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教版人教版 20232023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典型例题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典型例题 单选题 1、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答案:D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空气污染物或温室气体而氢气燃烧后仅生成水、属于新能源,故选 D。2、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来制取和收集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选用或作为收集装置 B检验中 CO2是否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看木条是否熄灭 C用、制取并收集气体完毕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D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选用作为发生装置 答
2、案:D 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可选用或作为收集装置,不符2 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C、用、制取并收集气体完毕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D、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符合题意。故选 D。3、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分析:可燃物燃烧条件:物质是可
3、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增大了酒精的挥发,故 A 不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故 B 不正确;C、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 C 不正确;D、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增大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故 D 正确。故选 D。4、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 答案:C 分析:根据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分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氢能等;而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常规能源。故选 C。3 5、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
4、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答案:D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水不能扑灭油着火,反而引起油滴的飞溅,导致火势的蔓延,故 A 错误;B、室内起火不能开门窗,会加快气体流通,加剧火势,故 B 错误;C、燃气容易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静电,电火花,发生爆炸,故 C 错误;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且远离着火区域,故 D 正确。故选:D。6、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乙醇 C石油 D天然气 答案:B A、煤属于
5、三大化石燃料之一,错误;B、乙醇可用植物的秸秆等发酵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正确;C、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错误;D、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错误。故选 B。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4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答案:A 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A 错误。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B 正确。C、将木柴架空燃烧增大了接触面积,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C 正确。D、扑灭森林火灾
6、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D 正确。故选:A。8、遭遇火灾或发现火险隐患时应科学应对。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锅中热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 C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 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C A、锅中热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千万不能打开排气扇,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C、不能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
7、、有害气体受热后,密度变小,低处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故选:C。5 9、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且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96.5%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 78%C防止金属的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答案:D 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海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96.5%,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选项 A 不正确;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78%,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0.94%,选项 B 不正确;C、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
8、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比如还可以通过寻找金属的代用品,选项 C 不正确;D、由于化石燃料不可再生面临枯竭,且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选项 D 正确。故选 D。10、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答案:C A、隔绝氧气使可燃物不再与氧气接触,切断了一个燃烧条件,能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B、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远离火源,能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轻易是
9、不变的,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目的,选项错误;6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选项正确,故选 C。11、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C 森林发生灭火时,砍出隔离带是常用灭火方法,其操作方法是距火势蔓延方向一段距离提前将一部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阻止火势继续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选 C。12、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用酒精灯外
10、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B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使得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不符合题意。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因为火柴的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而不是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错误,符合题意。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而物体的燃烧条件需要氧气的支持,隔绝空气可以使物体与氧气隔绝从而使可燃物灭火。D、可燃物燃烧的现象取决于:1、氧气的浓度,浓度越大,燃烧
11、现象越激烈,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将酒精灯灯芯拨得松散些,实际上就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因此正确。故选 B。13、成语“釜底抽薪”用化学知识解释合理的是 A隔绝空气 7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B A、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隔绝空气,故选项 A 错误;B、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 B 正确;C、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会随意改变,因此“釜底抽薪”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 C 错误;D、由 B 选项分析
12、可知,选项 D 错误。故选:B。14、如图所示的两只烧杯(250mL)中分别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个实验中,蜡烛都是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BA 实验中只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A、B 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 DB 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站立姿势逃跑 答案:C A、实验 A 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而实验 B 中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所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上升到顶部,较高的蜡烛因缺氧气而先熄灭,所以 B 中的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A 错误;B、A 实验中不但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而且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 B 错
13、误;8 C、A、B 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故 C 正确;D、B 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匍匐姿势逃跑,而不是站立,故 D 错误。故选:C。15、2022 年 2 月 4 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雪花”飞舞 B升奥运五环旗 C点燃奥运圣火 D放飞和平鸽 答案:C A、“雪花”飞舞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升奥运五环旗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点燃奥运圣火,物质燃烧会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放飞和平鸽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
14、选 C。多选题 16、储存和运输酒精的容器上都应张贴的图标是 ABCD 答案:BC 9 A、该图标是“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酒精是易燃品,不是易爆品,选项错误;B、该图标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酒精是易燃品,储存和运输酒精的容器上都应张贴该图标,选项正确;C、该图标是禁止吸烟标识,酒精是易燃品,且具有挥发性,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燃烧,所以储存和运输酒精的容器上都应张贴该图标,选项正确;D、该图标是腐蚀品标识,酒精不是腐蚀品,选项错误。故选 BC。17、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 5000 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酸雨的产
15、生 D农药、化肥的污染 答案:AC 煤燃烧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水力发电时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形成,白色污染、农药、化肥污染与水力发电无关。故选:AC。18、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化石燃料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颜色深暗的黏稠状液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B焦炭是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制得的,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它不属于化石燃料 D石油和煤的主要成分都是氢元素和碳元素,同时含有少量其他元素,如硫、氮等 答案:CD A、石油是颜色深暗的黏稠状液体,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沸点和熔点不同,正确;B、煤隔
16、绝空气受强热时,有气体生成,其成分为煤焦油、焦炉气、氨水等物质,反应完毕后的黑色固体物质叫焦炭,焦炭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冶炼金属,正确;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它属于化石燃料,错误;D、石油主要成分都10 是氢元素和碳元素,而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错误。故选 CD。1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答案:AC A、将固体燃料粉碎,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
17、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 A 正确;B、火柴梗斜向下时,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 B 错误;C、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 C 正确;D、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不是因为闪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故 D 错误。故选 AC 20、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有一个理想活塞(滑动自如,且密封性绝对可靠),处在容器
18、体积的 1/4 处;其中,1/4 的部分充的是空气,另 3/4 的部分充的是 H2和 O2的混合气体;当后者用电火花点燃引爆时,活塞先被冲到左边;而当容器内的气体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活塞渐渐向右边移动,最终停在容器容积的 1/2 处,11 则原来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可能是()A8:1B7:2C4:5D2:7 答案:BC 根据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 可知 设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分别为 x,y设装置的体积为 4a(相同状态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第一种情况,假设氢气完全反应,剩余的是氧气 2H2+O2点燃2H2O21x0.5x y0.5xa x+y3a x
19、43a y53a x:y4:5。第二种情况,氧气完全反应 2H2+O2点燃2H2O212yy x2ya 12 x+y3a y23a x73a x:y7:2 故选 BC 21、一定质量的 CH4可与常见物质 M 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 Cu2O 与 O2反应又生成 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 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 Cu2O 中的高 B理论上反应每生成 44gCO2,同时生成 18gH2O C理论上每 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 64gO2 D过程可将 CH4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 Cu2O 中 答案:CD 如图所示,CH4与常见物质 M 反应生
20、成 Cu2O、二氧化碳和水,Cu2O 与 O2反应生成 M,则 M 为 CuO,则有:A、CuO 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64+16 100%=80%,Cu2O 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2642+16 100%88.9%,Cu2O 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 CuO 中的高,A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反应过程、由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甲烷,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甲烷,44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12+162 100%=12g,则参加反应的甲烷的质量为12g 1212+14 100%=16g,设 16g 甲烷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由氢元素守恒则有16g 1412+
21、14 100%=1212+16 100%,解得=36g,因此理论上反应每生成 44gCO2,同时生成 36gH2O,B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13 C、由反应过程可知,CH4与常见物质 CuO 反应生成 Cu2O、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H4+8CuO一定条件CO2+2H2O+4Cu2O,由方程式可知每 16 份质量的甲烷与 640 份质量的氧化铜恰好反应,Cu2O与 O2反应生成 CuO,反应的方程式为2Cu2O+O2一定条件4CuO,由方程式可知每 32 份质量的氧气参与反应生成320 份质量的氧化铜,由两个反应之间的关系可知理论上每 16 份质量的 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
22、64 份质量的 O2,即理论上每 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 64gO2,C 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一定质量的 CH4可与氧化铜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 Cu2O 与 O2反应又生成氧化铜,同时放出较多热量,由放出热量多少可知,过程可将 CH4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 Cu2O 中,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CD。22、有关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B反应都需加热 C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D制取装置可以相同 答案:CD 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为:锌和稀
23、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A、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为置换反应,选项错误;B、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和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需要加热,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无需加热;实验室制取氢气无需加热,选项错误;C、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故均可利用排水法进行收集,选项正确;D、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均为常温固液反应装置,选项正确。故本题选 CD。23、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A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 B硫酸工厂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出的废气 D燃烧含硫的燃料 14 答案:CD A、二氧化碳能与水生成碳酸,但酸性较弱,因此不是
24、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故不符合题意;B、硫酸厂排放的含硫的废气能形成酸雨,但不是大量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故不符合题意;C、汽车排出的废气中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也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故符合题意;D、燃烧含硫的燃料如煤等,会生成硫的氧化物溶于水后导致形成酸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符合题意;故选 CD。2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B化学变化的过程会伴随能量变化 C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D物质本身就有优劣之分,应用的方法和目的也存在好与坏的差别 答案:CD A、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化学
25、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有的化学变化放热,有的吸热,故选项说法正确。C、可以利用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环境,故选项说法错误。D、物质本身并无优与劣之分,但应用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如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等,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D。25、下图是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硫制取氢气的流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15 A该流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 BX 是 I2,副产品是硫酸 C膜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I2500C2HI D理论上,每产生 2g 氢气,就需要消耗 18g 水 答案:CD A、二氧化硫作反应物,生成了硫酸
26、、氢气等,采用该流程可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正确。B、HI 可以转化为 X 和 H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为 I2,由流程图可知副产品是硫酸,正确;C、膜反应器发生的是碘化氢在 500分解生成氢气和碘单质,错误;D、在反应器中,二氧化硫、水和碘在 20-100下反应生成 HI 和 H2SO4,同时 HI 在膜反应器中分解产生氢气和碘,故相当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反应方程式为:SO2+2H2O=H2SO4+H2,反应中水和氢气的质量比为 182:2=18:1,故每产生 2g 氢气,需要消耗 36g 水,错误;故选 CD。填空题 26、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
27、)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和天然气。(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影响环境,二氧化碳可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16 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 9.2 g 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60%,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_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g。答案:(1)石油(2)C
28、O2+2NaOH=Na2CO3+H2O(3)C6H12O6+6O2酶_6CO2+6H2O(4)10.8 13.6(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根据题意,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葡萄糖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酶_6CO2+6H2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醇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9.2g 乙醇中的氢元素质量为9.2g 646 100%=1.2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1.2g (218 100
29、%)=10.8g,故填 10.8;9.2g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9.2g 2446 100%=4.8g,氧元素的质量为9.2g 1646 100%=3.2g。根据题意,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60%,则生成的混合气体质量为4.8g (1 60%)=12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g 60%=7.2g。水中的氧元素质量为10.8g 1618 100%=9.6g,则氧气的质量为9.6g+7.2g 3.2g=13.6g,故填 13.6;27、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17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_性
30、。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_(填化学式)。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填序号)。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答案:4P+5O2点燃2P2O5 导热 CuO A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是4P+5O2点燃2P2O5。(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CuO;(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作反应物,故选 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的探究。28、如图是面粉爆炸的实验装置 (1)点燃蜡烛后,为什么应立即并快速鼓入大量空
31、气?_(2)为防止爆炸,面粉加工车间需要保持通风,说明原理 _ 答案:使面粉充满装置,利用燃着的蜡烛燃着面粉,使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膨胀,发生爆18 炸 根据爆炸的实验原理,通风可以使空气中的面粉扩散除去,降低可燃物的浓度,有效的防止爆炸(1)点燃蜡烛后,应立即并快速鼓入大量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充满装置,利用燃着的蜡烛燃着面粉,使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膨胀,发生爆炸。(2)根据爆炸的实验原理,通风可以使空气中的面粉扩散除去,降低可燃物的浓度,有效的防止爆炸。29、某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装置 X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装置 Y 是将_能转为_能
32、(填“电”或“化学”)。答案:(1)2H2O通电2H2+O2(2)化学 电 解析:(1)装置 X 中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所以答案是:2H2O通电2H2+O2;(2)在装置 Y 中构成燃料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作用于马达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所以答案是:化学;电。19 30、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
33、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_;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_。(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温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答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乙(1)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2)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3)图乙中的实验产生的白烟不会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