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法说课石羊塘中学 张春仁一、说教材(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方程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工具,更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重要的数学方法。它在初中数学中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本节课处于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中的第一课时“移项法解方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归纳出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它是为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做铺垫,也是后续学习高次方程、多元方程、不等式及函数的基础。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解方程的兴趣,教材设置了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然后尝试主动探究方程的
2、解法。(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初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索移项法则,培养学生等式变形和概括能力,学会用移项法解方程。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探索移项法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态度。(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移项法则,运用移项法解方程。教学难点:移项符号的变化。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心强,好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接受能力强等这些都有利于我们的教学。但由于他们刚刚接触负数,对数的符号运算不熟练,再加上由数到式的运算的转变等因素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现有的知识结
3、构等方面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抓住“符号”这一关键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三、说教法与学法: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合并同类项的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程理念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总结检测”的模式进行教学。以“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的学法,采用图示、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给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四、说教学流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解下列方程 5X+X-3X=4-4X+2X=103X+20=4X-25【设计意图】通过道方程的解答,
4、目的是让学生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方程。利用课件出示第道题引入课题。(提问:当方程两边都有未知数和常数项时怎么解呢?你能用等式的性质解这个方程吗?由此引起学生认知结构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导入揭题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法(二)小组自主探究1、学生探究“移项法则”教师以组员的身份参与学生讨论,这时候要引导学生观察原方程和变形后的方程有什么不一样,项发生了什么变化,项的符号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用自己的话归纳这一变化,最后得出结论。利用课件动画演示移项过程,让学生了解移项法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区别“移项”符号变化与“加法交换律”符号不变化。2、师生总结“移项法则”移项法则:把方
5、程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3、巩固练习针对学生在移项中容易犯的错误,利用课件设计一些判断题让学生来抢答,以此练习来了解学生对移项法则的掌握情况。【设计意图】此过程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利用等式的性质1共同探索此类方程的解法移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三)合作展示交流1、用移项法解下列方程(1)x+4=5-x (2)13y=12y +8 (3)3a-4=5a+2 (4)u-3=u-4在这个环节教师将任务分配到组让学生动手做,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师生互动,每组选派代表上黑板展示,其它组或本组学生点评,教师参与点评和总结(特别指出移项变号,不移不变号)2、归纳出
6、解方程的步骤第一步:移项第二步:合并同类项第三步:系数化为1【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四个练习题的解答,规范解题步骤,进一步巩固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四)总结检测1、总结师生共同小结在这节课的收获:1、这节课我们学习到了什么?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2、你还有哪些疑惑?2、检测利用课件设计检测练习。五、说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设计,能紧扣学生的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贯彻新课程理念,较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课堂上诸如如何辅导后进生,如何进行分层练习,更好地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面缺乏经验,也难以很好地把握。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探索方能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