板书设计】:画风 赵小艺 飘动的旗子、转动的风车陈 丹 弯弯的小树宋 涛 斜斜的雨丝【教学反思】: 画风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他们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本堂课的目的,是让我们在感情朗读中,去体会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
11、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在本课整体活动的设计上,我细化了几个活动点:1、识字教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记生字。学生调动了自己的记忆储备,有字谜法、比较法、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通过身边熟悉的人名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2、开小火车读生字,改变传统的规则,一生开火车,其余生跟读,全员参与。这样做既让学生体验到识字小高手的自豪感,又关照到了小部分识字不熟练的学生。3、多种方法地读。男女分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等,让生自主选择角色,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做到个体与整体在互动中的和谐与交融。4、编诗环节,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展开想象。使课堂得到了升华。改进之处:在课堂整体活动中,内容显得有点多。由于当时是一节示范课,为了显示课堂的完整性,我采取了一课时完成,导致在结尾时时间不充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继续改进,使每一节课力求更完美一点。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