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摘自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每当面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时,父母的心中都会充满无限的欢喜,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给他。孩子的存在会在无形之中给予我们一种使命感:我要好好地照顾他,给予他最好的生活!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可是,你爱孩子的方式正确吗?你爱孩子的行为到底会给予孩子能量还是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呢?面对这个问题,很多父母就会面露迟疑:也许有的时候我的方式不对,但我绝对是爱孩子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一句“为了孩子好”似乎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理所当然。可是,想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是也是“我都是为了你好”?我们当时在面对
2、这句话时又是怎样的感受呢?因为这句话我们失去了自由,在父母爱的捆绑下,我们活得很吃力,父母也爱得很辛苦。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延续了父母爱我们的方式。为了让孩子服从我们的意志,反复地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好”。在这种爱的压力之下,孩子不得不无奈地接受,实际却渐渐升起了逆反心理。我们在现实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不断地为自己不正确的爱披上“华丽”的外衣“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不可以说不”,孩子备受压抑的心终会爆发,会冲着父母大喊:“不要再说为我好了,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是啊!我们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他在我们这种“爱”下都快要窒息了。然而,很多父母却根本不觉得自己错了,反而会觉
3、得孩子不懂事,觉得自己这样是对孩子负责,是在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殊不知,不恰当的爱就是一种最大的伤害,会直接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礼物,也是父母修为自己的一个方向。那么,我们错在哪里了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陷入哪些爱的误区呢?(1)没有节制的爱这种爱通常表现为:给予孩子高人一等的特殊待遇,如吃“独食”、只为孩子过生日等;过分关注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生活懒散,没有规律;祈求央告;包办代替,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大惊小怪,不允许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剥夺独立权,形影不离;孩子一哭闹马上就妥协;孩子被教育时当面袒护在这样的溺爱下长大的孩子,已经从精神上“残废”,缺乏生
4、活自理能力,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受,缺乏吃苦耐劳、努力奋斗的精神,做事有头无尾,缺乏独立性,没有担当和责任心,懦弱,自私自利,只知索取,不懂付出。没有节制的爱会从根本上腐蚀孩子,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与扭曲,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真正的爱应该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前提,给予孩子有尺度、有节制的爱。(2)要求回报的爱生养孩子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不能抱着“养儿防老”的目的来要求孩子回报。当然,孩子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不过我们不可以此为目的,要求孩子按照我们设定的路线来走;不可以让孩子觉得我们的爱是负担,因为觉得“父母很辛苦”而屈服于我们的安排。生养孩子和孝敬
5、父母都应该以爱为基础。真正的爱应该是让人备感轻松愉悦的。作为父母,我们之所以生养孩子并不是为了回报,而是因为我们想做父母,想付出自己的真爱,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足够的快乐与幸福,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我处理过这样一个个案,母亲为了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先是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事业,之后,慢慢几乎放弃了自己的所有,离婚后更是对孩子加倍“爱护”,整个人生都在以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为荣耀,每天陪着孩子,为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一切。这位母亲是爱孩子的,但是却不知道这样做给孩子带来了怎样大的精神压力。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方面看到母亲为自己付出的辛苦,另一方面感到这样的爱使自己失去了自由,生活上得到母亲无微
6、不至的关怀,脑子里除了考上大学几乎没有任何杂念,每天谈论得都是学习怎么样,如果考不上大学以后就会没有出路等。孩子在压抑的情绪下努力考上大学,但是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服用了安眠药,还好邻居及时发现。孩子与母亲一起来找我处理这个自杀个案的时候,母亲在旁边听到孩子释放情绪时,身体颤抖地大声喊到:“你不要这样对待我,我不想这样生活。”母亲才发现自己这些年来给予孩子的爱错得是那样离谱,自己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方式: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每天陪着孩子,不让她出门与同学交往,让她安心学习,让她多些时间复习功课,不让她交往男同学,总之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但是现在目标达到了,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7、。她实在没有想到这些约束会使孩子缺乏心灵空间从而造成压抑,自己和孩子父亲离婚但他们永远是父女关系,这样的感情永远也割舍不断,因为自己恨孩子的父亲,不让孩子去看他,割舍了孩子与父亲之间的亲情链接。个案结束我给这位母亲讲述了爱孩子就要给予孩子尊重、空间、自由和爱的道理。(3)挑剔的爱孩子考了99分,父母却觉得100分更好;儿子谦虚礼让,父母却觉得不像男子汉;孩子想要父母陪,父母却嫌孩子烦;孩子好不容易学会了独处,父母却怪孩子不知道多陪陪父母无论孩子做什么,父母都不满意,总是觉得别人的孩子更好,总是要求孩子更加努力,可不管孩子怎么努力,却始终也不能让父母满意,父母永远处于失望当中。我们这是怎么了?是
8、否忘记了自己养育孩子的初衷?我们不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吗?可是在这种挑剔的爱之下,孩子又怎么可能快乐得起来呢?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这样或那样,可我们是否也做得到呢?(4)有条件的爱“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你再这样,妈妈就不爱你了”我们总是认为这是管教孩子的一种手段,却不曾想到这些话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怎样的伤害。有一次,我到美丽的东方文化园去散心,走到一个拱形桥,看到一位母亲手里抱着一些孩子的生活用品,急急忙忙从桥上跑下来,然后躲在路边的一棵大树旁边,很快就看到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也哭哭啼啼地跑到桥上然后往下跑,边跑边喊:“妈妈,妈妈我听话了,你在哪里?”看到这一幕我
9、明白了,一定是母亲带孩子来公园玩,孩子没有听母亲的话,母亲一气之下说,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孩子仍然开心地玩,母亲动怒之下就拿着孩子的东西跑开躲了起来。我回头看看那位母亲,仍然情绪未消,听着孩子的叫喊也没有出来的打算,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惩戒或者是教育孩子。我走过去,对那位母亲说,看得出来你是很爱孩子的,只是孩子没有按照你的想法做,孩子在哭的时候,你要过去蹲下身抱抱孩子并向孩子道歉,要不然这件事情会在他心里种下恐惧和不安全的“种子”,对母亲的信任度下降,当一个人不信任别人时也就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这位母亲听了似懂非懂,但刚才的怒火消了很多,走出去叫着孩子的小名,跑到孩子面前抱起孩子,那个孩子
10、哭得更厉害,用尽力气抱着母亲的脖子,犹如多年失散的重逢。当用条件来代替爱,孩子的心灵感受到的是父母的爱是有条件,是可以交换的,要这样才是乖孩子,要那样父母才会喜欢。在纯净的爱的表面蒙上一层世俗的条件,那还是爱吗?爱就要包容与支持,而不是在爱的前面加上一个条件。看似很平常的一些话往往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巨大的恐惧感,因为担心被父母抛弃而时时处于焦虑不安中。这会严重阻碍孩子自身的发展,让孩子的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影响日后的自信与婚姻生活。(5)把孩子视为一切的爱我们很多父母都是在为孩子而活,甚至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父母与配偶都重要。因此,我们总是以“爱”的名义把孩子控制得死死的,孩子成了我们完全的
11、精神寄托,没有了孩子我们的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可是,孩子总会长大,总会有离开我们的那一天。所以,我们不仅要从小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也要培养自己精神世界的独立,除了孩子,我们还有父母、爱人需要照顾,还有工作需要努力。爱孩子就是要给予孩子自由和发展的空间,切不可背离了爱的初衷。(6)推卸责任的爱为了孩子,有的母亲放弃了事业;还有很多父母明明没有感情了,为了孩子而不离婚最后,父母表达对孩子的不满时就会把这些责任都推到孩子的身上。可是,孩子让你放弃工作了吗?孩子要求你不离婚了吗?当然,更多父母会把问题归咎于自己工作太忙,可是,现实中也有很多父母不仅把孩子教育得很好,自己的事业也发展得很不错。这些年,很多
12、私立学校风生水起,不仅校园环境好,教学质量也很棒,父母每周还可以有更多时间用于繁忙的工作。一些父母给孩子找到条件很好的借宿学校,每周五天在学校和更多孩子一起学习和生活。这是社会繁忙的产物,也是可以让父母用钱换来的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方式,但这也是父母推卸责任的借口。在“为人父母”课程上有一对母女,母亲带着24岁的孩子来上课,孩子个子很高,但是胆子小,经常发脾气。在外面很好,回到家里有一点不如意就爆发很多情绪。在处理这个案例的时候,我引导孩子回忆,她从一年级开始就上寄宿学校,每天都是按照规律的时间学习、吃饭和睡觉,在学校与同学产生矛盾之后常常无人可讲。她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每周五的中午,因为那是父母
13、来接孩子的时间。她当时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第一个被接走,如果父母来晚了她就会十分伤心。每到周日中午,她就开始看表,计算还能在家里待多少时间。几乎每次回到学校,她和母亲挥手告别后总是眼泪汪汪。时间一长,内在的分离让孩子在小时候处于他人的世界里,总是按照别人的眼光来改变自己,于是,小小年龄便学会了察言观色。父母通常会以为孩子这样很聪明,谁曾想那是内心长期压抑的结果。孩子长大以后变得极为脆弱,有一点事情就会歇斯底里地大发脾气。在课堂上释放情绪的时候,母亲非常震惊,原来自己以为给孩子找到好的学校,可以少管孩子一些,这样推卸责任的方式却导致了孩子状况频出。不要推卸责任,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把这些责任算在孩子的身上。爱是一种付出,是一种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付出!以上几种爱的误区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明白,爱不是简简单单的付出,也不是毫无节制的给予。爱只有用正确的方式来演绎,才能够真正地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