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标准和通病防治措施(钢筋部分)目录一、钢筋的锚固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2二、墙、柱主受力钢筋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 2三、梁主受力钢筋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 3四、墙柱钢筋电渣压力焊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 4五、洞口加强钢筋的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 .4六、柱箍筋的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 5七、节点区箍筋的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 5八、梁箍筋的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 .6九、梁、墙、柱钢筋绑扎搭接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6十、梁、墙、柱钢筋的保护层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 7十一、楼面及屋面板钢筋的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 7十二板筋保护层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 .8十三后浇带钢筋的安装质量标准及通
2、病防治 .9十四钢筋的成品保护 .9一、钢筋的锚固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质量通病: 梁钢筋伸入墙、柱内的锚固长度不够或锚固方式不当,有抗震要求的未按设计要求下料。 次梁钢筋入主梁的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地梁入承台的锚固长度不够。 墙、柱钢筋伸入基础承台或伸出楼面、屋面的长度不够。 悬挑梁筋或悬挑板筋的锚固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 板底筋或面筋入梁内的锚固长度不够设计或规范要求。 水平钢筋在墙转角处的锚固不符合要求。墙、柱预插20mm 的三级钢筋入承台长度、末端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够防治措施: 做好技术交底。 审核班组钢筋下料单。 严格按设计要求、03G101-1 平法要求开料,保证各处钢筋锚固符合要求
3、。 锚固长度不够的要重新开料或焊接加长,或适当调整钢筋位置。 墙、柱筋伸出楼面长度不够的要在砼浇灌前及时预插以保证上端的长度。合格标准:钢筋锚固的方式及长度均满足设计、平法要求。二、墙、柱主受力钢筋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质量通病: 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或浇筑砼时被振动器或其他东西碰歪撞斜没有及时复位校正,下层墙、柱伸出钢筋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层墙、柱钢筋搭接不上。 基础预插钢筋歪斜或跑位。 剪力墙水平钢筋长度不够。 墙、柱钢筋间距不均,过大或过小,绑扎不竖直。 主受力钢筋大小配料错误,或漏筋。 墙、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主筋弯折不当,不符合要求。 偏位钢筋处理不当。 墙柱竖向受力钢筋,相邻
4、钢筋接头未按要求错开或错开距离不符合要求。防治措施: 按设计要求将墙、柱断面边框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墙柱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 处与各纵筋点焊固定,以保证各纵向受力筋的位置。 基础部分墙柱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应用使其插筋骨架不变形的定位箍筋点焊固定,还可采取加箍、加临时支撑等稳固的支顶措施。 按要求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 剪力墙水平钢筋的长度必须严格按图纸要求下料,不够长的应及时拆除重做。 墙柱筋已发生偏位的应进行植筋处理,不能简单的设置一条七字钩钢筋绑扎在根部。 柱与梁、墙相交时,应按柱钢筋包住梁、墙钢筋的原则。
5、砼浇筑之前要做好钢筋的隐蔽验收工作,确保钢筋安装质量。合格标准: 墙、柱主受力钢筋位置准确,定位、绑扎牢固。 钢筋大小、等级、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下料长度等符合设计要求。墙柱钢筋接头错开至少500 且不小于35d。 剪力墙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 600 。 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符合设计抗震要求。三、梁主受力筋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质量通病: 梁底、面筋间距不符合最小净距要求,或钢筋间距大小不一较混乱,有二排或多排的钢筋排距不合要求(下掉到梁中或上下排靠得太紧)。 梁钢筋骨架不顺直,梁主受力钢
6、筋不到位、有效受力截面减小。 梁支座负筋在节点处断开,未采用通长钢筋,而以绑扎搭接的方式安装。 主、次梁钢筋位置不正确。防治措施: 在钢筋绑扎前应核对受力钢筋,以免下料错误或安装错误。 在梁柱或梁墙节点部位,要合理调整钢筋位置,以免梁钢筋与墙柱钢筋相碰导致钢筋不能正确就位。 梁板钢筋安装时,应先放置主梁钢筋,待主梁钢筋骨架绑扎好后再放置次梁钢筋并放置在主梁钢筋之上。 梁的二排或多排受力钢筋在绑扎的时候应用短钢筋头或拉筋措施隔开并绑扎牢固。梁内上下两排钢筋距离应在75 以内,其净距离不应小于25 或钢筋最大直径。 砼浇筑之前要做好钢筋的隐蔽验收工作,确保钢筋安装质量。四、墙、柱钢筋的电渣压力焊质
7、量标准及通病防治质量通病: 焊接接头的轴线偏移大于 0.1d 或超过2 。 接头弯折角度大于 4。 接头咬边,或局部未熔合。 焊包不匀,高度不足 4 。 钢筋接头处有小气孔眼。 钢筋表面烧伤,易发生脆断。 焊缝中夹渣。 接头形成不良,焊包上翻或下流。 相邻接头未错开或错开距离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至少应为 35d,且不小于500 )。防治措施: 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分在焊接前应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焊接。 两钢筋在夹具内上下应同心,在同一条轴线上,焊接过程中保持钢筋竖直和稳定。 钢筋下压时,压力不能过大,焊接完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2min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 要控制好焊接电流
8、和通电时间,送钢筋的速度要迅速,适当加大顶压力。 当钢筋端头倾斜过大时,应事先把倾斜部分切去才能焊接,端面力求平整。 焊剂在使用前必须烘干,否则容量形成气孔。焊剂一般需要经250烘干,时间不少于2 小时。 焊前应把钢筋端部铁锈及油污清除干净。 焊前应把钢筋夹紧,防止钢筋相互碰撞。焊接时要防止焊剂泄漏下流。 相邻接头应错开,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一般为 35d,且不小于500 。合格标准:钢筋下下对正,无偏移,无折角,无气泡,钢筋无烧伤,焊包基本均匀、美观且高度在4 以上。五、洞口加强钢筋的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质量通病: 剪力墙门窗洞口四角的加强钢筋漏放或长度不够要求或位置不当。 楼板面预留洞口
9、四周未放加强钢筋或放置的加强筋不符合要求,洞口内板底钢筋未贯穿连通。 预留洞口位置设置不合要求,影响到主受力钢筋的配置。防治措施: 按照设计图认真下料,向钢筋工人做好技术交底,浇筑砼前做好隐蔽验收。 楼板预留洞按无洞情况配楼板底筋,墙或楼板预留洞周边按设计要求配置加强筋。六、柱箍筋的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质量通病: 箍筋间距过大,不符合设计要求。箍筋与柱筋不垂直,交点未绑牢。 柱筋上下两端的加密箍的间距、数量、加密区高度等未按要求设置。 柱受力钢筋绑扎搭接范围内箍筋未加密。 柱箍未按抗震要求设 135弯钩,弯钩端平直段长度不够10d。防治措施: 箍筋下料制作时要按设计要求,有抗震要求的必须设
10、135弯钩。或将箍筋绑好后再用工具扳成135弯钩也可。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箍筋安装前要做好交底工作,相互提醒,应把箍筋接头位置相互错开绑扎。箍筋最好用粉笔划好位置。 柱箍的加密高度必须按设计图纸、规范要求。合格标准: 箍筋间距均匀、符合设计要求,箍筋与竖筋垂直,绑扎牢固。 柱箍上下端加密区清晰、长度符合要求,柱筋骨架整体成型良好、垂直。 所有抗震要求的箍筋都带有 135弯钩。七、节点区箍筋的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质量通病: 节点内无箍筋,或箍筋挤在一起没有分开。 节点箍筋与主筋不垂直,节点内钢筋较多较密,布置不合理,箍
11、筋歪斜使墙、柱筋出现偏位。 节点内箍筋间距过大,没有按加密要求配置。防治措施: 按设计要求下料,安装前做好交底工作。 根据节点的高度,把节点内的箍筋按加密间距用附加钢筋点焊焊接成笼形,然后在摆放梁钢筋前套入节点墙、柱受力筋。八、梁箍筋的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质量通病: 梁端箍筋加密长度不够,间距偏大。 梁箍筋与主筋不垂直,梁受力截面减小。 主次梁节点处,主梁两侧附加箍筋设置不符合要求。 梁端第一个箍距节点边距离太大。防治措施: 按设计要求的尺寸正确制作成型箍筋,以保证钢筋绑扎不偏位。 梁支座处的箍筋从梁边或墙边 50 处开始设置。 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及箍筋间距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
12、严格钢筋的隐蔽验收,不符合要求不能浇筑砼。合格标准: 主次梁相交处加密箍筋为每侧 3 个间距50 的同直径箍筋。 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为不小于 1.5 倍梁高(一级抗震为2 倍梁高),且不小于500 。 有抗震要求的梁箍筋带有 135弯钩,且在梁中交错布置. 箍筋安装与梁纵向受力筋垂直,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扎牢固。九、梁、墙、柱钢筋绑扎搭接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质量通病: 搭接范围内没有绑三道扎线,只绑两道或一道。 钢筋搭接长度太短不符合设计要求,或钢筋搭接太长浪费材料。 搭接的钢筋成交叉状、歪斜,或两钢筋相间的距离较大没能绑在一起。 相邻的绑扎接头没有错开,或错开距离不符合要求,或同一断面内绑扎接
13、头百分率超过要求。防治措施: 墙、柱、梁主筋尽量按最长下料,能不断开的地方就不断开,安装前先向工人做好交底工作。 梁底跨中三分之一、梁面支座两侧负筋范围内一般不搭接,采用通长筋。 有绑扎搭接的部位,应先排好钢筋使钢筋并在一起,绑扎好搭接点,绑三道,绑扎牢固。 墙柱钢筋如有偏位的,要应处理好复位后方可绑扎搭接上段钢筋。 绑扎接头相互错开,错开的净间距为 0.3 倍搭接长度。合格标准: 钢筋绑扎三道且牢固。 绑扎搭接的钢筋成平行状紧靠在一起。 钢筋绑扎搭接长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一般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为 1.21.6LaE(LaE 为抗震锚固长度),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为LaE 的0.7 倍,腰筋搭
14、接长度为15d。十、梁、墙、柱钢筋的保护层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质量通病: 主受力筋保护层垫块不到位或厚度不符合要求。 梁板底未设置保护层垫块,砼浇筑后箍筋显露。梁板面筋位置不正确或砼厚度不够致面筋显露在外。 保护层垫块绑在箍筋上,且固定不牢。 钢筋绑扎时整个钢筋骨架歪扭,模板安装时垫块撞脱,钢筋挤压在模板上无保护层。 墙、柱钢筋有偏位较大的,钢筋处理不当或未及时回位,导致一侧或两侧保护层过厚。防治措施: 柱墙梁钢筋骨架的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向钢筋绑扎固定,垫块间距一般在1m 以内,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梁底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沉放梁骨架之前可在梁底放入2
15、5 的短钢筋头或垫入25 厚的砂浆垫块,要保证整个钢筋骨架不直接贴紧模板。 主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梁板钢筋面筋的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楼面应放有标高控制线。 加强现场管理,严格钢筋的隐蔽验收,不合格不能浇筑砼。合格标准: 垫块位置适当、间距合理、厚度符合要求,安装牢稳,使钢筋骨架明显与模板分开。 推广新材料,使用塑料垫块,安装到位。十一、楼面及屋面板钢筋的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质量通病: 板底筋长度不够,端部未过梁中线。 板面负筋不到位,间距大小不均不符合要求。 负筋较细,马凳支垫不牢,无可靠保护措施,施工中任意踩踏。 有双层钢筋的板,其面筋支垫不当,局部或大部底、面筋重叠基本无
16、间距。 板筋绑扎不牢,间距不均,不顺直较混乱。防治措施: 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规定进行绑扎与安装。 板中受钢筋的位置,一般是距梁边或墙边 50 开始放置。 双向板中两个方向的受力钢筋位置,应将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放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侧。 板钢筋的绑扎,除靠近外围两行的钢筋相交点必须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但在双向板中要全部扎牢。 板上部钢筋与负筋应每隔一定的间距用钢筋支架托住。严禁在已成型的板面钢筋网上踩踏行走。 板面分布筋应放置在板面受力钢筋或支座负筋下面。 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屋面板筋在屋脊及边梁部位的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7、合格标准: 板中受力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等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绑扎牢固,无变形松脱。钢筋表面干净。 弯钩朝向正确。 伸入支座的板底筋必须过墙梁支座中线。十二、板筋保护层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质量通病: 板底筋未放置保护层垫块,或垫块间距太大,或垫块厚度不符合要求。 面筋未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位置,或马凳支撑不当、绑扎不牢,或间距过大,造成局部面筋保护层超厚,又有局部面筋保护层超薄。 垫块位置不当,有的板筋只在周边调设有垫块,有的板筋只在中间部位放置垫块。 砼拆模后,钢筋明显外露,或保护层太薄钢筋锈蚀印较明显。防治措施: 板筋的保护层垫块应统一制作。 板筋
18、绑扎完成后,再放置垫块,面筋用马凳支撑并绑扎牢固、保证面筋的位置。马凳马凳间距一般控制在1000 内。 严格钢筋隐蔽验收,没有保护层或保护层不合格的不准下道工序施工。合格标准: 一般楼面板的保护层厚度为 15,基础底板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为40。 保护层垫块的间距一般为 1000 左右。 地下室底板和顶板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按设计要求。十三、后浇带钢筋的安装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质量通病: 后浇带钢筋绑扎混乱。钢筋上垃圾、杂物、泥、锈、旧砼较多。 后浇带处底面双层钢筋间距不符合要求。 局部漏设加强筋。 后浇带内止水钢板连接处没有焊接处理。 后浇带浇砼时板带钢筋没有焊接处理,或处理不符合要求。 后浇带内梁
19、内箍筋松脱、间距不合要求,梁底很厚一层旧砼包住钢筋。防治措施: 后浇带部位的钢筋要绑扎牢固,要采取有效措施严防他人乱踩踏。 底、面筋之间要用马凳或短钢筋焊牢支顶,同时止水钢板与钢筋之间要连接牢固。 后浇带内两侧的板筋和附加的加强钢筋要按设计要求完全分开,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绑扎牢固以免砼浇筑时移位。 后浇带钢筋在浇砼之前应采取覆盖措施,以保护钢筋不受到污染和扰动。 浇筑砼时两侧的板筋要整理复位,清理干净钢筋上的污染物,然后逐条焊接,支顶好上下层钢筋位置。 后浇带在浇筑砼之前要重新进行钢筋隐蔽验收。十四、钢筋的成品保护质量通病: 柱子钢筋绑扎后,踩踏柱子箍筋。 梁板钢筋安装完成后在钢筋上任意踩,堆放材料等,上层面筋踩塌、绑扎点松脱、没有做任何的保护措施。 钢筋完成后没有及时浇筑砼,钢筋没有保护被污染,如后浇带钢筋。防治措施: 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要向工人做好交底。 楼板的弯起钢筋、负筋绑扎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不得在上面堆放其他材料等。浇筑砼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钢筋的位置的正确性。 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中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钢筋模板内落入的垃圾、泥等要及时清理,如钢筋绑扎好后等待浇筑砼的时间较长,则应对钢筋进行覆盖保护。- 9 -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