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走进课堂的神圣感没了,无奈当老师的感觉却增强了。一、何谓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成人群,山村初中教师尤甚。教师职业倦
2、怠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困惑教育界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二、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长年没有成就感引起倦怠。有一部分教师既没有承担学校事务,所任教学科目也不是所谓的重点科目,多年工作得不到肯定,因而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而产生倦怠。 2升学压力造成教师倦怠。特别是初中和高中,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普遍加班加点,常年超负荷的劳动,容易使老师身心俱疲。另外还有应付上级检查、学校检查及教学比武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产生倦怠。 3生活困境造成教师倦怠。普遍工资不高,存在着购房
3、、赡养老人、子女上学等生活压力,使家庭生活处于困境中,从而失去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而产生倦怠。 4知识欠缺造成教师倦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一大批教师普遍有力不从心之感。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外出学习机会少,新的理念不能接受;自己工作担子重,自学时间不能保证;年龄渐老,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等,从而造成知识匮乏产生倦怠。三、 解决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应从以下途径让教师远离倦怠。 第一,创造“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有归属感,从而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 第二,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资源
4、的理,让每位教师在学校都有成就感。在学校工作安排上,要信任、鼓励和支持老师,如通过“压担子”、“老帮青”等形式,让七、八年级老师顺利上九年级,让高一、高二年级的老师带高三班,在学校三个年级中逐渐循环。对于非中考或者高考科目的老师,则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承担起能为学校赢来荣誉的工作。 第三,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在学校管理中,既要创造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又要有意安排活动,放松紧张心理。如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比武”、“英语口语比赛”等激发教师创造性。同时,通过“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迎新春元旦晚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老师有一个交流的舞台、情绪
5、宣泄的平台。 第四,注重教师情感变化,诱导教师合理宣泄情感。在学校工作中,部分老师由于在职评、评优、工作安排等方面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消极情绪,长久下去极易形成职业倦怠。学校在不能满足教师要求的前提下,应同情教师境况,学校领导要通过谈心等方式让教师发泄消极情绪。 第五,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随时给教师充电,让教师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每一位教师能持续发展。山村中小学学校在经费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应通过外出学习老师归来上汇报课,请其它学校优秀教师作报告或示范课,本校内开展“手拉手”教学活动等,让每一位教师跟上素质教育步伐。 第六,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将教师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解放出来。学校在
6、抓升学的同时,应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应淡化“分数”考核教师,而应从学生多方面素养来考评教师。 2从个人成长层面看,教师要有意识地远离职业倦怠。 (1)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要珍爱生命,珍惜工作,尊重同事,赢得敬重。 (2)给自己制定目标,既有大目标、也有小目标,在每一个阶段完成一个小目标,从而创造成绩,树立成就感。 (3)树立职业自豪感,“爱”使人战胜一切困难,因此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爱自己、爱职业、爱学生、爱家庭。 (4)分析“倦怠”成因,寻找克服方法。是人为造成的,寻找对策。如“问题学生”的出现,家长的不解等,这就正视现实,不回避、不自怨。多一份耐心、爱心就会解决。有的是社会原因,如“购房”“赡养老人”等,这是每个人生都会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有韧性和毅力,不将生活压力带进职业压力中。 3、从社会层面上看,提高教师待遇是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社会应提高山区初中教师的待遇,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