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任务驱动指围绕共同的中心任务,在问题的引领下,应用一系列资源进行实践探索,完成既定任务并取得成果。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突出任务的目标性和情境的创设。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能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并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高质量的学习任务,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任务主题完美融合,使其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语文素养。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一)巩固
2、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巩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中心,开展一系列任务驱动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高效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务驱动教学法顺应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学改革趋势,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生本课堂,促进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二)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教学领域的任务可理解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学习方面的要求,其也是能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行动指令。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问题收集起来,构建任务群,通过引导
3、学生完成任务,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生动、新颖的任务,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持续解决问题、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与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学能力的提升。形象化、具象化的语文学习任务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体会学习语文的价值,自主学习重难点知识,运用所学技能解决问题,形成完善的基础知识体系,进而积累丰富的语文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
4、力。(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可以提出综合性强的问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综合类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设计综合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利用任务驱动学生讨论问题、交流学习心得,既能为其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又能使学生集思广益,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素英摘 要: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5、,但是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这使任务驱动教学法成了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研究热点。文章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立足实际教学案例,深入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通过运用案例研究法,探索高质量的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作用显著,能让学生积极开展语文学习,能助力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目标。作者简介:李素英(1976),女,福建莆田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3-02-15 文章编号:1674-120X
6、(2023)18-0030-03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莆田 351152)语文课堂0312023 年 6 月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下面笔者将从“预习任务、任务情境、读写任务、合作任务”四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激发其探究欲望,引导其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其解决学习问题,促进其学习进步。(一)设计预习任务,培养正确学习习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学生在特定情境和文化背景下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与教师和学习伙伴的
7、交流与合作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可设计预习任务,指导学生预习新课,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教学为例,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完成课前阅读任务,以此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促使其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1.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课前导读任务“泰勒模式”是心理学家泰勒提出的一种课程评估模式,主张根据课程目标编制合理的课程计划,依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达成既定目标。教师明确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前导读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朗读、预习的习惯,促进其学习质量提升。教师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参照“泰勒模式”并从核心素养角度确定本
8、课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文化自信方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了解我国文学领域的优秀成果,开阔文化视野,厚植文化底蕴。(2)语言运用方面:分析“美好的礼物”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主旨、情感。(3)思维能力方面:围绕关键句子进行讨论,读懂课文道理,感受与人分享快乐的幸福。(4)审美创造方面:分析童话故事的用词及写景、抒情方式,懂得发现、欣赏、分享美,涵养高雅情趣。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项课前导读任务:有感情地读课文、批注式阅读、汇总字词。第一项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的意识,使之了解生字、生词。第二项任务是在读课文基础上,传授学生批注式阅读方
9、法,让其圈点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为课堂学习做准备。第三项任务是让学生梳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难题,以便在课堂上向教师请教。2.利用导学案,提高预习质量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预习而编制的有目标、内容和流程的学习活动指导方案,可以发挥关键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效率。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呈现与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相关的童话解析资料,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导学案中有关鼹鼠先生、长颈鹿大叔、松鼠太太的简介,激发其阅读兴趣。教师要利用好导学案,在预习阶段带领学生分析“花籽”落地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让学生理解“美好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从而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
10、备。(二)创设任务情境,激发语文探究欲望心理学教授凯勒提出 ARCS 模型,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元素包括注意、相关性、自信心和满足感,即 ARCS。以上四个元素也是影响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效果的关键。创设任务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通过完成相关任务,产生探究欲望,提高学习自信,获得满足感。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寻找创设任务情境的切入点,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水墨画等,提升语文任务情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语文探究欲望,提高教学实效。1.了解兴趣,寻找任务情境创设的切入点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是塑造儿童心灵的艺术,教师是儿
11、童观念的提供者、学习兴趣的控制者。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寻找任务情境创设的切入点,能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激发学生的语文探究欲望。教师应当在 童年的水墨画 一课的教学中引入 童年这一首儿童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的任务情境,使学生将儿童诗与课文相联系。同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课文题目为什么叫 童年的水墨画?”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之后,教师可布置词句分析、画面联想两项任务,创设任务情境,驱动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梳理课文中的词句,感受其中浓烈的情感,体会童年带给作者的快乐。教师要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寻找创设任务情境的切入点,如让学生用字典自查生字,联系课文内容,分析“水墨画”“斗笠
12、”“梳妆”“玉带”等词的意思,使学生置身任务情境中,产生探究欲望,了解儿童诗的特点。2.直观教学,提升任务情境的趣味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教学,直观呈现童年的水墨画一诗中的意象,创设对应的任务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多感官的刺激下,产生探究欲望,有助于提升语文任务情境的趣味性。教师应当以凯勒 ARCS 模型为指导,在课前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视频资料,在课上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视频片段,让学生获得多感官体验。同时,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创设任务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呈现与水墨画、斗笠、梳妆、玉带等词相关的图文资料。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看图说话,以此提升语文任务情境的趣味性,让
13、学生深入了解全诗意思,感受作者童年的幸福和快乐。(三)设计读写任务,引导深入理解课文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做中学”思想,他重视实践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杜威认为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学生从“做”中获得知识、经验,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学习。设计读写任务,引导语文课堂0322023 年 6 月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能提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成效。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坚持融读于写、读写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读写任务,把握课文主旨,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完成读写任务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融读于写,把握课文主旨融读于写指将阅读活动融入
14、写作教学,让学生在动脑、动笔的基础上,把握课文主旨,深入理解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坚持融读于写,运用“做中学”思想指导教学,设计读写任务,能推进读写教学,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创造契机。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有关“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描写,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对比这一修辞手法的好处。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仿照相关句段进行写作,运用对比、借物喻人等写作手法优化自己所写内容。同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意义深刻的句子,带领学生从中分析花生所体现的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其通过参与读写活动,领悟做人的道理,更深入地把握课文主旨。2.读写结合,检验学习成果布置读写任务能检验学生的学习
15、成果。教师可在读写结合活动中提出问题:“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并设计总结任务,要求学生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用小标题进行总结,如“种植花生”“收获花生”“品尝花生”“议论花生”。学生可通过概括获得知识、经验,明确课文三至十五自然段是重点写“议论花生”的部分。基于此,教师可利用问题“课文中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渲染活动氛围,要求学生重点阅读课文对应段落,将一家人议论花生的语句标注出来并进行仿写,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其通过阅读和写作,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花生可贵之处的句子并学会合理运用语言进行论述,深刻领悟做人的道理。(四)布置合作任务,解决疑难问题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16、理论,主张将学生发展水平划分为“目前发展水平”和“在他人的引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而两个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布置合作任务,指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能让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实现进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开展实践,不仅能加深其对语文学习的理解,还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实效,让学生实现学习进步。1.合作讨论问题,加深学习理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这契合合作教学思想。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让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在六月二十七日望
17、湖楼醉书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吟诗”“悟诗”“品诗”“唱诗”“写诗”等合作任务,提出问题:六月西湖在天晴和下雨时有怎样的奇特景象?以此推进合作学习,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合作讨论中对诗歌进行逐字逐句分析,阐述自己对诗意的理解,让学生在合作中了解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句的语言之美。在合作讨论结束后,教师应总结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写作风格,着重分析苏轼对西湖的喜爱,让学生继续讨论苏轼描写西湖之雨的相关问题,从而加深其对古诗的理解。2.合作开展实践,升华语文教学实践是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载体,引导学生合作开展实践,能提升语文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进步。
18、教师可以串联“吟诗”“悟诗”“唱诗”三项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中齐读古诗,联想急雨、黑云翻滚、大风大雨等场景,交流自己的感想,营造热烈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随乐唱诗,加深自己对古诗的了解,在“吟诗”“悟诗”“唱诗”任务中品味诗之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关“品诗”“写诗”任务的提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六月西湖在天晴和下雨时的奇特景象,之后要求学生合作编写相同主题的古诗,并集小组成员的智慧,修改诗句韵脚,以升华语文教学,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实现学习进步。三、结语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点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
19、学法,有助于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培养其良好的自学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可设计预习、读写、合作任务,创设任务情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帮助其解决学习问题,使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与思想,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将学习任务贯穿语文教学各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日后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参考文献:1 韩 旭.浅谈高阶思维下小学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226(8):146-148.2 佟文昌.以任务驱动助力小学语文深度学习 J.新课程研究,2021,593(25):66-67.3 何 捷.“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417(4):39-43.4杨卫兰.小学语文“表现性任务”设计的“三性”J.新课程导学,2020,487(20):94-95.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