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45.81KB ,
资源ID:5922616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9226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忻州城市规划条例.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xrp****6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忻州城市规划条例.docx

1、忻州城市规划条例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本规划是忻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313号);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5.忻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6.忻州市(原县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原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1.深入分析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优化市域城镇体系结

2、构,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区域定位、产业定位,促进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2.坚持节约土地资源和合理用地的原则,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保护的力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贯彻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3.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功能进行调整和重组,强化其中心职能。 4.重视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和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对城市周边自然条件进行合理利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及北方城市特色的园林绿地系统,塑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景观,对旧城区进行合理的传统风貌保护。5.合理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6.近、远期相结合,合理安排城市发展空间和发展时序,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第四条 规划

3、目标: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繁荣,地域文化特色明显,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第五条 规划期限为:近期:20012005年;远期:20062020年。*第六条 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如下:长征街办事处、新建路办事处、南关办事处的全部范围;原播明镇的后播明、前播明、西播明、二十里铺、阳村、符村、大檀、小檀八村;东楼乡的前郝、后郝、北肖三村;兰村乡的范野、下社、北场三村;原解原乡的解原、东社、小奇、北赵、新路、流江、佐城七村;原秦城乡的顿村温泉旅游度假村;豆罗水源保护区,包括田村、东曲、麻会、豆罗桥、西张、韩岩一带的一级保护区。城市规划区主要包括以下区域:1.规划城市建成区及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2.豆罗城市水源

4、地。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183平方公里。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七条 区域与城镇发展战略指导思想:1.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原则2.城镇化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3.城镇化推进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4.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5.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八条 区域与城镇发展战略目标:规划期末,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市域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质量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九条 区域功能定位:忻州市是山西省重要的轻工、食品加

5、工基地和新兴的煤、电、铝综合性工业基地,以宗教古建文化、黄河文化和自然生态为特色的旅游经济区,黄河中游重要的水土保持与生态防护林建设基地。第十条 区域产业发展战略: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市域东部县(市、区)重点发展以小杂粮、瓜菜、药材等为特色的高效种植业;西部县建设以牧为主、农林牧协调发展的生态畜牧经济区。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好煤焦、医药、法兰、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电、铝、化、冶和医药等产业,实施项目带动,突出“三煤两电一铝四化”,扩张经济总量。3.第三产业要以旅游业

6、为龙头,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整体促销、设施配套,围绕五台山、芦芽山、温泉、雁门关、黄河五大旅游景区的建设,突出发展以佛教文化、边塞文化、黄河文化、自然生态、度假疗养为特色的旅游业;同时,加强交通、供电、通信、供水、污水处理、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域城镇化进程,加快东、西山区脱贫致富步伐。第十一条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1.加强忻州市与相邻的太榆、大同、朔州、阳泉、离柳中等经济区及神府能源基地的分工协作,统筹规划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布局、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2.协调好忻州市与省会太原市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省会特大城市的“辐射”与“滴漏”效应,加强城市在功能、产

7、业发展等方面的联合,积极发展旅游度假服务、蔬菜副食品生产及加工等产业。3.优化市域资源配置,强化忻州、原平、定襄核心城市建设,整合“忻定原”核心区功能;依托中部发达地区,加大东西山区的资源开发和生态建设力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统筹规划宁武、神池、阳方口组合中心,协调好河曲、保德、偏关沿黄地带城镇与工矿区布局。4.严格控制各类污染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力度,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加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十二条 城镇发展战略:1.调整优化城镇职能

8、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城镇综合性职能体系建设,整合城镇区域关系,增强整个市域及各城镇的竞争力。2.提高市域中心和次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和区域辐射功能,优化城市发展的软硬环境,适度扩大城市规模,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3.积极发展小城镇,重点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县域中心和中心镇,突出城镇特色,促进城镇功能完善。第十三条 2005年市域总人口30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2左右,城镇人口98万人;2010年市域总人口320万人,城镇化水平37左右,城镇人口118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346万人,城镇化水平45左右,城镇人口156万人。第十四条 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规划期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城镇化体

9、制创新等将成为未来忻州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1.强化市域中心城市忻州市区的综合服务和区域辐射功能,适度扩大城市规模,带动全市城镇化的整体发展。2.注重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调整市域生产力布局结构,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3.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强城镇工业小区建设,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促进人口和产业的合理集聚,推进市域城镇化进程。4.加快城镇化体制创新,深化户籍制度、城镇土地使用制度、城市财政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疏通人口、经济、社会各种要素城乡流动和集聚渠道。第十五条 规划建议撤销宁武、五台、河曲、定襄 4县的县建制,设立宁武市(包括阳方口)、五台市

10、(包括豆村、台怀)、河曲市、定襄市;建议撤销秦城乡,设立顿村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顿村。*第十六条 规划市域城镇规模等级划分为五级,即: 20万人以上的城市1个忻州市,城镇人口35万人;1020万人的城市1个原平市,城镇人口18万人;510万人的城镇(市)10个,城镇人口60万人,城镇平均人口规模6.0万人;25万人的城镇11个,城镇人口27万人,城镇平均人口规模2.5万人;2万人以下的城镇35个,城镇人口16万人,城镇平均人口规模0.5万人(详见附表一)。*第十七条 规划市域城镇职能等级划分为市域中心、市域次中心、县域中心、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五级,并按照综合性城市(镇)、交通工矿城市、旅游城市

11、(镇)、工矿城市(镇)、轻型工业城镇、集贸城镇6种职能类型进行调整和引导(详见附表二、三)。第十八条 忻州市域城镇空间布局模式采用点轴开发战略。以忻(州)定(襄)原(平)核心区为中心,宁(武)神(池)阳(方口)组合区为次中心,其他县城(市)及重点中心镇为增长极点;沿大运高速公路、北同蒲铁路-大运二级公路和京原铁路-108国道形成区域城镇发展一级轴线,神朔-朔黄、神河铁路及忻阜高速公路、209国道等三纵二横公路网为区域城镇发展二级轴线。第十九条 城镇经济区划为:1.忻定原经济区:包括市域中部的忻府区、原平市和定襄市,是晋中经济区北部城镇密集区域。其区域定位为山西省重要的轻工、食品、化工和铝工业基

12、地,忻州市域城镇发展的核心区,以温泉度假为特色的旅游经济区。规划期内,要加强忻州、原平、定襄核心城市建设,整合忻定原组群功能,提高人口与经济集聚水平,建成强有力的发展极核;依托忻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规划建设的晋北铝厂等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医药、食品、氧化铝及铝材加工等工业,巩固与改造化工、法兰锻造传统工业;农业发展以小杂粮、蔬菜、瓜果、养殖业为主,建设成为全市粮、菜、奶、蛋生产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与乡村工业化进程。2.繁代五经济区:包括市域东部的五台市、代县和繁峙县。区域定位为以宗教古建文化、雁门边塞文化、历史名城为特色的旅游经济区和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要突出发展以五台山佛教文化、雁门边塞风情和宋

13、文化、代县历史文化名城为特色的旅游业,加强以旅游通道建设为中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景区及服务基地的规划与建设,避免无序发展与建设性破坏;发挥本区自然植被较好、宜林宜牧地广阔的优势,建设水源涵养林基地和畜牧业基地;调整工业结构,改造冶金、煤炭等传统工业,大力发展水电(五台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和农林牧产品加工业。3.宁静经济区:包括市域中部的宁武市、静乐县。区域定位是山西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煤炭能源基地,以自然生态为特色的旅游区。发展策略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牧工程,抓好土石山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芦芽山、管涔山生态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4、强化与忻州市区、五台山旅游区的资源整合和横向联系;加快宁武市的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人口与产业的集聚。4.河保偏经济区:包括市域西北部、黄河东岸的河曲市、保德县、偏关县。区域定位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水土保持与生态防护林建设基地,新兴煤电铝综合性工业基地,以黄河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区。发展策略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牧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抓好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建设,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扩大开放,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横向联合与协作,规模化开发矿产资源,建设煤电铝综合性生产基地;积极发展以黄河风情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业。5.神五岢经济区:包括市域西中部的神池县、五寨县和岢岚县。区域定位是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

15、地。今后要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牧工程,防治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农业发展以小杂粮、油料、畜牧为主要方向;工业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第二十条 区域开发管制区划:将全市划分为城市化地域、人文与自然景观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综合治理区、农业耕作区、通(廊)道型区等6个区域开发管制类型区。1.城市化地域:相当于城市、县城和建制镇的城市规划区,具体范围由城市(镇)人民政府在城市(镇)总体规划中划定。管制规则为:(1)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区内一切活动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开发建设项目必须做到三证齐全;(2)本着“集约、节约“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指标;(3)保护与改善

16、城镇生态环境,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4)各种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经济园区、工业区等应纳入所在城镇的总体规划,统一规划管理。2. 人文与自然景观保护区:指为保护人文景观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而划定的区域,包括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及其他文物保护区和自然景观区等。管制规则为:(1)本区域的发展和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服从保护需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保护区总体规划;(2) 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3)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降低开发建设强度,禁止建设与资源保护和风景旅游事业无关的项目;(4)按有关规划和要求对影响景观保护的其它建筑

17、和用地进行调整和外迁,鼓励区内零散居民点迁出区外。3.水源地保护区:指为城镇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水资源的水源地分布区,主要包括城镇周围的水库、泉水、地下水汇集和赋存地带等地区。管制规则为:(1)禁止建设布局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不得向区内排放环境污染物;(2)鼓励植树种草,以净化环境、涵养水源;(3)严禁在区内及其附近地区进行矿产开采,建设地下或大型建筑,保护区内的地质构造环境和生态植被;(4)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此区域内的土地不得作为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用地使用。4.生态环境脆弱综合治理区:指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和风沙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晋西北黄土丘陵区。管制规划为:(1)

18、积极鼓励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有机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2)鼓励在本区域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与干果经济林;(3)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退耕还林还草,禁止在大于15度的坡地上开垦耕地;(4)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与区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大农业体系;(5)处理好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禁止各种破坏性开发活动;(6)积极鼓励移民并点,发展中心镇与中心村,提高人口集聚程度,减轻生态脆弱地区自然生态压力。 5. 农业耕作区:指包括集镇、村庄、农田、水网及相关农业设施在内的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管制规则是:(1)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主攻方向,鼓励发展高效种植业和果品

19、业;(2)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3)提倡建设节水灌溉设施,鼓励推广节水农艺技术,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6.通(廊)道型地域:以主要交通干线和主要河流等线状基础设施和生态设施为基础,市镇密度较大、用地类型复杂、开发强度较强、空间利用矛盾突出的带状地域。管制规则是:(1)按照T字型模式,布局工业区及其它服务设施,确保通道畅通;(2)搞好各类交通线路及用地布局的协调,避免相互干扰;(3)鼓励在生态廊道内植树造林,严禁在河流两侧取土挖沙;(4)统筹规划与建设沿河流域城市和城镇的取水口、排污设施和防洪设施,防止水源污染和越界危害。*第二十一条 市域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内容为:1.近期以大运高

20、速公路为依托,强化通道连接线建设,辐射东西两翼,构建大运高速经济带,完善和提高以五台山、管涔山为中心的“中 “字型旅游路,改造国省干线,实施以县际通乡油路为先导的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忻阜高速公路立项进程;远期结合威乌国家经济主干线建设规划,着力构建高速路东西连接支线,形成十字型高速公路布局,建设连通东西部高速路经济走廊带。2.以增加干线铁路运力为重点,改造北同蒲复线、神(木)朔(州)复线工程;加强地方铁路建设,延伸宁(武)静(乐)铁路至镇城底接太岚支线,延伸忻(河)河(边)铁路至东冶接朔黄铁路,延伸神(池)岢(岚)至兴县。3.按国内支线标准选址新建五台山旅游机场。4.建设滹沱河引水工程,其中山泉

21、湾引水工程引水量5000万立方米,西龙池引水工程年引水量5000万立方米。5.新建500KV的变电站1座;新建河曲、保德、定襄3座1200MVA火力发电厂;新建五台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200MVA。6.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城、乡电信网络建设,在市域内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电信网络结构。7.有条件引接陕京二线天然气的城镇,应尽快实施城市天然气工程。第二十二条 市域旅游规划1.旅游产品定位:古建与宗教文化产品、忠义与寻根文化产品、民俗文化产品、革命圣地产品、康体探险产品、休闲度假产品、科普教育产品、观光工业产品、自然风光产品。2.重点开发旅游产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芦芽山旅游休闲度

22、假区、雁门关、顿村温泉与禹王洞、万家寨河曲黄河游、岢岚卫星发射基地。近期内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力争使五台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旅游区划:以佛教古建文化为主的五台山旅游区;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的芦芽山旅游区;以温泉度假、疗养为主的忻府旅游区;以边塞文化为主的雁门关旅游区和以河保偏为主的黄河风情旅游区。4.旅游服务中心城市:忻州市区。 第三章 城市性质和规模 *第二十三条 确定忻州市的城市性质为:忻州市是山西中北部中心城市之一,是具有旅游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城市。*第二十四条 规划近期(2005年)城市人口为21万人,中期(2010年)城市人口为25万人,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为35万人。*第二

23、十五条 规划近期(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0.1平方公里,人均95.7平方米;中期(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4.35 平方公里,人均97.4平方米;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3.9 平方公里,人均96.9平方米。 第四章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 *第二十六条 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应选择向北、向西发展为主导方向,西南向九龙岗台地发展可作为次发展方向,可概括为“北进、西拓、南移”。第二十七条 近期主城区的发展采用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区近期向东拓展,顿村区重点改善环境条件。远期,主城区集中发展北部新区,开发区向北拓展,顿村区向北和向东拓展,城西九龙岗生活区

24、和南部传统工业区,可逐步进行建设。第二十八条 规划城市采用组团式布局结构。以现状主城区为依托,沿城市主轴七一路、和平街和傅山路,向北、西和西南发展,形成“一主(主城区)四次(城北开发区、城南工业区、西南九龙岗生活区、顿村旅游服务区)加一绿环”的空间结构。主城区和几个城市功能组团空间上相对独立,以城市生态绿地相分隔。 1.主城区: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近期建设以完善调整为主,规划面积为23.1 平方公里。按功能和发展时序分为三部分,即城南区、城北区和城东仓储物流组团。城南区形成城市以商服、教育科研、文化休闲为主要功能,景观风貌多样性为特征的城市分区;城北区功能以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旅游服务、文化体育

25、及教育科研功能为主,同城南区共同承担城市中心的功能,并承担市级教育科研中心的职能;仓储物流区组团位于主城区北同蒲铁路以东,形成城市主要的仓储功能区。2.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城市高新产业发展创新基地。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配套建设居住、商业服务、办公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分区。规划用地面积3.5 平方公里。3.西南工业区:是城市的传统工业发展基地。以无污染或轻污染的一 、二类工业为主,并配套建设物流中心,逐步形成城市相对独立的产业区。规划用地面积3.4 平方公里。4.西南九龙岗生活区:位于旧城以西九龙岗台地上,是城市体现坡地建筑景观、环境优美的城市生活新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5.顿村旅游

26、服务区:是城市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依托温泉资源和现状旅游服务设施,成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6.外围生态绿化环:沿云中河、牧马河、原太高速公路与大运公路间及同蒲铁路开辟大型生态绿化区,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为创造生态园林城市提供条件。*第二十九条 各类城市建设项目的用地选址,均应按照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总图所确定的用地性质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用地性质。对规划所确定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化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均应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布置,不得挪作它用。*第三十条 城市各类用地面积、人均指标,均应符合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的要求(见附表四)。 第五章 居住用地规划 第三十一

27、条 规划形成五个居住片区:1.旧城居住片区:位于秀容街以南、七一路以东。规划以改造为主,并对历史街区进行合理的修缮。2.中部居住片区:位于秀容街和和平街之间。规划以改造为主、新建为辅,为城市未来的重点改建区和主要居住片区。3.北部居住区:位于和平街以北,为城市今后重点开发的居住新区。4.九龙岗居住片区:位于旧城以西九龙岗台地上。结合九龙岗公园的建设,将该片区建成体现台地建筑特色,居住环境良好的现代居住新区。5.开发区居住片区:位于城北高新区,为开发区的配套生活区。第三十二条 居住区中小学设置标准建议值为:中学:每所服务人口23万人,服务半径1公里左右,用地规模23.5公顷。小学:每所服务人口0

28、.71.5万人,服务半径500米左右,用地规模1-2公顷。*第三十三条 今后居住区改造、新建中,应加强环境绿化建设,新区开发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应低于25。第三十四条 城中村改造措施为:1.强化规划设计和严格管理,将城中村纳入整个建成区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制定土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进行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统一配套建设。2.强调土地有偿使用,强调土地集约使用,走持续发展的道路。3.加强政策性研究,制定并实施村庄城市化改造的政策、法规。 第六章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三十五条 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结构为“五心、五轴”。 第一节 行政办公用地 *第三十六条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在七一路北段

29、、和平街中西段相对集中布置。*第三十七条 在七一路北段,结合规划新建的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建设城市市政中心。*第三十八条 随着市级行政中心的建设,逐步调整现状部分行政办公用地,将其置换为商业、居住、绿化等用地。 第二节 商业金融用地 *第三十九条 规划形成“一个市级, 中心区、四个片区中心”组成的商业服务中心体系。在主城区中部沿五台山路南段、长征街、七一路中南段、傅山路中段建设市级商业金融中心区,主要发展现代商务、商贸、金融和旅游服务设施;顿村旅游服务中心作为市级中心区旅游服务功能的重要补充;其它三个规划片区中心分别位于旧城区、九龙岗生活区和开发区中部,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第四十条 规划大型市场

30、商贸区三处:分别位于火车站广场附近、五台山路中北段和和平街西端高速公路入城处。并按8001000米的服务半径配建农副产品市场。第四十一条 居住区中心本着均匀分布、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布局,并应满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第三节 文化娱乐设施用地 *第四十二条 市级文化娱乐中心区位于主城区北部,设置有:博物馆、文化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会展中心等。第四十三条 结合片区中心,建设区级文化娱乐设施,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影剧院等。 第四节 体育用地 *第四十四条 规划共设市级体育中心一处、区级体育中心三处:1. 市级体育中心位于城市中部,沿和平街布置,主要安排体育馆、 体育场、游泳馆等

31、体育设施。2.区级体育中心用地安排分别为:位于七一路中部的现状体育用地予以保留,安排摔跤馆和小型体育活动设施;位于旧城西北角的现状体育用地予以保留,安排体育场和体校;在九龙岗新区结合绿地设区级体育中心一处。 第五节 医疗卫生用地 第四十五条 完善现有的医疗卫生设施,提高设施水平,改善医疗环境;合理利用现有部队和厂矿企业的医疗卫生设施;结合社区建设,重点建设为社区内部服务的小型医疗卫生设施,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医疗卫生设施体系。*第四十六条 规划在城市北部、南部新增两处综合性医院,面积分别为3.7公顷、5.0公顷。结合居民区中心,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配备卫生所院,居住小区配留保健站。 第六节

32、 教育科研用地*第四十七条 规划在城市北部集中布置一处教育科研园区,面积28.6 公顷,形成市级科教中心,主要发展大中专教育和职业教育。 第七节 文物古迹用地 *第四十八条 对现有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文物法的规定进行保护,对文物古迹的修复要严格执行文物法的有关规定,严禁破坏文物古迹的建设行为,对文物古迹周围应划定保护区和协调区范围,体现古迹原有风貌特色。 第七章 工业用地规划 第四十九条 城市工业主要着重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轻工业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严格控制大型污染工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原有重工业的改造,发展清洁能源,实行清洁生产。*第五十条 规划形成两处集中的工业园区:1.位于城北

33、的以高新技术、洁净性工业为主的工业园区,以一类工业为主。2.位于城市南部的传统工业园区,以一、二类工业为主。该工业园区建设中应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第五十一条 对位于主城区内部的现状工业原则上全部进行调整和搬迁。云马焦化厂和新安焦化厂近期作为城市气源厂暂予保留,远期予以取缔。*第五十二条 今后工业企业建设时,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并注重其内部与周边生态绿化建设。 第八章 仓储用地规划 第五十三条 按“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规划布局城市仓储区和物流中心,形成城市高效的仓储流通产业。*第五十四条 规划三处城市仓储区:1.在主城区北同蒲铁路以东,形成城市主要的仓储功能区和市级物流

34、中心。2.在城南工业区东侧,规划一处为工业生产服务的仓储区。3.在和平街西入城口处,规划一处为城市生活服务的仓储物流区。第五十五条 对位于城市内部、特别是中心区的现状仓储用地,规划进行搬迁。 第九章 旧城更新规划 第五十六条 保留文物古迹,保护较完整的历史街区,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规划确定历史街区范围为东至南北街,西至西城墙,南至南城门,北至北城门,其中包括北城门楼、西城墙、书院、关帝庙等文物古迹。对于规划确定的历史街区,重点应保护好其整体风貌特色。第五十七条 强化旧城区的商业服务、教育文化职能,使之成为城市的片区中心。对旧城区内的工业仓储用地进行置换,增加公共绿地、公共设施等用地。第五十八条

35、 结合旧城改造,对旧城内主要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形成以东大街、胜利路为骨架的道路系统。南北街为传统商业街,以步行交通为主。其它道路在原有街巷格局基础上进行改造,增加道路网密度,增加停车场。结合环古城墙绿带可设置步行游憩带。旧城区道路拓宽改造中,应根据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历史价值选择拓宽方案:单侧拓宽、双侧拓宽或局部避让绕行。第五十九条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 第十章 景观风貌规划 第六十条 强化对两河(牧马河和云中河)、一台(九龙岗台地)在城市总体景观中的充分利用,构筑“一环一带、二区四轴、六场”的城市形象骨架景观特色。第六十一条 景观分区确定为:1.自然景观区“两河一

36、台”是忻州市城区自然环境风貌的特色,形成“一环两带”为结构的自然景观区。2.中心景观区包括市、区级两级中心。其景观建设意向应以中心广场和公园、街头绿地为核心,以和平街、七一路、傅山路为纽带,以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建筑和完整连续公共空间为特征,建设忻州市的核心景观标志区。3.科研文教区其景观建设意向应体现较高的环境建设标准,建成花园式园区。4.居住区通过多种空间组合的运用,创造丰富的居住区景观。5.工业区体现现代工业特征,强调空间有序,简洁明快,突出环境建设重点。第六十二条 塑造忻州市“台地”、“水”、“城”、“绿”的景观特色,重点为“一环、一台、多轴”的绿色景观的建设。“一环”应加强滨河生态区的建

37、设;“一台”是指九龙岗山地公园以及公园出入口环境的建设;“多轴”指市区内部沿化湾河和城市道路等设置的绿色廊道。第六十三条 在城市内部和周边形成“三河多点”的水景体系。“三河”:将牧马河、云中河、化湾河进行综合治理,蓄水美化,形成城市水轴;“多点”在规划城市公园建设中利用现状鱼塘或人工开挖构筑湖面,营造城市湖面。第六十四条 规划形成五条城市主要景观走廊,包括七一路、傅山路、长征街、五台山路及和平街。新建路轴线为城市主要商业活动的集中带,也是城市历史、现在和未来景观的展示轴。第六十五条 规划城市的主要出入口门户景观节点为:1.七一路北端与改线后的大运路交汇处,突出自然环境特色。2.九源街与东外环路

38、、西外环路交汇处,是城市与五台山风景旅游区联系的主要通道和节点,应强化九源街两侧的道路绿化景观,通过标志性雕塑、广告牌和文化性小品的建设,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3.和平街西端高速公路入城处,应强化连续开敞的绿化景观和现代建筑的有机融合,体现进入城市中心区的节点意向和门户形象。4.七一南路与秀容街交汇处,其景观应体现城市历史传统特色和良好的环境特色。 第十一章 绿地系统规划 第六十六条 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外围环城生态绿地和城市内部绿化两个子系统组成。第六十七条 规划环城生态绿化由云中河、牧马河滨河自然绿化,沿大运公路和北同蒲铁路两侧防护绿化及南工业区与生活区间防护绿化组成。东西部交通沿线绿地宜

39、发展风景林、防护林及经济林、苗圃等;北部云中河沿河宜建设森林公园;南部沿牧马河可在河道整治的基础上建设郊野公园。 *第六十八条 城市公区绿地包括市、区级公园9处,街头绿地、滨化湾河绿地、沿古城墙绿地多处。市、区级主要公园绿地位置、规模按附表五的规定执行。在城市居住区建设中,应加强小区级、组团级公共绿地建设。第六十九条 现有众多苗圃规划要求加强指导,提高质量,适当扩大城南苗圃,在城西生态绿化带内可建设生产绿地。第七十条 沿河流、铁路、公路、高压线走廊及城市工业区与生活区间设置防护绿带,宽度原则上不小于20米。第七十一条 附属绿地建设要求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达标率达到90以上,其中傅山路

40、、七一路、和平街、秀容街等主干道应体现良好的绿化景观;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应低于25%;其他附属绿地按照城市绿化条例规定,由各单位自行负责建设,绿地率平均要达到30%以上。 第十二章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第七十二条 以增加北同蒲铁路运力为发展重点,实现电气化复线改造;改造忻州火车站,协调铁路与城市交通的关系,提高车站的客货运运输能力;远景利用各铁路专线建设城市郊区铁路网。第七十三条 提高忻阜线道路标准为一级路标准,提高忻州至禹王洞道路标准为二级路标准,大运公路市区段提高为一级公路,并将其和平街以北端作局部改线,作为城市的西外环路。*第七十四条 规划三处长途汽车客运站,三个

41、车站的等级均为二级,分别位于:和平街西段(兼有物流职能)、七一路北段、旧城区西侧,面积分别为10万平方米、2万平方米、1.5万平方米。第七十五条 新建忻阜高速公路,出入口位于顿村北5公里处,与市区通过七一路、五台山路联系。 第十三章 城市内部道路交通规划 第七十六条 规划城市路网在现有路网的基础上形成“纵横成网、内外成环、对外辐射”的结构。*第七十七条 城市南北主干道有五条,为:七一路、五台山路、云中山路、傅山路和元遗山路;东西向主干道有五条,为:即九源街、和平街、城北街、长征街和秀容街。城市外环由芦芽山路、雁门关路和南、北环路组成。城市各条道路等级与红线宽度、断面形式按附表六的规定执行。*第

42、七十八条 规划城市道路与铁路立交桥九座。*第七十九条 规划各类城市广场九个,分别位于各市、区级中心及交通枢纽附近。*第八十条 在商贸行政中心区及大型娱乐设施附近,规划社会停车场共十七处,每处面积约0.61.0万平方米。大型公建需配建停车场以满足静态交通设施要求。公交专用停车场设置五处,分别位于顿村区、开发区、火车站、高速路出入口和九龙岗生活区。第八十一条 公共加油站按服务半径0.91.2公里设置,每处占地0.10.2万。加油站宜布置在次干路上。*第八十二条 规划在火车站和原太高速路出入口附近建立两处货物流通中心,形成集仓储、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社会化公共设施。 第十四章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第一节

43、 给水工程规划 第八十三条 规划预测即至2020年,市区总用水量为18.0万立方米/天。 第八十四条 规划确定城市可利用水源三处:1.豆罗水源位于系舟山山前倾斜平原区和牧马河冲湖积平原区,中层及深层总计取水量3.0万立方米/天 。2.滹沱河引水工程位于五台县神西水泉湾和段家庄村间滹沱河河谷的水泉湾泉水,引至忻州市区的水量为10.0万立方米/天。3.污水资源化回用城市污水资源化回用的总量为5.0万立方米/天,主要用于对水质要求较低的工业用水、市政浇洒用水、农业灌溉用水以及云中河、牧马河等景观水体用水。*第八十五条 规划期内市区设供水厂两座:一座为现状豆罗水源配水厂,供水规模及占地规模均维持现状;

44、另一座为滹沱河引水工程配水厂,位于同蒲铁路东,设计供水规划10万立方米/天,占地规模3.5公顷。第八十六条 滹沱河引水管线规划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双管布设,设计输水量1.59立方米/秒;原水配水管沿城市道路呈环状布设,管网供水区域应覆盖主城区、开发区及顿村区,供水水压普遍不低于28米水柱;中水管道(污水资源化回用)沿云中路布设,呈枝状伸入工业区,中水管水压不低于16米水柱。*第八十七条 水源保护区划定:1.豆罗水源一级保护区:北起田村东曲、南至豆罗桥麻会、西至北同蒲铁路、东至麻会韩岩西张一线,面积22.5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系舟山前倾斜平原区,即下佐豆罗韩岩西张董村一线与鸦儿坑之间的地带,面积

45、约80平方公里。2.滹沱河水泉湾水源一级保护区:从神西村西引水工程一级站下游至段家庄电站大坝。二级保护区:以水泉湾含水系统边界划定,西南侧以北道河为界,东南侧按岩性或西河背斜为界,东北侧以清水河为界,西北侧以岩性和石槽黄杨谷断裂为界,该范围内的裸露寒武、奥陶系碳酸岩地层共计178.6平方公里。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第八十八条 规划确定市区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第八十九条 预测至2020年市区污水的排放量为14.4万立方米/天。*第九十条 新增城市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城市东南侧、红旗干渠以北,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4.5万立方米/天,设计占地面积6.0公顷。现状污水处理厂向北扩建,扩建规模为

46、3.5万立方米/天,扩建后总规模达10.0万立方米/天,占地面积10公顷。第九十一条 污水排放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南部排水区主干管沿旧大运路布设,北部排水区主干管分别沿云中路、七一路、傅山路和北环路布设。第九十二条 市区内雨水的排放分为南北两区。牧马河排水区主干管沿东西向道路秀容街、南环街等布设;云南总排排放区沿南北向道路云中山路、五台山路、七一路、元遗山路、傅山路布设。雨水干管宜采用暗渠。第九十三条 在规划铁路立交处建雨水提升泵站七座,分别位于北同蒲铁路与北环路、和平街、秀容街、胜利路、团结街、健康街和东大街交叉处,其中团结街泵站为现状泵站改造。第九十四条 现状化湾河排水干渠,改造为雨水

47、排放明渠,不再接纳城市污水。第三节 供电工程规划 第九十五条 预测2020年市区用电负荷为27万千瓦,用电量为15.2亿千瓦时。第九十六条 全市形成以水电站为电源,220千伏线路为主干网,110千伏线路为支干网的供电系统;市区形成以忻州变、城南变及规划新建的城北变110千伏为主的环网系统。*第九十七条 在市区东北部,新建110千伏的城北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为24万千伏安,主要供城市东北部城市用电;110千伏忻州变电站主要供城市中心区用电;城南变电站主要供城南工业区用电。新建10千伏开闭所十五个,每个开闭所平均供电面积为2平方公里。将35千伏现状城北变电站改为10千伏开闭所。*第九十八条 城市建设时,在规划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线路经过处,均应按规定留设高压线走廊。 第四节 电信工程规划 第九十九条 2020年城市交换机总容量将达到21万门,市话普及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