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教材依据 本课内容是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全一册教材,是篮球水平四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要求,针对初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激励学生开动脑筋,探索学习,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共同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2.教材分析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运球变向技术,它的方法简单实用。对提高
2、学生运球突破的能力、手控制球的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完成该动作的关键是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以及手脚协调配合,学习的重点是换手、变向技术。就初二学生而言,经过初一的篮球基础学习,已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控球能力较高,只要在学习中抓住变向技术,同时兼顾手脚协调配合便可基本掌握此技术。 鉴于此,我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价值,以及影响完成该动作的因素。 技能目标:分别有80%的男生和60%的女生能基本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并能积极尝试运用。 情感目标:学生学习气氛浓,乐意接受指导,享受运动成功的乐趣。 重点:学习
3、、掌握变向技术。 难点:行进间手支配球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初二学生经过初一的基础学习,已具有较高的运球能力,但较多的停留在高、低运球和直线运球上,曲线运球特别是变向运球接触甚少。 为使学生尽快地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课中设计了三个学练阶段。在“引起动机激发欲望”阶段的球性练习中,安排了多种站位的体前左右手交替运球,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换手时按拍球的方法,进而彻底掌握换手动作。其次,安排了左、右手低运球之间的转换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完成换手动作后,加强对球的保护和形成蹬胯、转体探肩的概念。最后将低运球和运球急停、急起等练习结合,让学生体会行进间运球急停后完成换手甚至变向运球动作,初步掌握体
4、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通过这个阶段的学练,学生基本能知道由右(左)手低运球如何换成左(右)手低运球,并顺势蹬胯、转体探肩保护球,其实这个动作就是一个简单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动作。 在“学习体验培养能力” 阶段,主要设置了三个方面的练习。一方面,教师通过提问:“在直线运球时,突然遇到障碍物或者防守队员,你该怎么办?”学生积极地思考,并原地尝试、自主学习。教师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并示范、讲解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突出在低运球的基础上完成换手、蹬胯、转体探肩,并注意保护球。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学习和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练习中要求学生带着两个问题(为什么要
5、采用低运球?为什么要在障碍物前急停?)完成原地和行进间的变向过固定障碍物的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地领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要领。最后安排与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相关的拓展练习,目的在于:(1)引导学生初步尝试运用所学技术,完成一次有效的进攻;尝试理解所学技术的运用环境,展现自我。(2)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由最初的独立完成,到原地和行进间过固定障碍物,再到拓展练习中的运球过防守队员(消极防守),由易到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放松身心评价总结”阶段,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身心放松,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集体的模仿练习。 在学习方法上多以学生体验、尝试、练习为主,辅以技术运用和拓展练习等内容,再加以教师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由易到难,逐渐树立自信,勇敢面对挑战,逐渐体验到学习过程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