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79.21KB ,
资源ID:5917646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9176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强制性条文.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xrp****6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强制性条文.docx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强制性条文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 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 权限审批、颁发的 文件(图件)确定。311 抗震设防的 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331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 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 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 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 建筑。332 建筑场地为I类时,对甲、乙类的

2、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 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的 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 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 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341 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 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 规则性。不规则的 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 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 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 建筑不应采用。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 变化。352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应具有明确的 计算简图和合理的 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

3、载的 承载能力。3 应具备必要的 抗震承载力,良好的 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 能力。4 对可能出现的 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 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374 框架结构的 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 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 破坏。391 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 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O,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

4、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2 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的 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 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2)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 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 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 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 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 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 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3 钢结构的 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材的 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 比值不应大于085;2

5、)钢材应有明显的 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3)钢材应有良好的 焊接性和合格的 冲击韧性。39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 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 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 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396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的 砌体抗震墙,其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和框架梁柱。416 建筑的 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划分为四类,其中I类分为0、 1两个亚类。当有可靠的 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所列场地类别的 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 特征周期。表416 各

6、类建筑场地的 覆盖层厚度(m)岩石的 剪切波速或土的 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01s8000800s5000500se25055250se150335050se1503315158080注:表中s系岩石的 剪切波速。418 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 山嘴、高耸孤立的 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 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 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 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根据不利地段的 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采用。419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分的 对建筑有利、一

7、般、不利和危险的 地段,提供建筑的 场地类别和岩土地震稳定性(含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评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的 建筑,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的 动力参数。422 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且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计算。432 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除6度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 地基,应根据建筑的 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 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 措施。注:本条饱和土液化判别要求不含黄土、粉质黏土。445 液化土和震陷软土中桩的 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

8、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 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应加粗和加密。51. 1 各类建筑结构的 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 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 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2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 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 水平地震作用。3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 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 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 方法计入扭转影响。4 8、9度时的 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 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注: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 建筑结构

9、,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513 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 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 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采用。表513 组合值系数可变荷载种类组合值系数雪荷载0.5屋面积灰荷载0.5屋面活荷载不计入按实际情况计算的 楼面活荷载1.0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 楼面活荷载藏书库、档案库0.8其他民用建筑0.5起重机悬吊物重力硬钩吊车0.3软钩吊车不计入注:硬钩吊车的 吊重较大时,组合值系数应按实际情况采用。514 建筑结构的 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

10、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注:周期大于60s的 建筑结构所采用的 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门研究。表514-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地震影响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0.040.08(0.12)0.16(0.24)0.32罕遇地震0.280.50(0.72)0.90(1.20)1.40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 地区。表514-2 特征周期值(s)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01第一组0.200.250.350.450.65第二组0.250.300.400.550.75第三组0.300.350.

11、450.650.90516 结构的 截面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6度时的 建筑(不规则建筑及建造于类场地上较高的 高层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符合有关的 抗震措施要求,但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2 6度时不规则建筑、建造于类场地上较高的 高层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 建筑结构(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 截面抗震验算。注:采用隔震设计的 建筑结构,其抗震验算应符合有关规定。525 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 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式中: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 楼层剪力;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525规定的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

12、数值,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 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 增大系数;Gj第j层的 重力荷载代表值。 表525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类别6度7度8度9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 结构0.0080.016(0.024)0.032(0.048)0.064基本周期大于5.0s的 结构0.0060.012(0.018)0.024(0.036)0.048注:1 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s之间的 结构,按插入法取值;2 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 地区。541 结构构件的 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 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S=GSG+EHSEhk+EvSEVK+Ww

13、wSWK(541)式中:S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 设计值,包括组合的 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等;G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EH、Ev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采用;w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SG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效应,可按本规范第513条采用,但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 效应;SE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 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 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SEVK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 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 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SWK风荷载标准值的 效应;W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

14、的 建筑应采用02。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 下标。表541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地震作用EHEv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1.30.0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0.01.3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为主)1.30.5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为主)0.51.3542 结构构件的 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SR (542)式中: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2采用;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表542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材料结构构件受力状态钢柱、梁、支撑、节点板件、螺栓、 焊缝柱、支撑强度稳定0.750.80砌体两端均有构造柱、芯柱的 抗震墙其他抗震墙受剪受剪0.9

15、1.0混凝土梁轴压比小于0.15的 柱轴压比不小于0.15的 柱抗震墙各类构件受弯偏压偏压偏压受剪、偏拉0.750.750.800.850.85543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系数均应采用10。612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 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 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 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表612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 抗震等级注:1 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 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 计算要求不应降低;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

16、确定抗震等级;3 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 框架;4 高度不超过60m的 框架核心筒结构按框架抗震墙的 要求设计时,应按表中框架抗震墙结构的 规定确定其抗震等级。633 梁的 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2 梁端截面的 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 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 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 长度、箍筋的 最大

17、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采用较大值)(mm)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二三四2hb,5001.5hb,5001.5hb,5001.5hb,500hb/4,6d,100hb/4,8d,100hb/4,8d,150hb/4,8d,15010886注:1 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 箍筋直径大于12mm、数量不少于4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时,一、二级的 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637 柱的 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 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类场地且较高

18、的 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 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类别抗震等级一二三四中柱和边柱0.9(1.0)0.7(0.8)0.6(0.7)0.5(0.6)角柱、框支柱1.10.90.80.7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 柱;2 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02 柱箍筋在规定的 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 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 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72采用。表6. 37-2 柱箍筋加密

19、区的 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二三四6d,1008d,1008d,150(柱根100)8d,150(柱根100)10886(柱根8)注:1 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2 柱根指底层柱下端箍筋加密区。2)一级框架柱的 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 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 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 框架柱,箍筋间

20、距不应大于100mm。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 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 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注:高度小于24m且剪压比很小的 四级抗震墙,其竖向分布筋的 最小配筋率应允许按015采用。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 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712 多层房屋的 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 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712的 规定。表712 房屋的 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房屋类别最小抗震墙厚度(mm)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67890.05g0

21、.10g0.15g0.20g0.30g0.40g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多层砌体房屋普通砖多孔砖多孔砖小砌块240240190190212121217777212118217767211815187656181815186656151512155545129-943-3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普通转多孔砖240227227196165-多孔砖190227196165134-小砌块190227227196165-注:1 房屋的 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 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 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 坡

22、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 12高度处;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 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0m;3 乙类的 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4 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2 横墙较少的 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712的 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 多层砌体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注: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 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 40以上;其中,开间不大于42m的 房间占该层总面积不到20且开间大于48m的 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 50以上

23、为横墙很少。3 6、7度时,横墙较少的 丙类多层砌体房屋,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仍按表712的 规定采用。4 采用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的 砌体的 房屋,当砌体的 抗剪强度仅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 70时,房屋的 层数应比普通砖房减少一层,总高度应减少3m;当砌体的 抗剪强度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 取值时,房屋层数和总高度的 要求同普通砖房屋。715 房屋抗震横墙的 间距,不应超过表715的 要求:表715 房屋抗震横墙的 间距(m)房屋类别烈度6789多层砌体房屋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木屋盖15119151191194

24、74-底部框架-抗震墙体房屋上部各层同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181511-注:1 多层砌体房屋的 顶层,除木屋盖外的 最大横墙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应采取相应加强措施;2 多孔砖抗震横墙厚度为190mm时,最大横墙间距应比表中数值减少3m。718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 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上部的 砌体墙体与底部的 框架梁或抗震墙,除楼梯间附近的 个别墙段外均应对齐。2 房屋的 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 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6度且总层数不超过四层的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 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砌块砌体的 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

25、框架的 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并进行底层的 抗震验算,且同一方向不应同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和约束砌体抗震墙;其余情况,8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6、7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3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 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 侧向刚度与底层侧向刚度的 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 侧向刚度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 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

26、 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整体性好的 基础。 724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 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1 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底层的 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在1215范围内选用,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大者应取大值。2 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 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在1215范围内选用,第三层与第二层侧向刚度比大者应取大值。3 底层或底部两层的 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 抗震墙承担,并按各墙体的 侧向刚度比例分配。726 各类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 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27、应按下式确定:fve=Nfv(726)式中:fve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 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fv 非抗震设计的 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N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 正应力影响系数,应按表726采用。表726 砌体强度的 正应力影系数砌体类别0 /fv0.01.03.05.07.010.012.016.0普通砖,多孔砖0.800.991.251.471.651.902.05-小砌块-1.231.692.152.573.023.323.92注:0为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731 各类多层砖砌体房屋,应按下列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1 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

28、符合表731的 要求。2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 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 层数,按表731的 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 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3 横墙较少的 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 层数,按表731的 要求设置构造柱。当横墙较少的 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本条2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 层数对待。4 各层横墙很少的 房屋,应按增加二层的 层数设置构造柱。5 采用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的 砌体房屋,当砌体的 抗剪强度仅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 70时,应根据增加一层的 层数按本条14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

29、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 层数对待。表731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房屋层数设置部位6度7度8度9度四、五三、四二、三楼、电梯间四角,楼梯斜梯段上下端对应的 墙体处;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隔12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楼梯间对应的 另一侧内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六五四二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七六五三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 局部较小墙垛处;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注:较大洞口,内墙指不小于21m的 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己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侧墙体应

30、加强。733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 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的 砖房,应按表733的 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抗震横墙上的 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2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 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抗震墙体周边均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 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表733 多层砖砌体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墙类烈度、外墙和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内横墙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4.5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2m;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各层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4.5m

31、;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各层所有横墙735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 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 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 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 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 长度不应小于10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3 当板的 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 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4 房屋端部大房间的 楼盖,6度时房屋的 屋盖和79度时房屋的 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736 楼、屋盖

32、的 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不得采用独立砖柱。跨度不小于6m大梁的 支承构件应采用组合砌体等加强措施,并满足承载力要求。738 楼梯间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和4分布短钢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 拉结网片或4点焊网片;7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10的 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配筋砖带不少于3皮,每皮的 配筋不少于26,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且不低于同层墙体的 砂浆强度等级。2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 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3 装配

33、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 梁可靠连接,8、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 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4 突出屋顶的 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 拉结网片或4点焊网片。741 多层小砌块房屋应按表741的 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对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 多层房屋、横墙较少的 房屋、各层横墙很少的 房屋,尚应分别按本规范第731条第2、3、4款关于增加层数的 对应要求,按表741的 要求设置芯柱。表741 多层小砌块房屋芯柱设置要求房屋层数设置部位设置数量6度7度8度

34、9度四、五三、四二、三外墙转角,楼、电梯间四角,楼梯斜梯段上下端对应的 墙体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隔12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外墙转角,灌实3个孔;内外墙交接处,灌实4个孔;楼梯斜段上下端对应的 墙体处,灌实2个孔六五四同上;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七六五二同上;各内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和洞口两侧外墙转角,灌实5个孔;内外墙交接处,灌实4个孔;内墙交接处,灌实45个孔;洞口两侧各灌实1个孔七六三同上;横墙内芯柱间距不大于2m外墙转角,灌实7个孔;内外墙交接处,灌实5个孔;内墙交接处,灌实45个孔;洞口两侧各灌实1个孔注:

35、外墙转角、内外墙交接处、楼电梯间四角等部位,应允许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替代部分芯柱。744 多层小砌块房屋的 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 设置位置应按摩规范第733条多层砖砌体房屋圈梁的 要求执行,圈梁宽度不应小于190mm,配筋不应少于4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757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 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1 过渡层的 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小于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寸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2 其他楼层,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均应设现浇圈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抗震墙体周边均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

36、 构造柱可靠连接。758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 钢筋混凝土托墙梁,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梁的 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的 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 110。2 箍筋的 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 洞口址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 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OOmm。3 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4 梁的 纵向受力钢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的 要求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的 纵向钢筋在柱内的 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 有关要求。813 钢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

37、分类、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 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 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 抗震等级应按表813确定。表813 钢结构房屋的 抗震等级房屋高度烈度678950m-四三二50m四三二一注:1 高度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和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2 一般情况,构件的 抗震等级应与结构相同;当某个部位各构件的 承载力均满足2倍地震作用组合下的 内力要求时,79度的 构件抗震等级应允许按降低一度确定。831 框架柱的 长细比,一级不应大于60 ,二级不应大于80 ,三级不应大于100 ,四级不应大于120。836 梁与柱刚性连接时,柱在梁翼缘上下各500mm的

38、 范围内,柱翼缘与柱腹板间或箱形柱壁板间的 连接焊缝应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841 中心支撑的 杆件长细比和板件宽厚比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支撑杆件的 长细比,按压杆设计时,不应大于120;一、二、三级中心支撑不得采用拉杆设计,四级采用拉杆设计时,其长细比不应大于180。2 支撑杆件的 板件宽厚比,不应大于表841规定的 限值采用节点板连接时,应注意节点板的 强度和稳定。表841 钢结构中心支撑板件宽厚比限值板件名称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翼缘外伸部分工字形截面腹板箱形截面壁板8251892620102725133330圆管外径与壁厚比38404042注:表列数值适用于Q235钢,采用其他牌号钢材应乘

39、以 ,圆管应乘以235fay。851 偏心支撑框架消能梁段的 钢材屈服强度不应大于345MPa。消能梁段及与消能梁段同一跨内的 非消能梁段,其板件的 宽厚比不应大于表851规定的 限值。表851 偏心支撑框架梁的 板件宽厚比限值板件名称宽厚比限值翼缘外伸部分8腹板当N(Af)0.14时当N(Af)0.14时901-1.65N(Af)332.3-N(Af)注:表列数值适用于Q235钢,当材料为其他钢号时应乘以;,N(Af)为梁轴压比。1013 单层空旷房屋大厅屋盖的 承重结构,在下列情况下不应采用砖柱:1 7度(015g)、8度、9度时的 大厅。2 大厅内设有挑台。3 7度(010g)时,大厅跨

40、度大于12m或柱顶高度大于6m。4 6度时,大厅跨度大于15m或柱顶高度大于8m。10112 8度和9度时,高大山墙的 壁柱应进行平面外的 截面抗震验算。10115 前厅与大厅,大厅与舞台间轴线上横墙,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在横墙两端,纵向梁支点及大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或构造柱。2 嵌砌在框架柱间的 横墙应有部分设计成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3 舞台口的 柱和梁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舞台口大梁上承重砌体墙应设置间距不大于4m的 立柱和间距不大于3m的 圈梁,立柱、圈梁的 截面尺寸、配筋及与周围砌体的 拉结应符合多层砌体房屋的 要求。4 9度时,舞台口大梁上的 墙体应采用轻质隔墙。1215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时,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 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的 性能参数应经试验确定。2 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的 设置部位,应采取便于检查和替换的 措施。3 设计文件上应注明对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的 性能要求,安装前应按规定进行检测,确保性能符合要求。1221 隔震设计应根据预期的 竖向承载力、水平向减震系数和位移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 隔震装置及抗风装置组成结构的 隔震层。隔震支座应进行竖向承载力的 验算和罕遇地震下水平位移的 验算。隔震层以上结构的 水平地震作用应根据水平向减震系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