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考点大全笔记族独立运动考点大全笔记 单选题 1、亚洲的觉醒时期与以前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亚洲国家社会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的不同是 A亚洲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B亚洲地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亚洲国家的民族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亚洲国家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答案:C 解析:比较亚洲的觉醒时期与以前民族解放运动时期亚洲社会的经济状况,突出亚洲的觉醒时期的特点,即民族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选 C 项;ACD 不是亚洲国家经济状况
2、与之前相比的变化与不同,排除。故选 C。2、甘蔗的种植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在中世纪蔗糖是难得的奢侈品;15 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 19 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 8 公斤。造成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与医疗设施的完善 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贸易便捷 C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 D工业革命提高民众消费水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征服了美洲,在美洲建立了大量甘蔗种植园,使用从非洲贩2 卖到美洲的黑奴进行甘蔗种植,降低了生产成本,甘蔗不再是奢侈品,逐渐普及,所以造成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
3、C 项正确;材料与“人口增长与医疗设施的完善”无关,排除 A 项;蔗糖逐渐普及,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下降,“新航路开辟使东西贸易便捷”和“工业革命提高民众消费水平”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D 项。故选 C 项。3、有史学家认为,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殖民活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B经济手段是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 C殖民扩张是亚非拉落后的根源 D帝国主义不以控制殖民地为目标 答案:B 解析:根据“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从殖民地获利”可知
4、列强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是经济手段,故 B正确;早在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已经开始殖民扩张,A 错误;材料主要反映列强的侵略方式,无法得出殖民扩张是亚非拉落后的根源的结论,排除 C;材料反映列强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是经济手段,并不能说明帝国主义不以控制殖民地为目标,排除 D。4、18 世纪英国出口商品在各地的比重表 18 世纪初 18 世纪末 在欧洲的比重 80%30%在美洲的比重 10%60%在其它的比重 10%10%根据上表可知 A重商主义流行影响了 18 世纪初的欧美比重 B自由主义盛行影响了 18 世纪末的欧美比重 C在欧洲比重下降源于欧洲价格革命影响 D在美洲比重增加得益于海外市场的扩大
5、 3 答案:D 解析:由材料的数据可知,英国出口商品在 18 世纪末,在美洲的比重达到了 60%。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英国在北美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故 D 项正确;整个 18 世纪,英国推行的都是重商主义,故 A 项错误;自由主义盛行是在 19 世纪,故 B 项错误;欧洲价格革命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故 C 项错误。5、这次会议除了确立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外,还公开承认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的合法性,各签字国在不影响其他列强利益的情况下,那些还没有被瓜分的地区谁先占领了,就属于谁的势力范围。这次会议 A引发了拉美地区的反抗斗争 B本质上是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C加快了列强对拉丁美洲掠夺 D
6、使亚洲全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这次会议是 1884 年召开的柏林会议,这次会议是英、法德为了瓜分非洲而召开的会议,故 B 正确;柏林会以是瓜分非洲的,故 ACD 错误。6、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要严格监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 B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 C建立联邦储备银行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C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政府干预经济,政府干预是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组成双重
7、保障。联邦储备银行成立的目的就是稳定货币流通,加强政府对货币金融领域的监管,符合材料主旨,C 正确;全国工业复兴署主要目的是复兴工业,A 错误;公平劳动标准法是改善劳资关系的法律,不符合材料金融方面的信息,B4 错误;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D 错误。7、有学者指出:“(海地)从 1791 年爆发大规模革命运动到 1803 年发表独立宣言,前后不过十几年,就完成了从奴隶制为主的殖民地向共和制转化。独立后不久,海地宪法即规定:海地为共和国,永远废除奴隶制,禁止白人获取地产,没收白种法国人从前占有的所有财产。”这表明()A独立符合民众的意志 B国
8、家实现了社会稳定 C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D共和制更加符合国情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及所学可知,海地独立时间短,独立后即颁布海地宪法,这种实现快速而激进的政治变革,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容易发生新的动乱,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故选 C;A 项仅为材料的表象,无法体现材料的本质,排除;由材料无法看出国家是否实现了社会稳定,排除 B;材料并没有体现共和制与其它政体的比较,不能得出共和制更加符合国情的结论,排除 D。8、拉丁美洲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统治,但独立后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陷入了混乱与军事独裁的轮回之中,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
9、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D 项正确;A、C 两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 AC 项;“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排除 B 项。故选 D 项。9、1661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他身边的亲兵卫队中有一支纯粹的黑人军团和一支葡萄
10、牙人火枪队。在赤嵌城和5 台湾城围困荷军主力的作战中,手下的黑人士兵同荷军中的“乌番兵”(黑人士兵)进行联络,最终策动他们投降。据此可知 A葡萄牙参与支持反清复明的斗争 B黑人士兵是收复台湾战争的主力 C殖民活动扩大了人们生活的范围 D荷兰武器装备的水平不及葡萄牙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亲兵卫队中的黑人军团和葡萄牙人火枪队,是因早期殖民扩张来到中国,并被郑成功收编。由此可知,早期殖民扩张扩大了人们生活的范围,故 C 正确;一支葡萄牙人火枪队不能说明葡萄牙参与支持反清复明的斗争,故 A 错误;收复台湾战争的主力是中国人,故 B 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荷兰武器装备的水平如何,故
11、D 错误。10、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格局的出现 A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B促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C使东方落后于西方格局开始出现 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欧美和日本为主的资本主义6 世界体系最终
12、确立,故 A 正确;材料显然说明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故 B 错误;工业革命前,东方就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故 C 错误;此时日本已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故 D错误。11、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 解析:柱状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 1618 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 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
13、 20 世纪初,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 B;题干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 D 排除。点睛:这一题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奴隶贸易为考查点,这既是所学的主干知识,也是关注人类命运的反思材料。选项对所学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知识的容量较大。考生需要对重要的概念如黑奴贸易、早期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日不落帝国”等有正确的认知,再结合时代特征才可以准确作答。同样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2、
14、下列历史事件表明印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是 A1885 年国民大会党成立 B1905 年英国当局逮捕提拉克 7 C1905 年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 D1908 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8 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是印度工人阶级第一次政治性罢工,影响深远,被列宁誉为印度无产阶级成长的表现,D 选项符合题意;印度国大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A 选项排除;1905 年英国当局逮捕提拉克是印度孟买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的导火线,B 选项排除;1905 年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C 选项排除。故答案为 D。13、据统计,从 1502 年到 1660 年,
15、西班牙从美洲得到 1.86 万吨白银和 200 吨黄金。16 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 85%为西班牙所有。该现象说明 A新航路开辟刺激西班牙殖民掠夺 B西班牙殖民掠夺的手段较为野蛮 C西班牙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黄金 D美洲成为西欧殖民掠夺主要对象 答案:A 解析: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掠夺了美洲大量白银,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刺激了西班牙殖民掠夺,选项 A 正确;材料未对西班牙的掠夺方式进行描述,因此选项 B 排除;西班牙掠夺黄金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选项 C排除;材料只列举了西班牙一国,因此不能得出美洲成为西欧殖民掠夺主要对象的结论,排除 D。14、1912 年,越南光复会成立,规定其宗
16、旨为:驱除法贼,恢复越南,建立越南共和民国。1927 年,越南国民党成立,规定其最后目的是“赢得民族独立,成立共和政府,实现民族自由权,为越南资本主义发展打通道路”据此可知 A越南革命进程与中国革命完全一致 B中越两国结成反帝斗争的统一战线 C三民主义成为两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D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8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12 年,越南光复会成立,规定其宗旨为:驱除法贼,恢复越南,建立越南共和民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越南近代的民主革命受到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表明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其他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发展,D 项正确;“完全一致”表述是错误,排除 A 项;中国和越南没有形成统一
17、战线,排除 B 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三民主义是越南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5、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地区年份 16991701 17021774 18041806 18341836 1854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 13.3 46.9 49.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 3.1 8.1 13.3 29.0 43.0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 B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D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
18、要市场 答案:C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变化来看,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到欧洲以外地区的比例越来越大,增速明显,说明英国越来越依赖于殖民地市场来销售工业品,即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故答案为 C 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确立了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国际市场的竞争状况,排除 B 项;欧洲仍然占有较大份额,排除 D 项。小提示: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并联系所学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情况,比例的变化说明英国越来越依赖于欧洲以外的市场,而这些地方大多是英国的殖民地,据此确定答案。填空题 9 16、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化(1)南亚(英国)时间:17 世纪初 手段
19、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_、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 殖民印度:剥夺印度,挑动_,或直接武力侵略 结果:到 19 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2)东南亚(荷兰、英国、美国和法国)荷兰:17 世纪初,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_殖民地。后来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英国:到 19 世纪末,将缅甸和_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法国:侵占越南、_和老挝 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3)西亚(英国、法国和俄国)对奥斯曼帝国:18 世纪末_,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 对伊朗:俄国和_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4)东亚(英国、法国、美
20、国、俄国和日本等)对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朝鲜:1910 年,_吞并了朝鲜半岛 答案:直接抢掠 印度人打印度人 巴达维亚 马来半岛 柬埔寨 19 世纪初 英国 日本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剥夺印度,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或直接武力侵略,处填写直接抢掠;处填写印度人打印度人;结合所学可知,17 世纪初,荷兰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到 19 世纪末,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处填写巴达维亚;处填写马来半岛;
21、处填写柬埔寨;10 结合所学可知,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俄国和英国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处填写 19 世纪初;处填写英国;结合所学可知,1910 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处填写日本。17、1910 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 年墨西哥颁布了_ 答案:资产阶级宪法 根据课本知识可知,1910 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 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18、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形成:_亚非拉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原因: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要求_、原料产
22、地和投资场所。影响(1)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2)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3)世界联系: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世界格局:出现了_为中心,_的世界格局。(5)斗争高涨:殖民统治和掠夺,逼使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答案: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 欧洲 东方从属于西方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非拉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原因: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影响(1)资本主义阶段:
2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11 (2)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3)世界联系: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世界格局:出现了欧洲为中心,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5)斗争高涨:殖民统治和掠夺,逼使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19、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亚洲殖民(1)葡萄牙:建立_,控制_。到 16 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2)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区域 殖民考 概况 南亚 英国 17 世纪初,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
24、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剥夺印度,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或直接武力侵略。东南亚 荷 兰、英国、美国和法国 荷兰:17 世纪初,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地。后来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英国:到 19 世纪末,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西亚 英国、法国和俄国 对奥斯曼帝国: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对伊朗:俄国和英国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东亚 英、法、美、俄、日本 对中国:鸦片战争后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朝鲜:1910 年,日本吞
25、并了朝鲜半岛。答案:商站 商路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亚洲殖民(1)葡萄牙:建立商站,控制商路。到 16 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2)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20、背景(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_。12 (2)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_进一步解体,_得到一定发展。(3)思想:民族_意识和民主_意识觉醒。答案:民族危机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 忧患 改革(1)政治:根据所学,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2)经济:根据所学,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3)思想:根据所学,
26、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21、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背景(1)欧洲殖民者长期的_和_,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2)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拉丁美洲的_有了一定发展。(3)_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4)_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5)_的独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答案:政治压迫 经济剥削 经济 启蒙思想 法国大革命 美国(1)根据所学,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2)根据所学,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3)根据所学
27、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4)根据所学,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5)根据所学,美国的独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22、19 世纪末_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答案:美国 13 根据课本知识可知,19 世纪末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23、非洲的抗争背景:帝国主义_非洲。答案:瓜分 结合所学知识,非洲的抗争背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24、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1496 年,西班牙在_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 16 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_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
28、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立了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总督由国王任命,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2)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葡萄牙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葡萄牙在巴西设立_,由国王派遣大臣到巴西代表国王管理当地事务。总督享有_和_。(3)影响 到 18 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_,推行_,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14 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
29、们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发展起臭名昭著的_。(4)为保证宗主国利益,殖民者禁止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概念阐释】总督制度 总督一般由西班牙国王信任的大贵族担任,是国王在殖民地的全权代表,根据国王训令,掌握殖民地的行政、军事、财政和宗教事宜,有权任命管区内的官吏和教会负责人,参与审理重大司法案件。答案:海地 巴西 总督制度 行政权 征税权 专制统治 农奴制 黑奴贸易(1)西班牙殖民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6 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 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2)
30、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葡萄牙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葡萄牙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由国王派遣大臣到巴西代表国王管理当地事务。总督享有行政权和征税权。(3)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发展起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25、1894 年埃塞俄比亚皇帝_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年,_年打败侵埃意军。答案:孟尼利克二世 1896 年 根据课本知识可知,1894 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
31、保卫国家的独立年,1896 年年打败侵埃意军。15 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42 年,西班牙在拉美殖民地立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和“总督区”进行专制统治,两者均对国王负责。经济上,殖民地的所有贸易活动均由“贸易署”控制,实行垄断贸易政策和专卖制。思想.上,强迫当地人加入天主教,并建立教会学校,传授西班牙语进行洗脑教育。种族灭绝导致印第安人数量锐减后,王室也作出了适当的安抚政策,以保证政府的税收。摘编自项冶、黄昭凤15-18 世纪西班牙美洲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 起初,殖民者在非洲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工业革命:后,殖民者开始侵占土地、森林,掠夺矿产资源等,把非洲作为他
32、们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逐渐改变和控制非洲的经济命脉,加深了非洲对西方殖民者的依赖性,非洲传統的经济结构也逐渐演变为依靠单一的农矿产品为主的侬附性經济结构。摘编自李静非洲殖民地依附性经济结构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对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所采取的措施。(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殖民者对非洲进行经济侵略的影响。答案:(1)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专制统治;实行贸易垄断政策;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通过宗教、教育控制殖民地人民思想;种族灭绝政策向怀柔政策方向转变。(任答 3 点)(2)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非洲逐步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33、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或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命脉被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破坏了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产业结构的单一;非洲人民掀起了反抗斗争。(任答 3 点)解析:(1)根据“两者均对国王负责”得出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专制统治;根据“实行垄断贸易政策和专卖制。”得出实行贸易垄断政策;根据所学得出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根据“强迫当地人加入天主教,并建立教会学校”得出通过宗教、教育控制殖民地人民思想;根据“种族灭绝导致印第安人数量锐减后,王室也作出了适当的安抚政策,以保证政府的税收。”得出种族灭绝政策向怀柔政策方向转变。16 (2)根据“起初,殖民者在非洲进行罪恶
34、的黑奴贸易;”得出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根据“把非洲作为他们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逐渐改变和控制非洲的经济命脉,加深了非洲对西方殖民者的依赖性”得出非洲逐步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或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非洲传統的经济结构也逐渐演变为依靠单一的农矿产品为主的侬附性經济结构。”得出经济命脉被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破坏了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产业结构的单一;结合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可得出非洲人民掀起了反抗斗争。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中华文
35、明史第 4 卷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在思想、革命运动、及法律方面的表现各是什么?并回答这次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什么?(2)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
36、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答案:(1)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共和制的地位。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相互配合。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17 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革命运动、及法律等方面列
37、举具体史实,可知在思想方面,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在革命运动方面,领导辛亥革命;在法律方面,颁布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共和制的地位。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主要表现:根据材料“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民族凝聚力”是指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
38、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因此,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回答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双方为争取抗战胜利在政治、军事方面进行合作的突出表现。如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相互配合。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的国民收入中农业的比重,1801 年占 32%,1841 年占 22%,工业所占比重却由 23%提高到 34%,若再加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1841 年工业比重增加到 78%.英国在其工业生产高涨的 1850-1870 年,采煤量从 5000 万吨增加到 1.12 亿吨,生铁产量从 200 万吨增加
39、到 600 万吨,棉花消费量从 26 万吨增加到 48 万吨,铁路里程从 1 万多公里增加到 2 万多公里。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行业和任何一个部门。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主编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西方国家能够倾销经过更深层次加工的产品,这意味着它们需要新的市场。西方国家也需要新的原材料和农业产品,这推动了诸如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更商业化的农业的发展。工业技术带来的庞大的船只和交通系统推动了西方领导的世界经济的增长。轮船能够在以前不能航行的河流系统中行驶,把西方的枪炮带到从没有见过这些东西的内地。可以多次发射的来复枪和机关枪使人数较少的西方军队在与人数众多的地方军队的对抗中占据优势。19 世纪
40、60 年代以前,西方帝国主义扩张尚为迟缓,在那以后,迅速地横扫了非洲、南亚、中国的一部分,以及中东地区。摘编自皮特 N 斯特恩斯著全球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 世纪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18 答案:(1)状况:农业地位下降,工业地位上升;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提高。(言之成理即可)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大量人口从农业转向工业;拥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任答 2 点,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促进了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促进了殖民地(或落后地区)的农业商业化;扩大了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优势和军事优势;推动了世
41、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任答 3 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状况:根据“农业的比重,1801 年占 32%,1841 年占 22%,工业所占比重却由 23%提高到 34%,若再加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1841 年工业比重增加到 78%”得出农业地位下降,工业地位上升;根据“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行业和任何一个部门”得出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提高。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大量人口从农业转向工业;同时英国还拥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2)影响:根据“这意味着它们需要新的市场。西方国家也需要新的原材料和农业产品,这推动了诸如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更商业化的农业的发展”得
42、出促进了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促进了殖民地的农业商业化;根据“可以多次发射的来复枪和机关枪使人数较少的西方军队在与人数众多的地方军队的对抗中占据优势”得出扩大了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优势和军事优势;根据“在那以后,迅速地横扫了非洲、南亚、中国的一部分,以及中东地区”得出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9、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战后秩序的安排主要是通过英、法、美之间的博弈实现。博弈的结果是成立国联并由英国和法国主导。国联的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秩序所代表的利益分配格局倾向于英法等传统欧洲强国因此国联最终并未实现
43、欧洲的长久和平。摘编自王黎欧洲外交史 1494-1925 材料二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决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重建印度文明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曾说:“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19 据【印度】P.A那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整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
44、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但是,20 世纪 50 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已无需美国提供之前那样集中的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显著增长的生产率、全面的繁荣和共同市场的建立使经济独立成为可能,使西欧具有能与美国相比的经济实力。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从性质和盟约的角度,说明国联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并根据材料一分析“国联最终并未实现欧洲的长久和平”的原因。
45、2)材料二中,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甘地对“重建印度文明”的观点。指出二战期间甘地提出的主张和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东欧依赖苏联”的政治表现和“美国经济援助”的名称。分析 20 世纪 50 年代西欧格局的新变化,并用一句话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答案:(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盟约:“维护和平”原则;实行“集体安全”。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稳定性;英、法主导。(2)观点:恢复自然经济;开展经济自主运动;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英国退出印度”;影响:推动印度的自治与独立。20 (3)政治表现: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名称:马歇尔
46、计划;新变化:1951 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1958 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趋势: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题目“从性质和盟约的角度”这一要求,解释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其盟约中“维护和平”原则和实行“集体安全”都是全球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第二小问,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稳定性和英、法的主导。(2)第二题,注意经济角度这一限定,结合材料二可知甘地主张恢复自然经济,结合所学甘地主张开展经济自主运动。第二小问注意材料与所学的结合,甘地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提出“英国退出印度”。联系所学,甘地领导的非暴
47、力不合作运动推动了印度的自治与独立。(3)“东欧依赖苏联”指的是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在欧洲的表现,注意政治表现这一限定,可得出是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结合所学可知,“经济援助”是马歇尔计划。20 世纪 50 年代欧洲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为欧洲的联合,将联合的步骤写明即可。第三小问可联系所学,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最早走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葡萄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美洲,西、葡两国屠杀当地土著居民,掠夺全银贵全属,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17 世纪,英、法
48、荷开始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经多次大规模战争,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外侵略扩张。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摘编自王雷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评析 材料二 以 1791 年爆发的海地革命为界标,撤起了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一拉美独立运动。到 19 世纪 20 年21 代末,形成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拉美国家最先全面殖民地化,随之殖民地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鼓舞下,拉美人民利用欧洲拿破仑战争的极好契机,掀起了推翻殖
49、民统治的革命斗争。当亚非人民反殖斗争正蹒跚前进的时候,拉美人民就已经掀起了波澜壮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拉美独立战争推翻了长达三百年的殖民统治,建立了 16 个独立的国家。摘编自薛源官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分期问题初探(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拓展方式。(2)根据材料二,概括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上半叶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发展与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关系。答案:(1)拓展方式:进行殖民掠夺;通过殖民战争确立殖民霸权;移植宗主国的生产方式。(2)特点: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拉美走在独立
50、运动前列。原因:拉美最先殖民地化,较早受到新生产方式的影响;北美独立战争的鼓舞;启蒙思想的影响;有利的国际条件。(3)关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对亚非拉美的殖民压迫和掠夺激发了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使之最终瓦解。解析:(1)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最早走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可得出进行殖民掠夺;根据材料“经多次大规模战争,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可得出通过殖民战争确立殖民霸权;根据材料“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结合所学可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对亚非拉地区移植宗主国的生产方式。(2)特点,根据材料“当亚非人民反殖斗争正蹒跚前进的时候,拉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