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2014-2015年度) 校训:自强不息课题:七律 长征主备人:王先洪 课型:新授课 审核人: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案部分教学活动思路【学习目标】1.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体会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3.学习本诗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学习重难点】 1.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感受饱含的深情。2.学习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有关长征的历史事件,在学生朗读诗歌之后,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谈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并说说理由,感受全诗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
2、1. 了解律诗的结构与特点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第三句末字不押韵,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偶。2.介绍长征的历史原因及创作背景。长征原因。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使红军处处挨打。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进行军事转移。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有关长征的历史事件。第五次
3、反围剿失利、红军战略转移、遵义会议、长征、冲破三道包围圈、跨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过雪山、穿草地、陕北会师红军长征中的几件重要事件强渡乌江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强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 强渡大渡河 翻雪山过草地3. 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节奏和重音。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4.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如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
4、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 ,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5赏析诗歌:(1)哪一联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2)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把它们合在一起说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反衬手法,作者吧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极言其小,是为了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3)全诗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你是通
5、过哪些词语感受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如:金沙水拍云崖暖“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如:“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又如:更喜岷山千里雪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4)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6.小结。不仅如实地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更揭示出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艺术特色: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反映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 2.夸张手法的运用。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动写静。教学后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