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火石岭组中 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是松辽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热点。本文通过宏观到微观多尺度综合分析,开展火山岩形成与分布、岩性岩相与火山机构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和油气成藏特征李瑞磊,杨立英,朱建峰,等/地学前缘(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2 0 2 3,3 0(4)1 0 1 h t t p s:/w w w.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n e t.c n 地学前缘,2 0 2 3,3 0(4)等方面研究,总结深层火山岩有效储层形成机制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1)火
2、石岭组中 基性火山岩分布广泛,多呈低幅丘状、多期叠置连片分布;火山岩主要发育3种岩相、7种亚相;发育“孔隙+缝网”复合型有效储集空间类型;(2)火山机构控制岩性、岩相分布,决定原生孔隙的形成与分布;构造作用、溶蚀作用利于构造裂缝及次生溶蚀孔缝的形成,是控制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因素;(3)优质储层和保存条件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关键词: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火山岩;有效储层;成藏主控因素中图分类号:P 6 1 8.1 3 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5-2 3 2 1(2 0 2 3)0 4-0 1 0 0-0 0 1 20 引言近年来,火山岩作为特殊类型的油气储集层已成为全球油
3、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1-5。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在1 0 0多个国家发现3 0 0余个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6,主要富集在原生型和后期改造型火山岩地层中7,并且以中新生界原状火山岩油气田(藏)居多8。国外火山岩油气勘探最早可追溯至2 0世纪2 0至3 0年代,发现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如印度尼西亚的J a t i b a r a n g玄武岩油气田、澳大利亚的S c o o t R e e f玄武岩油气田、纳米比亚的K u d u玄武岩气田等9-1 8。我国自1 9 5 7年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首次发现火山岩油气藏后,陆续在松辽、渤海湾、二连等盆地发现了多个火山岩油气藏1 9-2 4。前人针对火山岩油气
4、藏从基础地质特征、火山岩储集层发育特征、油气藏形成机制、油气运聚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等方面2 4-2 9,展开了大量研究,对推动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松辽盆地南部(以下简称松南)的长岭断陷、梨树断陷下白垩统火石岭组和营城组普遍发育火山岩,平面呈带状分布(图13 0)。目前已发现火山岩气藏具有气层厚度大、单井产量高、储量规模大等特点,成为重点勘探开发领域。近2 0年来,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在该地区的火山岩勘探经历了探索发现、展开评价、持续突破3个阶段;自2 0 0 6年松南气田发现后,勘探层系从营城组逐渐转移至火石岭组,勘探深度从中浅层过渡到中深层,勘探对象从酸性火山岩构
5、造气藏转变为以中 基性火山岩构造岩性气藏为主;相继发现了长岭断陷的龙凤山、查干花气藏及梨树断陷中央构造带火石岭组火山岩气藏,实现了松南新层系(火石岭组)、新类型(中 基性火山岩)勘探重大突破。目前,火山岩油气勘探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研究认识程度还相对较低,火山岩有利储层成因机理及成藏主控因素仍是制约深层火山岩油气勘探进一步突破的关键。本文基于区内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等基础资料,研究中基性火山岩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在“岩心 薄片 测井 地震”联合识别岩性、岩相基础上,划分不同火山机构类型,识别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重点研究不同火山机构控制下有效储层的形成机理和分布模式,剖析深层火山岩油气成
6、藏富集规律,为该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类似地区的深层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参考依据。1 火山岩形成及分布特征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我国东部盆地受太平洋板块向中国大陆之下俯冲消减影响,形成一系列北北东或北东向展布的断陷3 1,在断陷初期,伴随深大断裂强烈活动并产生火山喷发作用,构成了大规模火山岩与碎屑岩交互沉积充填的“二元”结构。松南的长岭断陷、梨树断陷在此阶段发育了3个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旋回(图1):第一期火山喷发旋回以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为代表,锆石年龄在1 2 5 M a左右,岩性以玄武岩、安山岩及凝灰岩为主,裂隙式或中心式喷发,呈低幅丘状或似层状叠置连片,在梨树及长岭断陷多个次凹中广
7、泛分布(图1)。第二期火山喷发旋回以营城组早期中 基性火山岩为代表,锆石年龄为1 1 8 1 1 0 M a,岩性以安山岩为主,主要呈低幅丘状分布于长岭断陷南部龙凤山新安镇次凹带以及达尔罕断凸带。第三期火山岩喷发于营城组晚期,锆石年龄为1 0 8 1 0 0 M a,岩性以酸性流纹岩、凝灰岩为主,多呈单一机构零散分布于长岭断陷中、西部地区3 0(图1)。松南火山岩在纵向上多期多层、在横向上叠置连片的广泛发育,为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 火山岩储层特征与成因机制2.1 火山岩储层岩性、岩相特征松南火石岭组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安山岩、凝灰岩、沉凝灰岩等1 0多种岩性,爆发相、溢流相及火山沉积
8、相等3种岩相(图2),热基浪、热碎屑流、溢流1 0 2 李瑞磊,杨立英,朱建峰,等/地学前缘(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2 0 2 3,3 0(4)h t t p s:/w w w.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n e t.c n 地学前缘,2 0 2 3,3 0(4)图1 松南断陷火山岩平面分布图及地层综合柱状图(据文献3 0 修改)F i g.1 (L e f t)S k e t c h m a p s h o w i n g t h e p l a n a r d i s t
9、r i b u t i o n o f v o l c a n i c r o c k s i n r i f t d e p r e s s i o n s,s o u t h e r n S o n g l i a n B a s i n,a n d (r i g h t)c o m p o s i t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c o l u m n f o r t h e r e g i o n.M o d i f i e d a f t e r 3 0.相上部、溢流相下部等7种亚相(表1)3 2。爆发相主要包括热基浪和热碎屑流2种亚相,其中热碎屑流亚相多
10、发育于爆发相上部,主要岩性为含晶屑、浆屑、岩屑的熔结凝灰岩/凝灰岩,具有熔结结构和火山碎屑结构,常见粒序层理。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中高自然伽马(G R)值、中 高深侧向电阻率(L L D)值特点,F M I图像见高阻白色亮块及火山颗粒间“焊接”特征。热基浪亚相多发育于爆发相中下部,主要岩性为含晶屑、玻屑、岩屑凝灰岩,具火山碎屑结构,成岩方式以压实作用为主,常见层理构造。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中高G R值、中 低L L D值特点,F M I图像见明显层理构造特征。通常情况下热基浪亚相与热碎屑流亚相呈互层产出(图2)。溢流相包括上部、中部、下部3种亚相,在测井曲线整体表现为中 低G R值、高L L D值
11、的特点,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安山质角砾熔岩。F M I图像可以观察到厚层的熔岩流,以及熔岩流冷却之后形成的“似水平层理”状的冷凝收缩缝,岩层整体电阻率值响应较为稳定(图2)。火山沉积相主要包括再搬运火山碎屑沉积亚相和含外碎屑火山沉积亚相,其中再搬运火山沉积亚相主要岩性为层状火山碎屑岩,具有典型陆源碎屑结构和层理构造。测井曲线整体表现为高G R值、中 低L L D值的特点,F M I图像可见非常发育的水平层理特征。含外碎屑火山沉积亚相常与再搬运火山沉积亚相互层产出,主要岩性为含外来碎屑的火山凝灰质砂砾岩,在测井曲线整体表现为中 高G R值、中 高L L D值的特点,F M I图像可见中 高阻白色亮
12、斑(图2)。2.2 火山机构类型火山机构的形态决定于火山喷发的类型,而火山喷发类型与岩浆黏度(S i O2含量)、岩浆自身挥发分气体含量及岩浆与外来水的作用程度有关3 2-3 3。黄玉龙等3 4通过松辽盆地古火山机构与现代火山机李瑞磊,杨立英,朱建峰,等/地学前缘(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2 0 2 3,3 0(4)1 0 3 h t t p s:/w w w.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n e t.c n 地学前缘,2 0 2 3,3 0(4)1 0 4 李瑞磊,杨立英,朱建峰
13、,等/地学前缘(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2 0 2 3,3 0(4)h t t p s:/w w w.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n e t.c n 地学前缘,2 0 2 3,3 0(4)图2 松南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岩岩性、岩相井 震联合识别图版F i g.2 C o m p o s i t e d i a g r a m s h o w i n g t y p i c a l v o l c a n i c r o c k l i t h o l o g y,t h i n s
14、e c t i o n a n d c h a r t s f o r l i t h o f a c i e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a n d e s i t e(t o p p a n e l),c r y s t a l t u f f(m i d d l e p a n e l)a n d t u f f i t e(l o w e r p a n e l s)f r o m t h e H u o s h i l i n g F o r m a t i o n构类比分析,根据火山形态特征、喷发机制及组成的岩性、岩相特征识别出4类火山机
15、构类型:盾状火山机构、层火山机构、火山碎屑锥和熔岩穹丘。火山机构类型及形态规模与其组成的火山岩岩石类型相关,其中层火山和熔岩穹丘主要形成于酸性火山岩喷发区,盾状火山和火山碎屑锥主要形成于中基性火山喷发区。时应敏3 5通过野外地质考察、火山地质研究和详细的地震剖面分析,在长岭断陷东部构造带识别出3种类型火山机构:复合火山机构、破火山机构和盾状火山机构。不同类型的火山机构具有不同的火山作用、岩相分布特征和含油气性3 6,因此确定研究区火山机构发育类型及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火山岩野外地质考察和地震剖面综合分析表明,松南火石岭组火山机构表现为断陷初期火山活动所形成的深大断裂 复式火山锥体。整
16、个火山岩体由多期火山岩喷发叠合而成,火山喷发方式以中心式爆炸、喷溢为主,纵向上呈多期分布,横向上叠合连片。根据火山岩体碎屑岩与熔岩含量可进一步划分为火山碎屑岩型火山机构、熔岩型火山机构及复合型火山机构3种类型(表2)3 3。不同机构类型火山岩有利储层分布规律不同。火山碎屑岩型火山机构,其组成以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熔岩为主,储层有利相带为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和热基浪亚相(图3);熔岩型火山机构,其组成以火山熔岩为主,发育少量火山碎屑岩和碎屑熔岩,有利 储 层 分 布 在 喷 发 单 元/期 次/岩 相 的 顶 部(图4);复合型火山机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均发育,常呈互层产出,有利储层主要分布
17、在爆发相及溢流相喷发单元顶部。实测物性统计与对比分析表明,研究区3种火山机构类型储层物性具有差异性,火山碎屑岩型火山机构粒间孔和水平构造裂缝发育,储层物性最好,熔岩型火山机构原生气孔被充填,李瑞磊,杨立英,朱建峰,等/地学前缘(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2 0 2 3,3 0(4)1 0 5 h t t p s:/w w w.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n e t.c n 地学前缘,2 0 2 3,3 0(4)表2 松南断陷层火山机构类型、特征及其优势储层分布T a b l e 2
18、 V o l c a n i c s t r u c t u r a l t y p e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r e s e r v o i r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d o m i n a n t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r i f t d e p r e s s i o n s,s o u t h e r n S o n g l i a o B a s i n种类成分火山碎屑岩占比喷发类型基本类型岩性特征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特征测井孔渗实测物
19、性有利储层分布典型井火山碎屑岩型火山机构中基性 8 0%中心式喷发无锥/单锥/多锥火 山 碎 屑岩 和 碎 屑熔岩为主,发 育 少 量熔岩爆发相为主,喷溢相次之,火山沉 积 相 较 另 两种 火 山 机 构发育粒 间 孔、晶 间孔、溶 蚀 孔、晶间炸裂缝、构造裂缝孔 隙 度:1.4%6.9%,均值2.9%渗 透 率:0.0 10.3 9 m D,均 值0.0 3 m D孔 隙 度:0.2 5%7.0 2%,均值1.5 5%渗 透 率:0.0 1 8 6 1.9 3 8 m D,均 值0.0 3 3 m D爆发相热碎屑流、热基浪亚相C 2井熔岩型火山机构中基性 1 0%裂隙式中心式喷发无锥/单锥
20、/多锥熔岩为主,碎屑熔岩次之,少量火山碎屑岩喷溢相为主,爆发次之,侵出相较 另 两 种 火 山机构发育,火山沉积相欠发育气孔、杏仁体内孔、构 造 缝、节理缝孔 隙 度:3%5.1%,均值3.8%渗 透 率:0.0 20.0 8 m D,均 值0.0 3 m D孔 隙 度:1.3 8%4.3 9%,均值3.5 6%渗 透 率:0.0 1 3 0.0 2 3 m D,均 值0.0 1 5 m D喷发单元顶部C 1井复合型火山机构中基性1 0%8 0%中心式喷发单锥/多锥以 火 山 碎屑 熔 岩 和熔岩为主喷 溢 相 和 爆 发相均发育,火山通 道 相 和 侵 出相 占 的 比 例 较小,发育少量火
21、山沉积相气孔、杏仁体内孔、角 砾 间 孔、晶 间 孔、溶 蚀孔、隐 爆 缝、构造裂缝、节理缝孔 隙 度:2.2%1 0%,均值3.9 5%渗 透 率:0.0 10.9 5 m D,均 值0.0 2 m D孔 隙 度:0.2 6%3.2 1%,均值1.5 1%渗 透 率:0.0 2 8 1.5 8 6 m D,均 值0.0 3 1 m D爆发相及喷发单元顶部C 3井、C 5井注:据文献3 3 修改补充。图3 火山碎屑型火山机构(C 2井)各亚相测井孔隙度均值分布图F i g.3 M e a n v a l u e o f l o g p o r o s i t y i n e a c h s u
22、 b f a c i e s o f p y r o c l a s t i c v o l c a n o(w e l l C 2)图4 熔岩型火山机构(C 1井)地层含油气显示厚度与距顶面距离关系图F i g.4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a p p a r e n t t h i c k n e s s o f o i l-b e a r i n g s t r a t a a n d s t r a t u m d e p t h i n l a v a-t y p e v o l c a n i c s t r u c t u r e
23、(w e l l C 1)仅发育构造裂缝和解理缝,相比另外两种机构类型储层物性最差(图5)。图5 不同类型火山机构储层孔渗关系交汇图F i g.5 S c a t t e r p l o t s o f p o r o s i t y v s.p e r m e a b i l i t y f o r 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o f v o l c a n i c s t r u c t u r e s2.3 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火山岩储层是一种由孔隙、裂缝及晶洞等构成的双孔或多孔介质的非均质性储层3 7。松南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包含3类1 1种(表3)。3类分
24、别为原生孔隙、次生溶蚀孔隙与裂缝。其中,原生孔隙主要包括原生气孔(图6 A)、杏仁体内孔(图6 B)、粒间孔(图6 G)、斑晶炸裂缝(图6 I)与冷凝收缩孔(图6 B),在爆发相含角砾凝灰岩、溢流相熔岩中最为常见。原生孔隙间相对孤立、连通性差,在后期成岩过程中如果经次生改造(构造作用、溶蚀作用),可形成杏仁体溶孔、溶蚀微裂缝等有效储集空间1 0 6 李瑞磊,杨立英,朱建峰,等/地学前缘(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2 0 2 3,3 0(4)h t t p s:/w w w.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25、t i e r s.n e t.c n 地学前缘,2 0 2 3,3 0(4)表3 松南断陷层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特征统计表T a b l e 3 S u mm a r y o f r e s e r v o i r t y p e s a n d r e s e r v o i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r i f t d e p r e s s i o n s,s o u t h e r n S o n g l i a o B a s i n成岩作用阶段储集空间类型成岩作用对储层影响特征主要岩性典型照片早期成岩作用冷却固结成岩压实作用原生孔隙
26、原生气孔挥发分溢出作用杏仁体内孔准同生期热液沉淀杏仁体收缩缝冷凝收缩作用斑晶炸裂缝斑晶炸碎作用粒间孔压实胶结作用建设性破坏性形态多样,多成椭圆形熔岩,角砾岩,集块岩图6 A杏仁体形态多样,多为钙质充填安山岩图6 B杏仁体或挥发分与基质成分差异安山岩图6 B熔浆喷发形成的上拱力流纹岩安山岩图6 I火山碎屑颗粒通过压实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孔隙(沉)火山碎屑(熔)岩图6 G晚期成岩作用风化淋滤和埋藏成岩次生孔隙次生裂缝晶内溶蚀孔溶蚀作用基质溶蚀孔溶蚀作用杏仁体溶蚀孔溶蚀作用溶蚀缝溶蚀作用构造缝构造作用充填溶蚀构造缝构造作用充填作用溶蚀作用建设性晶体溶解、水解或交代形成的孔隙斑晶发育火山岩图6 D基质中
27、长石、火山玻璃、颗粒间充填物等被溶蚀形成的孔隙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类图6 C杏仁体或裂缝充填物被溶蚀形成的孔隙杏仁体发育的火山岩图6 F收缩缝被水解、溶解形成各类火山岩图6 G构造应力作用各类火山岩图6 H构造裂缝被溶解扩大所形成的缝隙各类火山岩图6 G(图6 F);次生溶蚀孔隙包括粒内溶孔(图4 E)、晶内溶孔(图6 D)、杏仁溶孔和基质溶孔(图6 C)。研究区以次生储集空间为主,其中长石、火山岩屑粒内溶孔、基质溶孔及溶蚀缝最为发育,构造裂缝及斑晶溶蚀孔次之。溶蚀孔隙普遍具有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特点,常与构造裂缝伴生;裂缝主要有构造缝(图4 H)、溶蚀缝(图6 G)、冷凝收缩缝,其中构造
28、缝最为常见,具有开度较大、延伸远的特点,常穿切岩屑和晶屑,可以连通孔隙,有效改善储层物性,为次生孔隙溶蚀提供良好的通道。2.4 有效储层形成控制因素2.4.1 原生孔隙形成因素通过钻井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发现研究区火山岩储层原生孔隙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控于火山机构类型及火山岩相类型。火山碎屑岩型火山机构:爆发相角砾凝灰岩原生孔隙最为发育,多发育粒间孔,为火山碎屑颗粒通过压实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原生孔隙,颗粒与颗粒之间起到支撑作用,并随颗粒减小粒间孔隙也随之减小(图6 G)。熔岩型火山机构:溢流相火山熔岩原生孔隙最为发育,原生孔隙以气孔、杏仁体为主(图6 A),受冷凝收缩作用及风化淋滤作
29、用的影响多形成于期次和熔岩流动单元的顶部(图4)。复合型火山机构由于溢流相和爆发相互层产出,粒间孔和原生气孔均有发育。2.4.2 次生孔隙形成因素构造作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构造裂缝和微裂缝,这些裂缝不仅形成了流体的运移通道,利于次生溶蚀孔隙的形成,而且使得孤立的孔隙连通起来,增大了流体的储集和渗流能力(图5)。通过对钻井成像测井裂缝统计,可以看出裂缝密度与测井孔渗呈正相关(表4)。因此,原生孔隙、次生溶蚀孔隙与裂缝相互匹配,可以构成“孔隙+缝网”型有效储集空间类型。构造作用、溶蚀作用利于构造裂缝及次生孔、缝的形成,是控制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因素。李瑞磊,杨立英,朱建峰,等/地学前缘(E a r t
30、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2 0 2 3,3 0(4)1 0 7 h t t p s:/w w w.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n e t.c n 地学前缘,2 0 2 3,3 0(4)AS W 1 7井4 3 8 2.1 7 m铸体薄片正交偏光照片,安山岩原生气孔;BB 2 1 5井3 2 2 5 m铸体薄片正交偏光照片,杏仁体收缩孔;CY S 3井4 1 5 9.3 7 m铸体薄片正交偏光照片,基质溶蚀孔,溶蚀裂缝沟通溶蚀孔隙;DC 1井4 4 7 3.4 m铸体薄片单偏光照片,晶内溶孔;E
31、Y S 3井4 1 5 9.3 7 m铸体薄片单偏光照片,安山岩岩屑粒内溶孔;FB 2 1 5井3 2 2 5 m铸体薄片单偏光照片,杏仁体溶蚀孔;GY S 3井4 1 5 9.3 7 m铸体薄片单偏光照片,充填溶蚀构造缝、粒间孔;HC 5井4 6 3 4.5 1 m铸体薄片单偏光照片,构造裂缝穿切安山岩岩屑;IY S 3井4 3 2 4.6 m铸体薄片正交偏光照片,石英斑晶炸裂缝。图6 松南断陷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F i g.6 R e s e r v o i r t y p e s i n r i f t d e p r e s s i o n s,s o u t h e r n S o n
32、 g l i a o B a s i n表4 研究区火山岩裂缝类型及其相关参数统计表T a b l e 4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v o l c a n i c r o c k f r a c t u r e s a n d r e l e v a n t w e l l p a r a m e t e r s i n t h e s t u d y a r e a井号裂缝类型裂缝密度/(mm-2)测井孔隙度/%测井渗透率/m DC 1高角度裂缝、水平缝0.2 5 3 5.7/3.90.0 2 0.1 6/0.0 5C 2构造溶蚀缝、层理缝0.3 34.7 7.9/6
33、.40.1 0.6 6/0.2 9C 3水平缝、层理缝0.4 65.4 8.8/6.80.2 7 4.0 5/1.3 3C 5隐爆缝、水平缝0.32.4 7/4.30.0 1 0.1/0.0 4注:孔隙度与渗透率表示方式为: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3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3.1 油气成藏模式火山岩作为一种良好的储集体,与烃源岩、盖层等成藏要素在时空上形成有利配置,将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3 8-3 9。目前已发现火山岩主要有近源型(源内、源下)、远源型两种成藏模式,中国东部断陷以近源组合为主,沿断裂高部位形成以爆发相为主的构造 岩性油气藏,斜坡部位形成喷溢相为主的岩性油气藏,如松辽盆地徐家围子。中西部
34、则主要发育受不整合面(风化壳)控制的大型近源型地层油气藏,如准噶尔盆地西北缘2 4。松南断陷层火山岩主要为近源型构造 岩性油气藏,根据烃源岩与油气藏配置关系、火山岩相带及有效储层分布、输导体系及其组合样式、盖层保存条件等特征,建立由深洼区供烃、圈源侧向对接或断砂、不整合面输导、(古)构造 盖层控制聚集的油气成藏模式(图7)。1 0 8 李瑞磊,杨立英,朱建峰,等/地学前缘(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2 0 2 3,3 0(4)h t t p s:/w w w.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n e t.c n 地学前缘,2 0 2 3,3 0(4)图7 松南断陷火山岩油气成藏模式图F i g.7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m o d e l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