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编号1000-3541(2003)04-0098-04收稿日期2003-03-12作者简介张晔(1955-),黑龙江哈尔滨人,文学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潜水鸟 女主人公失语症的由来张 晔(哈尔滨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摘 要 解读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特 劳伦斯的小说 潜水鸟,分析印第安女孩皮格特迷茫、寻觅、无奈、幻灭、死亡的短暂一生及潜水鸟象征意义,从女主人公女性失语状态的角度,探讨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特别是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身处边缘的印第安这一弱势群体、少数族裔的边缘生存状态问题。关键词 主流文化;土著印第安人;边缘生
2、存中图分类号I7111095文献标识码A当代女性文学作家群星灿烂,玛格丽特 劳伦斯(Margaret Laurence 1926-1987)是其中尤为绚丽夺目的一颗星。她将自己对祖国加拿大及这个民族浓浓的爱融进了自己的小说,她使自己对女性情感与理想的追求流溢在自己的作品中,她把妇女问题作为整个加拿大人寻求身份、认识自我和自我解放进程中的一部分凸现在创作的字里行间。玛格丽特 劳伦斯从7岁时就开始尝试写作,中学和大学时期也从未间断过这种尝试。她在结婚后曾随当工程师的丈夫去非洲工作和生活,其早期作品如 约旦河此岸(This Side of Joroan)、先知的驼铃(The Prophets Cam
3、el Bell)等,反映了她和丈夫在索马里和加纳的生活。她亲眼目睹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非洲人民所面临的生存问题,对非洲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和兴趣。约旦河此岸 发表之后的近20年中,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写作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1969年她在 加拿大文学 上撰文说:在 石头天使(TheStone Angie)以前的作品中,包括对非洲文学的评论,她最关心的是人类的自由,而自从 石头天使问世以来,她发现自己的创作重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变为人类的生存”。正因如此,石头天使才成为作者赢得了国际声誉的一部力作。玛格丽特 劳伦斯与其它讲英语国家的女作家不同,她并不以白人女性和白人的大文化圈作为自己的创作中
4、心,她也不再满足于叙说女性所受的压迫与歧视,而是将笔触伸向他们内心深处。玛格丽特 劳伦斯以她自己的出生地 加拿大中西部曼尼托巴省一个名为尼帕瓦卡的小镇 为创作背景,虚拟了一个草原小镇曼纳瓦卡。她将小镇上她非常熟悉的女性人物,用她特有的浓缩洗练之笔,精雕细镂在作品之中,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和1部短篇小说集。这些著作都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写作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全面地展示了妇女的观点和看法,深刻地探讨了加拿大民众的求生主题。作品中这些人物的真实感,小说鲜明的时代感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玛格丽特 劳伦斯的小说 潜水鸟(TheLoons)就是以曼纳瓦卡镇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印安女孩皮
5、格特(Piquette T onnerre),通过她一生短暂的经历,同时以潜水鸟为象征,从深层次上揭示了在多元文化冲击下身处边缘的弱势群体或少数族裔的生存问题,并努力为弱势群体探索一条非边缘化的有效策略。这亦如她曾经说过的,她的作品主要“表达实际上每个人都知道,但又没有说出或表达不出来的东西”1一、潜水鸟 与潜水鸟的意象潜水鸟 这部小说,以潜水鸟为题目,使它在文中反复出现,具有约定性的联想和典型的象征意义。作者两次通过对钻石湖边潜水鸟鸣叫的描写向读者预示印第安这一少数族裔,弱势群体的892003年第4期(总第180期)北 方 论 丛THE NORTHERN FORUMNo.4,2003T ot
6、al No.180悲剧命运。玛格丽特 劳伦斯笔下呈现出加拿大西部独特浓郁的风情: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密密丛丛地生长着高大的云杉树;秀丽的钻石湖在寒光闪烁的星空映衬下像一块黑色的玻璃,有时在月光的映照下又呈现出琥珀色。这里是潜水鸟的栖息地,这群特殊的鸟类,它们惧怕人类,所以只有在晚上它们才像幽灵般地从岸边的窝巢中腾起飞往幽暗平静的湖面,因此,只有在晚上才能听得到潜水鸟的叫声。“潜水鸟的鸣叫声悲凉凄厉,任何人都无法形容,任何人听后也难以忘怀。那种悲凉之中又带着冷嘲的声调属于另外一个遥远的世界,那世界与我们这个有着避暑别墅和居家灯火的美好世界相隔不下亿万年之遥。”2(p.240)小说中的绝大部分情节
7、发生在美丽的几乎是原始状态的钻石湖,这里是潜水鸟的故乡,是大自然的象征,也是皮格特家族世代繁衍的地方。而今,人类对潜水鸟栖息地的入侵,白人对印第安疆土的占领,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对生态造成的破坏,使潜水鸟那尾音拖得长长的,凄厉而又带着冷嘲意味的叫声永远地从钻石湖消失了。我们“不知道这些鸟儿遭到了何种命运,也许它们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找到了栖身之处,也许它们找不到这样的地方,于是把生与死也不再放在心上,就这样自生自灭 ”2(P.244)潜水鸟的叫声象征着一种生命,一种价值,象征着印第安这一弱势民族在白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和白人为主流文化的撞击下处在边缘状态的抗争与挣扎。玛格丽特 劳伦斯在小说的一开
8、始就从皮格特家族的居住和生活情景让读者感受并印证了他们所处的边缘生存状态:曼纳瓦卡山下有一条小河,河水沿着布满鹅卵石的河床哗哗地流淌,河边谷地上长着无数的矮橡树,灰绿色的柳树和野樱桃树,形成一片茂密的丛林。女主人公的家就在这里的一片林中空地上。18441885年间,印第安人在加拿大西部梅蒂人的反叛领袖Riel领导下曾两度与梅蒂人共同反叛加拿大政府。在1885年最后一次反叛被镇压中Riel以叛国罪被处以绞刑。自从那时起皮格特家族就在那里盖起了一间用一根根白橡木涂以灰泥建成的木屋,直到20世纪30年代,皮格特家族仍旧住在这里。这个家族人丁兴旺,他们的木屋也慢慢地扩建,越来越大,到后来那片林中空地上
9、小木屋林立,周围堆满了木板包装箱,废弃的汽车轮胎,一卷卷带刺的铁丝和锈迹斑斑的洋铁罐。皮格特家的住处是加拿大中西部一片尚未开发的区域,这里没有高楼林立,没有霓虹灯闪耀,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现代社会文明,几乎依旧处于原始状态,似乎真的与“有着避暑别墅和居家灯火的美好世界相隔不下亿万年之遥。”然而小木屋周围堆放的一切已经让读者清楚地感受到现代文明社会对他们生活的冲击,使他们处在现代文明社会包围之中。皮格特这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外出打零工或是在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上当养路工来维持;没有这种打工机会时,他们一家便靠吃救济粮过日子。在夏天,皮格特家的孩子们提着一桶被碰撞得伤痕累累的野草莓
10、挨家挨户地敲开镇上那些砖砌房屋的门叫卖。只要卖得一枚二角五分的硬币,他就会迫不及待地将那硬币抓到手中,然后立即转身跑开,生怕顾客反悔。有时候皮格特家族的男人们还会在街上酗酒闹事。可见,印第安这一少数族裔的谋生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的是何等的艰难。二、女主人公及她的失语状态失语状态是美籍印度裔女学者佳娅特丽C斯皮瓦克在她的后殖民主义理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位女性理论家强调:世界和意识是由语言组成的,但我们不能占有这些语言,因为我们同样被那些语言所操纵。语言本身包含着世界和意识的范畴,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其拥有自己的世界和自我的历史意识,反之,则表明世界和意识对其的“外在化”。无言状态或失语状
11、态说明言说者的缺席或被另一种力量强行置之于“盲点”之中3(p.59)。读过玛格丽待 劳伦斯的 潜水鸟 之后,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女性失语状态这一观点贯穿整篇小说之中。首先,社会与文化的差异使他们自身的语言成为了与外界沟通的障碍。皮格特一家是法裔混血儿,这个家族虽有法国血统,但他们彼此之间讲话用的是一种土语。他们既不讲法语,也不讲克里族的印第安语,他们也讲英语,但他们说的英语不成句子,而且还尽是些低级下流的粗话。他们的这个家族既不属于北方跑马山保留地上居住的克里族,也不属于曼纳瓦卡山上居住的苏格兰爱尔兰人和乌克兰人群体。人们说他们简直就是所谓的“四不像”。一个民族被认同的重要标志就是是否拥有自己的
12、语言。语言负载着文化,语言蕴涵着该民族历史上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然而皮格特及其部落所讲的语言不完整,有缺陷,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来自于外来语言所带来的文化冲击。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最早的移民主要来自英法两国,由于印第安人少数族裔部落,弱势群体的特殊身份,也由于社会发展改变了他们独处的生活环境,他们需要进行社会和经济活99张 晔:潜水鸟 女主人公失语症的由来动,要与白人沟通,这迫使他们做出语码混合以保持与别人的正常交流,他们语言中那不规范的英语极好地解释了他们的语言困境,凸现了他们边缘生存的特点。换一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让我们从美籍印度裔女学者C 斯皮瓦克人文话语“语言、世界
13、意识”这三维关系来分析印第安人的“世界”和“意识”如何通过“语言”表征出来。印第安人有自己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而且他们世世代代都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诠释周围的世界,并借以认识自己和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价值,由此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但如今现代文明不可避免地给他们的世界带来了外来文化的侵入和外来语的侵入,这些语言所负载着的许多新概念与新意识很可能在某些小方面或许多方面与印第安人传统的对世界的理解相悖,在此,白人强势文化与印第安人弱势文化相撞,语言的标准化与民族化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种文化错层或者可以说是断层,在这断裂之中,印第安人固有的传统文化和以标准英语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相互隔断
14、皮格特家族所使用的语言就会使我们触及这样一个事实:由于文化信仰,价值观念,宗教传统方面存在着难以弥合的沟壑,这加大了印第安人与白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文化分歧和敌对情绪也与日俱增。“而随着文明意识的增强,非同种文明之间的差异和裂痕日益明显,出现的磨擦也日益增多”3(p.28)。在此意义上,语言已经成为权力转移的文化表征。这种权力的转移使得印第安人迷惘、失落,更使他们无所归属,使得皮格特以沉默寡言来对外部世界表示抗争。潜水鸟 中故事的陈述者“我”与少年的皮格特的关系是书中的主线,皮格特与“我”在学校读书时是同班,皮格特嗓音嘶哑,衣裙不整而且总是脏兮兮的,走起路来踉踉跄跄,原因是她患有骨节炎,这也是
15、她落课次数多的部分原因。小说陈述者“我”的父亲是负责医治皮格特骨结核病的医生,出于人道主义与医生的责任感,他决定在全家人去钻石湖避暑时把皮格特也一起带去,好好休养两个月使她增加治愈骨病的希望。美丽的钻石湖的自然环境并未能使皮格特发生任何情感上的变化,当她坐在秋千上缓缓地荡来荡去时,她那张皮肤粗糙的宽脸上毫无表情,一副茫然的样子,似乎她已经没有了灵魂,又似乎她的灵魂已经脱离了躯体。她内心极为孤独,拒绝与周围人进行任何形式的交往。当故事的陈述者“我”认识到被称作混血儿的皮格特家族,其祖先就是大熊和庞德梅克的族人,是特库姆塞的族人,是那些吃过布雷伯夫神父的心脏的易洛魁人,这一切使“我”顿生好奇,认定
16、皮格特是森林的女儿,她的生活与这片森林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几次开口问皮格特有关森林的故事,但皮格特态度极为冷漠,回答十分粗鲁:你若是想问我爹和我以及他们大家居住的地方的话,你最好闭住嘴。在钻石湖的整个夏天,皮格特帮助“我”的母亲收拾碗碟或是照看孩子,却难得开口。皮格特的失语状态充分表明皮格特对外来者的抵制,她的失语状态更反映了她对自己的身份,地位的清醒认识;她的失语状态也是恐惧被控制,被压抑,被吞噬的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更准确地说是源于一种边缘人的精神痛苦。因为这森林实际上象征了印第安人世代相传之地,也是大自然的象征,而今天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更重要的是造成人与自
17、然和谐关系的毁灭。弱小民族在现代大工业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下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更易成为牺牲品,因为在挤压中变形的边缘人更难跨越时代和交流的鸿沟。三、女主人公的抗争与毁灭传统文学素来是以妇女受压迫为主题的,而劳伦斯跃出了这一传统描写重心的巢臼,突出了皮格特在世代居住的土地上成了一个无法立足的边缘人的主题。皮格特作为印第安人的女性,不在“主流”之中,还要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她所置身的处境是岌岌可危的。在警醒到自己的“边缘生存”状态后,我们可以窥见皮格特内心深处的恐惧与迷惘。为了融入这个以白人为主流的社会,她不得不压抑着真实的自我,而改变自己,正如马丽 卡乐蒂尔在 妇女的事业 中谈到的“作为人类的一
18、半,女性从诞生起就面对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她对这个世界最初的一瞥必然带着自己的情绪知觉,甚至某种私下反抗的心理 女性的真正力量就在于既对自身命运的暴戾,又服从内心召唤的真实。”在钻石湖度假四年之后,故事的陈述者“我”又在家乡的一个酒吧里遇见了皮格特,这次在她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出人意料的变化。以前,她的面孔茫然、麻木、毫无表情,而现在却带着一种有几分狂欢的活力。她和身边的小伙子们大声地说笑,她的唇膏是一种鲜亮的洋红色,她的头发剪得短短的,烫成弯弯曲曲的小卷。她的五官虽然亦如以前一样线条粗糙,但是,她那双乌黑的,略有些斜视的眼睛却格外生动美丽。而且,一条紧身裙和一件桔黄色毛衣将她那柔软苗条的身材衬
19、托得婀娜多姿,令人羡慕。在小说的表述与描写中,作者巧妙地引导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皮格特希望“内化为白人”的一种强烈的心理召唤。这次001北方论丛 2003年第4期 THE NORTHERN FORUM4,2003“我”与皮格特偶然相遇,皮格特一改往常阡陌不开口的习惯,急不可待地告诉“我”:今年秋天我就要结婚了,男朋友是一个英国小伙子,个子高高的,还有着一头金黄色的卷发,帅极了!连名字也很高贵。故事陈述者“我”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真正地看清她的本来面目:她那没有了假面具和保护罩的脸上露出的是一副坚强不屈,敢于挑战一切的神色,她的眼里透出的是一种强烈得令人害怕的渴望。出身于处于文明社会边缘的印
20、第安家庭的皮格特,多么渴望自己的文化价值取向能得到白人主流文化的认同,更希望自己不明确的身份有所归属。她错误的以为嫁给一个白人,就可以跨入白人的文化圈,与这个白人生的孩子就有了白人的血统,自己也就可以走出身份不明的困境,她幻想嫁给一个白人就可以从此获得自尊。皮格特的可悲之处就在于,她没有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社会去抗争,没有对自己的处境保持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她更不清楚如何在这种抗争中去体现自身价值。事实上,她是在逃避现实,她是想躲在婚姻的巢臼里避开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己所处境地的恐惧。她要躲避的是现实社会,是这个社会强加给她的作为印第安人的角色。这种逃避使她脱离了世代栖息的土地,但无法融入白人现
21、代社会这一事实又将她推回到故乡,但此时她已是一个失去了自己民族根基异化的人。这种对现实的逃避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 酗酒后,带着她的两个孩子烧死在茅草屋里。读到这里有谁能不为皮格特无法挽救的命运倍感同情与伤感,不为在白人文化冲击下印第安人的文化价值观念的扭曲而痛惜。劳伦斯作为当代女性文学作家,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在女性的世界中进行缜密的思考,在女性深层意识中挖掘与探求。她笔下印第安女孩迷茫、回归、寻觅、无奈、幻灭、死亡的命运向人们提示:印第安人世世代代栖息繁衍的土地上虽然没有西方文明的物质根基,但却有着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与特征沉积在他们骨骼里,奔涌在他们的血液之中。这是无法摒弃
22、无法抹杀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印第安人,他们曾经拥有过自己的生活领地,曾生活在自己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当他们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工业文明和白人主流社会的冲击下变得残缺不全而新的根基又无法构建时,作为边缘人怎样才能在这股巨大洪流的冲击下幸存,还是如同小说中潜水鸟所暗示的那样,迁徙、消失、毁灭。这是当代人,当代社会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参 考 文 献1Coles Editorial Broad.The Stone Angle And Other Works NotesM.Coles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198012张鑫友,高级英语 学习指南M1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3、199613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人文论M1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丛 人On the Voiceless State of the WomanProtagonist inThe LoonsZhang Ye(H arbin Normal University,H arbin 150080,China)Abstract:Margaret Laurence is one of the contemporary Canadian writers.In her short storyTheLoonsshe writes the plight of Piquette T on
24、nerre a half Indian girl who grows up under harsh circum2stances in a society that suppresses half-breeds.As the title suggests that the human destroying of theloonsnatural habitat symbolize the invasion the white people made on the Indians territory.The Indianpeople were marginalized by the white-dominating society.They were unable to exist independently in arespectable and dignified way.They found it impossible to fit into the main currents of culture and diffi2cult to be assimilated comfortably.Key words:main currents of culture;the native Indians;marginalize101张 晔:潜水鸟 女主人公失语症的由来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