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1.词语解释2、内容理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了月色的清澈透明(空明)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作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空明,突出月色的澄澈。以水中藻荇侧面烘托月色的清澈透明。“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4)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5)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苏轼和张怀民。共同点:都是闲人;都被贬了,心情抑郁,但仍思进取;都有豁达的胸襟。(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作者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答: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密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 起趣相投命运相同(7)如何理解闲人?闲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闲人”,即清闲的人
3、。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指明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其次,它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情感。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慨叹。作用:“闲”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深化中心,点明主旨。一、填空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作者_,字_,号_。北宋_家。和父亲_、弟弟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3、“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照进门里,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4、作者欣然起行的原因是月色入户,找张怀民的原因是念无与乐者。5、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
4、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宛似仙境的美妙境界。6、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7、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我和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9、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双惆怅悲凉心境的语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0、本文画龙点睛的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记承天寺夜游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壮志
5、未酬的心情。二、简答1、从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与张怀民之间的友好关系?答: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庭中。2、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什么心境(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答: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同时也含蓄地表现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3、“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4、本文最后一层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人者耳。”句中“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闲人”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闲人”含义是什么?答:“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具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是“闲人”的自慰罢了。5、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此句字面上看表达作者惋惜无人赏月之情,暗指世人都汲汲于名利,为俗
7、物所羁绊,表达豁达乐观的性格。6、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7、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答: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交错纵横。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8、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称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答:不是。这里是指不
8、追名逐利、超脱而有情趣的意思;指心怀愤懑、自嘲自解的心态。9、“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答:写出 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1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是全文的点晴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答: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1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
9、抄写在下面横线上。念无与为乐者12、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将影作藻见奇趣,以水喻月抒闲情13、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内容概括: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与张怀
10、民夜游承天寺欣赏夜月美景的事,创设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2、内容理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2)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句没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亮,写出了月色的清澈透明(空明)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作手法,把月色的澄澈透明比作积水空明(静谧之感,正面写),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隐喻,动态之美,侧面写),以水中藻荇侧面烘托月色的清澈透明。“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
11、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冰清玉洁的美妙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5)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苏轼和张怀民。共同点:都是闲人;都被贬了,心情抑郁,但仍思进取;都有豁达的胸襟。(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作者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答: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密切但少闲人如
12、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起趣相投命运相同(7)如何理解闲人?闲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揭示了不乏良辰美景,但缺乏闲适赏景之人。“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指明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其次,它包含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同时也包含了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慨叹。貌似达观,实含惆怅、悲凉之意。他的自适、自乐其中隐含着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作用:“闲”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深化中心,点明主旨。一、填空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作者_,字_,号_。北宋_家。和父亲_、弟弟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
13、出猎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3、“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照进门里,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4、作者欣然起行的原因是月色入户,找张怀民的原因是念无与乐者。5、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宛似仙境的美妙境界。6、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欣然起行不仅衬托出月色的美妙,而且点明了作者当时的心境。)7、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
14、: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我和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9、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双惆怅悲凉心境的语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0、本文画龙点睛的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记承天寺夜游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壮志未酬的心情。二、简答1、从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与张怀民之间的友好关系?答: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庭中。(“念无与乐者”两层意思:一写出作者在贬谪中寂寞寡欢,即使是多年的老朋友,也不敢跟他往来;二是一同赏月的应是志同道合的人,世上那些
15、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与自己共同赏月的。那么可以与自己共同赏月的又是谁呢?)2、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什么心境(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答: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同时也含蓄地表现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3、“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迫切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4、本文最后一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人者耳。”句
16、中“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闲人”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闲人”含义是什么?答:“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具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是“闲人”的自慰罢了。5、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这句包含着作者宦海浮沉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由得到某种慰藉的甘味。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
17、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露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6、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7、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答: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交错纵横。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
18、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8、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称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答:不是。这里是指不追名逐利、超脱而有情趣的意思;指心怀愤懑、自嘲自解的心态。9、“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答:写出 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1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是全文的点晴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答: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
19、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1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念无与为乐者12、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将影作藻见奇趣,以水喻月抒闲情13、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