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帮助学生走进阅读的视界一个人从小不会阅读,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一代人不读书,对一个民族又意味着什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重要的信息,已成为人们不断探究的时代性问题。当今的高中生正是未来新世纪的主人,他们是整个社会关注的中心。他们的阅读素质状况又如何呢?从某校高一学生56人的调查情况来看: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中一部以上的比例只占26.7%,而其中相当比例还是少年版的西游记,整个中学阶段几乎没有一个人完整地阅读过这四部作品;这批学生都是在90年代末出生的,具有开放意识,外国名著也应是他们涉猎的一个领地,尽管如此,读过世界名著
2、欧也妮葛朗台的只占3.7%;阅读过道德修养丛书的有5人,政治理论书籍几乎没有人读过。另一方面,阅读过课程辅导书籍的占98.3%,这些教辅读物有中学论说文论据大全三点一测丛书高考热点专题专练十年高考试题详解等等。可见,学生阅读层次之肤浅,知识面之狭窄,已并非一般人所能想象。阅读流于形式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为什么会产成了阅读的“速成”时代呢?一方面,这与中学生自身密不可分。学生的阅读效率不高,目前大多数的中学生有阅读行为但无阅读效果。他们大多只是追求阅读过程中的猎奇心理的满足,阅读只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了解层面上,至于通过阅读后得到了什么收获,除了
3、情节的引人入胜就是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时间久了之后,情节也会渐渐地淡忘;还有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大多数的学生面对着阅读文本,只习惯于略读或精读,造成阅读效率低下或阅读兴趣下降,而且大多数的学生对于阅读没有固定的安排,视时间和心情而定,有空闲、有兴趣的时候就读读,也没有具体的时间长短的限制;另外,阅读中主体地位发生了缺失,目前的大多数学生仍是在应试教育下学完初中课程步入高中的,他们在观念上、学习习惯上、学习方法上还具有相当程度的应试痕迹,特别是还有不少的学生还习惯于被动的学习训练方式,平时记下与考试有关的内容,考试前背诵教师为他们勾划的与考试有关的知识,或重复做与考试有关的试题,在阅读中,他们习惯
4、被动地接受,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追求答案唯一,求同思维非常严重。另一方面,这与“高考”指挥棒有关。在高考指挥棒下,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提高,往往带有一种实用主义的色彩,希望从教育理论的武器库中寻找到一种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超级武器”,借以提高高考升学成绩。这种现象,即使是在颇有理论建树和成果的作文教学领域也大有表现,各式快速作文法应运而生。阅读也同样,为考而学习阅读,为考而训练各种解读方法的大有人在。这“快速”二字实在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要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意识。在阅读中,每篇课文都以其独特的异质成为各自独立的个体,它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并且是作者心灵世界的描述和摹写,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的外
5、在显现。因此,课文是有知识、思维、情感、审美等各方面教育效益的综合体。既然“整体感知”在阅读过程中能发挥如此大的积极作用,那么在自读时要如何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呢?一是了解大意。先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先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感知,这样有助于学生能迅速进入状况,融入文章,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此方法适用于各类课文。比如,可在通读前问问自己“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通读全文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如茶馆这篇文章,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就很快可以知道:巡警为打仗来向店主下达摊派任务,借机勒索;唐铁嘴想租房遭到王利发的拒绝;常、松二人前来祝贺茶馆开张;老牌特务
6、宋、吴以检查公寓为名借机勒索;康顺子携义子来找工作;刘与两逃兵谈“买卖”;宋、吴对逃兵进行勒索得逞后,指刘为逃兵,使之送命。这么一理,文章情节基本就清楚了。二是整理线索。初读课文时凭直觉思维对文章的线索有个大概的了解,是总揽全文的进一步要求。通过整理线索,对文章的情节发展过程就有了总体上的把握,这就为下一步作进一步的细致的局部分析作了充分准备,就不会脱离全文,导致单纯的“细节分析”。小说文体的课文常可用这种方法。如药这篇小说的线索就很有特色,有明暗两条线索,连接双线的人和物分别是康大叔和人血馒头。三是发掘主旨。许多文章主旨鲜明,因此像此类文章就可以以主旨作突破口,从而对作者围绕主旨展开论述的内
7、容更易于理解。同时在对展开论述的各部分内容进行理解后能更深一层次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像许多以题目作论点,或开门见山亮出自己观点的议论文,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此外有些散文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课文。如朱自清的绿,可以想想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学生迫不及待的读完后,很明显地找出了本文的主旨:“这次到仙岩,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通过初步通读全文,学生对全文有了整体的印象,解决了“写了什么”的问题,深一步的理解也就有了基础。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学习文章的语言,进一步理解课文,还必须进行局部品读。就是边读边细细品味,揣摩作品意境、文笔,不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体味语境,形成语感
8、。首先是细读语段,理解语意。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和训练。指导学生阅读每一篇课文,一要领会关键性的词语;二要揣摩限制性的成份。拿再别康桥来说吧,“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一句中的“招摇”二字就值得琢磨,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是个贬义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妙处呢?它的近义词有“招手、挥手、摇动”等等,一比较就发现它更能体现出水草的活泼、可爱,有动感,仿佛触手可及,也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把沁园春长沙中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句中的“击”和 “飞”换词,就发现“击”更能体现鹰的矫健身姿,更有猛劲和力度;而“翔”比“游”能更好地写出鱼的轻快自如。其次是结合实际,深入挖掘。比如对
9、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理解就可以深入扩展。别里科夫这种人可恶可憎,是旧制度旧秩序旧传统的卫道士,但同时,他也有可怜可悲的一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像别里科夫一样被套住了呢?被分数套住了,被好孩子的观念套住了,被高考制度套住了。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打破它?为什么不满高考,却不放弃参加高考呢?也就是说,社会上有合理的套子,也有落后的反动的套子,我们之所以不想改变它,是因为它是合理的套子。相反的,反动的、落后的套子就应该打破它。那么为什么像别里科夫这样的反动的、落后的套子在十五年之后才被打破呢?不仅仅是因为沙皇统治的专制,还有人们自身的原因,即由恐惧变成习惯,进而随波逐流,自愿被套子套住。
10、为了保全自己,为了一己私欲而丧失了人格,丧失了做人的尊严,丧失了做人的起码原则。别里科夫可怜之处就在于他也是这种奴性思想的牺牲品。然后是诵读语段,增强语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精彩的语段必须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推动阅读教学。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有了一定的言语感情经验,但生活阅历还很肤浅,需要增加大量的直接言语经验,同时他们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善于吸收和学习各方面的语文知识,在增长能力和学习知识两方面都处于最佳时期。语感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迅速积累间接的理性经验,形成真正敏锐的、准确的、深刻的理解和鉴别语言的能力。(原载长春教育2012年第3期)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