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似三角形判定(三)说课稿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面我将这节课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是相似这一章的教学重点,而本节课所学定理应用的又较多。这一节内容可分为四课时完成,本课是第三课时。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相似的定义和预备定理、判定定理1、2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研究的。从知识的系统性来看,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发展,它们存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习三角形的判定及它的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后续的学习打了下基础。(二、)学情学法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
2、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班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部分学生解题能力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的说教方式,于是尽量给他们创造自己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本节课是判定的第三课时,学生已对前两个定理的推导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推导过程中的添加辅助
3、线学生还会觉得有难度,于是设计了引入中的问题在学生拼置的过程中感悟基本图形,从而添加出辅助线,为定理的推导做了铺垫。本节课采用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为主,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题目,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二、教学目标分析 在教学中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经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3的探索及证明过程。 2、能应用定理 3 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
4、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应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渗透类比、化归的数学思想和运用数学的意识。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探索与创造快乐。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3及应用。 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3 的证明和运用。三、 教学方法分析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
5、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学生自制学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四、教学过程分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把这节课分为三个阶段:定理探索阶段;定理运用阶段;定理巩固阶段。下面我将对教学步骤作以说明。(一)定理探索阶段1、拼置,猜想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先让学生复习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同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从学
6、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 是本节课深入研究 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新的判定方法首先应让学生对已有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 教师提出引入问题:现有一块三角形玻璃 ABC, 不小心打碎了,只剩下 A 和 B 比较完整(如图)。如果用这两个角去配制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能成功吗?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构造问题悬念,融现实性、趣味性为一体,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2、用化归方法,证明猜想形成定理由于前两节课在讲判定1、2定理的推导都是转化成预备定理的基本图形来证明的,问题
7、1引入后首先让学生演示,给学生想象和讨论的空间和时间,互相促进思维。教师适时提问 到底能不能成功? 我们通过实验操作、猜想得出的正确结论能在任意情况下都成立吗? 等等 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去证明这个命题,借助直观演示,突破定理证明这一难点。抓住学生在分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分散难点 , 抓住关键。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从不同角度添加辅助线 , 一题多解 ,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与同伴两个三角形的拼置引导学生作辅助线的方法,将预备定理基本图形中的小三角形移出、移进,通过图形变换揭示应该 用预备定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作辅助线,探求证明方法。通过引入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的
8、价值。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下一 环节。(二)定理应用阶段1、直接应用定理 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同桌互答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过程中,通过相互表达与倾听,不仅使自己的想法、思路更好的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加深.同时同学间互帮互助精神得到体现,更表现为同桌应团结友爱共同前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题让学生体会常用的找对应角相等的方法:已知
9、角相等;已知角度计算得出相等的对应角;公共角;对顶角;同(等)角的余(补)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及例1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等。练习中的说一说是几个常见的找对应角相等的基本图形,从而总结方法加深印象。然后是抢答题让学生对它的应用产生了兴趣,通过这一形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加深对判定方法3的理解,并要求学生注意考虑问题的严密性。之后又出示了例题,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2、相似后证明等积式 例题比较简单,学生独立完成,启发学生总结:本题找对应角的方法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要想证明等积式或比例式,应先证明三角形相似。(三)定理巩固阶段 巩固练习使学生学会如何
10、应用判定3解决具体问题,并体会常用的找对应角相等的方法及掌握三角形相似具有传递性。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最后一环节是小结和布置作业 让学生同桌间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并请个别学生发言。意图是让学生自己小结,活跃课堂气氛并做到了全员参与,理清了知识脉络,强化了重点,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另外作业分必做题和备选题,课本作业因较为简单,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自信心,要求全体学生完成;并布置有难度的备选题是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体现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由于本人教学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