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年闰土教学叙事 小河镇中心学校 邹和涛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作者在文中闰土给我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潮汛看跳鱼儿等几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表现了闰土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几件事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由于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必然要使学生在读文过程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但由于少年闰土生活的年代与学生现实中的环境已相距甚远,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理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习激情在本课的学
2、习中,总共让学生通过四件新奇的事来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这四件事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来,对课文为什么要先出现看瓜刺猹的画面和文字,放手于学生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句子所描绘的情境,知道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是事件不可缺少的重要
3、因素,为后面的扩写环节做好铺垫。然后用形象的课件再次把学生带入情境当中,同时也是辅助学生背诵该段落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在经过品读和形象感受之后,能帮助记忆背诵。于是讲解“看瓜刺猹”这一事件,我先通过品读闰土和“我”的对话来感受“看瓜刺猹”的有趣以及闰土的勇敢:1、同学们自由读913自然段,画出作者和闰土的对话。2、“看瓜刺猹”的对话中,你觉得哪里最有意思?(师出示句子)(1)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随便吃瓜非常少见,我们可以到那里饱餐一顿。)师:你能读读这句话吗?把这种希奇的感觉读出来。师:这样吧,我是少爷,你是闰土,你回答我的问题。“管贼吗”生接“不是刺猬、猹。”(2)
4、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猹这种动物一定特别机灵。)(3)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牲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猹好像和闰土捉迷藏一样)3、师:那我们就一块来体会他刚才说的那种捉迷藏的感觉。同学们,我们和闰土一块来到了西瓜地里,你们看见了什么?(出示第一自然段)生说。师:闰土正在刺猹,猹来了他怎么办?猹呢?师:这些情节描写是多么的生动呀!(师指出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同学们,从中,你看出了怎样的闰土?(勇敢),可见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是一个事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师出示闰土和“我”的对话。4、师:
5、闰土当时怎样地说?作者又是怎样地听呢?师:同桌练练,把“看瓜刺猹的”对话练好。(指名读)5、师: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出示第一段),多么迷人的月夜呀!多么勇敢的少年呀!虽然“我”并没有亲眼所见看瓜刺猹,但闰土勇敢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课件出示“看瓜刺猹”的动画,引导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雪地捕鸟”这一事件比较简单,我花的时间就相对较少,我只是抓了其中的几个动词,在学生稍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事件串连起来:1、师:请大家把闰土描述雪地捕鸟的话画下来,并读一读,读完后,圈出其中描写闰土动作的词。(扫、支、撒、缚、拉)2、师:同桌练读这段话,把闰土的动作做出来。3、师:老师也想加入你们
6、,我来读,你们来做动作好吗?4、师:文中用了省略号。大家想想闰土还会捕到哪些鸟?5、师:我们来看看闰土到底是怎样捕鸟的?(出示课件)你们可以跟着课件试着背一背。6、师:从“雪地捕鸟”你啊看出了怎样一个闰土?(聪明、能干)二、学会用教材教,让学生走进课文教学本课的重点一是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任务的特点;二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三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一)也就是说教学要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所以在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联系全文,深入理解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故乡。这个特定阶
7、段的闰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 “中年的闰土又是怎样的呢?”我给学生读了摘自故乡中的一段文章让学生进行理解。目的是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文章的兴趣,自己走近鲁迅,走进课文。(二)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时,硬邦邦地要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想有点难度,于是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1、师:是呀!多么聪明能干的闰土呀!他知道的还不止这些,他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师板书)大家说说他还知道哪些希奇事?(生说)师:这些事你们做过吗?经常听说吗?像这种没有经历过,很少听说的事就叫“希奇事”。此时,你眼中的闰土是什么样的呢?3、师:闰土就要和“我”分手了,“
8、我”舍得吗?为什么?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师生对答:(出示)师:生: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而“我”却不知道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4、师:闰土生活在大自然中,当他干着那些希奇事的时候“我”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呢?(生说)师:是呀,面对一个勇敢、聪明、见多识广的闰土, “我”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师出示: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三)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学生从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
9、中了解了闰土。如“紫色的圆脸”可以看出他生活在海边,经常被海风吹,太阳晒,从“头戴一顶小毡帽”可以看出他生活在江南一带,“项戴一个银项圈” 可以看出他的父亲非常爱他。这个环节也是为扩写做铺垫的。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都能从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在老师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
10、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说明外貌描写得传神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三、进行课后练笔,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根本,孩子们把从文本中学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因此,这节课我把时间挤了出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现学现写仿照“看瓜刺猹”扩写“海边拾贝”或“看跳鱼儿”,要求写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1、师:闰土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2、师:你们知道吗?外貌描写也能刻画出一个人物的形象,不信,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话。(师出示)3、师: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说)可见,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
11、形象也很重要。4、师: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进行扩写练习,写的时候可以借鉴书中有关于对闰土的外貌描写。师出示要求扩写要求:(1)写什么:仿照“看瓜刺猹扩写“海边拾贝”或“看跳鱼儿”(2)怎样写:写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3)展开丰富的想象,令事情合情合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及时让学生模仿,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7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