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中药湿敷 简介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应症 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禁忌症 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操作规范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3.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4.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
2、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5.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6.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l. 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2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3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5注意保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中药灌肠 简介诊疗技术的应用简介适应症 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 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妇
3、女病人禁用灌肠治疗。 操作规范 (1) 保留灌肠前,嘱病人排便,以清洁肠道 ,便于药物吸收,尽量不采取大量不保留灌肠,以免刺激肠蠕动,使药液不易保留。(2) 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向病人解释治疗目的及方法。(3) 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 (4) 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5) 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活塞,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压力要低,以便药液的保留,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粘膜的充分
4、吸收。(6) 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7) 整理床铺,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8)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卧位插入的深度。(2)观察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 (3)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 (4)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0摄氏度,虚症可为40-44摄氏度。. (5)灌肠筒要清洁消毒处理,肛管可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5、模版)诊疗技术名称薰洗 简介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适应症 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 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操作规范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3. 眼部熏洗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并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0分钟。4. 四肢熏洗时,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
6、药液中泡洗。5. 坐浴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上置带孔木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蒸。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中泡洗。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6. 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7.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8.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
7、敏药物。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刮痧简介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 适应症 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禁忌症 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操作规范 1.
8、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 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4.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5. 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6. 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内向外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 cm。7. 刮动数次后,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8. 刮治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
9、力度。9.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病人体形过于消瘦、有皮肤病变、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疗法。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3.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穴位贴敷简介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应症 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禁忌症 1. 孕妇、幼儿慎用
10、。2. 颜面部慎用。3. 糖尿病患者慎用。 操作规范 1.做好解释皮肤可有轻微刺痛感,取合理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2.消毒剂消毒皮肤表面,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3.敷时若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4.清洁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4. 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5.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6
11、. 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C,以免烫伤。7.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8. 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9. 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艾灸 简介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1 cm,炷底直径约0.8 cm,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
12、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禁忌症 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操作规范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3. 根据情况实施相应的灸法。3.1 直接灸(常用无瘢痕灸) 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放置艾炷后点燃,艾炷燃剩至2/5左右,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弯盘中,更换新炷再灸,一般连续灸57壮。3.2 间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
13、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 施灸部位涂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1片(事先将鲜姜或独头蒜切成约0.6 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附子饼是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而成,厚约0.60.9 cm,中心处用粗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4. 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5. 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置舒适体位,酌情通风。6.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
14、施灸。2. 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3.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4. 熄灭后的艾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针灸 简介诊疗技术的应用简介适应症 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 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操作规范 该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注意事项 该诊疗技术的注意事项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穴位注射 简介诊疗技术的应用简介适应症 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 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操作规范
15、1.据所选穴位处方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按注射药量的不同选用注射器和针头。2.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人皮下组织,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注入。3.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人药液;慢性病或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推人;急性病或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推人药液。如需注入药液较多时,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或将注射针头向几个方向刺人注射药液。4.根据针刺的深浅选择不同出针方式,浅刺的穴位出针时用左手持无菌棉签或无菌棉球压于穴位旁右手快速拔针而出。深刺穴位出针时先将针退至浅层,稍待后缓慢退出。针下沉紧或滞针时,不应用力猛拔,
16、宜循经按压或拍打穴位外周以宣散气血,待针下感觉轻滑后方可出针。出针后如发现针孔溢液或出学,可用无菌棉签或无菌棉球压迫0.5min-2min5整理用品,嘱患者保持舒适体位休息5min-10min以便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 治疗前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的特点和治疗时会出现正常反应。2. 药物应在有效期内使用3. 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及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注射操作均应在药敏实验结束并合格的前提下进行。4. 回抽针芯见血或积液时应立即出针,用无菌棉签或无菌棉球压迫针孔0.5min-2min更换注射器及药液后进行再次注射。5. 初次治疗及年老体弱者注射点不应过多,药量亦应酌
17、情减少6. 酒后、饭后及强体力劳动后不应穴位注射。7. 体质过分虚弱或有晕针史的患者不应穴位注射。8. 孕妇的下腹、腰骶部不应穴位注射。9. 耳穴注射应选用易于吸收、无刺激性的药物。注射不应过深,以免注入骨膜内,同时也不应过浅而注入皮内。10.位要注意进针角度和深度,不应做提、插、捻、转。11.穴位注射,应平刺进针,针尖斜向脊柱。12.穴位注射前应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
18、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
19、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
20、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 (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拔罐部位须平整,肌肉较丰满处。骨骼突出、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拔罐前应
21、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以免损伤皮肤,或中途罐体破裂、漏气。 (3)根据需拔罐的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拔罐动作需稳、准、快,点燃之棉球切勿烧烤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4)留罐期间,应为病人加盖衣被以免受凉。并应观察罐内皮肤隆起程度及皮色变化,即要防止吸力不够,火罐脱落,影响疗效,又要避免因拔罐时间过长、吸力过大而出现较大水泡。 (5)拔出脓、血者,应用无菌棉球清洗干净,并覆盖无菌纱布,若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则以无菌针头刺破水泡下缘,抽出渗出液,涂以龙胆紫。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感染。 (6)凡高热抽搐、癫狂、出现疾病、皮肤过敏、溃烂处、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
22、罐。(三)灸法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程: (1)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临床常用的灸法有: 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厘米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壮,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隔姜灸:施术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一片(事先将鲜姜片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至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4)施灸
23、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艾条的距离,防止烧伤。艾炷燃烧时,应注意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身体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6)施灸完毕后,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内,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2注意事项:(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2)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 ,均不宜施灸。 (3)艾绒团必
24、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4)熄灭后的艾条(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四)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1)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2)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
25、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3)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4)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5)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6)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
26、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2注意事项(1)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身体过于虚弱的患者,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用卧位。(2)孕妇腹部、腰骶部和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针刺。 (3)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此外,小儿不能合作,一般采用速刺不留针。 (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严格按要求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27、。(五)推拿技术操作规程1 操作规范: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功效。 操作手法 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八种手法 (1)滚法: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 (2)推法: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 (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
28、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4)拿法: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 (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适用于人体各部位。 (6)摩法: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80120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多适用于胸腹部。
29、 (7)揉法: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回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于全身各部。 (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捻动推拿部位。要求用力均匀,捻动灵活、缓和。本法多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 2注意事项:(1)推拿前术者要审证求因,明确诊断,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排除推拿禁忌证。 (2)推拿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一旦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四肢冷汗、脉细数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推拿,采取休息、饮水等对症措施。 (3)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疼痛肿胀较甚,瘀血甚者,宜选择远端穴位进行操作,当病情缓解后,再进行局部操作。 (4)为了避免推拿时过度刺
30、激施术部位暴露的皮肤,可以选用一些皮肤润滑剂,如爽身粉、推拿按摩膏、凡士林油等,推拿时涂在施术部位的皮肤上,然后进行推拿。 (5)保持一定的室温和清洁肃静的环境,既不可过冷,也不可过热,以防患者感冒和影响推拿的效果。 (6)患者过于饥饿、饱胀、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推拿。 (7)以下情况禁止推拿:局部皮肤破损、溃疡、感染、烧伤、烫伤、骨折、结核、肿瘤、出血、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开放性的软组织损伤;妇女月经期,孕妇的腹部、腰部、髋部;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者;年老体弱、病重、精神病者、酒后神志不清者;诊断不明确的疾病。(六)微波理疗仪操作规程1微波理疗仪原理(1)是将
31、产生的微波通过理疗头输出到待理疗的组织。由于微波能直接穿透到待组织的内部,引起组织内的水分子离等高速旋转和振荡,从而产生大量热量,其基本机理是通过提升人体局部组织的温度。使该组织内的血管扩张,继而打通毛细血管,提高血液灌注。 微波治疗的作用。 (2)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具有消炎、消肿、除痛和修复损伤细胞功能的作用。在微波热效应的基础上。由于血液的改善,人体细胞能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供应,使细胞的新陈代谢大大加强。因此,促进了细胞功能和形态的恢复,同时促进新肉芽的生长,微波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后伤口的愈合的理疗上。 2 操作规范:(1)将仪器推至患者床旁嘱患者做
32、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2)将理疗头对准患者伤口上方约2cm处。 (3)将仪器调节至理疗模式 时间、功率的调节遵医嘱执行 按下启动键即可。 3注意事项:(1) 微波理疗仪功率大小以温热舒适感为好不能设置过高。 不能用微波理疗头直接照射眼睛。 (2) 不能照射睾丸。 (3) 不能照射孕妇腹部。(4) 对热敏感者慎用 。(5) 不能将微波理疗头对准其它电器 。(6) 植有金属部件的组织不能直接照射。 (7) 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要远离于工作状态的微波治疗仪。 (七)中药熏蒸机操作规程1中药熏蒸原理: 中药熏蒸疗法又称“汽浴疗法”,是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所产生的药蒸汽熏蒸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可
33、以起到疏通气血,活血化瘀,祛风寒湿邪的功效,是一种有效的外治方法。中药熏蒸通过热、药双重作用而起效,温热作用能疏松腠理,开发汗孔,活血通经,松弛痉挛的肌筋。 中药熏蒸疗法根据熏蒸的部位,可分为全身熏蒸疗法和局部熏蒸疗法。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针对不同疾病不同分型辨证论治,应配制相应不同的中药,以48味为宜。 熏蒸治疗过程中,热与中药这一对治疗因子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机体从而产生协同和增效作用。热是一种物理因子,热疗属物理疗法的范畴。熏蒸过程的热效应是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而中药治疗效应或是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治痛等
34、作用;或是经透皮吸收进入人体,通过激动组织细胞的受体或参与调节新陈代谢水平等生化过程发挥药疗作用。中药熏蒸过程中,丰富的热能和对症药物持续作用于人体,便出现一系列生理、药理效应。其疗效颇佳,目前已在中医临床广泛使用。 2规范操作(1)将仪器推至患者床旁嘱患者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2)打开熏蒸机门,可以看到中药煮蒸器,旋开盖子,可以放入中药包,适当旋紧盖子,完成加中药包。(3)将仪器调节,时间、温度的调节遵医嘱执行 按下启动键即可。 (4)旋紧盖子的方法,先轻轻的旋紧,等有蒸汽出来时,在适当旋紧,没有蒸汽出来即停止这样可以在使用完成以后马上打开盖子。否则太紧时必须等待完全冷却才能打开2中医熏蒸疗法
35、主要适应症有: (1)精神科疾病:中风、(偏)头痛、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 (2)骨科疾病:肩周炎、网球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骨关节病、骨折迟愈等。 (3)妇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痛经等。 (4)皮肤科疾病:湿疹、荨麻疹、牛皮癣、痤疮等。 (5)外科疾病:痔疮、前列腺炎等。 此外,熏蒸疗法还非常适合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人群。 3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1)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胸闷、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水温以3842为宜,严防汗出虚脱或头晕,若有不适立即停止熏蒸。治疗过程中应嘱患者适当饮水(2)孕妇及月经期妇女的腹部熏蒸治疗; (3)严重出血倾向的患
36、者(凝血机制障碍等)。 (4)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慎用。 (5)严禁使用过敏药物进行熏蒸治疗。 (6) 意识不清或使用部位感觉障碍者、10岁以下患者使用时应注意监护四、红外线治疗仪操作常规1、目的:使红外线光束投照环境人体治疗部位之皮肤。2、操作要领:(1)灯距适宜并及时调节;(2)灯头不悬垂于人体上。3、操作方法:(1)先开灯预热2-5分钟,待热后再行治疗;(2)向初诊患者讲清注意事项后,采取舒适体位,并露出患部;(3)治疗区接近头部时就应布帘将眼盖住;(4)灯距4-70cm,斜上方可旁侧,然后记下开灯时间;(5)治疗时经常询问患者感觉,以温热舒适为宜,观察局部并及时调节距离;(6)每日治
37、疗1-2次,一般每次30分钟,15次为一疗程。4、注意事项:(1)知觉丧失者禁忌治疗,有知觉障碍者注意;(2)治疗中有头晕心慌等则停止治疗。五、超短波治疗操作常规1、目的:使用波电场中心作用到人体之治疗部位。2、操作要领:(1)治疗部位要处于电场之中心;(2)剂量之分级要掌握准确。3、操作方法:(1)除去电场作用范围内之金属物,取合适体位;(2)按医嘱选好电极、部位、剂量;(3)检查机器旋钮是否处于零位,异线不可交叉、打圈、碰触机器和接触地面,然后接通电源,待灯丝加热1-3分钟后,方可接通高压进行治疗;(4)治疗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安表指针,并经检波器对照;(5)治疗为无热、微热三种应准
38、确掌握;(6)治疗时间15-20分钟,每日一次,10-20次为一疗程。4、注意事项:治疗床椅必须木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严禁接触金属物品。六、颈椎牵引治疗操作常规1、目的:使牵引力落在颈椎体后缘。2、操作要领:(1)牵引体位以颈椎前屈20为宜;(2)牵引重量不超过体重的七分之一。3、操作方法:(1)向初诊者讲清注意事项,然后采取舒适的体位进行枕颌牵引;(2)牵引体位以颈椎前20为宜,如症状不减可根据病员自觉症状得到改善而定重这落点为宜,不必强求某一特定位置;(3)根据病员体质、体重确定牵引重量,一般初次牵引重量2.5-4.5kg开展,可根据病情逐渐增加,但一般不超过体重的七分之一为宜。4、注意事项:治疗中要严密观察病员反应,如有不适暂停治疗,并及时处理,嘱严重患者到临床科室进一步检查。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