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骨伤学一 名词解释1. 平垫:为长方形或方形厚薄均匀的压垫。用于肢体平坦的部位,如四肢长管状骨骨干骨折。2. 塔形垫:为中间厚而形略小,两边渐薄而形渐大,外形像宝塔样的固定垫。用于关节附近的凹陷处。3. 梯形垫:为一边较厚,一边较薄,呈梯形台阶式的固定垫。用于肢体斜坡处。4.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下2至3cm处的骨折,也称臑骨肩端骨折。5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27%,老年病人中女性多于男性。5. 歪戴帽:桡骨头受到垂直外翻暴力的作用,造成桡骨头的颈部骨折,是桡骨头关节面向外倾斜,其关节面的水平线与肱骨小头关节面的水平线交叉成角至3060度,俗称歪戴帽。6. 孟特吉亚(Monteggi
2、a)骨折: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是上肢最常见最复杂的骨折合并脱位。占全身骨折的1.7%。这种损伤是指尺骨半月切记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上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7. 盖里阿齐(Galeazzi)骨折: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是一种既有骨折又有脱位的复合损伤。是一种极不稳定的骨折。8. 掌倾角:正常人桡骨下端向掌侧倾斜(即掌侧倾斜角)1015度9. 尺倾角:正常人桡骨下端向尺侧倾斜(即尺侧倾斜角)2025度10.科雷(colles)骨折: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最为常见。a.为桡骨远端2cm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 b.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
3、掌侧移位成角畸形 c.可伴尺骨茎突骨折以及下尺桡关节分离。11.史密斯(Smith)骨折: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又称反科雷骨折,a.为桡骨远端2cm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 b.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断端向背侧移位成角畸形 c.可伴尺骨茎突骨折。12.巴尔通(Barton)骨折:背侧缘劈裂型桡骨远端骨折。较史密斯骨折多见。10. 反巴尔通(Barton)骨折:掌侧缘劈裂型桡骨远端骨折。较少见。二其他(一)根据骨折周围软组织和脏器损伤程度分类:1.单纯骨折:无并发重要血管,神经,肌腱或脏器损伤。2.复杂骨折:并发重要血管,神经,肌腱或脏器损伤。(二)骨折并发症1)骨折的早期并发症创伤性休克 感染
4、 内脏损伤(肺损伤、肝脾破裂、膀胱,尿道,直肠损伤)脂肪栓塞 脑,脊髓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 血管损伤 缺血性肌挛缩2)骨折晚期并发症褥疮 坠积性肺炎 尿道感染和结石 外伤性骨化和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 缺血性骨坏死 迟发性畸形(常见于少年儿童骨骺骨折,肘内翻和肘外翻) 关节僵硬 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三)骨折愈合过程的三期(简答) P11骨折愈合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血肿肌化期:骨折后,骨折断端部位的骨细胞,骨膜以及周围组织细胞坏死,坏死物刺激,局部产生创伤性炎症,导致骨折局部充血水肿。骨断端的骨皮质,由于血运断绝,部分骨细胞发生坏死。2)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后24小时内,骨折端
5、附近的骨外膜增生,肥厚,骨膜血管网弯曲扩张,新生血管深入骨膜深层,完成膜内化骨。骨内膜也产生新骨,由于血供障碍,生长较缓慢。二者逐渐接近而愈合,形成内骨痂和外骨痂。3)骨痂改造塑性期:新生骨小梁增加,排列趋于规则。骨折端的坏死部分经过血管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侵入,清除死骨,形成新骨,原始骨痂被改造成成熟的板状骨,骨折部位形成骨性连接,一般需要812周完成。骨痂改造塑性阶段,成人需一般24年,儿童2年。(四)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几乎正常的解剖关系,起重建骨骼支架的作用。1.解剖复位,骨折的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对线完全良好。2.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然尽最大的
6、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该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五)复位的标准:A.对线标准(下肢骨折:向前或向后成角移位,成人不宜超过10度,儿童不宜超过15度。侧方成角必须完全纠正。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允许15度的成角。前臂双骨折不允许成角畸形。)B.对位标准(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该三分之一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该三分之四左右。)C.长度标准(下肢骨折短缩移位,成人不超过1cm,儿童不超过2cm。)(七)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1.抬高患肢,以利于肢体肿胀消退。2.严密观察肢端血运,特别是固定后14天内更应注意肢端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手指或足趾的主动活动等。
7、3.若在夹板两端或骨突处出现疼痛点,应拆开夹板检查,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4.注意经常调整夹板的松紧度。若肢体肿胀严重,应适当放松扎带;肿胀逐渐消退,应逐渐缩紧扎带。保持扎带一定的松紧度。5.定期做X线透视或拍片,检查骨折对位情况。6.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加速骨折愈合。7.下列情况不宜用夹板固定,如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及伤口感染严重者;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躯干骨骨折;固定不易牢靠部位的骨折。(八)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1. 皮肤应清洗干净,若有伤口应更换敷料,纱布应纵行放置,禁用环形包扎。2. 肢体或关节须固定在功能位或所需要的特殊位置上。3. 扶持肢体时,要尽量用手掌托
8、,忌用手指抓提,防止变形。4. 包扎石膏时不宜过紧或过松。5. 四肢石膏应将肢体远端露出,以便观察血运,知觉和功能活动。6. 石膏固定完毕,应在石膏上写明上石膏和拆石膏的日期,及其他注意事项。(九)合理的功能活动的作用:改善和消除全身和局部的损伤症状 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预防骨质疏松扶正祛邪,促进功能恢复 预防并发症(十一)锁骨骨折好发于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此为应力上的弱点容易发生骨折。锁骨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锁骨骨折经整复固定时间为46周。(十四)肱骨干骨折的移位方向与上中下的关系?肱骨干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肌肉附着点不同,暴力作用方向及上肢体位的关系,在不同平面的骨折可
9、造成不同方向的移位。如骨折于三角肌止点以上者,其近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前向内移位,远端因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外向上位移。如骨折于三角肌止点以下者,其远端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重叠移位,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的牵拉而向外向前移位。如骨折于下1/3段时,骨折远端移位的方向随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由于伤后患者常将前臂依附在胸壁前,使骨折远端内旋,手法整复时要注意纠正。(十五)肱骨中下1/3骨折时易并发桡神经损伤。(十六)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肘内翻和损伤性骨化)(十七)肱骨外髁骨折易发生迟发性畸形(十八)肱骨内上髁骨折:撕脱性骨折(十九)桡骨头骨折分类:1.裂
10、纹骨折 2.劈裂骨折 3.嵌插骨折 4.倾斜移位骨折 5.塌陷骨折 6.粉碎骨折(二十)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的诊断?尺骨上1/3合并挠骨头脱位:又称孟氏骨折,是上肢最常见最复杂的骨折合并脱位,是指尺骨半月切记以下的上1/3骨折,挠骨头同时自肱挠关节,上挠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症状:伤后肘部和前臂疼痛,肿胀,前臂旋转功能及肘关节功能障碍,移位明显者前臂背侧可见尺骨成角畸形。体征:完全骨折时,可在肘关节外,后外或外侧可扪及脱出的挠骨头,骨折和脱位出压痛明显,被动旋转前臂有锐痛,在尺骨上1/3可扪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不完全骨折时,则无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前臂旋转功能较差。检查时还要注
11、意腕和手指 感觉和运动功能,判断是否合并挠神经损伤。受伤史:分为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暴力先造成尺骨上1/3骨折,由于暴力持续作用而造成挠骨头脱位。直接暴力:由于尺骨背侧全长位于皮下,机器绞轧或交通事故等严重直接暴力打击或捻挫可撕脱皮肤而造成开放性骨折。(廿一)桡尺骨干双骨折:了解(廿二)腕舟骨骨折预后腕舟骨血运:血管从背脊进入79%,腰部远侧进入14% 腰部近侧进入7% 结节掌侧供血2030%舟状骨分远端的结节部、中间的腰部及近端的近极部,其中腰部最细又正对桡骨茎突。因此,骨折80%90%发生在此部。舟状骨血供一般来自两条主要血管,一条由结节部进入,另一条由腰部进入。因此,在腰部骨折后
12、,近极部失去血供,不易愈合,易发生缺血性坏死,愈后不良。跌倒时,手呈腕关节背伸位支撑着地,非生理性的腕过伸及尺偏,使舟状骨发生旋转,舟、月骨韧带近端断裂,舟状骨背侧嵌在桡骨边缘,加上桡骨茎突及大多角骨的嵌压作用,遂在其腰部发生骨折。伤后腕桡侧肿痛,腕关节活动受限。舟状骨近端处于挠腕关节窝内,大部分被软骨面覆盖,无血管进入,骨折后血缘断绝,发生骨不连接或缺血性坏死可能性大。下肢骨折1.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好行走;下肢骨折的治疗在于恢复其负重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2.股骨颈骨折定义: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颈干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成一夹角,叫内倾角或颈干角,正常范围在11014
13、0之间,儿童时为157.7左右,成人约为131.87;内倾角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成年男性为132.12,女性为127.7。颈干角的存在可以增加下肢之活动范围,使躯干之力量传达至较宽之基底部。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款内翻。前倾角:自股骨头中心沿股骨颈画一条轴线,与股骨两髁的连线成一夹角,叫前倾角或扭转角。正常值在1215之间,新生儿约为2040。在治疗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时,必须注意保持这两个角度,否则将遗留髋关节畸形,影响关节的功能。股骨距:位于股骨颈、干连接部的后内侧,是股骨干后内侧皮质的延伸,它增强了股骨颈、干连接部承受应力的能力。股骨头、颈部的血运:主要来自三个途径来自关节
14、囊的小动脉来自圆韧带的小动脉来自圆韧带的小动脉股骨颈骨折的特点: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部分病人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全身疾患。骨折部常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影响骨折及复位后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固定的效果;囊内骨折尤为明显,骨折愈合率较一般骨折高。由于股骨头血供应的特殊性,骨折后主要供血来源易被阻断,不断影响骨折愈合,而且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塌陷的不良后果,发生率2040.病因病机:病因-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老年人滑倒、跌下、扭转等无明显外伤即可引起;青壮年骨折近端骨质坚强,需较大暴力才能发生,如车祸或由高处跌落致伤;偶因过度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逐渐发生骨折,称之疲劳
15、骨折,如长跑或长途行军等。 病机-老年人可因轻微外伤引起骨折,主要因为老年人肝肾不足,筋骨衰弱,骨质疏松,骨小梁变得极为脆弱,尤其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最后压力骨小梁数目也减少,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导致股骨颈脆弱;另外,老年人髋周围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应力较大,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暴力就可以发生骨折。分类:1按骨折发生部位分类:头下骨折、颈中骨折和基底骨折。前两者属囊内骨折,后者属囊外骨折。 2按骨折线的方向分类:外展型骨折-再跌倒时下肢常处于外展位,因股骨干的急骤外展及内收肌的牵拉而发生。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线的垂直线所
16、成的倾斜角小于30。内收型骨折-再跌倒时下肢常处于内收位,因股骨干的急骤内收及外展肌群(臀中小肌)的牵拉而发生。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线的垂直线所成的倾斜角大于50。诊断:老年人跌倒后,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行走,应首先考虑股骨颈骨折的可能;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多为囊内骨折,局部血运较差,出血不多,且有关节囊包裹和髋周围肌层丰厚,故不易看到肿胀;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因遭受暴力较大,若骨折位于囊外,则出血较多,局部肿胀;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任何方向的被动或主动活动都能引起局部剧烈疼痛;移位骨折病人,伤后即出现髋关节功能丧失,不能坐起、站立和行走,且患肢短缩,呈外旋畸形,伴有轻度屈髋屈膝畸形;部分无移位的线状
17、骨折或嵌插骨折的病人,伤后仍能站立行走,畸形不明显。叩击患肢足跟或大粗隆部时,髋部亦感疼痛;患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附近常有压痛,有时疼痛沿大腿内侧向膝部放射大粗隆上移X线检查拍摄髋关节正、侧位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不完全性骨折或嵌插骨折,骨折线可能不明显,应等23周后再摄片检查;对疑为股骨颈骨折的,虽x线片暂未见骨折线,仍应按嵌插骨折处理,3周后再拍片复查。治疗:应按骨折的时间、类型、患者的年龄和全身情况等决定治疗方案。 新鲜无移位骨折的治疗:无移位骨折属稳定骨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仅需患肢制动,卧床休息。在卧床期间,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患足穿丁字鞋,防止患肢外旋或采用皮肤牵引
18、固定,以对抗髋部肌群的的收缩及适当防止外旋。并嘱病人做到三不,及不盘腿,不侧卧,不下地。68周后摄x线片复查,可扶双拐不负重下床活动。以后每12个月摄X线片复查一次,一直到骨折愈合,无骨股头坏死表现,可弃拐负重行走。一般需要46个月。对不能充分合作的少年儿童,也可采用单腿石膏裤固定23个月。 新鲜有移位骨折的治疗:持续牵引57天后,摄X线片复查,若骨折向上移位已矫正,无特殊禁忌症,可采用闭合手法整复,螺纹钉或三翼钉内固定,此法简便易行且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3.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1.顺粗隆间型-骨折远端明显上升,髋内翻畸形明显,患肢外旋,属不稳定型骨折。 2.反粗隆间型-骨折远端因内收肌与髂
19、腰肌的收缩牵拉而向内、向上移位。 3.粗隆下型-骨折近端因髂腰肌、臀中、小肌及外旋肌的收缩牵拉而呈屈曲、外展、外旋;远端向内并外旋移位。4.股骨干骨折并发症:缺血性坏死。移位方向:股骨上1/3骨折时,骨折近端因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及其他外旋肌群得牵拉而产生屈曲、外展、外旋移位;骨折远端由于内收肌群作用,向后、向上、向内移位。 中1/3骨折时,两段端除有重叠外,移位无一定规律。多数骨折近端呈外展屈曲倾向,远端因内收肌的作用,其下端向内上方移位,故骨折段端多向前外突出成角。下1/3骨折时,因膝后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向后移位,严重者骨折端有损伤膕动、静脉及坐骨神经的可能。诊断:有明显的
20、外伤史,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功能丧失,兼出现患肢缩短、成角和旋转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异常活动,一般诊断不困难。由于剧痛及内出血肿胀(患肢肿胀比健肢大约1cm,内出血量估计500ml),若患者面色苍白,口干口渴,呼吸迫促,出冷汗、手足厥冷,脉细数,血压降低,为出现气随血脱(休克)。严重挤压伤、粉碎性骨折或多发性骨折,还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严重移位的股骨干下1/3骨折,在腘窝部有巨大血肿,小腿感染和运动障碍,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末末梢血循环障碍,应考虑为血管、神经损伤。X线摄正、侧位片可以显示骨折的类型及移位方向。5.股骨髁间骨折:了解P1496.髌骨骨折:属关节内骨折;骨折前后
21、移位2-3mm时,易致创伤性关节炎。7.胫骨平台骨折常见并发症: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血管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筋膜间隔综合症。8.踝部骨折病因病机:踝部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如从高处坠落、扭伤、跌倒等。也可由车祸直接碰撞引起骨折脱位。踝部骨折由于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以及姿势不同,可造成不同类型的筋伤、骨折、脱位。分类:内翻骨折,外翻骨折,外旋骨折,纵向挤压骨折。以内翻骨折多见,其次为外翻、外旋骨折。9.距骨骨折好发部位:以颈部骨折多见。预后:距骨骨折对位良好,治疗恰当,一般可以愈合;新鲜骨折对位失败,可手术切开复位。距骨缺血性坏死、粉碎性骨折、距骨体陈旧性脱位、并发踝关节严重创
22、伤性关节炎,可作胫距、距跟关节融合术。10.跟骨骨折贝累 (Bohler) 角:跟距关节遭受破坏时,可引起足部功能严重障碍,跟骨结节上缘与胫距关节面构成3045结节夹角,是跟距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分类: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跟骨结节纵行骨折、跟骨结节横行骨折(鸟嘴型骨折,为跟腱撕脱骨折)、载距突骨折、跟骨前端骨折、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 2.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跟骨外侧跟距关节面塌陷骨折、跟骨全部关节面塌陷骨折。11.跖骨骨折:了解P17812.脊髓的解剖特点:颈膨大-脊髓在C3-7之间的扩张部,上肢的运动和知觉中枢集中于此。 腰膨大-脊髓在T10-L1之间的扩张部,下肢的运动和知觉中枢及膀
23、胱自主排尿中枢集中于此。 狭部: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局部受剪力大,腰椎尤甚,易致骨折。脊髓的分类:11. 脊髓震荡:系脊髓的功能性损害,无器质性改变,最轻微的脊髓损伤。脊髓实质在电镜下无明显改变或有少许渗出甚至点状出血,伤后早期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截瘫,24小时内开始恢复,且在3-6周内完全恢复。12. 双骨折:一根肋骨两处骨折者为。在双段骨折,特别是多根双段骨折,累及胸廓较大面积者,使该处胸壁失去支持,胸壁软化下陷,在呼吸运动时与正常胸廓步调不一致,出现反常呼吸。13. 肋骨并发症:气胸在胸部损伤时,外界空气通过胸壁伤口,或经过肺破裂处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血胸骨折片刺破肺,胸壁(肋间
24、动静脉等),心脏或大血管,血液流入胸膜腔即造成血胸。14. 骨盆骨折的并发症:腹膜后血肿,膀胱或尿道损伤,直肠损伤和神经损伤。关节脱位(没有大题)1. 脱位:凡因损伤或疾病造成骨关节面相对正常位置发生改变,出现关节功能障碍者为。2. 骨关节,关节囊,韧带等诸筋连结起来,坐位肢体运动的枢纽。每个关节都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3. 脱位的分类:按病因分为外伤性和病理性。按脱位程度分为全脱和半脱。全脱,头臼完全分离;半脱位仅有部分错开。按脱位的方向是以近端为中心,远端脱出的方向而命名。按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按就诊时间分为新鲜(伤后2周内)和陈旧(2周后就诊)骨折。4. 新鲜关节脱位
25、的症状: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窝空虚,弹性固定)。其中,弹性固定为关节脱位的专有体征。5. 脱位并发症:早期为骨折,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和感染;晚期为关节僵硬(好发于肘部),骨的缺血性坏死(常见于股骨头,腕舟骨,月骨,距骨),骨化性肌炎和创伤性关节炎。6. 脱位的治疗原则:明确诊断,巧妙复位,合理固定(临床需注意,必须将伤肢固定于功能或关节稳定的位置),主动练功和药物治疗。7. 脱位的整复方法:牵拉复位,原路返回(逆受伤机制,即按形成关节脱位的过程,使脱出的关节由原路返回),旋转复位。8. 陈旧性脱位由于周围软组织粘连,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已挛缩,需牵引使软组织松弛。9. 肩
26、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前脱位又分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10. 肩关节脱位诊断:方肩畸形,搭肩试验阳性,直尺试验阳性;X线检查了解有无并发症,注意有无血管和神经(腋神经和臂丛神经)的损伤。11. 用拔伸足蹬法整复新鲜肩关节脱位而肱骨头尚未复位。可能系肱二头肌腱阻碍,可将患肢进行内外旋转,使肱骨头绕过肱二头肌长头腱,再按上述进行复位。12. 肩关节脱位的固定方法:选用胸壁绷带固定,即将患肢屈肘6990度上臂内收内旋,前臂依附胸前,用纱布棉花放于腋下和肘内侧,以保护皮肤,接着将上臂用绷带固定于胸壁,前臂用颈腕带或三角巾悬吊胸前23周。固定可使受伤软组织得以修复,以防日后形成习惯性脱位。13.
27、 肘关节脱位最常见,以青壮年多见,用牵拉屈肘复位法整复。14.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机制:发育不全的桡骨头不能良好地将环状韧带嵌于桡骨颈上,在外力作用下环状韧带滑出桡骨颈部而嵌顿于桡骨头顶部和肱桡关节之间,阻碍了肘关节和前臂的旋转功能。一般来说,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有肘部牵拉史。15. 由传达暴力造成桡骨下1/3骨折,骨折远端被外力推向上方时三角纤维软骨及尺侧腕韧带或尺骨茎突被撕裂而产生下桡尺关节脱位。16. 月骨居近腕骨中线,正面观为四方形,侧面观为半月形,脱位后呈三角形。17. 髋关节脱位分为后脱位,前脱位和中心型脱位(骨牵引复位法)。18. 膝关节后脱位时必然合并严重的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内侧关节囊的撕裂伤,并可能发生肌腱断裂或髌骨撕裂骨折。19. 髌骨脱位分为外伤性和习惯性脱位。20. 严重的距骨脱位,可引起受压皮肤缺血性坏死,距骨也应营养血管断裂而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