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修黄字(2018年版)绪论一、 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 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一)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二)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制素养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 人生与人生观(一)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二)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三) 人生观与世界观二、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一、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二、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必须认真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三、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一) 正确
2、评价人生价值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二)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一、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树立正确的顺逆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二、 反对错误的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三、 成就出彩人生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 什么是理想信念(一) 理想的内涵与特征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
3、具有时代性(二) 信念的内涵与特征信念具有执着性信念具有多样性二、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一、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三、 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一、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二、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三、 为实现中国
4、梦注入青春能量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一、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一、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二、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一)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二) 维护祖
5、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四) 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三、 做忠诚爱国者(一) 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二)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一、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二、 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必然要求三、 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一)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
6、领域的信心(二) 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投身创新实践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要求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一、 扣好人生的扣子二、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一、
7、什么是道德(一) 道德的起源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二)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二、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 道德的功能(二) 道德的作用三、 道德的变化发展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一、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一)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二)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用中华传统美德
8、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二、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一)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二)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修身自律,保持节操(三)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三、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一、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一)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
9、要求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二)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二、 社会公德(一)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三)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自律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三、 职业道德(一) 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二)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三)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10、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四)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四、 家庭美德(一)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注重家庭。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注重家风。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二)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三)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不能因失恋迷失人生方向五、 个人品德(一)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个人品德
11、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二) 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三) 锤炼高尚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第四节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一、 向道德模范学习二、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三、 引领社会风尚知荣辱将正气做贡献促和谐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一、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一) 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二)
12、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社会主义法律二、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三、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一) 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二) 我国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三)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法制
13、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四) 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二、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一) 宪法相关法(二) 民法商法(三) 行政法(四) 经济法(五) 社会法(六) 刑法六、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一) 诉讼法(二) 非诉讼程序法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主要内容高效的法制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
14、司法全民守法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正确认识法治和得知的实现途径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五、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一、 法治思维及其内涵(一) 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二)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律之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二、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一) 法律权威的含义(二)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主要意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
15、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任命权力的基本途径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三)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三、 怎样培养法治思维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守住法律底线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一、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 法律权利的含义与特征(二) 法律义务的含义与特征(三)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二、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一)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二) 形式法律权利的界限权利行使的目的权利行使的限度权利行使的方式权利行使的程序三、 依法履行法律义务(一) 公民应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二) 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宁波大学201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贸班)程标2018年6月29日下午纯人工输入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