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经验,注重感悟 11-20各数认识的两次教学与反思 11-20各数认识这课是第一次出现计数单位“一(个)”、 “十”,第一次提出“10个一是1个十”,它在整数的认识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它将引进计数单位“十”,这是学生在数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基础。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按顺序背11-20各数了,有的也会写出、读出这些数了,但是对这些数的组成尤其是“1个十”的认识还不够,为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帮助学生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认知,并会用“1个十”来认数。下面用两次教学来谈谈我的想法: 第
2、一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小熊的文具店开业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动物们都来看。第一位顾客是谁呢?(课件:小松鼠说:“小熊,我要买一枝铅笔。”)(课件演示):小熊拿给它1枝,小松鼠满意地走了。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10个一是1个十”(1)提供探索新知机会 师:第二位顾客(大象)课件:“小熊,我想买10铅笔。”指名回答,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拿法都显示出来(1枝、2枝、5枝、10枝)第二次:增加一步:(课前布置学生去超市了解10个一摆放的物品)创设情境后直接问:你们猜聪明的小熊会怎么拿呢?指名回答,只要出现1捆就不追问,教师直接就引入1捆拿法。2)比较中体会新知引导学生比较几种拿法,得
3、出1捆一拿方便。小熊是这样拿的?(电出示小熊拿一捆铅笔)第二次:增加一步:追问:你怎样想到拿1捆的?学生介绍已了解到的信息:1捆里有10枝,并且这样拿只要拿1次。师出示1捆铅笔,验证1捆是10枝。聪明的小熊也是这样拿。(3)生活中感知新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10个放在一起的情况。(课件出示图片:1捆铅笔,1盒乒乓球,1盒钢笔,1盒鸡蛋),说明:这样整捆或整盒的放,拿起来比较(方便)。第二次:增加一步: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你能说一个吗?在学生举例后再出示图片。(4)抽象建立新知师:小朋友,刚才我们拿10支铅笔是直接拿一捆,那你会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吗?想一想怎样拿方便。活动后展
4、示各种拿法:方法1:刚才这个小朋友是一根一根的拿,数了10根(指1人说)方法2:设疑:哎,你拿的是一捆(师举起1捆),你是怎么想的?比较:谁的拿法更方便?示范捆法:没有一捆的我们也用小棒来捆一捆,好不好。教师示范捆的方法。边捆边想想这1捆里有几根?认识一个十。师:捆好了举起来。谁来说说,这一捆里有几根?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这1捆就是1个十。是几个十呀?你说几个十?一捆小棒表示一个几?(请3-4人说)(任意1捆)师:他的这一捆是几个十?(另一捆)这一捆呢?每个人说说你的一捆是几个十?第二次:增加一步:闭眼想象,十是什么样的?师:也就是我们手上每一捆小棒都是一个十。(手举1捆)【学生将1个十
5、放入盒中】师贴出1捆,板书:1个十。(课件同步)师:刚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小棒,那这1捆是有几个一根合起来的? 10个一捆在一起就表示是1个十,所以10个一就是1个十(完善板书)正、反齐读。对照板书说明: “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第二次:增加一步:再次拿小棒。师:如果现在老师再让你从盒子里拿出10根小棒的话,这回你会怎样拿呢?想一想,预备开始,拿好了举起来。师:哎,你们拿的这么快啊,怎么想的?小结:是的,因为一捆小棒就是1个十,就是10根。拿出10根小棒只要直接拿1捆就行了。第二次:增加一步:数学上一般用一捆小棒来表示一个十,今后要表示一个十就可以用1捆小棒表示。2认识“十几”(1)实践操
6、作,初步体会引出小鹿:(课件:小鹿走来了:“小熊,我要买12枝铅笔。”)摆一摆: 这次谁愿意帮小熊拿呢?这么多小朋友都愿意,那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把你的想法在桌上摆出来,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比比谁摆的能让人一眼看出是12根。 反馈: a.一捆和2根:(两手举起来,课件显示)左边摆一捆是多少?( 10根 )右边再加(2根) 合起来是12根吗?b. 单根12根:(课件显示一根根的数出来的】 c.比较:这种不同摆法,你觉得哪一种能让人一眼看出是12根?小结摆法:对啊,下面也是12根,但是我们不能一眼看出来,还需要数一遍才知道。而像这样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才让人看的很清楚。第二次:增加部分:学生修改
7、摆法:没有这样摆的小朋友,也像这样摆一摆。摆好的像老师这样举起来【大家都举起来】 师:【全班举小棒】看,左边摆1捆,是几个十?右边摆2根是几个一?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学生模仿说说。 过渡:我们来看看小熊怎么拿?(课件)(2)摆摆说说,深化认知看小棒认数:(师在黑板上摆小棒),a.谁能一眼看出来这有多少根小棒?(11)指生说数,再说说怎么想的,全班认读数。第二次:增加一步:b.同样方法认识13。 看数摆小棒。你们能很清楚的摆出15根小棒吗?先想一想,左边摆多少,右边摆多少。指名一生上台摆,其他自己摆。反馈:你是怎么摆的?说一说:这表示多少和多少合起来是15? 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8、小结:【指着黑板】刚才我们摆11、13、15根小棒,都是在左边摆(1捆),1捆小棒就是(1个十),接着在右边放1根、3根、5根,它们都是几个一,它们都是把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都表示十几。想数:如果继续摆,你想摆十几?指名回答。第二次:增加一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应的数。摆数:学生摆小棒。第二次:增加一步:同桌互查。 认识19-20。现在老师想摆19,想一想你再添上几根就是19根了呢?(课件) 说一说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再添上一根呢?(20根)左边摆了1个十,那现在右边有几个一?(课件)右边又有了10个一,我们又可以把它( )(学生再捆小棒。)师:原来左边是1个十,右边的10个一
9、也捆成了1捆,又是( )。现在一共有( )个十。2个十是( )。师:对,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20里面有几个十?(正、反齐读。)第二次:增加一步:拓展延伸:3个十是多少呢?6个十呢?以后我们会继续学习。3总结揭题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数,指名回答,揭示课题。第二次:增加一步:它们是( )(学生读黑板上数) 反思:对照两次教学,我觉得在第二次教学处理上,我更注重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帮助学生产生丰富的表象。1、关注学生已有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对1捆铅笔等10个放在一起的物品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前又特意让学生到超市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就更多了,第二次教学在课堂上就创造让学生“
10、说”的机会,让他们在“看”、“说”、“读”中丰富对“10个一放物品”的认识,为下面小棒10根一捆做好铺垫,初步建立“十”的生活原型。 2、注重丰富学生体验。 本课中借助操作,通过数形结合,丰富学生的各种体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第二次教学中,增加了“闭眼想象1捆的样子”“再次拿10根”“修改12根小棒的摆法”“认识13”“板书出学生想摆的数”“追问3个十、6个十是多少?”等环节,这样教学就更丰富。具体说:首先,让学生感知10枝铅笔的几种拿法,让学生明确一捆是十支,初步产生了10个一可以变成1个十的观念,为教学10个一是1个十打下了基础,初步有了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拿10根
11、小棒,从单根的拿法和整捆的拿法的对比中进一步体会整捆拿法的优势,再教师演示把单个的十根捆成一捆的过程,让学生也跟着操作,通过“捆一捆”这个动作,再次让学生体会到10个一就是一个整体,接受并认可“10个一是一个十”,通过这个活动也使学生再次感受十进制,明确在操作中够10根小棒就可以捆成1捆,为今后计算中“满十进一”作铺垫。第三,让学生动手摆12根小棒,在摆的过程中再次让学生体会一捆代表的是10根和1捆一拿起来方便。第四,学生动手摆一摆11、13、15和学生自愿摆出十几,让学生体会11、13、15、十几的组成,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数的组成,接着通过老师带领学生添小棒的动作,引领学生思考“另一个十在哪里”,让学生体会够10根又要捆1捆,再次深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同时对2个十是20的体验也水到渠成。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