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阳县2009年心理健康志愿者培训材料之一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来说,某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正常即为健康,不正常即为不健康。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正常或不正常以什么为标准?或者说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正常或不正常呢?这是任何一位从事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都无法回避、必须明确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十分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很难划出一条严格的界限。比如注意分散,记忆减退,精力不能集中,以及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态,在正常人身上也可能存在,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出现病理性变化才能表明由正常心理变为异常心理,才是不
2、健康的表现。所以绝对的正常和异常是很难确定的。另一方面,心理正常或异常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形态的心理或精神症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互相交织或互为因果的,往往表现为某种形态的症候群。比如抑郁总会伴随着焦虑、恐惧和哀伤,而焦虑也难免紧张和惶恐,不同的症状总是相伴而生,相随而行,每个人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和康复能力也各不相同,因而很难规定一个不变的、到处适用的绝对准确的标准。当然我们也必须明确,心理上的正常或异常也和其他事物一样铲其内在的差异性和界限不管怎样复杂,总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认识的。因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某些条目,确定某种标准,作为鉴别和诊断心理健康与否的客观依据是可能的,也是
3、必须的。结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乐于学习、工作;(2)情绪乐观、稳定;(3)人际关系和谐、融洽;(4)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5)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6)智力正常;(7)人格完整;(8)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规定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因而认真理解和掌握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内容,具有纲领性的意义。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原则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原则,是指在学校和社会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它既是心理咨询工作的规律概括和经验总结,也是对青少年心理咨询的一般要求,同时也是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顺
4、利开展,并与学校和社会中的整体工作有机结合,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基本保证。一、整体性原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个体身心因素与外界环境的制约性、协调性,来全面考察和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同时也要协调学校和社会中、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展开。心理咨询的整体性原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青少年心理咨询追求的终极目标是青少年个体的整体性发展,即通过帮助和指导使青少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青少年的心理也能得以健康发展;二是追求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各种模式、方法与学校和社会中的各项教育活动的协调一致,
5、相互促进。二、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中把青少年作为主体。对青少年的各种指导、帮助并不是把青少年作为被动接受影响的客体,而是通过青少年的“自助”即青少年自我理解、自我指导能力的提高,实现心理咨询的目标。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求心理咨询人员要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要从青少年的自身需要出发;要采取有效方法并用鼓励、商量的语气让青少年发表看法,宣泄情感,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对所有青少年一视同仁,相信他们的诚意和谈话内容,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以确保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的结果。三、活动性原则活动
6、性原则是指心理咨询要重视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实践活动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其个性的完善及社会适应性的提高也离不开青少年的学习、交往、劳动等实践活动。因此,针对青少年的问题所展开的辅导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上,应让青少年在各种模拟与实际情境中去讨论、体验、训练等。调动青少年的自觉主动精神,会取得积极的、有效的心理咨询效果。四、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是指青少年心理咨询的价值在于青少年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这是由学校和社会中教育的本质决定的。青少年群体因其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学校和社会中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共同的心理咨
7、询任务。提高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学校和社会中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集体心理咨询就是针对青少年共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展开的。个别对待是指心理咨询中要重视青少年的个别差异。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不同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程度、持续时间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心理咨询必须要针对每个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具体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辅导策略与方法,因势利导。青少年心理咨询坚持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原则,在实际操作时要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个案资料,提高个别辅导的实效。与此同时,要注意青少年群体共性问题的研究,积累群体资料,提高团体辅导的实效。也就是说,教师既要注意青少年的共同表现和一般规律,遵循心理健
8、康教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又要重视青少年的个别差异,包括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个性差异等,因人而异,努力使教育适合青少年的个别特点。五、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是青少年心理咨询中一项重要原则。青少年心理咨询就其基本功能来看是适应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但应看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发展和适应问题,但也有一些青少年由于心理脆弱,基于不良社会生活事件及应激等而出现一些心理疾患与行为偏差。一旦出现严重心理疾患与行为偏差,就会对青少年个体、家庭及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后果。及时预防青少年心理疾患及行为偏差的产生对于从总体上提高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在进行心
9、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就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最终的目标是使青少年“学会做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通晓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论与技巧,善于运用言语表达、情感交流和教育手段理解青少年心灵,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改变。贯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心理咨询的关键时期。第一,在个体心理未定型、可塑性较大的时期开展心理咨询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第二,给予社会环境处于不利地位、生活发生重大变故、自我期望值偏高而又屡遭挫折的青少年以特殊关照,早期干预,可以取得一定的预防作用。第三,青少年心
10、理咨询人员针对正常青少年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提高青少年应付挫折、适应变化的能力。六、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非指示性原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提出的。他认为心理辅导应以双方的真诚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启发或促进成长的关系。人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变化的巨大潜能,心理咨询的任务就在于启发和鼓励这种潜能的发挥,并促进其成熟或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地进行解释和指导。所谓非指示性,只意味着以非指示性的形式实现对教育者的“指示”,在心理咨询中非指示性原则比早期的指示性辅导更具科学性。七、保密性原则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青少
11、年的谈话内容予以保密,青少年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教师要充分认识解决心理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树立坚持不懈、不怕反复的思想,这才有利于心理咨询效果的巩固与提高。青少年兴趣辅导的措施青少年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辅导。(一)在活动中发展青少年的兴趣成功的经验是发展青少年兴趣的重要途径,应该在活动中使青少年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校和社会中和教师要为青少年创造多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手段,让青少年在课堂上充分活动,开动脑筋,手脑并用,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利用青少年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提高低年级青少年学习积极性
12、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也是将他们的直接兴趣逐步转化为间接兴趣的必要途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限制甚至剥夺青少年的活动,他们很快就会对学习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对中高年级青少年,也同样要注意组织生动的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和社会中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和少先队活动,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参观、比赛、游览、访问、公益活动等,把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为青少年开辟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在活动中发展青少年的兴趣。(二)激发和保护青少年的有益兴趣在兴趣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兴趣能促使他们从事正当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也有些兴趣导致青少年从事不正当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教师要善于
13、激发和保护儿童的有益兴趣,把他们的兴趣纳入培养目标、道德纪律和身心健康允许的范围内加以发挥和引导。对于青少年从事的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教师要晓之以利害,并用正当的活动替代这些无益的兴趣。另外,教师本人的兴趣对青少年的兴趣也有直接的影响,为了培养和引导青少年的兴趣,教师自己也应该发展多方面的健康有益的兴趣。(三)利用原有兴趣迁移兴趣的迁移是指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对它也产生兴趣。例如,将青少年对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使他们形成对学习的兴趣,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和技巧之一。兴趣迁移主要有三个条件:其一是要善于发现青少年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其二是要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
14、原有兴趣之间的相同点;其三是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促使青少年产生新的认识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在小学教育实践中,造成青少年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努力用迁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学习困难的有效措施。(四)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青少年兴趣的有效手段。每当青少年取得成功时,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能使青少年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原有的兴趣。表扬和鼓励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评价,这种评价能为青少年提供反馈信息,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表扬和鼓励的要点是“适当”,既要充分,又不要过分,
15、不充分和过分都不能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青少年考试心理辅导考试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每个青少年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采用较多的考试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准备性考试,俗称摸底考试。考试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青少年已有的知识、能力及准备状态,为切实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提供客观依据。(2)形成性考试,也叫检验性考试。其目的是了解青少年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检查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有效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形成性考试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实际需要灵活掌握,随时进行,如单元考试、随堂考试和期中考试等,
16、以便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一调节作用。(3)总结性考试,也叫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总结性考试系指一学期或某一学科学习活动结束以后进行的验收性考试,其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整个教学活动作出全面的评价,以检验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便在较大范围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在小学阶段,无论什么形式的考试,其目的都在于通过考试来检查青少年对学过的知识、技能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便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以达到激发和调动青少年努力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考试也是知识、智能、生理和心理上的激烈竞争和对抗
17、,容易引起青少年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反应迟钝,精力涣散,导致恐惧、焦虑及畏难情绪等不良心态,这不仅影响考试成绩,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为保证青少年考试成功,维护其身心健康,对青少年进行考试心理辅导是十分重要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类型与特点青少年心理咨询从其目标和内容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适应性咨询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
18、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适应性咨询具有以下特点。(1)咨询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正常,但带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的青少年,或者说“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或解决的问题,是青少年的正常需要与其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大部分工作是在咨询对象的认识水平上加以帮助。(3)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咨询对象理性的作用,咨询人员并不是要亲自帮助其直接去解决问题,满足其需要,而是帮助他分析情况,提出合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强调发掘、利用其潜在积极因素,自己解决问题。对于环境的改善,也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4)适应性咨询的工作侧重于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等方面
19、,主要解决青少年在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涉及一些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5)适应性咨询伴随青少年学校和社会中生涯的整个过程,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支持和帮助他们适应各阶段的学校和社会中生活,指导他们完成各年龄段的自我发展任务。发展性咨询主要是指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面的认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发展性咨询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青少年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它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遵循人的认识发展规律,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帮助青少年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成为一代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