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序教材:沿用2014版大纲:依然是2014版整体框架图: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概要大纲要求(1)科学发展观在工程咨询工作中的地位。(2)在工程咨询业务思想中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3)在工程咨询业务实践中坚持“五个统筹”。(4)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咨询理论方法创新。内容详解1.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发展观及其演变认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形成的发展思想:(一)经济增长论是经济学早期的发展观,认为只有促进经济增长,落后国家才能实现追赶的目标,因此在理论和认识上也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基本观点: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中心内容;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一”标志;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
2、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标尺;发展规划是实现工业化和实行追赶战略的重要手段。作为政府对国家运行进行评价与诊断的主要重要指标GDP,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是否进步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以GDP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理念。(二)增长极限论中心论点是人口增长、粮食生产、投资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具有按指数增长的性质,如果按这样的趋势下去,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在今后100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原因在于地球是有限的,人类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吸纳、消化污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增长极限论认为,世界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人类应制止增长和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增长极限论较之于
3、单纯的经济增长论来说是一种进步,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逐步的被世人所接受。然而它有一定的极限性,即它以“增长-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将人置之完全被动的地位,忽视了人类把握自己的命运和行为的能动作用,忽视了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三)综合发展观1983年联合国推出新发展观一书,提出了“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新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综合发展观。观点:强调经济与政治、人与自然的协调,将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组织、组织与经济的合作作为新的发展主题,把发展看作是以民族、历史、文化、环境、资源等在内在条件为基础,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水平、文化理念、社会转型、自然协
4、调、生态平衡等各种因素在内的综合发展过程。局限:强调了当代发展的各种综合协调,但没有考虑到后代的发展空间。(四)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中,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从物质流动的方向来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现行经济,即“资源产品废弃物”,而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操作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观,其特点在于:一是体现了新的经济观,即在传统工业经济的资本循环、劳动力循环的基础上,强调自然资源
5、也应该形成循环;二是体现了新的价值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利用科技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三是体现了新的生产观,即在生产中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四是体现了新的消费观,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五)围绕选择、权利与福利的发展观该发展观强调以人为主体、以制度为载体,强调每个经济主体不只是经济福利的接受者,而且是能动的获取机会、争取权利进而享受充分经济自由的经济单位。这种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是,经济不自由与基础设施缺乏、贫困、社会组织问题等密切相关。因此,经济自由是发展
6、的核心。一是因为它有评价作用。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某种指标来加以评价和比较,而一个基本的指标就是人们所享有的经济自由是否充分。二是各种不同的自由权利在促进发展和增进人来自由方面具有功能性作用。个人选择和采取经济行为的权利及其持续性,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引擎。该发展观的经济自由包括政治自由、公民权利、经济设施、社会机会、社会透明度和安全性。(六)可持续发展观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清晰地表达了可持续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需求能力构成
7、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被全球持不同发展历年的各类国家所普遍认同。可持续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的特点研究了人类的代际关系,即这一代与后一代的关系问题,强调以未来的发展规范现在的行动。可持续发展观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是肯定发展的必要性;二是显示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三是提出代际公平的概念,后代人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和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当代人应尽的责任。四是提出代内公平的概念,认为发达国家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故应承担更多的环境修复责任,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实
8、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前提。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一)科学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实务实、开拓进取精神,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
9、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提出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建设社会主机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
10、国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做出的判断。这一判断,是我们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立论基础,也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立论基础。经过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
11、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仍然是我国的最大实际,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我们要建设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牢记社会主机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现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7条):经济实力显
12、著增强,但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依然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攻坚面临深层矛盾;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但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们思想活动对先进文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提出诸多新课题;
1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压力增大、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依据(10个结合)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作了大跨度的回顾总结,强调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
14、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这“十个结合”,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一次集中概括,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三)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基础)1、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方面,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大局总体稳定;另一方面,国际环境中不确定的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坚持走科学发展
15、、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必须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不断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不断提高把握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始终掌握发展的主动权。3、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汲取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必须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四)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
16、“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广泛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同时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1.2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题目1: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核心是()。A以人为本B经济建设C科学发展D社会进步答案:A题目2:科
17、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以人为本B统筹兼顾C发展D全面协调可持续答案:C题目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A实现又好又快发展B统筹兼顾C坚持环境保护D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答案:B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这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做出的重要结论。(一)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二)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发达的
18、生产力基础之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党的中心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只有加快经济发展(4条),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任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更好的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应对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激
19、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经过改革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39万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二位,但按人均算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1、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又好又快
20、,要求发展应以好为前提,快为必要条件。2、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和途径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概念。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能不能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在转变经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关系到我们能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能不能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21、基础性作用,使社会经济焕发生机活力;(2)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3)切实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一)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22、益为根本“人”:指人民群众,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本”:即根源、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个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要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
23、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各国由人民共享。党和政府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24、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题目: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A首要任务B中心任务C出发点和落脚点D衡量标准和决策依据答案:C(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2)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
25、,始终相信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的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力量源泉。要全面地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阶层人员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造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3)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
26、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表现和最终目的。要更加注重成果的普惠性,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统筹兼顾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协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人
27、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从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揭示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个方面的切入点。(一)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全面: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
28、然界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关系的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包括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坚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强调,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方面,我国已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突出的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
29、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二)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各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和方针政策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1)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所以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促进国家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30、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3)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管理、激
31、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更加和谐。(三)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生活质量和富裕程度持续提高,享有的民主权利和法制保障更加充分,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更加丰富高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充满活力,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受现代物
32、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要充分认识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题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内涵包括()。A推进生产发展B实现生活富裕C保持良好生态D消除地区差距E实现收入均等答案:ABC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深刻反映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
33、然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好各方面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前的5个统筹),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想,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统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一)总揽全局,统筹规划(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三)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要求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
34、的重要问题上,放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四)兼顾各方,综合平衡1.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国各项工作的根本任务和行动指南。一、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们党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出家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
35、谐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相互促进、内在统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求在科学发展中实现社会和谐,在社会和谐中促进科学发展。(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其总体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题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包括()。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富足愉悦D.诚信友爱E.安定有序答案:ABDE(1)民主
36、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建设良好生态文明。(二)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
37、更加突出的位置(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题目: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是()。A按重要性参与分配B按性质参与分配C按投入数量参与分配D按贡献参与分配答案:D(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3)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4)从法律上、制度
38、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措施,逐步做到保证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生活,都能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奋斗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全民
39、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3)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4)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
40、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5)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支持城乡居民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住房问题,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住房需求。4、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国社会出现了人民内部矛盾多法多样的状况,这就要求(1)正确地认识新矛盾,提高解决矛盾的本领,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体制机制;(2)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现阶段人民
41、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注重从根源上减少矛盾的发生,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依法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在处理外部其他社会矛盾方面,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促进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坚定不移的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保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继续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三、继续深
42、化改革开放(一)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社会主义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认真借鉴国外发展市场经济的有益做法,并积极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新方式。(二)坚持用科学的态度推进改革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把加快改革的紧迫感同坚持科学求实的精神结合起来,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进程中的出现得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考虑有条件和可
43、能出现的困难,使改革措施符合实际情况,反映客观规律。(2)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协调推进,把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经济体制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的协调,宏观改革和微观改革的相协调,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协调,使改革兼顾各方利益、照顾各方面关切,形成共同推进改革的整体合力。(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三)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
44、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1)从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2)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3)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4)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优化国有
45、经济布局和结构,使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5)继续深化财税、价格、投资和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6)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四)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开放结构,提高
46、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1)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2)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大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3)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利用外资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改善贸易投资环境,形成稳定、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公平、可预见的政策环境。(4)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
47、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积极稳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探索国际投资合作新形式。(5)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努力建设多元、稳定、可靠的能源资源供给保障。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1.4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工程咨询新局面通过加强工程咨询理论、方法和业务模式创新,改进和提高工程咨询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把科学学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贯彻落实到工程咨询服务的各个环
48、节和各个方面,为实现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重要的参谋作用和引领作用。一、工程咨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意义(一)做好工程咨询服务,促进投资建设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1、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服务工程咨询机构可以发挥多学科技术优势,通过提供专业性发展规划、专题研究、政策咨询等不同形式的咨询服务,协助有关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2、有助于实现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在投资咨询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目标是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投资建设事业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投资战略选择是否正确,投资结构是否不断优化,投资效率是否达到合理水平,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质量。工程咨询业作为投资建设领域的智能服务行业,在决策环节强化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可以克服盲目追求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