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总课时:两课时 课型: 分课时: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中所讲的体育精神,认识到“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3、理清思路,分段,概括段意。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目标2、3、4 知识链接: 本课是了解体育的深刻内涵,领会体育精神的最好范例,所以在教学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抓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突出体育精神的伟大。领会体育精神不仅要结合资料
2、结合更多的体育内容,更要利用教材提供的文本深入阅读,通过朗读感悟与体会,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作者通过刻画人物——女排队长孙晋芳,重点叙述了她朝夕苦练球技,使得技艺高超,情景以及心胸开阔,解除与郎平的误会,了解信任每一位队友,与他们配合默契,比赛取得胜利的的事例,充分展示了一位具有“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体育精神的女排大将。从这些事例中更能体现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初步感受体育的精神。 你们喜欢什么体育运动?为什么? 二、导入新课 喜欢排球运动吗?这是中国女排队员夺得“
3、三连冠”的精彩场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为中国女排二传手孙晋芳的故事。 三、交流资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孙晋芳。 根据学生的资料,随机板书:球艺高超 刻苦训练 心胸开阔 配合默契 四、作为女排大将孙晋芳又是以怎样的体育精神进行训练和比赛的呢?根据提示自学。 五、自学提示: ( 一)自学检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检查读书情况。 2、练一练: 读准并解释下列词语 一锤定音 从容不迫 化险为夷 眼花缭乱 梦寐以求 袅袅青烟 亲 昵 婉 转 璀璨饶恕 暗 礁 默 契 (二)出示自学指导: (三)自学检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检查理解情况。 2、说一说。 生:本
4、文记叙了女排队长孙晋芳的事迹,赞美了她刻苦训练,勇于拼搏的精神及率直、聪慧、胸怀宽广的个性。 生:⒈雍容大将,技艺高超。 ⒉苦练球技,挥洒自如。 ⒊误会郎平,开阔心胸。 ⒋了解队友,配合默契。 生:团结:与郎平消除误会;拼搏奋进:走廊练球的场景 六、小结:自己总结本课学习内容(看谁总结最到位) 七、当堂训练:(10分钟) 在体坛上像孙晋芳一样有着“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的运动员还有许多,你知道他们的哪些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 八: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九、课后小记 第九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5、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总课时:两课时 课型: 分课时: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2、体会女排队员孙晋芳“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女排队员孙晋芳“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从而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 学习过程: 一、复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孙晋芳。 生回答,师随机板书:球艺高超 刻苦训练 心胸开阔 配合默契 二、作为女排大将孙晋
6、芳又是以怎样的体育精神进行训练和比赛的呢?根据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文描写孙晋芳刻苦训练与参加比赛的语句,体会她的体育精神。 2、在小组内和同伴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 三、学生交流 (一)体会孙晋芳刻苦训练,球技高超。 1、“挥汗如雨、湿淋淋、粘、浸染、轻轻一拧、一滩汗水”这些词语生动的描写出孙晋芳训练时肯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朗读体会。 2、通过抒情感慨空间得变化,赞扬孙晋芳的球技,形象衬托出她传球技艺高超。 3、更神的,还是孙晋芳的双手,仿佛变成了两块磁石,吸引着飞舞的白球;仿佛有了魔法,可以随意把球送到想送的地方。(用比
7、喻写出孙晋芳可以任意地控制排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她技艺高超。) 4、“调整、缓冲、顷刻间、化险为夷”等词语写出了孙晋芳球技高超。 (二)体会孙晋芳心胸开阔,与队友配合默契的内容。 1、暗礁比喻心中的狭隘“炸平”生动表现要除去心中狭隘的决心。体会“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2、她熟知每一个同伴的性格、脾气、体质和技术,比赛时总号着她们的脉搏给球。 3、“熟知、号着脉搏给球”、“飞扫而过”“迅速、分析、马上”等词语体现了孙晋芳团结、协作的精神。 4、于是,一套眼花缭乱的快速打法:平拉开、短平快、交*……纷纷呈献在你的眼前,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就由她导演出来;一支支悦耳的乐曲,由她指
8、挥而生。(形象地写出孙晋芳在比赛中的主导作用,她是比赛场上的灵魂。) 四、孙晋芳是比赛场上的灵魂。 如果把中国女排姑娘们比为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那么,孙晋芳就是一条闪闪发光的金线,把颗颗珍珠连在一起,中国女排才成为闪耀着奇光异彩的战斗集体。 1、通过学习,你对这句话是否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呢?谈谈理解。 (作者把孙晋芳比喻成连接珍珠的金线,形象生动的写出孙晋芳在女排中发挥的作用,) 2、句子练习 如果把女排比作一部精彩的戏,那么孙晋芳 如果把女排比作一曲优美的乐章,那么孙晋芳 如果把女排比作 五、孙晋芳组织全队进攻,为得每一分创造了必要的条
9、件。如果没有她,女排便没有了灵魂,也就不会取得辉煌的成绩。正因为如此,齐读最后一段。 六、课堂小练习=笔 孙晋芳用她的行动诠释了体育的精神,此时,在你的眼中,体育是什么?写一写。 我在说 板书设计: 球艺高超 刻苦训练 顽强拼搏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孙晋芳 ) 心胸开阔 配合默契 团结协作 七、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八、课后小记 第九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学弈 总课时:一课时 课型: 分课时:第一
10、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学习目标: 1、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2、弈秋: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叫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潜心研究,终于成为当时的第一高手,人们不知道他姓什么,因为古代围棋 他是因下围棋而出名的,所以人们都叫他弈秋。这“弈”在古代是专指围棋的意思。 【预习案】 方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一、 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试着按照句意读出节奏。 二、 找出不懂的字词,思考其意思,翻译课文。 三、 了解背景。 四、 提出探讨问题。 【探究案】 方法指导: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2、互相质疑,大胆发言。 (一) 检测预习: 1、 写出翻译。 2、 检查朗读,互相评价,纠正字音。
12、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词语意思,翻译文言文。特别是以下词语: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 弈秋: 通国: 之: 善: 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使: 诲: 其: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 之: 鸿鹄: 至: 思: 援: 缴: 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与之”的“之”: 俱: 弗若: 矣: 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 其: 与: 曰: 非: 然: 也:
13、二、知识链接 1、介绍《孟子》。 2、介绍弈秋。 三、学生质疑释疑 1、师:分层。 2、为什么开头要介绍弈秋的成就? 3、学棋的两人态度有什么差别?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4、写学弈两人运用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5、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你想对这两个人分别说什么? 6、为什么说学不好不是智力问题? 7、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反复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检测案】 方法指导:审题、自主完成。 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国: 诲: 鸿鹄: 援: 俱: 弗: 为: 然: 二、写出“之”或“其”在句子中的意思。
14、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4、其一人专心致志。( ) 5、为是其智弗若与?( ) 三、下列语句停顿错误的是( ) A、通国之/善弈者也 B、一人/虽/听之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虽/与之/俱学 四、1、翻译句子 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⑵惟弈秋之为听: ⑶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⑸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五、这个故事中,两个学生对待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 )后一个( ),我懂得了(
15、 )。 六、《学弈》选自《 》。 七、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八、课后小记 第十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足球史话 总课时:一课时 课型: 分课时: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学习目标: 1、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引领学生去思考足球精神的魅力; 2、把握足球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抓住表示时间的词,把握足球发展的脉络。教学 学习难点:引领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最早发明足球
16、而英国却是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国家。 学习过程: 一、导语:人类能够战胜大自然,靠的是这样的精神——协作,持之以恒。而这种精神在足球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来学习《足球史话》 二、 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易读错的字板书并注音: 临淄 体魄 提供 填充 侵略 咒骂 禁不住 乌拉圭 诞生 磨炼 鬃毛 三、 自读课文。 四、 学习课文内容,出示自学要求: 1、 请概括文章内容。 2、 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2.交流足球资料。 重点交流: (1)主裁判: 担任国际比赛裁判工作的裁判员,应穿着和比赛双方服装的颜色有明显区别的裁判服。
17、除有关国家的协会同意选派本协会下属人员担任外,应由中立国家人员担任。 (2)起源: 1985年,当时的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博士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足联16岁以下柯达世界杯足球锦标赛”的开幕词中说:“我们的这项运动起源于中国。” (3)现代足球的鼻祖: 我们通常把1863年10月26日作为现代足球诞生日,把英格兰作为现代足球的鼻祖。 (4)国际足球组织 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球协会(简称国际足联,缩写为FIFA)在巴黎圣奥诺雷街法国体育运动协会联盟驻地正式成立,始创国为法国、瑞士、瑞典、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丹麦等。1932年,国际足联总部移至瑞士苏黎士直
18、至今日。 (5)国际足球赛事 世界杯足球赛 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 4.指名朗读课文,读后概括文章内容。 (本文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演变、发展的过程。) 五、细读探究 1.师: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那么,足球运动的历史与现状是怎样的,文章是分几个部分讲述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交流: 全文共11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结构,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了现代足球的特性。 第二部分(2——3自然段)介绍中国是最早发明足球和进行足球比赛的国家。 第三部分(4——10自然段)介
19、绍现代足球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第四部分(11自然段)写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深受人们喜爱。[小精灵 3.自由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了解我国古代足球起源和发展情况。 (1)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根据课文内容,填如下表格: 时间 足球质地 足球起源和发展情况 战国时期 西汉 汉武帝时 唐代 宋朝 4.总结学法。 仿照第二部分的学法,阅读文章的第三部分,了解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情况。 (1)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填如下表格: 时间 国家
20、 足球的起源和发展 1042年前后 1863年 1900年 1904年 1930年 四、探讨交流 1、交流表格答案,领略足球魅力。 2、自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为什么足球运动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 (提示:足球运动有很强的对抗性和观赏性;流行地区广,球迷多;可以强化体质,磨炼意志,培养团队精神。) 3.为什么中国发明足球最早,而英国却是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 (宋朝“文强武弱”,统治者奢华颓废,致使世风日下,足球逐渐从军中退出。对抗性渐弱,表演性增强,常作为宫廷宴会的助兴演出。元、明、清三代,社会“重文轻武”以及官府种种
21、禁令,使我国古代足球逐渐绝迹了。) 五、拓展延伸 1.你对足球精神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主交流再集体交流。 2.师:足球,对于中国球迷一直以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你对中国国足球队有哪些了解? 六、当堂检测: 一、读一读,给加点的字注音。 临淄( ) 乌拉圭( ) 专供 ( ) 侵略( ) 黑白相间( ) 禁不住( ) 拥塞( ) 体魄(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侵( ) 鞠( ) 塞( ) 耻( ) 浸( ) 掬( ) 赛( ) 址( ) 三、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傻孩子!”奶奶
22、说:“苗儿五天长高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B.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长了这么多瓜子? C.“哪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D. 这里的野花总是那么灿烂,红、黄、蓝、紫、仿佛竞赛似的,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 四、按要求写句子。 1.飞机不得不改到另一个小城市降落。(改为肯定句) 2.人们把足球称为“世界第一运动”(改为被字句) 五、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足球运动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小记
23、 第十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手拉手 总课时:一课时 课型: 分课时: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与发扬“友谊、团结、参与、和平、竞争”的奥运精神。 2、了解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教学重点: 理解奥运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歌词的表达方式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播放《手拉手》 2、交流搜集到的奥运会的资料 二、检查初读课文情况 1、指名读课文,是否达到读准、读通、读顺。 2、谈一谈会歌的主题
24、 3、说一说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示: 采取多种形式朗读,随即补充在体育比赛中“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事例。 四、了解歌词中起、承、转、合的构段方式。 五、学唱歌曲,体会语言特点。 六、课堂检测 (1)谈一谈你了解到的奥运会中能体现奥运精神的事例。 (2)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小记 第十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语文天地 总课时:三课时 课型: 分课时:第
25、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心愿。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3.大胆交流自己的兴趣和读书心得。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进行口语交际。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 从前,有两个乞丐。有一天,他们在墙角下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甲乞丐说:“假如我发财了,我要一下子买五大碗豆浆,大喝一顿。”乙乞丐说:“假如我发财了,我要买两碗豆浆,吃一碗,倒一碗。” 1.同学们,乞丐的心愿虽然可笑,但也说明一点——
26、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不管是不是“高尚”或“低俗”。 2.这节课,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各自的心愿。 二、揭题 板书:谈心愿。 三、自由读题目要求 1.自由读要求。 2.说说有什么要求。 四、回忆前四篇课文中主体人物的心愿 1.自由汇报。 2.小结。 五、小组互动交流 1.心愿有没有“高尚”、“低俗”之分?有没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分? 2.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4.汇报自己的心愿。 六、完成“金钥匙” 1.出示“金钥匙”的提示要求。 2.自由读。 3.每个同学就自己所带的书进行汇报发
27、言。(推荐书、交流心得) 4.探讨自己的阅读方向、合理与否。 5.同学间交换自己喜爱的作品。 七、课堂总结 略 八、布置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心愿。 2.阅读一本好书,写写心得体会。 第十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语文天地 总课时:三课时 课型: 分课时: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心愿。
28、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3.大胆交流自己的兴趣和读书心得。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进行口语交际。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 一、谈话引入 1.回忆上节课同学们所谈的心愿。 2.指名读读上节课布置的小练笔——心愿。 二、揭题 如果把大家的心愿写成诗,那一定很美,很有趣。 三、读书上的小诗 1.指名读诗。 2.评议。 (1)读诗的情况。 (2)诗的内容。(①趣事;②心愿) 4.齐读六首小诗。 四、写作前谈话 1.写诗并不难,关键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2.把刚才大家
29、汇报的小练笔《心愿》进行改写成诗。 3.引导学生通过将练笔与小诗对比,了解写诗的窍门。 如:(1)可分节写。 (2)每一行的字数不一定相同,句子要活泼简练。 (3)如果可能,末字可押韵,但不作要求。 (4)要表达真情实感。 4.本次习作基本要求。 (1)尽量写诗。 (2)内容为:心愿;趣事。 5.如果实在有困难,可以换其他内容,也可以不写诗。 五、活动过程 1.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2.共同欣赏小诗、评议。 3.修改。 六、布置作业 继续习作,并修改习作。 第十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30、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语文天地 总课时:三课时 课型: 分课时:第三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心愿。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3.大胆交流自己的兴趣和读书心得。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进行口语交际。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 一、指导欣赏佳作 1.齐读佳作。 2.评议。 3.请作者谈谈创作心得。 二、指导修改病文 1.自由读。 2.小组讨论修改方案。 3.汇报,共同修改。 4.读一读修改后的作品,前后比较。 5.谈谈修改的体会。 三、活动过程 1.分小组修改作文。 2.指导、鼓励学生将佳作投稿。 3.对自己在本单元中的学习作个合理的评价。 四、课堂总结(略) 五、布置作业 修改作文并抄正作文。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