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启东市长江中学 宋伟本课是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3节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前后联系、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全等三角形、垂直平分线性质和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后两节课学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识别的预备知识,还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直线垂直的重要根据,学好它也为将来解决代数、几何综合题打下良好的基
2、础,它不仅理论上有这样重要的地位,而且实际生活中应用也非常广泛,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显得相当的重要。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直觉、猜想、演绎、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2、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学生认识基础及教学内容特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索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应用性质进行基本说理的技能,能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活动过程,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
3、、归纳、推理、交流等活动,体验数学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发展几何直觉与合情说理的能力.(3)通过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体会几何图形的和谐美. 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体会在学习中与同学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生良好的自信心.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因此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刚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几何知识掌握较少,所以性质的证明过程是难点4、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
4、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知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三、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演绎推理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四、学法建构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
5、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通过本节教学,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能力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投影机。学具准备:三角板、透明纸片、剪刀、铅笔。五、教学模式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运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在此模式指导下,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评价实践应用反思归纳”的教学
6、模式,力求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六、教学程序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据此分以下环节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境,观察联想。多媒体展示大桥、房屋人字架等,让学生观察找出其中共有的几何图形(等腰三角形),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联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二)动手操作,揭示课题。1、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剪出等腰三角形,2、根据得到的等腰三角形说明其相关概念,3、动手折叠,当
7、两腰重合时,猜想能得出哪些结论。4、小组交流发现的结论。(两底重合,折痕是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5、小组代表用语言表达得出的结论。6、多媒体演示折叠过程,再现归纳得出的结论。7、揭示、板书课题:等腰三角形性质。让学生温习、重现已学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三)独立思考,探究新知。对于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能进行论证,请学生动手试一试。放手让学生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把期望带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自己的潜能,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四)合作探究,交流创新。当部分同学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而少数找不到思路的同学也充分感知了困难
8、,尝试了困难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并作为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组织学生探索、交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一个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相合作,广泛交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五)引导评价,形成规律。小组合作交流后,请各小组一名代表上台讲解(给学困生提供上台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共有三种辅助方法:作A的角平分线AD、作 ADBC、作BC边上的中线AD。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补充评价,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中, AC=AB(已知 ) B=C (等边
9、对等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中,AB =AC, 点D在BC上、ADBCBAD=CAD,CD=BD。、AD是中线,ADBC,BAD =CAD。、AD是角平分线,ADBC,BD=CD 。(六)实践应用,巩固提高。例1:如图12.33,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把例题改编成开放题,为学生再一次创设探究情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达标练习(抢答) 填空。设计基础练习,体现素质教育的全员性,通过抢答训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10、欲望。变式练习:(1)在等腰ABC中,AB =AC, A =50, 则B =_,C=_(2)在等腰三角形中,A =50, 则B =_,C=_(3)在等腰三角形中,A =100, 则B =_,C=_例2. 建筑工人在盖房子的时候,要看房梁是否水平,可以用一块等腰三角板放在梁上(如图),从顶点系一重物的绳正好经过三角板底边中点,房梁就是水平的,你能说出为什么吗?(投影显示例2和图形。)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教师纠正,并投影显示解答.通过本例让学生对“三线合一”这一性质进一步得到巩固,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七)反思归纳,形成结构。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技能),你认为重点是什么?所学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本节课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对你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这样进行课堂小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八)布置作业 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本知识的巩固 ,选做题面向学有余力的同学,培养他们产生学好数学的长久愿望。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课上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手段,始终注重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3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