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水北调观后感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环境问题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和修复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而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XX省到北京段为例简要介绍该工程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其对策。关键词:南水北调;环境问题;对策;地质条件 引言 历经50载论证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正式开工,按照规划,工程建成后,东线、中线、西线将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中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的中华“水网”,长江、黄河儿女不仅可以同饮一江水,工程带来的巨大效益也将实现“南北双赢”,然而,巨大的工程也带来了
2、严重的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形成了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调水的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东线工程: 为从长江下游XX省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黄河,流经山东、河北至天津;中线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主要解决涉及青海、
3、甘肃、宁夏、XX省、陕西、山西等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在不同地区造成了各不相同的环境问题,而在南水北调中线XX省到北京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XX省北段南起XX市临城,沿太行山东麓,在京广铁路和107国道西侧蜿蜒北上,如此巨大的带状引水工程将会带来渠道渗漏、浸没、塌岸、塌陷、滑坡、冻融、地震液化、黄土状土湿陷、土地盐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1环境地质条件 1.1地形地貌 渠段内地貌形态大体可分为四段。临城至赞皇为丘陵夹岗地;赞皇至XX县区为山前倾斜平原夹丘陵;XX县区至XX县区为丘陵夹岗地;XX县区至XX县区为山前倾斜平原夹丘陵。 1.2地层岩性 渠段内倾斜平原基本为黄
4、土状土覆盖。基岩出露段虽然较短,但出露与揭露岩性较为复杂,有太古界阜平群片麻岩;上元古界XX县区系白云岩、砂岩;古生界寒武系白云岩,奥陶系、石炭系页岩、泥灰岩;二叠系砂岩;上第三系砂岩。第四系地层,中更新统、下更新统以冰碛泥砾为主;上更新统以黄土状土为主,其下段以卵石、砾石、砾砂为主;全新统粘性土为主,少量碎石土及人工堆积等。 1.3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 总干渠位于太行山隆起与华北断陷接触部位,对总干渠起区域控制作用的是隐伏于太行山前北东向断裂带。沿邢台、石家庄、XX县区一带,多有中、小地震发生,总干渠地震基本烈度可分为两大基本烈度区,临城至涞水地震烈度区,涞水以北地震烈度区。 1.4气象水文
5、总干渠位于华北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秋少雨,夏季炎热多雨,降水不均匀,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由于近年来工农业超量开采地下水,在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多形成降落漏斗,沿线地下水位大部分低于渠底,丰水期局部高出渠底。渠段内地下水大部属碳酸钙镁型,符合饮用水标准,对混凝土无侵蚀。局部渠段地下水已遭污染。 1.5植被 本渠段所经地区为华北地区主要灌溉农业区,耕作两季,夏季收获冬小麦为主,秋季收获玉米为主。少数丘陵、低山区,植被稀疏。 2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2.1渠道渗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XX省段)最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是渠道渗漏。影响渠道渗漏的因素除岩(土)体的岩性、结构和透水性外,重要的控制因素就是
6、渠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当渠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渠水将补给地下水,其渗漏量将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而增加。本渠段地下水位大都低于渠水位,属于可产生渗漏型。渠道开挖将穿过不同岩(土)层,其透水性变化亦较大。粘性土为主的黄土状壤土、砂壤土渠段属弱透水段。砂性土为主的粉砂、细砂、中粗砂、砂砾等渠段属中强透水段。中强透水段分布于河漫滩、河流阶地和古河道,主要集中于石家庄至XX县区和XX县区以北的渠段。由于透水层在渠内高水头的作用产生严重的渗漏,造成宝贵的水资源损失。 2.2浸没 渠道的兴建带来渠水渗漏,大量补充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的排泄基准面,造成地下水位壅高。当地下水位接近或高出地表则产生沼泽化,导致
7、农田减产,房屋基础变形,道路翻浆等灾害。 2.3黄土状土湿陷 渠道所经太行山山前倾斜平原区基本为黄土状土覆盖,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到初步设计阶段,做了大量的野外工作和室内试验,从试样成果分析,仅XX县区以北东都亭地段黄土状土为弱、中等湿陷性,其它渠段湿陷性不明显。 2.4土体膨胀 渠道临城附近第四系中更新统下部冰湖积粘土、壤土层,含有蒙脱石,具有吸水膨胀、失水干缩特性。如渠道开挖卸荷,土体胀缩变化,失去原有自然平衡的土体膨胀活性会明显增加,会引起渠道岸坡滑塌和地基变形。如果渠道产生渗漏会使灾害进一步加剧。 2.5地震液化 本渠段由临城至涞水坟庄河,由涞水坟庄河至河北/北京交界的北拒马河渠段,地震基
8、本烈度较低,渠线工程可不做抗震设计。大型建筑物需考虑地震效应,采取必要抗震措施。 地震灾害主要是在强烈地震波作用下大型建筑物的地震效应和砂、砂壤土和轻质壤土地基液化,导致地基失效。沙河、滹沱河、易水河、拒马河河床及漫滩多分布粉细砂,一旦被水浸泡饱和遇地震易引起震动液化、震陷、翻砂、冒水等震灾。 2.6冻胀 华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由于岩性等环境条件差异,冻土深度也不相同,由于土体冻结时有较大的冻胀力,融化时表现出融现性。如果渠道运行过程中水向渠侧及渠底渗漏,使土(岩)体含水量增加,改变了原有环境地质条件,冻胀与热融使渠道产生塌岸、塌坡。引起渠道过水部分融沉破坏,非过水部分冻胀破坏,隧洞进出口混
9、凝土墙断裂等冻胀灾害。对于冻胀破坏只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使水无法进入土(岩、混凝土)层,渠道就能避免冻胀破坏。 2.7塌岸、滑坡 渠道塌岸、滑坡的主要因素决定于构成渠岸的岩性、结构和构造。在基岩区开挖渠道,当渠岩边坡陡于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或结构面组合倾角时,一旦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无论地下水位上升,还是降水作用,都可能发生塌岩、滑坡等失稳现象。砂性土渠段,在水流冲刷作用下,会产生侵蚀、渗透变形。渠岸一旦被水饱和其抗冲刷能力将大幅度降低,在渠道水头作用下,易发生潜蚀、管涌和流土,导致渠岸破坏。 地震也可形成规模不等的滑坡、塌岸。 3改善环境地质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引水渠道的兴建一方面将给本
10、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一些新的环境地质问题,采取系统保护、改善和防治管理措施,兴利除弊,建立环境地质的新平衡。 3.1渠道渗漏防护 渠道渗漏防护的成败关系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随着国内各种新型工程防渗材料不断涌现,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大,要根据工程部位具体实际,采用经济耐用能适宜大面积机械化施工的材料、工艺和技术。 3.2湿陷性黄土状土处理对策 本渠段经大量外业工作和室内试验,XX县区以北东都亭渠段黄土状土具弱中等湿陷性,可用黄土状土湿陷性垫层法、预浸水法、桩基法、挤密法、强夯法等不同处理方案。 3.3浸没与砂土液化 防治浸没与砂土液化应在做好渠道渗漏防护的
11、前提下,搞好排水,做到防排有机的结合。华北地区治理盐碱化、沼泽化早有成功经验,采取深挖排水沟,降低周边地下水位等措施,使地下水远离渠道,会收到很好效果。治理砂土液化还可以采用深基础避让等措施。 3.4防震 要着重对区域断层的活动性、地震参数、震后效应进行预测及对策的研究。重视对地震灾害的防治,尽量避开饱和砂土,当难以避开时,应采取压密加固或其他有效工程措施。 3.5植树造林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对环境地质的改造、保护。建设高质量的灌溉农田、沿渠线建设绿色防护林带、改善地下水质量、解决地下水超量开采等问题,将有利于环境地质条件的改善。渠道的兴建还可以改善小区气候,促进环境地质良性发展。 3.6
12、水资源保护 渠道穿越区为较严重缺水区。沿线矿山、交通、建材造成大量的弃土、弃料、垃圾与污水,将使环境地质条件恶化,应尽早立法以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4结论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一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大型跨流域、长距离、大流量的调水工程,又是一个多水源、多用户、多蓄湖泊洼淀的水资源生态系统工程,更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XX省到北京段段),经多年大量的勘察试验及研究,在查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中对渗漏、冻融、地震液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13、,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有效的避免了环境问题的恶化,而在南水北调的其他地区同样也存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问题如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就存在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库的自净能力被削弱,大量耕地、林地和沼泽地被淹、由于移民和重建造成资源浪费等等。 总之,由于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各个区域环境地质条件不一,施工方法等不同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同,因而需要研究不同的对策来解决相应的问题,使水利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持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有利于区域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及第一期工程规划z.北京:水利出版社,2001. 2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r.蚌埠:淮河水利委员会;天津:海河水利委员会,2004.2-5. 3李国英.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认识与评价d.人民黄河,2001,23(10): 1.3. 4张中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6(3). 5梁键.张虎元.张永雷.等.XX省平原区典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5).113-115. 6王春华.南水北调中线XX省北段环境地质问题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2.(2).21-22.第9页 共9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