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领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数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案例分析“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安排的教学内容。由于在上述学习过程 中,学生已经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等方法积累了探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即剪、拼、移、转等),并初步领悟了“新旧转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都为学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面积计算”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他们实现个体意义上的数学“再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鉴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并没有沿袭以往的教学思路,而是立足于学生以有的数学现实与经验,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引领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验证-实践运用”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一、 自由操作与联想,为实现数学知识“再创造”作好铺垫。 教学片段一:师:对于梯形,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利用手中的梯形,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操作,或比画、或对折、或剪拼, 在此基础上,学生先后在组内、组间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我发现任何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生2:我发现任何梯形都可以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生3:有些梯形沿中间的线对折后能完全重合而有些梯形却不行。生4:我还发现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都可以像三角形
3、那样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生5;将梯形上下对折,沿痕剪开后所得的两个小梯形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师:善于观察,勇于实践,大家才会有如此丰富的发现。这节课,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分析:引导自由操作,有利于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激活原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为随后有目的的尝试、试验和验证作好铺垫。二、“假设-实验-验证”,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教学片段二:师: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谈谈你的想法。(学生分组交流,教师深入学生中倾听,并作必要的启发和引导)生6:能不能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那样,通过剪、拼,将梯形也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
4、形或三角形,然后再推导?生7:可不可以像三角形那样,先合拼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然后来推导?分析:交流对问题的初步设想,是准确地把握学生有数学现实的关键也是实现“再创造”的开始,这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随后“再创造”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片段三:师:作出的假设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它能不能经受试验的验证。请同学们借助于手头的学具,运用以有的经验和方法,大胆试试看。(学生独立或合作尝试转化。教师深入组间,听取意见,并对有困难的学生作出必要的提示和转化)师:不少同学已经成功地对自己的假设进行了验证,请大家展示你们的研究思路。生8:我们组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1)平行四边形的底相
5、当于梯形上、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生9:我们小组将梯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图2)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上底高2和下底高2合起来即得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图2)生10:我们小组将梯形上下对折,然后沿折痕将梯形分成两部分,并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3)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上、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高的一半也即: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生11:我们小组将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图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上底高,三角形的面积为(上底-下底)高2,合起来画简即得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图4)分析:引导学生及时交流,展示他们成功的学习体会和进一步研究的积极愿望。如此的结果,是我先前所没有预料到的,由此使我发现只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会创造出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