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案 首 页授课顺序: 7 学时: 2 日期 : 年 月 日 班级:食品生物 班课题第一篇 中医学基础知识 第四章 气血津液学说(1)目的要求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精的代谢、精的功能、精的分类。2、掌握气的概念、生成、分类、功能和运动。重点难点重点:1、精的代谢和精的生理功能。 2、气的生成、分类、功能和运动。难点:1、精的概念和精的生理功能。2、气的概念和气的生理功能。3、气化与气机,精和气的区别联系。教学过程1、回顾中医研究的人体对象,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精、气、血和津液。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属于实体性的器官,而精、气、血和津液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生理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
2、。2、通过讲解中医怎样解释精,让同学们掌握精的代谢、功能和分类。3、讲解气的观念、生成、分类、功能和运动,同时区别精与气。讲新课(另附):教具挂图 精、气的相关图片,PPT电教幻灯演示教学。课后分析中医药基础第一篇 中医学基础知识第四章 气血津液学说(1)第一节 精一、精的基本概念和含义1. 精的基本概念:精是由禀(bng)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之间。2. 精的多种含义广义之精:泛指人体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包括脏腑之精、生殖之精、血、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狭义
3、之精: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3. 精的具体范畴:仅限于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四类。二、精的代谢包括精的生成、贮藏和施泻。三、人体之精的功能1. 繁衍生命: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而成生殖之精,藏于肾,具有繁衍生命的作用。2. 濡养机体:脏腑之精可滋养各脏腑及其所属的形体官窍,以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肾精(先天之精加后天之精)化髓以养骨充脑。3. 化血:精可以转化为血,是血液的生成来源之一;精作为生命物质,可单独存在于脏腑组织中,也可不断融合于血液中。4. 化气:精可以化生为气(先天之精化生元气,后天之精化生谷气),加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综合而成一身之气。5. 化神:精是神
4、化生的物质基础,积精才能全神,精亏则神疲,精亡则神散。四、精的分类1. 按来源: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是生命产生的本原。 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由脾胃运化而产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2. 按分布部位:脏腑之精,指分藏于脏腑之中的精,由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组成。3. 按特殊功能:生殖之精,源于肾精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合化而成,起繁衍后代作用。第二节 气一、气的概念哲学概念: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医学概念:气,是细小难见,运动迅速,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物质之一
5、。气在人体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已聚而成形的,与其他物质一起构成人的形体;另一种是无形而弥漫全身的,如元气、谷气、营气、卫气和吸入的清气等。二、气的生成1. 人体之气来源于三个方面 先天之气:来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又称为元气、精气。 后天之气:包含水谷之精气和自然清气,二者又合称为宗气。 水谷之气:来源于后天饮食物,由水谷之精所化生,又称为谷气。 自然界清气:依靠肺的呼吸功能和肾的纳气功能吸入体内的清气。元气、谷气和清气三者结合而成一身之气;谷气和清气结合为后天之气(宗气)。2. 气与相关脏腑 肾为生气之根:肾藏精,化生先天之元气,并能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 脾胃为生气之源:水谷
6、精气源于饮食,化生于脾胃。 肺为生气之主:肺主呼吸之气,主吸入清气和化生宗气。三、气的分类1. 人身之气人身之气,即一身之气,是在全身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人身之气从生成来源而言,是以先天之精化生的元气,由水谷之精化生的谷气,依靠肺的呼吸功能和肾的纳气功能吸入体内的自然界清气,三者结合而成。人身之气从其分布部位而言,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聚于胸中者为宗气;其行于脉中为营气,行于脉外为卫气;分布于脏腑、经络者称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人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防御、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2.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元气元气是人体中最根本的气,是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7、,与肾气的概念类同。生成:元气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受后天之气的充养。分布:以三焦为通道而布散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生理功能: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二是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宗气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为膻(shan)中。生成: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与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相结合生成宗气。分布:宗气聚于胸中,向上出咽喉(息道),贯注心脉;向下注于丹田(下气海),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 生理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司呼吸,上出咽喉的宗气,有促进肺呼
8、吸的作用;二是行血气,贯注心脉,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三是资先天,滋养肾所藏元气。 营气、卫气 营 气 卫 气 概 念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与血可分而不可离。 营气属阴,又称营阴。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卫气属阳,又称卫阳。 生 成 分 布营者,水谷精气也。出于中焦,由脾升清输至上焦,经肺进入脉中,流行全身,无处不到。 行于脉中 卫者,水谷精气。在肺的宣发作用下,循行于脉外,外至皮肤腠理,内至胸腹脏腑,布散全身。性质慓悍,运行滑利,反应迅速。 行于脉外 生 理功 能营养全身化生血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防御外邪 温养全身(维持体温恒定) 调控腠理 营气与卫气的联系营卫二气
9、都源于水谷之精的化生,来源相同。营气与卫气之间又可相互化生,相互资助。营气在脉中,若游出脉外则为卫气;卫气行脉外,若进入脉中则为营气。营气与卫气分之为二,合而为一。营卫和调,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汗液分泌,人体才能有旺盛的抗邪力量和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若营卫二者失和,则可能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夜不瞑(mng),以及抗病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等。 营气与卫气的运行营气与卫气的运行应是:相偕而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昼则卫气起主导作用,夜则营气起主导作用。 脏腑之气、经络之气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是全身之气的一个部分,一身之气分布到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为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之气。这些气是构成各
10、脏腑、经络的基本物质之一,又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包含有元气、谷气及吸入清气的成分。由于所在脏腑和经络的不同,他们的构成成分和功能发挥也就各具其相对特异性。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1. 推动与调控作用. 推动作用 含义:指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和精血津液生成、运行、输布的作用。 机理: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故能在其运行全身过程中发挥激发、推动作用。 生理作用 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激发和促进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推动精的生成与施泄; 推动血的生成与运行; 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病理表现 机体的生长
11、发育迟缓、生殖机能衰退或早衰; 脏腑经络组织的生理功能减弱; 精的化生不足及施泄障碍; 血液的生成不足、运行输布迟缓; 津液的生成不足、输布和排泄障碍。. 调控作用 含义:指气具有调节和控制人体的功能活动的作用 机理:气分阴阳,阳气推动、兴奋、升发;阴气宁静、抑制、肃降;阴阳平衡则各种功能协调,生命活动稳定有序。. 推动与调控作用协调,则维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和有序进行。2. 温煦与凉润作用. 温煦作用: 含义:指人体阳气有通过气化产生热量,温暖机体、消除寒冷的作用。 生理意义 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保证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利于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输布和排泄。 病理表现
12、 温煦太过:“气有余便是火”。多因气行郁闭,壅实化火发热。 温煦不及:“气不足便是寒”。虚寒性病变,即畏寒喜暖、四肢不温等症;脏腑的生理活动减弱;精血津液代谢减弱、运行迟缓等。. 凉润作用 含义:指人体阴气具有寒凉、柔润、制热的作用。 生理意义 减少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维持脏腑功能活动正常使精、血、津液有序地代谢。 病理表现:凉润不及脏腑功能虚性亢奋、精血津液代谢加快、发生虚热性病变,如:低热、五心烦热、盗汗、脉细数等。. 温煦作用与凉润作用二者对立统一,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3. 防御作用 含义:指气有护卫肌表,抗御邪气防止外邪入侵的作用,是对人体抗病能力的概括。 生理作用 护卫肌表,
13、抵御外邪邪气不易入侵。 正邪交争,驱邪外出邪气侵入,不易发病。即或有病,也易于治愈; 自我修复,恢复健康病后易愈,易于康复。 病理表现:防御作用低下,机体易患疾病;病后难愈。4. 固摄作用 含义:气对体内的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防止其无故丢失的作用。 生理作用 统摄血液,使其循脉而行,防止其溢出脉外; 固摄汗液、唾液、胃液、肠液、尿液,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防止其排出过度和无故流失; 固摄精液,防其妄泄。 病理表现 气不摄血各种伴气虚的出血症。 气不摄津自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呕吐清水、泄泻滑脱等。 气不固精遗精、滑精、早泄等。5. 气化作用 气化概念: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
14、种变化。诸如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精微物质之间、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以及废物的排泄等等都属气化。 气化本质:气化实际上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 气化的基本形式:体内精、气、血、津液的各自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具体表现为: 饮食水谷化为水谷精微; 精化为气; 精与血同源互化; 津液与血同源互化; 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 津液的化生与其化汗化尿; 气的生成与代谢,包括化为能量、热量以及生血、化精、化神等。 基本条件:气化过程的激发、维系及有序进行,是脏腑生理活动相互协调的结果。五、气的运动1. 气机 气机的概念:即气
15、的运动。气的运动畅通无阻升降出入协调平衡,称为气机调畅。 基本形式:升自下而上,升其清阳;降自上而下,降其浊阴;出由内向外,吐故散布;入自外向内,纳新潜藏。 运动场所:脏腑、经络、形体、官窍。2. 脏腑之气运动规律 五脏: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脾胃居中,在中者有升有降,脾胃为全身升降的枢纽;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 六腑:以降为顺,降中寓升。 基本特点: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协调平衡。3. 气失常的表现形式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气机失调”,具体表现为: 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 气滞:气在局部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16、。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3. 气运动的意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 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清气,通过升降出入布散全身。 推动精、血、津液在体内不断的运行流动。 促成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自的生理活动,并维持其相互间的联系和协调。 沟通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六、中医学中精与气概念的区别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气是由精化生的极细微物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精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 8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