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感知,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会正确地画出三角形指定底上的高。2、培养学生正确测量、画高的能力,在操作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养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思考的学习习惯。3、对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思想。教学重点:联系生活,通过操作,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会正确地画出三角形指定底上的高。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三角形的高与生活中的高的联系和区别,会画三角形指定底上的高。 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题,联系生活一、 比高-激发学习兴趣 以两个三角形比高引入,学生通过观察格子图,会发现甲三角形的高度是4格,而乙三角形只有2格,
2、丙三角形的高度5格,所以丙比较高,接着让学生指一指,两个三角形的高在哪里?让学生尝试从顶点向对边垂线方向指一指,学生在比较和指一指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感知三角形高的概念。这样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的高与生活中的高所有不同,同时也将底与高是相对应的,三角形的高可以在三角形里面,可以在三角形外面,也可以再三角形的直角边上,通过回忆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一条,迁移到一个顶点画一条垂线,三个顶点可以画三条垂线,并体会到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3条不同的高。二、 转高抓住概念本质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高的概念以后,接着转动三角形的高,提问:这样还是不是三角形的高?学生在辨析过程中明确:不管三角形的位置怎么变
3、,只要是从顶点向对边画一条垂线,就是三角形的高。本环节紧扣三角形的高的定义进行质疑,从中逐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高的本质认识。接着把两条邻边去掉,引导学生体会三角形画高的实质就是从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做垂直线段的过程,巧妙地将画高与画垂线进行沟通,以旧知理解新知。三、找高明确底和高的对应(预设不够,未完成)本环节我尝试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的其他的高,边画边思考: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画的过程中验证三角形有三条高,接着以游戏的形式,比一比看谁反应快,让学生快速找出对应的底和高,学生游戏中理解不同的底对应不同的高,一条底对应一条高。四、练习反馈,加深认识。1、 做想想做做第1题。谈一谈你有什么画高的窍门。出示儿歌。 要作高,先记牢。直角边,底上靠, 再平移,对顶点,连顶底,标符号。2、填一填(1)、由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对边作一条垂线,( )和( )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作( )。(2)、任何三角形都有( )条高,都具有( )性。2、 画出下面三角形的高。四、 达标测试五、 本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