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足于桐城派经典文章学理论,考察严复译社会通诠在思想内容、实证精神和语言形式上对桐城派文章学 的继承和实践。通过细读文本发现,严复重释原文义理,强化天演进化学说,借以思想启蒙;行文重考据,对比中西文化异同,反思社会现实;表达重辞章,师法桐城笔法,讲究骈散兼备。严复译社会通诠是其个人政治思想、文献功底和表达艺术相融合的产物。关键词:严复;文章学;桐城派;社会通诠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严复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 百科全书式社会科学奠基人”1,其西学译介涵 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社会 通诠作为严复八大译著之一,主要介绍西方社 会的政治进化史。近年来对其翻译研究多
2、借用西 方理论如意识形态、操控论、改写论、社会符号 学、叙事干预等阐释严复在社会通诠中的翻 译思想与策略,但未能与严复本人的文学观、语 言观和学术观进行充分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严复的西学译介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跨语际 转换,也是其借翻译进行反思,进而实现学术启 蒙,祛除国民蒙昧的独特方式。运用中国本土的 文章学理论来考察严复的西学译介,有助于窥见 译者翻译行为背后的良苦用心,对原本西方译论 视角下的翻译讹误也有了别样的解读。因此,本 文旨从桐城派经典文章学理论出发,探究严复译 社会通诠如何在义理、考据、辞章三个层面 上体现桐城派文章学的文体特点和治学精神。1 义理考证辞章”说桐城派文论一脉
3、相承,前有方苞“义法说”,认为写文章不仅要在文章内容方面做到言之“有 物”,在文章形式方面做到言之“有序”,还要 注意言辞的雅驯、简洁;继而刘大楣提出“因声 求气”说,进一步探讨了古文的艺术风格和审美 追求;后有姚鼐集前人之大成,在吸取前人经验、融合各家所长的基础之上,提出治学、为文应兼 收义理、辞章、考证三者之长。作为桐城派经典 文章学理论之一,“义理考证辞章”说提出了写 文章不仅要辞采盎然,给读者美的享受,还要兼文章编号:1673-2928(2023)03-0121-05具义理和考证,在给读者以思想启迪的同时,也 要行文字句严谨,经得起考究,这样文章才能到 达至臻境界。其中,“义理是思想内
4、容,是道的 层面;考据是基本功,属于文献功底;文章是文辞,属于学术思想的表达艺术”Po这些文章学理论不 仅“关注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功用价值,也关涉文 章的篇章结构、文体风格、语言、艺术形式等”叫 严复作为”桐城派的嫡传”4,师从桐城派古文大 师吴如纶学习古文写作,中国传统的文章学理论,尤其是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对其翻译思想和实践 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译著中渗透的文章学 思想和运用的翻译方法值得挖掘和探究。2重释义理思想启蒙狭义上的“义理”仅指“程、朱理学”,也可 以指“天下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H101o道德经.第 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在传统儒家思想中,“天”亦是
5、“某种至 高无上的、有意志的、人格化的存在”冏,“演”即演化、演变之意,那么“天演”二字即指无论是 自然的进化还是人事的演变都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 律。放在古文创作上,“义理”可以理解为作者想 通过文章传达的思想内容,想借文章载的“道”O社会通诠是一部介绍西方社会政治进 化史的学术著作,严复译社会通诠试图以 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为参照来重构中国历史观。为传达该书“义理”,严复深植“天演进化”学说,将原文中与之有关的词汇改译成“天 演”“进化”等字眼来描述西方社会的演变进 程,如表1所示,原文中描述社会发展进步的收稿日期:2022-08-21基金项目:阜阳师范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严复翻译的
6、文章学研究”(项目编号:2020FSSK15)o 作者简介:王雪(1990),女,安徽亳州人,阜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122安阳工学院学报2023 年“de ve lope d”“de ve lopme nt”“progre ss”等词在 严复笔下一一化作“深演”“演进”“进化”等 与“演化(e volution)”相关的概念。严复此举 意在传达人类社会的更迭像自然界的发展演变一 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非人力所能左右。进化程度低的渔猎社会是“浅演(archaic)”“浅 化(savage)”的社会,而进化程度高的文明社 会则是深化(civilize d)
7、治化(upward)的社会。在此,读者一看社会进化的深浅程度便 能明白所指社会的文明程度。表1严复改译原文为“天演”“进化”二词的情况原文冋(页码)译文冏(页码)gradually de ve lope d out of socie tie s(282)天演(1)fully de ve lope d(284)深演(5)of a thoroughly archaic type(296)浅演(8)The progre ss of re ligious ide a(300)宗教天演(11)the savage s vie w of his de ity(300)浅化之民(11)social de v
8、e lopme nt(310)民群演进(14)a mode rn State(314)天演极深、程度极高之社会(19)a civilize d man(324)深化之民(21)the upward ste p(328)治化(25)social ame lioration(328)进化(25)progre ss of civilization(329)社会进化(26)history of civilization(387)人道进化(57)history of politics(411)社会天演(75)另外,严复还频繁增译“天演”二字,如表2。“天演之进,必有判分”一句,原文是说畜牧 的出现导致社
9、会分化乃人为因素所致,加上“天 演”二字后,突显出社会分化的自然因素。“渐 见天演判分、由浑而画之为用也”一句,原文 本指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趋于专业化,“天演”二字的添加则强调了该趋势的必然性。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都是不可避免的客观 趋势,符合万事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这无形 中增加了原作义理的形而上的色彩。此外,译 文中“天道”“天泽”“天择”等概念的插入 都加剧了这种效果。严复以充满中学彩色的表 达来解释“天演进化”思想,意在呼吁国民不 能偏安一隅,否则社会的发展将陷入裹步不前在向读者解说西方政治和社会发展规律时频繁的境遇,这背后反映了严复为向国人译介西方增译“天演”二字,说明译者坚
10、定地认为人类进步思想、传输“天演学说”的良苦用心。表2严复增译天演”二字的情况原文冋(页码)the important e ffe ct of diffe re ntiating in stre ngth and importance one tribe from anothe r(329)how wide ly spre ad is this phase of de ve lopme nt(341)spe cialization of functions(345)fe udalism re pre se nts the blurre d outline s and motle y color
11、s of the dissolving vie w(411)unle ss it had shown itse lf capable of de ve lopme nt(432)译文同(页码)夭演之进,必有判分(26)见其制之大同,天演之不谋而自合(27)渐见天演判分、由浑而画之为用也(32)拂特者,社会天演之融景也(75)惟能法天道之演进(87)3考证行文助文之境考证,是指对古籍中的史实、名物、文字等 的考核辨证叫姚鼐认为考证有助于构建文章的 意境,空有义理而经不起考证的文章终会陷入空 疏、肤浅之流。在其广为传颂的名篇登泰山记 中,姚鼐就以考证入文,介绍了泰山的地理风貌。在清代盛行考证的文风
12、和学风的影响下,严复的翻译也表现出了以考证行文的倾向,具体表现在考证文字、名物、史实三个方面。说文解字作为考据学者的必备工具书,系统阐释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总结了六种造字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后被概括为“六书”学说。严复曾在英文汉诂一书中比较汉字的构造之法同英文构词法的第三期王 雪:桐城派文章学视角下严复社会通诠翻译研究123区别,指出英文构词法之一的composition是 将分开的独体字合在一起表达新的意义,这种合 体造字的方式正是“中文六书之会意”凹。在社 会通诠中,严复以添加按语的方式,征引字书,拆解字形,因形求义,在对比中西语言文字的视 角下解读古人的会意造字法,加深
13、了读者对于两 种文化的理解。原文:But we shall probably not be far wrong in assuming,that we apons we re among the e arlie st e xample s of prope rty;The ge rm of prope rty,it must again be said,is use r;the capture d booty is re adily share d,but the favourite and ofte n-use d we apon is je alously guarde d卩跑译文:顾吾今
14、试为之悬揣,则谓蛮夷产业之 意,起于所常操之罔罟弓戈,或不大谬也。按:复前谓,古人产业思想,可于“有”字见之 是故蛮夷所捕得之禽兽,为同类所可分,而器所 常操,则必分其彼我。按:又前说于中国六书 又得确证,如“羡”字从次、羊,而“盗”字,从次、皿,次,涎也,同为歆艳欲得之心,顾何 以于羊则无伤,于皿则为贼耶?此可见古人彼我 之分,先见于器用也89192原文表示蛮夷打猎赢得的战利品可以和同伴 分享,而武器不可与人分享,由此原作者甄克斯 推断,武器应该是最早出现的能代表私有财产的 物品。严复在译文后,以按语的方式拆解了汉字“有”的字形和字义,以此向读者揭示我国古人 对私有财产的认识:“有”本义为“
15、持有”,金 文书写的“有”字形似一个人右手持肉,肉主要 通过打猎获得,可分配共享。“羡”字上为羊下 为次,“贪欲也”11,表示想要得到某物;“盗”字上为次下为皿,“私利物也”11,表示想把对 他人有利的东西窃为己有,两者都从“次”,表 示因艳羡或渴望得到某物而流口水。那么为何羡 慕别人有羊无关紧要,而觊觎别人的器皿则形同 盗贼呢?严复借由会意构字法向读者说明古人对 私人财产的界定最先由“器用”开始,器皿有彼 我之分。通过拆解字形、辨析字义,严复总结出 中西文化之间的相似性联系。严复对名物的考证主要存在于译名的考订 o在译名的选择上,严复往往先回溯名物的英 语词源确定本义,及其所有的引申义,最后
16、回到 中文语境下寻找与此名物契合的中文译名,秉持“沿流讨源,取西字最古太初之义而思之,又当 广搜一切引申之意,而后回观中文,考其相类”12 的原则。如无宜接对应的中文译名可用,严复常 会在中华典籍中搜集类似说法,提炼名词当作译 名。如严复对“vote”一词的翻译:原文:Sure ly,it will be said,the se communitie s must have had some me thod of se ttling diffe re nce s of opinion by vote s?No.The answe r is,that if custom did not se t
17、tle the matte r,or compromise,the n the only re me dy was a fight,in which the stronge st party of its own way171500.译文:闻者将曰,既有党人,其争于外者无 论已。假有同气之争,非有三占从二之术,其何 以定之乎?曰,出占探丸,均非所用。一议未决,考于旧章,旧章不足,乃为调停,调停不能,惟 有战耳,胜者得之,负者噤若。严复曰:即今 中国,亦无用从众之法以决事者。.以是之故,西文福脱之字,于此土无正译,今姑以占当之,取三占从二之义也囘128729。原文表示各群体抱有不同意见时,最初并
18、不 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来解决分歧,而是借助大家 约定俗成的风俗或双方折中的方式来解决,不然 则通过武力一决高下。严复在添加的小字按语中 表示“vote”(音译为“福脱”)一词,在当时 的中文语境下无本土译名,于是回归中华经典文 献,借鉴书洪范中“三人占,从二人之言”的说法,将“vote”译为“出占”。“三占从二”本指三个人一起算卦占卜,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 见,表示以少服多之意,正符合原文语境。“出占”一词虽未沿用至今,但是严复译名向古代经典文 献寻求考证,力争“师出有名”的做法,体现了 清代考据学者所具有的实证精神。严复在译名的确立上还尤其注意考证史实,如原文在介绍澳洲的“tribe”(种族)
19、和“pack”(部落)之间的区别时,严复为使译文读者明白 原文作者把“tribe”译为“部落”而不是“种族”的缘由,又结合我国国情,在按语中考证了我国 少数民族的部落名称:“苗瞳有山同、生番有社”跡,结合苗族的“恫”、高山族的“社”这些具有相 似表意功能的组织名字,让读者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于聚居地的不同称呼。由此可见严复 在中文译名的厘定上,要求有因有果、有凭有据,在证据的呈现上,不仅有古代经典文献作为例证,还能结合史实进行旁征博引,引导读者在中西文 化的联系和比较中反思社会现实,寻求文明进步 的真谛。4辞章润色重文行远辞章,强调的是“古文之美在于文章能带给 人审美愉悦”5104o桐城一
20、脉多师法秦汉史传散文 和唐宋丿I大家,古文创作倡导简洁古朴的散体文,排斥华美繁复的骈体文。然而到了清中后期,内 124安阳工学院学报2023 年有桐城刘大槐I、姚鼐等大家主动尝试以骈体文创 作,外有考据学者推崇骈偶的文风。为了适应时 风的变化,桐城文人在古文创作中渐渐融骈入散,以至骈散兼备。严复的西学译介对“辞章”也提 出了“信达雅”的文章学标准:“易曰:修 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 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意即为译事楷模。”13 在此,严复点明译作的“辞章”应考虑的三个方 面:真情实感、文可达意和流传度。社会通诠 的一大句法特征便是运用了大量骈散兼备的排偶 句,在一定程度上
21、实现了严复对译文“辞章”的 要求。首先,排偶句有助于增强语言的韵味,“便 于表达、流露和展示真实而自然的感情”5235o文 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修辞立诚”中所谓的“诚”指不论是做人还是做文章都应注重个人的 态度和品行,要守“诚”,放在翻译上也是如此,译者在翻译时流露和抒发出的情感应该是自然且 真实的。排偶句具有增强说理气势、抒发作者感 情、引发读者共鸣的作用。社会通诠作为一 部普及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科普著作,严复在译介 时将个人对西学的见解融入排偶句之中,以达到 托译言志的目的。如严复在描述远古社会的先民 饥寒交迫的处境时,将原文中一系列并列形容词 改译为以句子为单位的排偶句:原文:The
22、actual savage ia usually a mise rable,unde rfe d,and unde rsize d cre ature,nake d and shive ring,house le ss,in constant te rror of dange rs se e n and unse e n7302.译文:是初民者,世间至苦之生类也,盖其 灵智既微,则所处方之禽兽有不及者:饮食不足 于养,故其躯干咸矮弱微小,无伟观;无衣裳以 待霜雪,无室庐以蔽风雨,形上形下,无所往而 非忧疑恐怖之境8I13O原作者甄克斯列举多个形容词来刻画食不果 腹、衣不蔽体、无家可归的先民形象
23、:“mise rable、unde rfe d、unde rsize d nake d、shive ring、house le ss,对比原文、译文可以发现,严复拓 词成句,把每一个形容词都译成一小句,并且还 增加了上下文之间的逻辑衔接词“盖则;故”,行文更有逻辑。排偶句的使用增加了 译文的情感色彩,“无衣裳以待霜雪,无室庐以 蔽风雨”,字词间涌现出译者对于先民生活在极 端恶劣的环境之下的恻隐之心。其次,排偶句有助于“辞达”。桐城派对骈 体文由排斥、融合到青睐,这一路态度的不断转 变昭示了桐城作家已经“理性地认识到无论采用 何种语体,最终旨规都是获得辞达的艺术效 果”5234o排偶句可以长短相
24、间,以灵活简练的短 句搭配遒劲有力的长句使用,避免了句子因过长 而导致的冗长呆板、令人费解的现象,因此排偶 句可以用于英语长句的翻译,如甄克斯以“if”引导的三个排比长句来表达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 量而提前播种,木匠为提高箱子的牢固性而改变 工艺,商人为提高销量而改售货品种类的种种做 法:原文:If a farme r thinks he can ge t a be tte r crop by sowing e arlie r than his ne ighbours,he doe s so.If a carpe nte r thinks he can make a be tte r box b
25、y using nails whe re scre ws have hithe rto be e n e mploye d,he doe s so.If a drape r thinks he can attract custome rs by se lling te a,he doe s so7315.译文:农之于田,以早播为利,虽违众而破 块可也。工之于器,以用楔为坚,虽变法而置胶 粘可也。卖浆者忽酒,种苑者忽烟,无涉于人,皆所自主819O原文中山三个排比长句,从句过长,主句又 过简,若字字对照地直译过来,那么译文在文采 上不免流于平庸。严复将从句断句重组成几个短 句,保留原文排比句型的同
26、时,又增加了前两个 排比句句间的对仗,第三个排比句句内的对仗,从而构成了既有“囊括之力”14,又有“对举之 功”网的排偶句;一二句的音节组合为(4+5+8)+(4+5+8),每一小句的音节数都是长短交错,呈现出短-短-长-短-短-长的音列,形成长 短律,第三句的音节组合为5+5+4+4,上下相对,语意凝练,气势连贯。此外,每个小句的尾字形 成5对“组字”:田-器、利-坚、也-也、酒-烟、人-主,躺气词“也”之外,几乎做到了平仄相对,形成平仄律。严复恰当地断句重组,以排偶句译 出原文的排比长句,突显重点内容而不流于烦琐、行文流畅而不诘屈聲牙,增强了译文的文学性和 可读性。再次,排偶句有助于增加译
27、文的表现力,利 于“行远”o排偶句用于说理,可使条理清晰,文势增强;用于抒情,可使韵律和谐,情绪饱满。它自带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符合晚清社会的文学 风气和熟读古书之人的期待视野。如严复在社 会通诠开宗第一小节谈及甄克斯笔下的三种 社会形式并交代此书的写作目的时一气呵成,以 排偶句发表自己对博学与精学的见解:虽然,吾往者不既云乎,学之为道,有通有 微,通者,了远之璇巩也,微者,显微之测验也,通之失在肤,微之失在狭,故燔火可炀室而不可 第三期王 雪:桐城派文章学视角下严复社会通诠翻译研究125以觇敌,明月利望远而不可以细书,是亦在用之 何如耳84o此句乍一读来,洋洋洒洒,有赋体的文采和 气势。每一个
28、小句音节数有长有短,长短句的交 错使用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整个句子两头散,中间整,句式骈散结合,富于变化,增加了句式 的韵律感和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在用词上,上下 两小句之间语义一一相对:通-微、了远-显微、肤-狭、爛火-明月、炀室-望远,觇敌-细书,对仗工整,利于译文读者获得和原文读者一样的 美学感受和阅读体验。此外,社会通诠还有 很多富有文采、值得品读的排偶句,如“萍若而合,絮若而散,无公认之达义,无同求之幸福”81“昼 夜寒暑之迭代,山川日月之昭回”836,排偶句的 错落其间促使了译著的“行远”。社会通诠 中排偶句的错落其间不仅利于译者表达真情实 感,也丰富了翻译语体的表现形式,增强了译作
29、 的可读性和传播力。5结语借助桐城派经典文章学理论一一“义理考 据辞章说”,分析严复译社会通诠在思想 内容、实证精神和语言形式上对桐城派文章学 的继承和实践,不难发现,在对原作义理的阐 释上,严复重释原文义理,在介绍西方社会政 治发展史的同时,深植天演进化思想,渴望开 启民智、祛除国民蒙昧;在对原作文字、名物、史实的译介上,严复重考据,善对比,添加大 量按语和注解,在比较中反思文明落后的社会 现实,总结古今中外共同的历史演进规律;在 对译作辞章的呈现上,严复不拘泥于原作语言 形式,骈散结合,将对落后的社会文明针眨时 弊的批判之情和呼唤国人奋起为国家寻求出路 的呼吁之情寓于韵味悠长、情感洋溢的排
30、偶句 中,译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感交织在一 起,激发着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因此,社会 通诠不仅是一本介绍西方社会政治进化史的 启蒙读物,还展示出了严复自身的政治思想、文献功底和表达艺术。从桐城派文章学的视角 考察严复的西学译介,对进一步研究严复译本 特色具有启发作用,且严复作为启蒙思想家和 翻译家所具有的广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实证 精神和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也为当前学术作品 的译介如何解决义理艰深、考证不实、表达不 畅的问题提供了借鉴。参考文献:1 郭灿.严复与近代文化转型JJ.深圳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1996(4):95.2 欧明俊.“文学”流派,还是“学术”流派?:“桐 城派”界
31、说之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43.王荣.桐城派文章学视野下严复译著的新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1):81.4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M/胡适文存二集:第 2卷.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24:202.5 邓心强,史修永.桐城派文体学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6 李强.严复与中国近代思想的转型:兼评史华滋寻 求富强:严复与西方M/刘桂生,等.严复思想新 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61-404.7 王宪明.语言、翻译与政治:严复社会通诠研 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严复.社会通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9 贾文昭.桐城派文论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8:92.10 严复.英文汉诂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01.11 思履.彩图全解说文解字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240.12 王弑.严复集:第3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518-519.13 严复.天演论M.北京:商务印书1981:xi.14 郑超群.八股文的句式韵律探析J.西华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52.(责任编辑:陈丽娟)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