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术大观大观专栏036绘画中的醉饮,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有学者认为传统文人的避难所分精神性和现实性两种,“精神性的是老庄、是道家思想,现实性的是大自然、是酒。前者是深层的、内在的,也是长久的;后者是浅层的、外在的,也是暂时的,但二者却不是判然有别,而是互为表里、互为影响的”。1正是如此,在最具文人代表性的诗与画中,和“酒”有关的主题长盛不衰。单就绘画而论,从传世作品来看,宋元以降,直至20世纪,历代画家对此画题都有涉猎。其画中人物,多以文人醉饮的各种形态出现。笔者曾经对明代绘画中的醉饮现象作过探讨2,近日又发现一套清代吴求的十饮图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以图像的形式对文人饮酒的不同状态
2、作了集中解读。该画册无疑是目前所见绘画中文人醉饮状态最为集中、最为详备者。一、吴求及其所处时代吴求是清代人物画家,初名俅,字彦侣,别署“练水吴求”3“月岑吴求”4,安徽休宁人。关于其生平事迹,史载阙如,就目前所收集的资料看,只知其能诗善画。绘画方面善画人物,是学仇英一路的风格。清代诗人孙原湘(17601829)有题吴彦侣(俅)美人春游图诗曰:“生绡一展春风来,美人似揭罗裳开。云鬟翠饰各殊致,分花拂柳争徘徊。花枝扬扬柳枝舞,似与美人斗眉妩。携得轻纨障蝶蜂,拾来红豆调鹦鹉。或行或立或转旋,或相回抱或比肩。春融入骨醉如酒,发作百态春情妍。画师何处得此意,不写春光写春气。十六人无一态同,想见天魔恣游戏
3、。贫女寒窗织素丝,春来春去未曾知。愁眉意度无人写,写出还愁不入时。”5谈及吴求所写美人图,能将各类美人的神态与气韵刻画得细致入微,可见其在人物画方面高超的艺术技巧。其传世作品除山水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外,均为人物,有仕女图册(八开)(南京博物院藏),梅花仕女图轴(天津博物馆藏),人物仕女册(十开)(天津博物馆藏),醉仙图卷(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十饮图册、对雪题画图(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人物斗方 页(安徽博物院藏),人物十二条屏(吉林省博物院藏),人物条屏(首都博物馆藏),瑶池献寿图轴(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藏)和梅花仕女图 轴(北京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藏)等。其人物画大多用笔工整细致
4、,赋色雅妍。关于吴求所处的具体年代,至少有三种说法,一说是清康熙年间,如杨仁恺(19152008)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著录其梅花仕女图轴:“己巳(康熙二十八年,1689)。”6一说是乾隆年间,同样是杨仁恺的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称其人物仕女册(十开):“每开楷书词牌一阕。字彦侣,乾隆时人。”7一说为清代嘉庆年间,杨仁恺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 著录其 仕女图 册(八开):“甲戌(嘉庆十九年,1814)冬,每开题毛诗豳风。册后翁同龢跋。”8而劳继雄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亦称:“甲戌(嘉庆十九年,1814)仲冬。”9三种说法相差几十到一百多年不等。那究竟以何说为是呢?在吴求的 十饮图 册(九开)中
5、,分别有宋曹(16201701)、魏卫(16261687)和罗牧(16221705)10题,三人都是出生在晚明,卒在清康熙年间,其主要艺术活动在清代顺治和康熙年间,故可推断吴求所生活的年代至少也应为此时。从其画风看,也显示出晚明和清初的时代气息,故以第一种说法,即主要活动的年代为清顺治、康熙年间最为可信。二、十饮图册解读在吴求传世诸作中,十饮图册是一套兼具艺术性与文献性的画册,反映出古代文人常见的醉饮状态。虽说是“十饮”,实则画芯部分只有九开,另有“一饮”疑已阙逸。画册并无顺序,现根据所述内容将其排列,其“九饮”分别为 花烛饮 娉婷饮 沙场饮 富贵饮 忘形饮 山水饮 文字饮 离众饮和逃禅饮。现
6、将其分而述之。(一)花烛饮花烛饮(图 1)画的是洞房花烛夜中饮酒的场景。画中,一穿着官袍的年轻文人左手端着酒杯,举至嘴唇处,对面一女士双手举杯,向前敬酒。画面共有十五人,画中的中心人物是头戴官帽系着蓝色腰带的翩翩男子和敬酒之妙龄女子。在年轻男子后侧站着两个年长之男士,当为年轻男士之长辈。长者后侧,一仕女手执灯笼,另有一男一女侍者举着宫灯。在年轻男子左侧,一女捧着酒樽,随时准备斟酒,在其后侧则有一男一女,男士欲往前,女士摆手作制止状。在妙龄女子一侧,一身着蓝色服饰的仕女高举灯笼,一女手捧菜肴或糕点侍立。妙龄女子左侧,一身着华服之女子以袖口掩嘴,或为妙龄女子之母亲。另有三女,环立于人群之后。画中最
7、为抢眼者,莫过于在年轻男子和妙龄女子一侧各有一支飘动着火苗的红烛。铜制的烛台足有一人多高,因而红烛在画面中格外引人注目。画中的年轻男子陶醉在红粉簇拥的氛围中,各色人等的着装、表情、动作及灯笼、宫灯、红烛为画面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作者在画芯右上侧以篆书自题“花烛饮”,在画芯左下侧钤朱文联珠印“吴求”。据此可知,此图描绘的是男女互敬喜酒的场景。在画芯的对幅,有魏观题跋曰:“掷果潘安正少年,宜将金屋贮婵娟。依依燕尔擎杯夕,艳艳春风桃李天。丙寅嘉平,魏观。”钤朱文方印“盥承氏一字文人与醉饮:以吴求十饮图册为中心文 朱万章 内容摘要本文以清代吴求的十饮图册为对象,解读图像中文人饮酒的状态和文化内容。作为画
8、史中醉饮题材中最具典范性的作品,十饮图册不仅在画风上传承了“吴门画派”仇英的人物画风,更为文人醉饮的题材树立了标杆,具有学术与文献价值。关键词吴求 十饮图册 文人醉饮Art Pan rama大观专栏 037”。“丙寅”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掷果潘安”,典出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11,说的是美男子潘安每次驱车外出,深得妇人喜爱,连老妪都以果投掷,因而满载而归。此处以此典故入诗,寓意青春年少,有为女子所倾慕之意。(二)娉婷饮娉婷饮(图 2)画的是三女席地而坐、开怀畅饮的情景。画中饮酒者凡三人,均头扎发髻,盛装,盘腿而坐。两人正面,在两侧,一人背面,居中。居中者左手持杯,将杯成45 倾斜,向左侧
9、女示意已经杯净。左侧者右手端酒杯,左手不停摆动,示意已经酒力不支,不能再喝,而右侧一人者则摇摇欲倒,又似在劝居中者不必再饮。三人中间可见一个空置的瓷盘,一个酒樽,在居中者和左侧者中间露出一个青铜的鼎,或为盛菜之用。一侍女手执酒壶,弓身侍立在旁,随时听候差遣。三女饮酒之形态各有不同,居中者豪饮,左侧者矜持,右侧者娴静。画家抓住饮酒中不同女子的表现,刻画入微。作者自题“娉婷饮”,钤朱文联珠印“吴求”,很遗憾此画并无对题,疑为在鉴藏中阙逸。“娉婷饮”的形式有多种,清人施瑞年的 吴藻小影 轴(图3,浙江省博物馆藏)则是另一种独饮的“娉婷饮”。吴藻(17991862)是清代书画家、词曲家,字苹香,号玉岑
10、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著有 花帘词香南雪北词和读骚图曲等。此画是描绘其右手持酒杯,左肘倚靠在书桌,认真研读 离骚,故此画又被称为 吴苹香饮酒读骚图。桌上放着一本摊开的离骚、一函线装书、一把纨扇和正在温酒的火炉及壶。吴藻着男装,坐于轻纱幔帐中。吴藻自题词曲中有“闲愁借酒浇,侠气豪情问谁知道”“只怕画儿中一盏红霞,抵不得镜儿中朝夕红潮”“细认翩翩态,生成别样娇”,将闺中女子的闲愁与幽怨传递出来。而画像作者施瑞年所题“只借你酒杯儿,把自家垒块都销也”道出此图的真谛。这是借“娉婷饮”而别具怀抱了。当然,“娉婷饮”的主要乐趣在于青春少女群体的无忧无虑畅饮,独饮的“娉婷饮”自然也就免不了闺怨了。(三)
11、沙场饮沙场饮(图 4)画的是一军官与士兵在沙场中醉饮的情景。画中共有两人,军官为正面,而兵士为背面。两人均趺坐于皮草制的地毡上。军官右手端杯,左手撑毡,似乎已经酒过三巡,微醉而有些失态。兵士身穿铠甲战袍,在军官前正襟危坐,左手捧杯,右手抚膝,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军官。两人对坐,一个酒壶矗立在侧,中间两个瓷盘,一个已空置,另一个尚有小食。军官腰间佩剑,插着羽毛的军帽放置在右侧地上。兵士全副武装,腰间系着箭盒,盒中插着弓,左侧露出箭镞,其后放置一把斧头状兵器。画中的两人及配饰,均为军人形象。作者自题曰“沙场饮”,钤朱文联珠印“吴求”。对题:“带甲抱残樽,归心不可论。放歌凌绝壁,一醉失黄昏。莫负英雄气,
12、常怀天地恩。西风满路雪,何处觅家园。辛酉腊底,逸叟宋曹走笔。”图 1十饮图册之花烛饮 绢本设色 26.3cm23cm 吴求 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图 2十饮图册之娉婷饮 绢本设色 26.3cm23cm 吴求 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图3吴藻小影轴纸本墨笔136.3cm25.4cm施瑞年清浙江省博物馆藏美术大观大观专栏038钤白文方印“宋曹私印”,另有一倒置的朱文方印“射陵”。宋曹为明末清初书法家、诗人,字彬臣,号射陵,江苏盐城人,官至中书舍人,著有杜诗解会秋堂诗文集和书法约言等,有行书五律诗轴(两件)、行草书奉和大阅应制诗(均藏上海博物馆),草书临王帖轴(辽宁省博物馆藏),行书诗卷、行草
13、七古诗卷、行草节录书谱卷、行书临冠军帖轴(均藏南京博物院),草书临帖轴(两件)、行书卷(均藏天津博物馆),行草临二王帖 卷、行书评右军书帖 轴(均藏浙江省博物馆),行书轴(山东博物馆藏),行书七律诗横幅(湖南博物院藏),行书张芝帖卷(南京市博物馆藏),草书七律唐诗轴、草书临知汝帖 轴(均藏苏州博物馆),行书自书诗卷、行书李白草书歌卷、行书七律诗轴、临怀素自叙帖轴(均藏扬州博物馆),草书临王帖卷、行书临王献之帖轴(均藏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怀素帖轴(南通博物苑藏),行书少年行卷(常熟博物馆藏)和行书临王献之帖轴(温州博物馆藏)等行世。此处的“辛酉”为清康熙二十年(1681)。此类“沙场
14、饮”虽然在画中并不多见,但在历代诗歌中却最为常见,其中最著名者莫过于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便是“沙场饮”的最好注脚。无论是吴求的画,还是王翰的诗,其笔下的“沙场饮”多少带有一种无奈与醉生梦死的解脱。(四)富贵饮富贵饮(图 5)描绘的是一人倚坐于罗汉床上,怡然自得欣赏歌舞的情景。画中文士,左手倚靠木几,几案上放着饮酒之爵。在罗汉床前,左侧有两侍女,一女手执酒壶,一女手捧圆盘,盘中放着一尊盛满食品的青铜器皿。在文士前侧,一女在圆形的地毯上翩翩起舞,裙带飞扬,婀娜多姿。在舞女之后,一女弹琵琶。在文士右侧,有一女吹笛,一女双手环抱,手握
15、书卷侍立,另有一人立于文士右后侧,手持纨扇侍立。画中共有八人,七位女士都是以文士为中心,作者自题“富贵饮”,在画芯左下侧钤朱文联珠印“吴求”,无对题。此类“富贵饮”在宴饮类故实画中最为多见,如传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即是典型范例。在一套清佚名所作学士醉归图(图 6,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亦可见到另一种形式的“富贵饮”。该图实为册页,凡四开,但被装裱成手卷。四开册页为四幅连续性的画,颇类现在的连环画,描绘的都是一学士饮酒的不同状态。第一幅所绘的是学士在众人的簇拥下,骑马前往饮酒地,有侍从在前举着灯笼,有女士站在台阶上迎接,从画面看,应是晚上。第二幅画的是学士抵达饮酒地后,一
16、红衣女士递上酒杯,前面有女士起舞、弹琴、弄筝、吹笛和唢呐,另有一女手执酒壶侍立,其场景和前述吴求的富贵饮相近。第三幅画的是学士饮醉后,被人扶到马上,醉眼欲眠,左右两侧均有人搀扶,前方有两人举着灯笼,后面则有众多仕女欢送。第四幅画的是学士回到寓所后,有两女为仍然耷拉着脑袋呈醉态的学士宽衣解带,另有一女为其铺床,掀开被子,一女拎着夜壶侍立,众多随从则在户外恭候。看得出来,学士醉归图组画中学士是在尽享富贵之后的醉饮生活,这与前述吴求的富贵饮有异曲同工之处,且“富贵饮”在其活动中,花天酒地、及时行乐的理念在画中表现得更为丰富。(五)忘形饮忘形饮(图7)描绘的是两人对饮,酩酊大醉的情形。画面三人,一人侧
17、身趺坐于地上,左手撑地,右肘倚靠在空置的酒瓮上,两眼紧闭,已成醉态。一人站立在其对面,右手端着大碗,正抬首一饮而尽。书童在其左侧搀扶,唯恐踉跄摔倒。在两人中间,有三只空空如也的大碗和一只倾侧的酒杯。在书童前侧,有一尊疑似汉代的铜壶,里面一个长柄酒勺。作者自题曰“忘形饮”,左下侧钤朱文联珠印“吴求”。从画面及题识看,两人在忘形畅饮,颇有解衣般礴之慨。在其对页有魏卫题跋曰:“休教仆仆理尘缘,清白何如混沌全。世事许多催却老,盈樽有酒足忘年。丙寅腊月,鹤山魏卫。”钤白文方印“魏卫之印”和朱文方印“廓功氏”。魏卫为明末清初诗人,兼擅书法,字廓功,江苏仪征人,著有西陴诗稿,有草书诗轴(首都博物馆藏)和行书
18、册(佛山市博物馆藏)等行世。图 4十饮图册之沙场饮 绢本设色 26.3cm23cm 吴求 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图 5十饮图册之富贵饮 绢本设色 26.3cm23cm 吴求 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Art Pan rama大观专栏 039 此处的“丙寅”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关于“忘形饮”,明代诗人李万实在其草堂初成辱沈柏山广文枉过有作次韵奉酬诗中谈道:“花径何曾扫,柴门客到初。园林朝雨霁,钟磬午堂虚。雅集忘形饮,狂吟任意书。重来知不厌,同醉芰荷卮。”12诗中提到的是在雅集中的“忘形饮”,这与前述两人对饮的“忘形饮”有相近之处。这种“忘形饮”不仅在诗中及吴求的画中有所体现,在元代画
19、家钱选(约 1239约1300)的扶醉图卷(图 8,美国王季迁曾藏)中亦表现得最为明显。画中所写饮酒者为两人,一人醉醺欲倒,步履蹒跚,站在床边准备入眠;另有一人则双手抱拳,准备辞行,一侍者扭头看着欲眠者。在画芯右侧,为东倒西歪的三个酒罐,一个空的酒盆,盆中一个酒勺。在酒盆两侧,分别为两个空的酒杯,一侧有一个空的菜碟。在画芯右侧,有作者题句曰:“贵贱造之者,有醉辄设。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君且去。”画中场景即是此句的呈现。该题句源自宋书陶潜传,故其画中人物被认为是以陶渊明(陶潜)为原型。又因画的作者钱选能画嗜酒,“酒不醉不能画,然绝醉不可画矣。惟将醉醺醺然,心手调和时,是其画趣”,因而又有论
20、者认为画中人物“就是钱选本人的生活写照”13。画中人无论是陶渊明,还是钱选,实则都是一种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超然忘我的醉酒状态,是“忘形饮”的不同表现形式。(六)山水饮山水饮(图 9)描绘的是三人结伴而行,带上美酒佳肴准备畅游山水的场景。画中有五人,居中一人头戴巾帽,身穿长衫,在众人簇拥下前行,此人应为主角。图 6学士醉归图卷组画 绢本设色 佚名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 7十饮图册之忘形饮 绢本设色 26.3cm23cm 吴求 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美术大观大观专栏040在其右侧,一人右手高过头顶,手指前方,似在为其指路。在其左前侧,一人左手拄木杖,向右侧身望着男主角,似在为其引路。在其左侧
21、,一书童左手拎提梁壶,右手执芭蕉扇;在其后侧,一侍从挑着担子紧紧跟随。其担子前侧为酒罐,后侧为红色地毯及盛放食物之木匣。作者自题曰“山水饮”,在画芯左下侧钤朱文方印“吴求”。很显然,这是众人悠然自得,拟纵情于山水佳色,在山水卧游中畅饮。对页有罗良翰题跋曰:“二三同志余真游,莫负春郊与月秋。遇着佳山并佳水,开尊一醉去来休。溾水罗良翰。”钤白文方印“良翰字屏周”和朱文长方印“笔摇五岳”。从画境及诗意可知,“山水饮”乃二三志同道合者在冶游山水中一醉方休,是借酒而醉心于佳山水,其本质是对造化的敬畏与神往。此图的“山水饮”只见“饮(酒)”而未见“山水”,其“山水”在画外。另也有一种“山水饮”,是既有“山
22、水”,也有“饮”的,如清代画家黄鼎(16601730)笔下的醉儒图(图 10,广东省博物馆藏)即是其例。该图是黄鼎临仿宋代画家勾龙爽之作。图中所绘为白云深处,一赤裸上身者醉卧在大树底下。醉者斜躺在皮草制作的地毯上,左侧为一个倒置的瓷器酒罐和长柄酒勺。很显然,此人已经喝光了一壶酒,因而呈醉态。在其右侧,则有两个整齐排列的酒罐,尚未开封,在酒罐一侧,为一函线装书或书画。远处,但见云烟缭绕,林深境幽,一派远离尘嚣的世外之境。此图是“山水饮”的另一种形式,是完全浸淫于山水佳致之中。醉者解衣般礴,尽享烟云供养之美。在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1641约 1718)的渊明诗意册(图 1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3、中,所表现的是在远离红尘的幽境中纵情诗酒,将“山水饮”的文人情趣发挥到极致。画中所写为一人独坐山间茅亭中,对景饮酒,吟诗作赋。作者题识曰:“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将这种诗酒天涯的情感通过画图与题诗传递到观者眼前。画中的题句来自陶渊明(365 或 372 或 376427)的止酒诗,其原诗为:“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14在其对页有清代诗人兼书法家王文治(17301802)题跋
24、曰:“解组归来尘梦醒,新醅初热贮瓷瓶。一杯在手吟将罢,又将看山两眼青。小饮欲醉,山气正佳,登楼遐观,此乐何极。”是将“山水饮”与归田园居的生活相提并论,是一种出世的生活状态。(七)文字饮文字饮(图 12)描绘的是三人围桌而坐,饮酒之余挥毫、赏玩诗书的情景。画中三人均着官服,系蓝色腰带,头戴官帽。右侧一人正打开画卷,望着左侧一人,图 8扶醉图卷 绢本设色 28cm49.2cm 钱选 元 美国王季迁曾藏图10醉儒图绢本设色115cm57cm黄鼎清广东省博物馆藏图 9十饮图册之山水饮 绢本设色 26.3cm23cm 吴求 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Art Pan rama大观专栏 041 似在探讨卷
25、中乾坤。左侧一人斜坐在圆凳上,背朝观者,与右侧一人在交谈中。居中一人左肘倚靠条桌,双腿交叉跷起二郎腿,双手打开画卷,正陶醉在书画的鉴赏中。在三人前侧的桌上,各放着品类不同的酒具。右侧为铜斗,左侧为撇口杯,居中者为单耳杯。右侧一人之前侧,放着一本打开的线装书和一支笔。左侧一人前侧放着一半打开的手卷,卷上一支笔,手卷前侧一个砚台和一锭墨。桌上放着两只碗,碗中尚有剩下的佳肴。在桌的另一侧放着一个铜制的酒瓮,瓮中一个长柄酒勺。在酒瓮的一侧放着裱褙分别为红色与深褐色的手卷。作者自题曰“文字饮”,画芯左下侧钤朱文联珠印“吴求”,无对题。无独有偶,在吴求的对雪题画图(图 13)中,亦可见其文字饮。图中所绘为
26、一文士在书斋中喝酒饮茶,由书童展开画卷,对着室外纷飞的大雪,欲题写诗句。书桌上但见有酒壶、茶杯、酒杯、砚台和水丞,户外白雪皑皑,另一书童正手捧菜肴而至。作者在画芯右上侧题识曰:“对雪寒屋,酌酒敲冰。煖阁烹茶,醉里呼童。展画笑题,松竹梅花。写为似老年道翁教,丙寅小春吴求。”钤朱文长方印“石鼓”、朱文方印“吴求”和白文方印“彦侣”。从画境和诗意均可看出,画中所写均为典型的“文字饮”。文字饮表现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明代画家姚绶(14221495)15的 文饮图 卷(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在此画卷中,作者不仅描绘了三人在山间饮酒赋诗、投壶行乐的场景,更在卷尾书写“文字饮”序及诗,图文互证。关于此卷,笔
27、者已有专文论及,此不赘述16。“文字饮”的图式并不仅限于雅集群饮,在举杯独饮中亦可见其范式,如在清初画家禹之鼎(16471716)的朱自恒洗寒图卷(图 14,浙江省博物馆藏)中便可见其一斑。此图为禹之鼎为画家朱自恒(字北山,号小阮)造像。画中,朱自恒盘腿而坐于梅花树旁,左手持杯,倚靠梅树,右手抚膝。在其右侧有书卷与砚台。书卷打开,卷上放着一支笔。在其左右两侧,分别为一儿正在铜壶中舀酒和一女带着大小两个小儿欢欣而至。画芯有时人朝琦(定侯)题跋曰:“好饮无分圣与贤,擎杯花下乐陶然。不才自愧苏司业,时为先生给酒钱。独坐花间类饮仙,一樽乐对子孙贤。先生自有如椽笔,何用人间使鬼钱。”此诗将朱自恒的“文字
28、饮”状态作了深入阐释。除此诗之外,在画芯及卷尾尚有数十家题跋,多有咏及“文字饮”者,如陈亦禧的“岁寒枝下自裵褱,乐事含饴更举杯”、查昇的“静里持杯探好句,孤山处士有传灯”、王求皇的“花映春缸新酒熟,风飘素袂清芬袭”、查梓的“知君不肯为人热,对酒挥毫气自雄”“座有侍儿尊有酒,冷然心赏耐高寒”、朱载震的“兴来落笔自写照,举酒酌花忽大言”、钱为鼎的“林下清樽堪独赏,醉中图史自相欢”和甘国奎的“侍儿进酒梅花下,大醉重翻洗热图”等,都提及饮酒与文事。尤其是朱濂的“卷书斗酒,晏坐其下,涤清襟,挹清阴,伴清斟,助清吟,朱子真乐,舍此更何处寻哉”17,更将画中朱自恒的“文字饮”作了形象生动的概括。此外,以王羲
29、之兰亭序为主题的“兰亭修禊图”也是“文字饮”的重要题材,一般绘众文人在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场景,是历代故实画的主要素材。在传图 11渊明诗意册 纸本设色 27cm21.3cm 石涛 清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 12十饮图册之文字饮 绢本设色 26.3cm23cm 吴求 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图13对雪题画图绢本设色102.5cm 44.5cm 吴求 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美术大观大观专栏042世作品中,以“兰亭修禊”为主题的绘画较多,从元代的赵孟、朱德润,明代的文徵明、仇英、文伯仁、李宗谟、黄宸、姚琰、陆治、钱榖、钱贡、丁云鹏、张誉、魏居敬、吕学、尤求、沈完、陈焕、盛丹,到清代的樊圻、
30、查士标、张敔、龚有融、苏六朋、余崧、黄弥、杨九垓、谭鸣、沈谦、陈迪秋等都有兰亭修禊图行世,笔者也有专文论及18。在所有“文字饮”类绘画中,“兰亭修禊图”应是存世作品数量最多者。(八)离众饮离众饮(图 15)描绘的是一人独自伏案,饮酒赏梅的情景。画中文人侧身蹲伏于几案上,右手端着酒杯,左肘靠在案上,望着对面的梅花。在其左侧放置一个酒瓮,瓮中放着长柄酒勺,另有一个双耳酒罐,在地上放着一本打开的线装书。文士对面,为一株插在铜尊的盆景梅花。梅干虬曲婀娜,枝上朵朵梅花。文士陶醉在离群索居、孤芳自赏的饮酒与赏梅中。作者自题曰“离众饮。吴求”,钤白文长方印“求印”。对页为罗牧题跋:“独觉闲栖者,清虚未可涯。
31、澹然无物我,席地有仙家。幽赏谁能到,寒空意倍遐。多知书亦累,把酒问梅花。壬戌晓春,竹溪牧行者题于凌云草阁。”钤白文方印“罗牧之印”和“饭牛”。“壬戌”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罗牧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和画家,是“江西画派”的代表画家。他原名兴富,字饭牛,号竹溪、牧行者,江西宁都人,能诗善饮,擅画山水,兼擅书法,有 松树竹石 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山水卷、山水轴(三件)、枯木竹石图轴、行书五律诗 扇页(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林壑萧疏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图轴(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溪桥茆屋图轴、溪山野屋图轴(均藏南京博物院),秋树茅亭图轴、林壑高远图轴、清江山色图卷、古木竹石图轴、枯木竹
32、石图轴(均藏上海博物馆),板桥远水图轴、行书五言诗轴(均藏山西博物院),行书临董其昌书 册(十五开)、山水 册(十二开)、杉松青嶂图 轴、万壑千岩图 轴、仿董巨山水轴、溪山烟霭图轴(均藏天津博物馆),山水轴(浙江省博物馆藏),溪山林屋图轴、山水四条屏(均藏辽宁省博物馆),远浦云封图轴、云山林屋图轴、行书临戏鸿堂帖扇页、山谷疏林图轴、高树秋山图轴、平远山水图轴、雪晴孤岫图轴、行书四言诗轴、山水册(十一开)(均藏安徽省博物馆),古木竹石图轴、秋江放棹轴(均藏广东省博物馆),帆饱江风图轴、溪山亭子图轴、古木竹石图轴、芭蕉竹石图轴(均藏山东博物馆),江上扁舟图轴、江村云起图轴(均藏四川博物院),芦汀远
33、水图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山水册(十开)(湖北省博物馆藏),山水十二条屏(江西省博物馆藏),长松清泉图轴(甘肃省博物馆藏),疏树长亭图轴(吉林省博物院藏),坐看云起图轴(苏州博物馆藏),云山林屋图轴、孤亭飞泉图轴(均藏沈阳故宫博物院),仿董巨山水轴(江苏泰州市博物馆藏),古木图轴(江苏常州市博物馆藏),松荫片帆图轴(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溪山放棹图轴(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山水轴(鲁迅美术学院藏),古木竹石图 轴(旅顺博物馆藏),山水图 轴(美国芝加哥大学斯马特艺术博物馆藏),山图 15十饮图册之离众饮 绢本设色 26.3cm23cm 吴求 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图 14朱自
34、恒洗寒图卷 绢本设色 31.8cm44.5cm 禹之鼎 清 浙江省博物馆藏Art Pan rama大观专栏 043 水图轴(香港大学博物馆藏)和疏林幽涧图轴、独树孤舟图轴(均藏江西省八大山人纪念馆)等行世。罗牧是清初画坛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画“颇为名流称重”“江淮间祖之者,谓之江西派”19,可见在其时他所具有的地位及影响力。与上述“离众饮”同样的意境也出现在陈洪绶(15981652)的蕉林酌酒图轴(图 16,天津博物馆藏)中。该图所绘的是蕉林下的一文士坐在石桌旁,右手举着盛酒的爵,端详且作深思状。桌上放着酒壶,壶中一酒勺,壶侧放着一函书册。从画图可看出,文士是在独自畅饮。在桌前,两女正在劳作。左
35、侧一女手捧双耳瓷壶,往火炉处行,炉上正在温酒;右侧一女则往水盆中倾倒菊花。从画面来看,两女或在调制菊花酒。两女都是为文士的独饮而服务。在条形石桌的一侧不远处,另有一椭圆形石桌,桌上放置青铜鼎,鼎中有佳肴。此画中的“离众饮”,只是离开其同类的“众”,并非独自一人。与此图相似造型的是清人华鳌、吴俊的 昔醉图 卷(图17,南京博物院藏),该图乃晚清书法家杨沂孙(18131881)的画像,由华鳌写像,吴俊补景。所绘杨沂孙右手持酒杯,左手倚靠书函,趺坐于大树下之地毯上。在其左侧,有果盘及捆扎好的书卷,其后侧则有酒缸、酒壶和温酒的小炉,一书童手执酒壶立其侧。画芯有吴俊题写篆书“昔醉图”三字,是在记录杨沂孙
36、往昔醉饮的情景。画中的像主独处树下,把酒凝望,与吴求的“离众饮”有神似之处。(九)逃禅饮逃禅饮(图 18)描绘的是一人盘腿趺坐于蒲团上饮酒的情景。画中有两人,饮酒者身披深绿色袈裟,双手握住酒杯,凝望前方,笑容可掬,沉浸在思考与浅斟低吟中。文士右侧为一小沙弥,双手捧着酒瓮,瓮中一只长柄酒勺,面带微笑注视着饮酒者,随时准备斟酒。在文士左侧,为一石桌,桌上放着捆扎好的一函线装书,函套为红色。沿着石桌及蒲团,为延伸的寿石,从石的形状看,疑为太湖石。作者自题曰“逃禅饮”,在画芯右下侧钤朱文联珠印“吴求”。对页有许昉题跋曰:“云水悠悠觉路遥,无生无灭醉中消。逢人漫道西来话,吸尽乾坤一酒瓢。许昉。”钤白文方
37、印“许昉”和朱文方印“延光氏”。许昉生平事迹不详,擅画,有葡萄图轴(上海博物馆藏)行世。关于“逃禅饮”,明人沈沈在其 酒概中谈道:“苏晋旷浪,借酒逃禅。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20苏晋是唐代诗人,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张旭和焦遂并称“饮中八仙”。在明代画家尤求的饮中八仙图卷(图 19,厦门市博物馆藏)就可看到苏晋持卷饮酒逃禅的情景。在画中,苏晋端坐于圆形木凳上,手持罗汉画卷,毕恭毕敬地望着一老僧。僧人坐在木椅上,左手靠椅,右手抬起,指向苏晋,似在为其说法。在老僧后侧,一沙弥手捧酒罐侍候。在苏晋其后,则有一书童手捧画卷侍立。作者在人物的右上侧题写前所录杜甫饮
38、中八仙歌中关于苏晋之句。苏晋是在醉饮后通过与老僧的坐而问道来逃禅,这是所谓的“借酒逃禅”,与吴求的逃禅饮相得益彰。三、十饮图册与文人的醉饮生活多数情况下,文人饮酒往往随性而起,兴尽即止,也许并无明确的指向,更无为饮酒冠名。吴求十饮图册的意义在于,图 18十饮图册之逃禅饮 绢本设色 26.3cm23cm 吴求 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图 17昔醉图卷 纸本设色 24.3cm70.2cm 华鳌、吴俊 清 南京博物院藏 图 16蕉林酌酒图轴 绢本设色 156.2cm107cm 陈洪绶 明 天津博物馆藏美术大观大观专栏044他将各类饮酒模式概念化,以图像的形式为文人饮酒立传。但凡略能饮酒的文人,几乎
39、都能在十饮图册中找到自己的身影。十饮图册中的九种状态,实则为传统士大夫所经历的九种不同的、和饮酒有关的人生经历。其间所阙逸的一“饮”,或为士大夫进入仕途之阶的“科第饮”,或为结束仕途之后的“致仕饮”或“归田饮”,总之,应与其“九饮”构成一个文人较为完整的人生链条。有意思的是,画中除和饮酒有关的壶、杯、桌、勺、碗以及瓶花、像主的配饰外,几乎没有任何衬景,可见作者旨在突出饮酒的状态。吴求笔下的“九饮”,大多是以个体文人的视角来描绘,故即便是有他者参与,都是画中主人的陪衬,因而对于很多群体性文人的、具有互动性的醉饮则鲜有涉及。事实上,在历代醉饮图中,在传统文人生活中,在绘画中体现出和饮酒有关的话题还
40、有很多,如南宋马远的月下把杯图(图20,天津博物馆藏)和清代佚名所作的夜宴桃李园图(图 21,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便代表两种不同的类型。前者所绘两人在中秋月夜相遇,在山间把杯畅饮。图中,皓月当空,两人相对举杯,有三人侍立在侧:一人手捧果盘,一人手持酒壶,一人手托抹巾。在画芯右侧,为一张方桌,桌上有火炉及各类佳肴,桌旁则有酒缸。在画芯左侧,翠竹婆娑,一人在山坳处露出半身,正在弹阮。画芯右上侧有南宋时期宋宁宗杨皇后题识曰:“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在对幅亦有题诗:“人能无著便无愁,万境相侵一笑休。岂但中秋堪宴赏,凉天佳月即中秋。”21诗意与画境相互呼应,是为两友别后相逢,偶遇佳节,把酒听阮
41、。此类醉饮是在突出“相逢”和“佳时节”,且在环境幽静的山中月夜。后者所绘的是四人围桌而坐,桌上杯盘排列,珍馐佳肴,桌旁两支红蜡烛,有四女环立,或斟酒,或持壶,或弄菜。另有侍者或舀酒,或备餐,或煎茶,或负重前来。此图据说是以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的词意所绘,故在画面中能感受到“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意境。此类以夜宴的形式所绘制的醉饮图在绘画中最为多见,其他如南宋佚名的春宴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魏居敬的夜宴桃李园图 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佚名的 秋宴图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和清代吕焕成的 春夜宴桃李园图 轴(旅顺博物馆藏),冷枚的春夜宴桃李园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华嵒(1682
42、1756)的春夜宴桃李园图轴(天津博物馆藏),春宴图轴(广东省博物馆藏),黄慎(16871768后)的春夜宴桃李园图轴(江苏泰州市博物馆藏),徐时显的春夜宴桃李园图轴(江苏镇江市博物馆藏),张烈的桃李园夜宴图 轴(天津博物馆藏),郑岱的 桃源夜宴图轴(石家庄市博物馆藏),沙馥(18311906)的春夜宴桃李园图轴(江苏省美术馆藏)等都属同一种醉饮题材,是文人雅集群饮的典范。在一套由清人梁辰绘制的漫画人物册(五开)(图 22,广东省博物馆藏)中,至少有三开涉及醉饮图,一开写两人烂醉,三人搀扶归去,另有一人在旁招呼,作者题写李白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开亦写两人烂醉,东倒西歪,
43、三人前呼后拥,扶其回家,作者题写晚唐诗人王驾诗句:“家家扶得醉人归。”另一开则写两人在山石上对坐畅饮,一人手捧酒壶侍立,作者题写李白诗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22三画分别写唐代李白和王驾诗意,是文人群饮的不同状态。当然,文人饮酒的类别相信还有很多,但吴求的十饮图册是目前所见文人与醉饮题材中最为丰富亦最为典型者。吴求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并不高,甚至在很多画史类论著中几乎见不到其名,但其 十饮图册却是画史中醉饮题材中最具示范性的作品。该画册不仅在画风上传承了“吴门画派”代表画家仇英精细、妍丽的人物画风,更为文人醉饮的题材树立了
44、标杆,具有学术与文献价值。在其所精心刻画的文人饮酒图中,可看到历代文人如影相随的诗酒生涯。因而从这一点来讲,吴求十饮图册的社会学与文化学的意义显然已经远远超越其艺术价值。结语清人张庚(16851760)在其国朝画征录 中谈到吴求时说:“所作 豳风图十饮图,思致隽迈,并堪垂久。每一稿成,举国仿效,假名以赡厚利,求怡然不怪也,人服其雅度。”23可见吴求及十饮图在其时受到激赏与追捧。以上“九图 19饮中八仙图卷(局部)纸本设色 30.5cm65.6cm 尤求 明 厦门市博物馆藏图 20 月下把杯图 绢本设色 25.7cm28cm 马远 宋 天津博物馆藏Art Pan rama大观专栏 045 饮”中
45、,花烛饮、沙场饮、忘形饮、山水饮、离众饮和逃禅饮都有时人题跋。其中,题跋者宋曹、罗牧和魏卫等都是明末清初有名的诗人、书法家或画家,他们均有作品行世,与对题的书风一致。尤其是宋曹和罗牧,一为书坛翘楚,一为江西画坛祭酒,都是在主流艺术圈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文人。他们均泚笔为吴求的画作题写诗句,足见其对吴求的认同与揄扬,这可从一个侧面略窥在画史上声名不显的吴求在其时所得到的殊遇。前述张庚所言吴求“每一稿成,举国仿效”,亦可与宋曹、罗牧等人的题跋相互印证,证实其在明末清初所受到推崇的史实。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十饮图册中,吴求为有可能出现的各类醉饮分门别类,并冠之以名,将绘画中的醉饮题材发挥到极致,因而可将
46、其视作历代醉饮图式的缩影。作为职业画家的吴求,他所绘制的 十饮图中所表现的饮酒状态却在文人圈中获得了共鸣。自古以来,无论得意也罢,失意也好,文人们都能在酒樽中找到慰藉,而酒池无可置疑成为多数文人的精神临时栖息地。李白(701762)所提出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众多文人隔代相契。在与其相隔近千年的明末清初,吴求以画笔为这种诗与酒的文人意趣作了最好的诠释。所以,当我们打开这本饱含画家艺术激情的十饮图册时,其千古寂寥与人生感喟跃然纸上,其文人醉饮之“意”,不仅在酒之外,更在画之外。注释:1 高建新:中国古代文人与酒之关系略论,内蒙古大学学报(人
47、文社会科学版)2000 年第 1期。2 朱万章:明代绘画中的醉饮图,载王明明主编 大匠之门 2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第 8690 页。此文后辑入朱万章 过眼与印记:宋元以来书画鉴藏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第 91102 页。3 吴求:梅花仕女图 轴(北京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藏)题识,载劳继雄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壹),东方出版中心,2011,第 108 页。4 吴求:人物仕女册(十开)(天津博物馆藏)题识,载劳继雄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陆),东方出版中心,2011,第 2975 页。5 孙原湘:天真阁集 卷二十四,诗二十四,清嘉庆五年(1800)刻增修本。6 杨仁恺:中国古
48、代书画鉴定笔记(陆),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第 2618 页。7 杨仁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伍),第 2502 页。8 杨仁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肆),第 1967 页。9 劳继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伍),第 2234 页。10黄笃:江西派开派画家罗牧的几个问题,美术研究1989 年第 1期。11李天华:世说新语新校,岳麓书社,2004,第 344页。12李万实:崇质堂集 卷五诗部,清康熙四十年(1701)李长祚刻本。13刘锦锦所写钱选 扶醉图 卷词条,见田洪编 王季迁藏画集(3别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第22 页。14陶渊明:笺注陶渊明集 卷三,四部丛刊景宋巾箱本
49、。15汪世清:艺苑疑年丛谈,紫禁城出版社,2002,第11页。16朱万章:醉饮与吟咏:姚绶 文饮图 研考,即将刊出。17莞城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编 传神阿堵:明清人物画精品展,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第 100105 页。18朱万章:兰亭修禊图 刍议,载王明明主编 大匠之门 20,广西美术出版社,2018。此文后辑入朱万章 鉴画积微录(续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第 3440 页。19秦祖永:桐阴论画 二编下卷,黄亚卓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第 165 页。20沈沈:酒概 卷三,明刻本。21天津博物馆编 天津博物馆藏绘画,文物出版社,2012,第 4445 页。22广东省博物馆编、朱万章主编 明清人物画,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66 项。23张庚、刘瑗:国朝画征录 卷中,祁晨越点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第 6970 页。(朱万章,美术学博士,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图 22漫画人物册 纸本设色 28.2cm54cm 梁辰 清 广东省博物馆藏图 21 夜宴桃李园图(局部)绢本设色 佚名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