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规程考试习题1、 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应尽可能采用国家30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矿区高程尽可能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2、 本规程以中误差与允许误差作为评定测量精度的标准,允许误差一般采用中误差的两倍。3、 矿区地面平面控制网可采用三角网、边角网、测边网和导线网等布网方法建立。4、 在进行矿区地面各级平面控制测量、矿井联系测量和重要工程测量前应调整好经纬仪三轴关系,然后进行下列项目的检验与校正:1、 照准部旋转是否正确的检验;2、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测定与校正;2、 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4、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的
2、检验;5、光学对点器的检验和校正。5、 测回的含义是照准目标一次,读数四次。6、 (A+BD)为测距仪的标称精度,其中:A为固定误差,单位mm,B为比例误差,单位mmKm,D为测距长度;单位Km。7、 矿区地面高程控制网可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建立。三角高程测量又分为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两种。8、 矿区地面高程首级控制网一般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9、 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高程控制和平面控制网点的高程测定。10、 矿区地面高程首级控制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时宜布设成符合路线或结点网,只有在山区或丘陵地带,才允许布设水准支线。各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
3、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CM。11、 矿区地面各级平面控制点的高程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并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连测,控制点高程和起算点高程都必须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12、 三角高程一般应进行对向观测。13、 仪器高和觇标高应用钢尺丈量两次,当互差不大于5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14、 为了井上、下采用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进行联系测量。联系测量应至少独立进行两次,在互差不超过限差时,采用加权平均值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成果。15、 在进行联系测量工作前,必须在井口附近建立近井点、高程基准点和连测导线点,同时在井底车场稳固的岩石中碹体上埋设不少于四个永久导线点和
4、三个高程基点(也可用永久导线点作为高程基点)。16、 采用几何定向测量方法时,从近井点推算的两次独立定向结果的互差,对两井和一井定向测量分别不得超过1和2.当一井定向测量的外界条件较差时,在满足采矿工程的前提下,互差可放宽至3。井田一翼长度小于300米的小矿井,两次独立定向结果的互差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10。17、 通过立井井筒导入高程时,井下高程基点两次导入高程的互差,不得超过井筒深度的18000。18、 在进行联系测量工作前,应编制施测方案和技术措施,报矿务局地质测量处或总工程师批准,在进行联系测量工作时,应由一名测量负责人前面指挥。19、 近井点可在矿区三、四等三角网、测边网或边角网的
5、基础上,用插网和设经纬仪导线(钢尺量距或光电测距)等方法测设。近井点的精度,对于测设它的起算来说,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7CM,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过10。20、 由近井点向井口定向连接点连测时,应设测角中误差不超过5或10的闭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21、 井口高程基点的测量,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则设。22、 采用几何定向时,一井定向的两垂线间井上、下量得距离的互差,一般应不超过2mm。23、 在进行两井定向测量前,应根据一次定向中误差不得超过20的要求,用预计方法确定井上、下连接导线的施测方案。24、 两井定向计算所得的井上、下两垂线距离之差,经投影改正后,应不超过井上、下连接测量中误
6、差的两倍。25、 通过立井导入高程测量,可采用钢尺法、钢丝法或其他方法。26、 井上、下高程基点与钢尺(丝)上相应标志间的高差,应用水准仪以两次仪器高进行测量,其互差不得超过4mm。27、 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两类。两类控制导线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基本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7、15两级,采区控制按测角精度分为15、30两级。28、 复测支导线相对闭合差计算中的导线长度采用两次施测导线之和。29、 基本控制导线应沿矿井主要巷道(包括:斜井,暗斜井,平硐,井底车场,水平阶段运输巷道,总回风道,集中上、下山,集中运输石门等)敷设。采区控制导线应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道
7、或片盘运输巷道以及其它次要巷道敷设。30、 井下经纬仪导线点分永久点和临时点两种。31、 在倾角大于150或视线一边水平而另一边的倾角大于150的主要井巷中,水平角宜用测回法。32、 在井下采用光电测距的作业要求:每条边的测回数不得少于两个。采用单向观测或往返观测时,其限差为:一测回的读数较差不大于10mm,单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15mm,往返观测同一边长时,化算为水平距离后的互差,不得大于16000。33、 井下高程点和经纬仪导线点和高程,在主要水平巷道中,应用水准测量方法确定。34、 高程点一般应每隔300500米设置一组。每组至少由三个高程点组成,两高程点间距离以3080米为宜。35、 井
8、每组水准点间高差应采用往返测量的方法确定,往返测量主差的较差不应大于500 mmR(R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如条件允许,可布设成水准环线,其闭合差不应大于500 mmL(L为水准环线的总长度,km)。36、 相邻两点间的主差,用两次仪器高或其它方法观测,其互差不大于5mm时,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结果。37、 三角高程测量仪器高和觇标高应在观测开始前的结束后用钢尺各量一次,两次丈量的互差不得大于4mm,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结果。相邻两点往返测高差的互差不应大于10 mm+0.3 mmL(L为导线水平边长,m);三角高程导线的高程闭合差不应大于100 mmL(L为导线总长度,km)。38、 采区
9、测量包括采区内的联系测量,次要巷道测量,回采工作面测量和各种碎部测量。39、 采区内定向测量应以采区控制导线为基础,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1、 通过两个竖直巷道定向;2、通过一个竖直巷道定向,可采用双垂线瞄直法、三角形连接法等,但两根垂线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米;3、通过倾斜或急倾斜巷道,一般应用矿用经纬仪测量导线。无此条件时,方可采用斜线辅助垂球法、牵制垂线法等。40、 采区内定向测量的测角、量边按采区控制导线的要求进行,两次定向结果之差不得超过14.分水平依次逐级定向时,同一水平两次定向测量结果之差不得超过14n(n为中间定向水平个数)。41、 采区内通过竖直巷道导入高程,应用钢尺法进行,
10、两次导入的高程之差不得大于5cm。42、 碎部导线测量可根据生产需要选用低精度经纬仪、罗盘仪或简易测角仪等进行。用低精度经纬仪敷设碎部导线时,水平角用一次复测观测,倾斜角用正倒镜观测,边长用钢尺丈量。导线和三角高程的相对闭合差应分别不大于1/500和1/1000。用罗盘仪在没有磁性物质影响的地方敷设碎部导线,应按下列要求要求进行:1. 导线边长应不于20m,导线最弱点距起始点不宜超过200m,相对闭合差不得大于1/200;2. 磁方位角应在导线的两端各测一次,两次之差不得大于2;3. 导线边的倾斜角,可用悬挂半圆仪测定,高程相对闭合差不得超过1/300;4. 边长可用检查过的皮尺丈量,读至厘米
11、。43、 回采工作面测量应能保证测量工作面长度和进度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200。测量回采工作面时,还要测出充填区和煤柱的位置、煤层厚度和采高等。井下碎部测量可采用支距法、极坐标法或交会法等进行。44、 主要巷道中线应用经纬仪标定,采区次要巷道中线可用罗盘仪等标定。主要运输巷道腰线应用水准仪、经纬仪或连通管水准器标定,次要巷道腰线可用悬挂圆仪等标定,急倾斜巷道腰线应尽量用矿井经纬仪标定,短距离内也可用悬挂半圆仪等 。先开口的巷道中腰线,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用经纬仪或罗盘仪等标定,掘进到48m时,应检查或重新标定中腰线,腰线点可成组设置也可每3040m设置一个,但须在帮上画出腰线,腰线距巷道底板(
12、轨面)的高度在同一矿井中宜为定值。成组设置中、腰线点至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一般应不超过3040m。45、用激光指向仪指示巷辆掘进方向,应遵守下列规定:1、 激光指向仪的设置位置和光束方向,应根据经纬仪和水准仪标定的中、腰线点确定,所用的中、腰线点一般应不少于三个,点间距离以大于30m为宜;2、 仪器的设置必须安全牢靠,仪器至掘进工作面的绝粒应不小于70m。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每次使用前应检查激光光束,使其正确指示巷道掘进方向;3、 根据仪器的性能,在保证光斑清晰、稳定的前提下,可自行确定仪器至掘进工作面的最大距离。巷道每掘进100m,应至少对中、腰线点进行一次检查,并根据检查测量结果调整中、
13、腰线。46、进行重要测量前,须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其内容包括:1、 根据井巷贯通测量精度和施工工程的要求,进行井巷贯通点的误差预算;2、 按设计要求制定测设方案,选择测量仪器和工具,确定观测方法及限差要求;3、 测绘贯通测量导线设计图,比例尺应不小于1:2000。重要贯通测量设计书应报矿物局(矿建公司或基建公司)审批。47、贯通测量的预计误差一般采用中误差的两倍。48、在重要贯通测量工作中应考虑下列问题:1、 导线通过倾斜巷道时,经纬仪竖轴的倾斜改正问题;2、 导线边长归化大批投影水准面的改正和投影到高斯克吕格平面的改正问题;49、最后一次标定贯通方向时,两个相同工作面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
14、50、贯通工程两工作面间的绝粒在岩巷中剩下1520m、煤巷中剩下2030m(快速掘进应于贯通前两天)时,测量负责人应以书面报告矿(井)技术负责人,并通知安全检查和施工区、队等有关部门。51、煤矿测绘资料包括各种煤矿测绘图、测量原始资料和测量成果计算资料。表格汇总 表1矿区走向长度Km)首级控制加密控制261005255三等四等一、二级(小三角、小测边或导线)四等,一级(小三角,小测边或导线)一级(小三角、小测边或导线) 一1. 三角网的布设应符合表2规定.2. 测边网的布设应符合表3规定.3. 光电测距导线的布设应符合表4规定.4. 钢尺量距导线的布设应符合表5规定. 表2等级一般边长(Km)
15、测角中误差()起算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三等网四等网一级小三角网二级小三角网592510.51.82.55.001/200000(首级)1/150000(加密)1/150000(首级)1/40000 1/200001/800001/400001/200001/10000 表3等级一般边长(Km)测距相对中误差三等网四等网一级小测边网(相当于一级小三角网)二级小测边网(相当于二级小三角网)592510.51/1500001/1000001/500001/25000表4等级符(闭)合导线长度(Km)一般长度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三等导线四等导线一级导线二级导线1
16、5105325120.50.251/1000001/1000001/300001/200001.82.5501/600001/400001/200001/10000表5等级附(闭)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往返丈量互差的相对误差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级导线二级导线2.51.82501801/200001/150005101/100001/7000第12条 在矿区布设基线和基线网作为控制网的起算边时,其实布设应符合表6规定。等级基线一般长度(Km)基线丈量的相对中误差基线网扩大边或起算边的相对中误差三等基线四等基线一级小三角基线二级小三角基线13120.51.00.30.81/
17、3500001/2000001/2000001/1500001/400001/200001. 三角测量水平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规定. 表7等级测角中误差()三角形最大闭合差()方向观测测回数DJ1DJ2DJ6三等网四等网一级小三角网二级小三角网1.82.551079153096-12932-632. 导线测量水平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规定.等级测角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最大闭合差()DJDJDJ三等导线四等导线一级导线二级导线1.82.55108612842643.6注:n为测站数3.各测回间度盘整置位置用下列公式计算: 1)DJ1、DJ2级仪器:=180(j-1)/m+i(j-1)+w
18、(j-1/2)/m2)DJ6级仪器: =180(j-1)/m式中m测回数; j测回序号(j=1、2、m) i水平度盘最小间隔分划值, DJ1级仪器为4,DJ2级仪器10; w测微盘分格数(或格值), DJ1级仪器w=60格, DJ2级仪器w=600.4.水平角的观测限差应不超过表9的规定. 表9仪器级别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半测回内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DJ1DJ2DJ613-6818913-6924光电测距的作业要求:表11等级测距边两端点的高差(m)三等四等一等二等0.08S0.08S0.27S0.40S采用因瓦基线尺丈量基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5规
19、定。等级作业尺数往返测的次数定线最大偏差(mm)尺段高差较差(mm)读数次数估数(mm)温度读至()同尺各次或各尺的较差(mm)成果取位(mm)经各项改正,各次或各尺全长较差(mm)三等基线四等基线3211202533330.10.10.50.50.30.30.10.15s8s注:s为基线长度,以km为单位.第24条 采用普通钢尺量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6规定. 表16等级丈量方法定线最大偏差(mm)尺段高差高差(mm)往返测量次数读数次数读数互差(mm)温度读至()往返丈量互差的相对误差一级二级悬空悬空507051033230.50.51/200001/15000注:检定钢尺时,其丈量的相对
20、误差应不大于1/100000.内业计算数字取位应符合表17的规定。 表17等 级观测方向值及各项改正数()边长观测值及各项改正数(m)边长与坐标(m) 方位角()三.四等四等以下0.11.00.0010.0010.0010.0010.11.0矿区地面高程首级控制网,一般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其布设范围和等级选择,应符合表18的规定。 表18 矿区长度(km) 首级控制 加密控制 25 525 25 三等水准 四等水准 等外水准 四等水准、等外水准 等外水准 -水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9的规定 表19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环线或附合路线长度(KM)仪器级别水准标尺观 测 次
21、数往还互差.环线或符合路线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地(mm)山地(mm)三等650DS1因瓦往返各一次往一次12L4nDS3木质双面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四等1015DS3木质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20L6n等外205DS10木质双面或单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40L12n注:1.计算两水准点往返测互差时,L为水准点间路线长度Km;计算环线或符合路线闭合差时,L为环线或符合路线总长度(Km); 2.n为测站数; 3.水准支线长度不应大于相应等级符合路线长度的1/4.第34条 水准测量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0的规定。 表20等级仪器级别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22、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黑红面读数差(mm)基本分划、轴助分划黑红面高差之差(mm)三等DS1DS310075360.31.02.01.53.0四等DS31005100.23.05.0等外DS1010010500.14.06.0注:用单面水准标尺进行等外水准测量时,应变动仪器高观测,所观测高差之差与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值相同。第35条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取位应符合表21规定。 表21 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 程(mm)三、四等四等以下0.010.11.01.01.01.01.010.01.010.
23、0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规定。经由路线仪器级别测回数倾斜角互差()指标差互差()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符合或环线闭合差(mm)中丝法三丝法二、三、四等点DJ1DJ2421015100S50(S2)一、二级小三角,一、二级测边和一、二级导线点DJ2211515DJ6422525 注:1.计算对向观测高差互差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 2.S为边长,以Km为单位.一井定向所使用的仪器、测回数和限差应符合表24规定.表24仪器级别水平角观测法测回数测角中误差限差半测回归零差各测回互差重新对中测回间互差DJ2全圆方向观测法36121260DJ6全圆方向观测法663030721.
24、基本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参照表25选定. 表25井田一翼长度(Km)测角中误差()一般边长(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闭(附)合导线复测支导线5571560200401401/80001/60001/60001/40002. 采区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参照表26选定.表26采区一翼长度(Km)测角中误差()一般长度(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闭(附)合导线复测支导线11153030901/40001/30001/30001/2000表27导线类别使用仪器观测方法按导线边长(水平边长)15m以下1530m30m以上对中次数测回数对中次数测回数对中次数测回数7导线DJ2测回数33221215导线DJ6测
25、回法或复测法22121230导线DJ6测回法或复测法111111注:1.如不用表27所列的仪器,可根据仪器级别和测角精度要求,求适当增减测回数; 2由一个测回转到下一个测回观测前,应将度盘位置变换180/n(n为测回数) 3多次对中时,每次对中测一个测回。若用固定在基座上的光学对中器进行点上对中,每次对中应将基座旋转360/n。第77条 在倾角小于30的井巷中,经纬仪导线水平角的观测限差应符合表28规定。表28仪器级别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检验角与最终角之差两测回间互 差两次对中测回(复测)间互差DJ2DJ62040-4012303060 在倾角大于30的井巷中,各项限差可为表28中规定的1.5
26、倍。第78条 在倾 巷道中测量边长时,观测垂直角的精度应符合表29规定。表29观测方法 DJ2经纬仪 DJ6经纬仪测回数垂直角互差指标差互差测回数垂直角互差指标差互差对向观测(中丝法)单向观测(中丝法)12-15-152325252525 基本控制导线一般应每隔300500m延长一次。采区控制导线应随巷道掘进30100m延长一次.在延长经纬仪导线之前,必须对上次所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按相应的测角精度进行检查,两次观测水平角的不符值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7导线 2015导线 4030导线 80表30导线类别最大闭合差闭合导线复测之导线附和导线7导线15导线30导线14n30n60n14n1+n230n1+n260n1+n22m2a1+ m2 a2+ m2 B 注:n为闭(附)合导线的总站数;n1、n2分别为复测附和导线起始边和附和边的坐标方位角中误差;m为导线测角中误差。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