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幼儿园教学中的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活动组织形式。随着区域活动的引入,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在实践中,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各具特点,是幼儿园课程的两种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两者之间存在着排异、同化、顺应、并存、对话等多种关系形态,由此体现出不同的课程理念。本文围绕新纲要的实施,从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中,对活动区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结合了具体的教育实践与反思,并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有机结合地几种方法。【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集体教学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孩子们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一切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
2、于是幼教工作者不断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进行反思,许多幼儿园也开始积极探索幼儿学习的新形式,于是区域化学习活动在种情况下孕育而生。大家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跳出来,充分发挥活动区的优势,以幼儿的自主发展为本,试图通过隐性的指导让幼儿探索未知的世界,得到基本素质的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片面夸大了活动区活动的教育效果,而对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的简单否定倾向。但是如何使区域化学习活动与集体教学在幼儿园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
3、的经验。”“教育内容、要求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那么,围绕新纲要的实施,在具体操作中如何改革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将教育思想和观念转换为具体的教育行为,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区域化教学活动与集体教学。一.新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关于活动区活动所谓活动区活动,就是具有幼儿年龄特点的,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去主动练习、操作、巩固已有知识,获取新的知识经验,满足兴趣、好奇心的场所。它是以提供适宜的活动区域,多样化的活动内容,情景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自主地参与活动为特征的。它能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能为幼儿开展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初步创造能力的
4、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由此可见,活动区活动是以幼儿的自发活动为主要特点的。幼儿在活动中能充分展现其天性和内部世界,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较大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动机,因而无论在与材料、环境、教师或同伴的相互作用中都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和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相比,活动区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了一种更为宽松、更适合幼儿特点的活动氛围,它使每个孩子都充分动手动脑,并且与教师和同伴相互作用的机会明显增多,同时也为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提供个别指导创造了条件。二.传统教学模式的运用关于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将“教育活动”界定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
5、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其目的是纠正单纯“集体教学活动”,不顾其他组织形式,纠正忽视幼儿主动性的现象,但不等于取消集体教学活动。因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存在,也有其自身的意义。首先,如果说活动区活动更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那么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对幼儿的要求,它虽然也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但同时必须保证幼儿获得与社会要求一致并有利于他们各方面发展的必要经验。其次,集体教学活动,是把幼儿已有的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起源。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分享经验,相互了解彼此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见解,超越自己的认识。同时,幼儿来自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个人经验往往是比较零散的,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有
6、意识、有目的地对幼儿原有经验加以重组和改造,使之条理化,这都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要功能。三.活动区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活动区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两种活动在完成课程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价值和作用,两者缺一不可。目前,对活动区活动的实施,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对活动区活动的单纯模仿,不学活动区活动的内在价值,只学表面形式,结果教师为了不明目的的形式而疲于应付,幼儿也糊里糊涂地紧跟着,这就大大降低了幼儿参与活动的质量。二是夸大集体教学活动的不足,甚至将教育的其他问题也归咎于集体教学活动,对集体教学活动采取一味地否定,导致了实际操作中的茫然。那么,在幼儿园的教
7、育活动形式中,如何使活动区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两者有效结合呢?1.在活动区活动中,关注兴趣点,生成集体教学活动。在丰富、多变、开放并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区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幼儿有着最大限度的自由,这也是教师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关注“最近发展区”的最佳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除了尊重孩子的自发兴趣外,更重要的是“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并“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发现某些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将孩子的兴趣或关注点作为教育的有效起点,并合理兼顾教育目标,从而生成一系列的集体性教学活动,将幼儿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零碎的、肤浅的经验,进行梳理、提升,并
8、继续探索。例如,在活动区活动时,教师发现“巧手坊”里有一个孩子脱下了自己的鞋子,拿着放大镜,津津有味地观察着自己的小脚,旁边几个正在做手的记录卡的孩子,也纷纷脱下鞋子,观察起自己的小脚丫,并开心地议论着。这时,教师发现孩子们对脚的兴趣远远浓于对手的兴趣,于是教师及时为他们提供了脚形记录卡,并在生活区里增添了“洗洗小脚丫”,在表演区增添了“小脚模仿操”,在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沙地、鹅卵石地、软地和草地上行走,用脚体会不同的感觉。在经过了一系列脚的探索活动后,教师组织了集体教学活动“小脚丫的旅行”,借助有魔力的“神纸”的介入,通过小脚操、小脚撕报纸、小脚夹报纸走或跳等活动。在这一过
9、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的表现,灵活地转换组织形式,让活动更符合幼儿的需要,同时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进行资源与经验的交流,让他们互相交换信息,获得经验,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2.在活动区活动中,分解难点,更好地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学习新理念后,教师心目中已明确了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当教师根据目标设计一些集体教育活动时,教师首先考虑的孩子,孩子的兴趣、已有经验、发展层次等等。只要先读懂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我们发现:有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难点可以在活动区活动中进行分解,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多彩的饮料”时,考虑到孩
10、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再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灌输,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遏止孩子们的想象力。但是,如果在孩子们没有一定的相关经验积累的前提下,就组织“多彩的饮料”这一教学活动,那么对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把饮料的调制和饮料间的配制做为幼儿的探索内容放到活动区活动中。在具体操作中,幼儿逐渐对调制、配制饮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掌握了调制饮料的方法,了解了配制饮料时液体融合后颜色、味道所发生的变化。这时教师再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多彩的饮料”,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液体不仅仅是简单的融合,因为液体的密度不同,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科学的“例外”。因此,在活动中先帮助幼儿分享经验,相互了解彼此的认识
11、,然后出示一杯多彩的分层式的饮料,引出密度测量计的制作步骤及操作方法,使幼儿充满了兴趣和探索的欲望,积极地进行着更高层次的探索活动,想方设法测量出各种饮料的不同密度,并尝试着调制出一杯杯绚丽的“鸡尾酒”式的饮料。由此,将孩子们的知识经验进行了拓展,并使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孩子完全是依靠与材料的直接接触,通过调调、冲冲、尝尝、说说,在活动过程中一步步地悟出科学概念的。所以我们相信:只要提供适宜的材料,就能解决科学知识中的难点。3.在活动区活动中,为每个孩子兴趣的延伸、基本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在活动区活动中,让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风格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
12、力来参与活动,这是集体教学活动无法做到的。而且,在短短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里,要让每一个孩子的探索欲望都得到充分的满足,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活动区的优势,把进一步的探索活动延续到活动区中。例如在“多彩的饮料”中,教师在集体活动后,将各种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让幼儿有机会完成其未完成的作品,进行更充分的探索。当然,在集体教学活动以后,我们也可以在活动区中投放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材料,例如在“小脚丫的旅行”中,教师可以在集体活动后开设“小脚丫”活动区,提供大小不同、材料不同的玩具,让幼儿进行夹物分类的游戏。还可以提供沙包等物品,设置一些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用脚夹沙包投准等等。通过实践,我们发现
13、:无论是活动区活动还是集体性教学活动,都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考虑并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理解并把握孩子的发展方向,使教育内容、要求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这样才是有效的教育。总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中活动区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形式,两者无法摒弃也无法相互替代,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使活动区活动更具有目标性,使集体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的需要,这才是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条新路。如何理解区域活动与集体教育活动的关系区域活动和主题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都在发展,却保持着一段不近不远的距离.“它们之间
14、是否有着更亲密的联系呢?我园今年以“”为教研课题,开展了系列活动,从一个整体去设计主题教学与区域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主题教学与区域活动是能相互交融,携手共同发展的.一、班级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教改革地不断深入,如何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从而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主题内容贯穿于一日活动及各科教学之中,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直观到具体,有针对性等特点来设置区域活动,并根据当前主题的需要和孩子们的兴趣,生成新的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面向全体的活动,幼儿在这些区域中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充分表现和大胆创造,获得多种经验,使他们的语言、交往和实践
15、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些区域活动内容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不断调整和更新,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如在大班“我爱祖国”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角色游戏“我是小导游”、美工区“制作国旗”、语言区“我长大了干什么”“我去过哪些地方”等呈现主题内容,孩子们在已有简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并创造,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最佳场所,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二、区域游戏有效推动主题活动的发展,引发新的主题活动我们在主题活动中注重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兴趣所在,然后再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发展水平,投放相应的区域
16、材料,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点与需求,诱发主题活动的生成,帮助幼儿生成新的主题.如:在中班“我爱劳动”这一主题中,我们开展了角色游戏“美发店”.活动中美发师热情接待顾客,询问顾客想做什么样的发型,热情地为顾客洗发吹发烫发,这些贴近生活的内容吸引着孩子的目光,他们都抢着参与游戏.看到这种情景,我们意识到这是幼儿的一个兴趣点,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调整分析幼儿对美发店的知识经验,有关发型创意造型的主题生成了.孩子们可以借助小夹子、小发带、假发等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发型的设计,并在美工区投入设计发型的纸板以及立体纸偶,活动中孩子们轮流介绍自己的创意,玩得开心极了.在“幼儿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中,孩子们
17、通过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引发新的主题 “我是小交警”、“小小防火员”等.三、主题背景下各个活动区域之间以整合的内容为契机,发挥幼儿学习的创造性.围绕着开展的主题活动开展区域活动是紧密结合的,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创新思维和创造潜力每个孩子都有,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启发和引导,而且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教师要巧于思考,循循善诱,及时发现孩子的创造性.因此,我们主题背景下将各区域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打破了各区域原来所设定的固有的名称和彼此孤立的内容,将各种游戏进行整合,使其看起来“活化”了,这样才能使得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促动和发展.比如:我们的语言区域与其它的区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美工区为语言区制作了丰富
18、的自制图书,手工,为故事剧场制作头饰、道具、海报等等.同时,在美工区也处处可见“语言”的渗透和运用,美工区的材料盒上用文字标注了各种材料的名称,手工制作的方法步骤配有相应的图文说明.在各个角色区,如娃娃餐厅、理发店、超市等,物品的名称、游戏开展的步骤等都有图文并茂的说明,既让幼儿理解了游戏玩法,又丰富的游戏的环境.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有同等教育的作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不可相互代替的,只有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一体化,才能使幼儿教育最大程度的得以完善.何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效结合自从主题活动如火如荼地在幼儿园展开之后,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革命的改变,“以幼儿发展为本
19、”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场变革中我认识到以往的主题活动多以集体教学为主,虽然它突出幼儿的探索与生成,但它要求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同样的内容,并以相同的速度与方式进行,多由教师控制活动时间、空间和材料,这样教师很难真正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促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顺应幼教改革的发展需要,一种新型的活动模式主题下的区域活动应运而生。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幼儿个别差异,一、启发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创建区域活动的环境。所有的区域不是在主题活动建构后马上就能创设出来的,可能
20、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区域与本主题有关,但随着主题的持续开展,区域活动会越来越多,有的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有的是孩子们后来自主生成的,这些区域呈现了自然性、延续性和发展性,推动了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如:在主题活动“钮扣王国” 活动开展前,我们对组织的活动、环境大框架的布局、根据主题将创设哪些区域等进行了整体的构思,在孩子们收集纽扣的同时我们设计了四个形状、大小、颜色各异的大型纽扣娃娃作为主题墙饰的背景,孩子们一看到纽扣娃娃就欢呼雀跃,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为以后进一步的主动探究活动起了推波助澜作用。我们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把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形状、材料、颜色和大小各异的钮扣(实物、图片),创设
21、区域“纽扣总动员”“学做盘扣”随着主题的深入我们相继诞生了艺术宝宝区,包括“纽扣的畅想”“学做钮扣项链”“钮扣相框”“纽扣印章画”“纽扣拼图”;聪明宝宝区包括“比多少”“纽扣排序”“分纽扣”;能干宝宝区包括“百变垫子”“夹钮扣”。情景化环境的创设支持了区域游戏向纵向发展,如充分利用了教室的外走廊瓷砖创设语言区“神奇的花果山”“我喜欢的纽扣”;鼓励幼儿用废旧材料制作和纽扣制作一串串钮扣风铃悬挂在走廊上空,营造出“纽扣的世界”氛围,优化了外环境。二、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主题活动。在“多变的纽扣”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纽扣的颜色、形状、材料等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我在“聪明宝宝区”
22、提供幼儿收集的不同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的纽扣及分类盒让幼儿按颜色分,如红、黄、蓝、黑等;按形状分,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半圆形等;按大小分,如最大、最小、不大不小等;按质地分,如塑料、布质、金属、木质等。利用纽扣的特征组织幼儿开展“比多少”“纽扣排序”等区域活动。为了引导幼儿感受纽扣色彩、形状的多样,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帮助幼儿积累形、色搭配的经验,我在“艺术宝宝区”开展“纽扣的畅想”“学做钮扣项链”“钮扣相框”“纽扣印章画”“纽扣拼图”等区域活动;为了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在前一阶段收集、观察、摆弄纽扣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和感受,我打破传统的“语言角”中只为幼儿提供几张图片这样呆板的活动
23、,我尝试将“语言区”布置在教室的外走廊瓷砖上,让幼儿在师幼共创的“神奇的花果山”上边讲边玩,在讲讲玩玩中达成主题活动目标。为了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想象力,我在“能干宝宝区”提供“百变垫子”“夹钮扣”等游戏活动。三、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幼儿在区域活动的同时,我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并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我想设计并布置一些活动区域,投放一些活动材料,只是活动区教学的起点,不是活动区教学的全部。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区探索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的、经常性的对幼儿进
24、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如:在纽扣印章画活动中发现幼儿很喜欢摆弄纽扣,但是真正印时活动效果却并不怎么好,首先是纽扣不是很平整,表面有许多凸起,其次纽扣没有吸水性,印到纸上图像不清晰,成功的不多,所以我立即改成在橡皮泥上印,这样的活动幼儿十分喜欢,基本上却能同样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所以区域活动中的工作应该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活动
25、区活动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幼儿的素质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由于各种活动模式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优势与弊端,因此我还将继续思考主题目标统领下的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让区域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课堂教学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延伸一、教师给幼儿创设科学、合理、有趣的活动区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幼儿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地域性及幼儿园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要让活动区具有本班特色,兼顾有艺术性、教育性、发展性、多样性。作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要让幼儿自主的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活动区内。在活动中,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角活动,并且
26、逐步把集体活动的内容融入到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和伙伴之间一同探索、一同学习,从而在自己本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区中幼儿活动的情况,发现幼儿究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引导幼儿主动的参与区角活动,喜欢区角活动,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二、教师要提供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好玩的活动区材料教师在创设合理的活动区后,在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要理解活动的目标后在活动区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材料,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角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
27、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活动区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幼儿适时适宜的指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游戏是非常投入的,因此,教师耐心的观察和倾听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及时地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从而便于教师及时地加以调整。在观察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大多数幼儿喜
28、欢什么区的游戏、喜欢的内容是什么、哪些材料幼儿最为喜欢等等),游戏中哪些情况需要老师介入等等。四、教师在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客观、宽松的评价由教师组织的评价活动可以有很多种,评价的时机也有所区别。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评价,就能发挥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小班年龄段,对于活动的评价形式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评价活动可逐步增加幼儿的参与机会,增强幼儿评价中的生生活动。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的做好纪录和反思尤其重要。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另外,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
29、在游戏中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和调整的记录才能体现观察和指导的价值,帮助教师不断发现区角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总之,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开展要根据本地区特点,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不同发展需要,结合教育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展,更需要教师有极强的爱心及责任心,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才能把幼儿园区角活动区活动生动有效的开展起来。区域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班幼儿已经熟悉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和探索周围环境的愿望也更加浓厚。因此采取适宜中班幼儿的活动组织形式,是充分而有效地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关键因
30、素之一。而且,选择与中班幼儿适宜的教育途径也是实现中班教育目标的桥梁与纽带。中班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可以有多种形式,它可以是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也可以是根据教育目标,结合幼儿需要与兴趣组织的生动的集体教育活动;还可以是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区资源来开展的教育活动。本文主要探索表演区如何结合主题活动紧扣幼儿教育的目标,使活动区真正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必要时它可以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与形式。 过去活动区开展只是为幼儿的自由活动提供了条件,对于教育目标在其中的实现是不太关注或者说是无法把握的。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尝试采用根据教育目标开展区域的活动。首先,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31、,他们既活跃,爱惹“麻烦”,又渴望活动,渴望参与,喜欢想象,渴望自主,喜欢交流。由于缺乏经验,不会交往,经常发生冲突。为了减少冲突现象的发生,学习一些关心别人的方法,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选择了利用活动区域表演区,来开展主题活动。首先从故事小兔子乖乖引出主题“相亲相爱”,根据教育目标我们在表演区开展了“我来演小兔子”等一系列活动,并成功的编排了童话剧小兔子乖乖 。 现在的幼儿接触的外界事物多,模仿能力强,而且还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在组织活动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这种特点,并加以引导、利用、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了表演三只蝴蝶,孩子们凑在一起,在表演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听着他
32、们的谈话,我发现他们角色意识不强,经常把角色的对话混在一起,于是提醒孩子们:“你们知道故事里都有谁,谁说什么话吗?”于是孩子们商量后,分出了大灰狼、兔妈妈、兔姐姐、兔妹妹等角色。经过第一次活动,孩子们了解到表演重要的不仅是语言,还要有动作。孩子们还编排了不同的动作,最后通过大家评选决定了最终方案。孩子们在自主的参与活动中,不仅减少了往日的“冲突”,而且通过表演,与同伴间增进了友情,学会如何关心别人,如何与人交往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幼儿在主动状态下学会合作,学会与人交往。 活动区的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一种较为安全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情景下,幼儿在活动中可以通过与同伴的接触学会如何交流,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还可以发挥语言能力,提问题,讨论问题,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从同伴那里学会最重要的东西,学习如何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行为;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促进其理解他人的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自主的开展活动时,教师不需要给幼儿灌输什么,而是能看到幼儿积极的活动,能够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需要、能力、兴趣以及个体差异性;可以欣赏和接纳每个幼儿的独特性,支持幼儿的探索,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时间,引导他们经历“我能行、我最棒”的历程。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