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文化建设创新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文薛建明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正确认识两者的辩证关系,确立它们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着重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耦合作用,对创新型z,A-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创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2 0 0 6 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努力的决定),要求经过1 5 年的努力,使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大学生是建设刨新型国家的重要后备力量,大
2、学生创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竞争力的强弱。由于科学精神和入文精神是人的各项素质的基础,因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应成为大学生刨新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关系所谓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中凝练和提升出来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活动及其成果的升华。科学精神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求真,这是科学精神的根本要义。就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相信人类能通过科学实践和逻辑推理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2)求实,这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就是科学活动要以系统、严格的观察实践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为依据,并使之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3)创新,这是科学
3、精神的内在灵魂。任何具体的科学结论都是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的,因而科学探索活动没有止境。科学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4)存疑,这也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科学之所以能够不断突破和创新,就在于它的存疑精神。与之相对,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是人类对人世探求活动及其成果在精神上的沉积和升华。2 1 人文精神具有以下特点:(1)求善、求美。如果说科学的目的是求真,那么人文文化就是求善、求美,而且人文也求真,它要求的是真善美的统一。(2)超越性。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超越的精神,它根源于人类对于真善美生活的价值追求,
4、又超越于实用理性。它是人的一种自由的本真精神,即超越于各种现实的、外在东西的束缚,构筑人类精神和文化自身的世界。(3)以人为本。人文文化实践的尺度既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也不是异化了的神学教条,而是人的自身、人的需要、人的理想。人既是一切社会活动的起点,也是它的归宿。科学、人文2 0 0 7。J 2都是人自己的事业,是同一个主体的在实践层面上的两种要求、两方面表现和两种手段。因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宝贵的两种精神。尽管在关注的对象有所不同,但在精神实质和深层底蕴则是相通和互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生共源,都是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探索与揭
5、示客观规律的,其基础在于社会实践的人在揭示与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以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精神活动为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二是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即科学的人文精神;而科学精神本身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科学上的求真求实,蕴涵了人文中的实事求是。科学上的理性精神,也包含了人文中的礼法、规矩、秩序、和谐、完备等审美意象、价值观念;科学上的创新精神,更体现了人文中的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勇于走新路的革故鼎新的开拓精神。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三是科学精神和人
6、文精神的最终价值是一致的,即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提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人类自由地、幸福地、和谐地发展以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崇高境界。二、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原凼分析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识上还存在种种缺陷:在精神文化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理想,只讲金钱,不讲精神,只讲实惠,不讲道德,缺乏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受经济利益所引导,极力去追求个人利益,集体主义精神成为一种奢侈的“装饰”遭到冷落。
7、在能力方面,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我行我素,不懂创新,无创新能力。在素养方面,缺乏敬业精神,缺少理想,缺少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容易消沉;期望值过高,缺少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缺少强烈的求知欲 万方数据和上进心。在思维方法上,缺乏科学的理性思维,不会从宏观、战略、哲学的高度把握问题。这一切都昭示着部分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失落。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自身的原因。传统文化中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尽管从“五四”运动起就喊出了欢迎“赛先生”的口号,但由于仅仅注重科学的功利主义和工具价值,而忽视了其精神真谛,科学精神作为一种精
8、神在国民心里上积淀得非常浅薄。因此,当一些邪教、伪科学在社会上大发淫威时,不少大学生乃至专家学者难辩是非,误入歧途。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着人为的缺陷。素质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包括个性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技能素质、创造素质和身体素质等要素。然而由于高考指挥棒效应,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应试教育倾向,为了应付高考,中学阶段过早实行文理分科,只注重升学考试内容的学习,对于与高考内容无关的素质教育,基本排斥在中小学教育范畴之外。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不够,这给大学新生的素质发展带来了先天不足。大学教育体制的不合理。高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9、然而我国现行的大学体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浪潮,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不是从全面发展学科体系的需要出发,而是单纯地考虑市场需求。因此,许多高校大量而重复设置了针对性较强的单一学科,并在课程设置上也只是注重实用而轻视通用性人才的培养。其结果大学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被人为地割裂开来,理科学生文化素质欠缺,文科学生则对现代科学知识知之甚少,这都制约着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三、大学生创新教育应注重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虽然各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就其同生共源的本质来说,科学精神本身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底蕴,科学也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关
10、怀;人文精神也具有科学的精神气质和相同的理性追求,并具有强大的自觉向科学精神渗透的能力。然而在近百年的高等教育中,科学学科与人文学科之间由于价值的割裂,自然主义者和人文主义者都曾想在学校独霸统治地位,并错误地认为语言和文学作品全部是人文主义性质的,而科学则纯粹属于自然界的。这样的错误观点使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教育作用都大为削弱。因此,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相继在一些国家兴起的“S T S 教育”(科学、技术与社会)和“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目的也是要把科学技术与社会及人的发展和谐地联系起来。这种思路反映了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这种转变就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就是由割裂的教育观向统一的教育
11、观转变,实现在高等教育中培创新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美化建锲养既有人文精神又有科学精神的创新型人才。2 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一个具备创新型素质的人,应该是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精深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培养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提高科学素养是增强大学生的刨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科学素养高的人能够自觉地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世界观,他们能够积极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未知事物的奥秘,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突破思维定势束缚,求新、求异意识强烈,不仅仅满足于知其然,而且力求知其所以然。但是光靠较高的科学素养还远远
12、不够,因为科学是求真,科学教育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但人文是求善,人文教育注重培养人文精神,没有人文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高尚情操,人类就找不着前进的方向。“科学决定道路,人文决定方向。”因而,大学生教育不仅强调科学教育,提高科学素养,而且应特别强调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点,激发大学生自立、自强、自主的创新品质。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其成为博学自强的智者和厚德载物的仁者。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实现途径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现有的办学模式。人文精神教育是关于“做人”的教育,是解决“价值观”的教育,是追求“善”的教育;而科学精神教育是关
13、于“做事”的教育,是解决“方法论”的教育,是追求“真”的教育;它们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因此要把培养具有科学与人文双重素养的人才作为教育目标,树立人格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将长期分割过细的学科按照学科发展的规律进行适当的综合和交叉,努力实现横跨文理两大学科之问的合作和交融,并使受教育者建立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理念。其次要优化课程设置,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实施课程整合计划,将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方法论与价值观整合为一体融入核心课程,在课程中体现综合性、完整性,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相互渗透。实践证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
14、化活动,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氛围和科学氛围的校园文化是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大学应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通过高品位的文化系列讲座,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得到升华;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活动,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为大学生搭建展示创造性潜能的平台。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参考文献:1】扬巧蓉科技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 J】山东社会科学,2 0 0 6,1 2:l O 一1 4【2】龚萱创新视野下的大学生科技价值观教育 J】高等教育研究,2 0 0 7,l:8 7-9 0 2 0 0 7 2 万方数据创新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创新教育视野下大学
15、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作者:薛建明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刊名:中国市场英文刊名:CHINA MARKET年,卷(期):2007(52)参考文献(2条)参考文献(2条)1.扬巧蓉 科技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期刊论文-山东社会科学 2006(12)2.龚萱 创新视野下的大学生科技价值观教育期刊论文-高等教育研究 2007(01)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冯杨阳.王浩.朱大伟.徐云龙.FENG Yang-yang.Wang Hao.ZHU Da-wei.XU Yun-long 工科院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09(7)2.张照彬 论高校学生科学精神与
16、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期刊论文-兰州学刊2010(1)3.高军 现代人才的素质特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和融合会议论文-20024.樊国宝.胡邦宁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教育期刊论文-山东文学(下半月)2009(8)5.陈桂香.高留才 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的呼唤期刊论文-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6)6.张宗明 高等中医教育应促进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会议论文-20067.沈俊花.张媛丽 试论高等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期刊论文-学理论2010(16)8.李东玲 论教育现代化下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2011(1)9.郭春燕.李振良.GUO Chun-yan.LI Zhen-liang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人文精神的误读与矫治期刊论文-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3(5)10.夏婉婉 新世纪医学生创新精神的构筑期刊论文-西北医学教育2001,9(3)引证文献(1条)引证文献(1条)1.白华.王晓冬 浅谈当今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学习观期刊论文-环球市场信息导 2012(16)本文链接:http:/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